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現代醫學認為,少白頭的發生多與精神因素、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以及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有關。中醫學則認為,此疾主要是由于肝腎不足、氣血虧損所致。先天性的少白頭,多與遺傳有關,不易治療。而后天性的少白頭,除了根據病因治療外,還應加強營養。
青少年血氣方剛,陽氣偏盛,若邪熱人血。煎耗陰液,則須發失榮而早白。如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所說:“至如年少。發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熱而太過也”。營血虛熱致早白者多見于青少年,其白發多呈花白,先有少量白發,以后逐漸增多,黑白相雜,甚則白發可占全部頭發的70%~80%左右。一般多無自覺癥狀,有的伴見頭皮灼熱、瘙癢,有白屑脫落或見虛煩不安。失眠多夢,記憶力不佳。舌質紅,脈數或細數等癥狀。
目前治療須發早白的方法大多采用西藥或外用藥物,而中藥對于少白頭的治療其實更加有效,外用藥物屬于治標不治本,西藥見效快但不能去根,往往存在病情反復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顯著減緩少白頭癥狀、提升身體的健康水平、去除身體燥熱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菟絲子5-15份,枸杞5-20份,生地5-10份,赤芍3-18份,桑葉2-16份,丹皮5-18份,菊花4-16份,首烏10-30份。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藥理:
菟絲子:性平,味辛、甘。歸肝經、腎經、脾經。補腎益精,養肝明日。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陽藥。
枸杞:性平,味甘。歸肝經、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
生地:性寒,味甘。歸心經、肝經、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經、脾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桑葉:性寒,味甘、苦。歸肺經、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經、肝經、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歸肺經、肝經。散風清熱、平肝明目。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首烏:性溫,味苦、甘、澀。歸肝經、腎經、心經。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屬瀉下藥下分類的潤下藥。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重量份表示,稱取菟絲子5-15份,枸杞5-20份,生地5-10份,赤芍3-18份,桑葉2-16份,丹皮5-18份,菊花4-16份,首烏10-30份;
(2)將上述全部中藥原料藥,先行用清水或純凈水浸泡30分鐘,浸泡用水量為0.9~1.1L;
(3)將浸泡后的中藥原料藥物及其浸泡的藥水加入到煎藥容器中,加蓋共同煎熬;
(4)先用武火使煎藥容器中藥液沸騰,再使用文火熬制,煎藥時需攪拌2~3次;
(5)煎煮完成后,加適量清水或純凈水沒過藥物,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
(6)濾出藥液,所獲藥液即為內服藥物。
為優化藥物的藥物效果,進一步地,所述菟絲子10份,枸杞15份,生地10份,赤芍15份,桑葉12份,丹皮16份,菊花13份,首烏21份。
進一步地,為了提高提取藥物效果,本發明還包括:白芷3-23份,蔓荊子5-25份,川芎4-15份。
進一步地,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菟絲子10份,枸杞15份,生地10份,赤芍15份,桑葉12份,丹皮16份,菊花13份,首烏21份,白芷20份,蔓荊子10份,川芎13份。
進一步地,所述菟絲子選用南方菟絲。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不良反應,而且對少白頭的治療有明顯的效果,選取的藥物原料互相之間沒有毒副作用,輕度和重度少白頭患者都可以使用,適用范圍廣,增強頭發的發質,消除身體的火氣,提高精神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一種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菟絲子5-15份,枸杞5-20份,生地5-10份,赤芍3-18份,桑葉2-16份,丹皮5-18份,菊花4-16份,首烏10-30份。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重量份表示,稱取菟絲子5-15份,枸杞5-20份,生地5-10份,赤芍3-18份,桑葉2-16份,丹皮5-18份,菊花4-16份,首烏10-30份;
(2)將上述全部中藥原料藥,先行用清水或純凈水浸泡30分鐘,浸泡用水量為0.9~1.1L;
(3)將浸泡后的中藥原料藥物及其浸泡的藥水加入到煎藥容器中,加蓋共同煎熬;
(4)先用武火使煎藥容器中藥液沸騰,再使用文火熬制,煎藥時需攪拌2~3次;
(5)煎煮完成后,加適量清水或純凈水沒過藥物,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
(6)濾出藥液,所獲藥液即為內服藥物。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菟絲子10份,枸杞15份,生地10份,赤芍15份,桑葉12份,丹皮16份,菊花13份,首烏21份。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還包括白芷3-23份,蔓荊子5-25份,川芎4-15份。即本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菟絲子10份,枸杞15份,生地10份,赤芍15份,桑葉12份,丹皮16份,菊花13份,首烏21份,白芷20份,蔓荊子10份,川芎13份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該治療須發早白的中藥組合物的毒理學試驗,具體如下:
急性毒性試驗:
試驗觀察,因無法測出LD50,故進行了最大給藥量的測定。將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溶解在滅菌生理鹽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小鼠,結果顯示,以藥物最大給藥濃度9.65生藥/ml,最大給藥體積50ml/kg于24小時內給小鼠灌胃給藥兩次,小鼠最大給藥量為763.25g生藥/kg,動物未出現不良反應及死亡,解剖觀察各臟器未見異常。
長期毒性試驗:
本試驗應用SD大鼠80只,將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溶解在滅菌生理鹽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設對照組及24g、35g、49g生藥/kg劑量組,連續灌胃給藥12周,觀察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動物各項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連續給藥12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外周血象、凝血時間、心電圖、臟器指數等均無明顯影響;血液生化十二項指標測定結果,給藥12周低劑量組BiLi值高于對照組(P<0.05);低劑量組、中劑量組TP值高于對照組(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圍之內,其它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恢復期各給藥組各項指標測定值與對照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各組各臟器大體觀察未見異常。
本發明藥物的使用方法:直接內服。
少白頭診斷標準:
輕度少白頭:頭發中有少量白發,頭發伴有少量頭皮屑。
中度少白頭:白發量較多,黑白參雜,發質干枯,伴有頭皮瘙癢的癥狀。
重度少白頭:白發率達到70%左右,甚至可見頭發稀疏脫落,患者可伴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夜尿頻數,舌紅或暗胖,脈虛弦或細數等癥狀。
利用本發明藥物針對各種少白頭患者的臨床統計資料:
經過200例患者的臨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14,女患者86例,用藥年齡對象14-23歲。其中最小14歲,最大23歲,平均年齡18歲;輕度少白頭32例,中度少白頭77例,重度少白頭41例。
典型病例:
1、孫某,15歲,男,由先天稟賦不足,白發從少年開始,有家族史。頭發脆弱易斷,伴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不任勞作,舌質淡紅,苔白薄,脈沉細弱的現象,曾去醫院就診,使用的藥物屬西藥,但病情好轉非常緩慢,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的組方內服4個療程,頭發明顯有好轉,精神狀態也明顯好很多,使用8個療程后,基本痊愈。
2、趙某,18歲,男,頭發花白、干燥、有白屑脫落、癢感,伴五心煩熱 、心悸失眠、多夢、口干舌燥、舌紅苔少、脈細數等,由于學習緊張,沒有時間去關注,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的組方內服3個療程,頭發顏色變黑,失眠的癥狀減輕,頭皮屑和頭皮瘙癢的癥狀基本消除。
3、劉某,16歲,女,短時間內頭發大量變白,病前多有精神刺激因素,伴有胸脅滿悶脹痛,心煩易怒,善太息,舌質暗或有瘀點,脈弦澀等癥狀,對于事物產生了厭倦感,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的組方內服5個療程,頭發顏色變黑,精神狀態明顯改善,頭皮屑和頭皮瘙癢的癥狀基本消除,心境改善良好。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