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制劑,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導管、乳腺小葉、腺泡上皮、纖維組織的單項或多項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脹痛和多發性乳房腫塊為主要臨床癥狀。該病多見于30~50歲婦女。該病主要是由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造成,女性的卵巢功能失調與本病關系密切。
據調查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病變組織的大體標本為,病變呈彌漫性或局限性,質地硬韌而致密,色黃白或灰白,無包膜。切面可見有多個大小不等的半透明顆粒,如為囊性增生,則可見到小囊腫。囊壁大都平滑,囊內含有黃綠色或棕色的粘稠液體,有的還有顆粒狀物或乳頭狀物向囊腔內突出。一方面,表現為乳腺導管的囊性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另一方面,表現為導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頭狀增生,小葉內和小葉間纖維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與女性情志失調、抑郁、肝郁氣滯等因素有關。現代醫學認為,該病與患者黃酮體、孕激素以及雌激素的分泌失調有關。中醫通常將乳腺增生分為氣滯血瘀型、肝郁氣滯型、氣虛痰凝型三種類型,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氣滯血瘀型患者腫塊質韌,具有針刺類疼痛,患者面部有色斑、暗淡無光澤;月經通常滯后,經血中含有血塊。氣虛痰凝型患者脈絡虛弱無力,腰酸背痛,并且腫塊出現陣發性疼痛,并伴隨乳房脹痛;月經通常滯后,血量偏少,通常易發于更年期女性。肝郁氣滯型患者腫塊體積受到其情緒影響,并且存在耳鳴、頭暈、極易煩躁等癥狀,且經期一般會提前。臨床應予疏肝解郁,調攝沖任為原則進行辨證論治。目前治療乳腺增生主要有消除乳房腫塊,從整體消除病出發。
乳腺增生的治療大多采用激素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存在用藥時間長,副作用大、治療效果差等缺點。隨著中醫的不斷深人研究。中醫藥在乳腺增生的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減輕激素帶來的副作用等方面。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具有療效顯著、成本低廉的優點。該中藥制劑可以有效治療乳腺增生的疾病。
中醫認為,由于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F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此病的臨床表現以乳腺腫塊,乳腺疼痛為基本表現,大約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癥狀,多雙側,也可單側疼痛,疼痛性質分為脹痛、刺痛、竄痛、隱痛或觸痛,乳房疼痛的表現常不穩定,在月經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緒變化、勞累、天氣變化時加重。乳房腫塊是診斷乳腺病的主要依據,多數為多發,腫塊大小不等,質地硬或硬韌,腫塊不與皮膚粘連,腫塊表面常不光滑,觸之有顆粒感。除以上癥狀外,部分患者有乳頭發癢.溢液及口苦肋脹、胸悶、厭食、月經紊亂等全身癥狀。
方中藥材選用血竭和紅藤共為君藥,可祛瘀定痛;配以地龍,全蝎,通利血脈,甘松,能理氣止痛;再輔以澤蘭,片姜黃,冰片,何首烏,四藥相配可活血止痛;又配伍臭牡丹,大駁骨,白牛膝,絲瓜絡,大血藤,山楂葉,八仙草,可增強方中活血化瘀之功;瓦楞子,軟堅散結,加入沙苑子,續斷,鎖陽,可起到補腎益氣,以上各藥共為臣藥;又配以敗醬草,干漆,用于加強活血祛瘀作用。為了使得方藥具有更加的顯著的治療效果,本方還加入五靈脂,可使得淤血消滯,腹痛之癥緩解;海馬,溫腎壯陽,散結消腫;枸杞葉,補虛益精,橘核,能理氣散結,止痛。上述諸藥相配,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共奏活血通絡,化痰散結,理氣止痛,疏肝補腎之功。
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血竭50~70份,紅藤50~70份,地龍40~60份,全蝎40~60份,甘松40~60份,澤蘭30~50份,片姜黃30~50份,冰片20~40份,何首烏30~50份,臭牡丹10~30份,大駁骨20~40份,白牛膝30~50份,絲瓜絡20~40份,瓦楞子20~40份,沙苑子20~40份,續斷20~40份,鎖陽20~40份,敗醬草20~40份。
優選的,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血竭50~70份,紅藤50~70份,地龍40~60份,全蝎40~60份,甘松40~60份,澤蘭30~50份,片姜黃30~50份,冰片20~40份,何首烏30~50份,臭牡丹10~30份,大駁骨20~40份,白牛膝30~50份,絲瓜絡20~40份,瓦楞子20~40份,沙苑子20~40份,續斷20~40份,鎖陽20~40份,敗醬草20~40份,大血藤20~40份,山楂葉20~40份,八仙草20~40份,干漆20~40份。
優選的,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血竭60份,紅藤60份,地龍50份,全蝎50份,甘松50份,澤蘭40份,片姜黃40份,冰片30份,何首烏40份,臭牡丹20份,大駁骨30份,白牛膝40份,絲瓜絡30份,瓦楞子30份,沙苑子30份,續斷30份,鎖陽30份,敗醬草30份。
作為本發明的中藥制劑,進一步的優選,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血竭60份,紅藤60份,地龍50份,全蝎50份,甘松50份,澤蘭40份,片姜黃40份,冰片30份,何首烏40份,臭牡丹20份,大駁骨30份,白牛膝40份,絲瓜絡30份,瓦楞子30份,沙苑子30份,續斷30份,鎖陽30份,敗醬草30份,大血藤30份,山楂葉30份,八仙草30份,干漆30份。
作為本發明的中藥制劑,更進一步的優選,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血竭60份,紅藤60份,地龍50份,全蝎50份,甘松50份,澤蘭40份,片姜黃40份,冰片30份,何首烏40份,臭牡丹20份,大駁骨30份,白牛膝40份,絲瓜絡30份,瓦楞子30份,沙苑子30份,續斷30份,鎖陽30份,敗醬草30份,大血藤30份,山楂葉30份,八仙草30份,干漆30份,五靈脂30份,海馬30份,枸杞葉30份,橘核30份。
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12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3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6~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0.5~2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05~1.15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40~60%,冷藏靜置8~16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中藥的活性成分,加入適量的輔料,制成本發明中藥制劑。
優選的,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中藥的活性成分,加入適量的輔料,制成本發明中藥制劑。
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可以制成顆粒劑、硬膠囊劑、片劑或丸劑。
顆粒劑:將所得中藥活性成分,與適量的糊精、蔗糖,混勻,制粒,干燥,制成顆粒劑。
硬膠囊劑:將所得中藥活性成分,加入適宜的輔料,制粒,裝膠囊,制成硬膠囊劑。
片劑:將所得中藥活性成分,與適量淀粉、糊精混勻,制粒,壓制成片劑。
丸劑:將所得中藥活性成分,與適量的水、蜂蜜、羥甲基纖維素鈉制成丸劑。
方中各方藥來源及功效作用如下: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ume.果實滲出的樹脂經加工制成。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紅藤,為豆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干燥。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治,苦、澀,微寒。收濕生肌斂瘡。用于潰瘍不斂,濕疹,口瘡,跌撲傷痛,外傷出血。
地龍,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體。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體。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干。性味,辛,平,有毒。功能主治,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疬。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葉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雜質,曬干或陰干。性味,辛、甘,溫。功能主治,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
澤蘭,為唇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性味,苦、辛,微溫。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水腫。
片姜黃,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趁鮮縱切厚片,曬干。性味,辛、苦,溫。功能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于血滯經閉,行經腹痛,胸脅剌痛,風濕痹痛,肩臂疼痛,跌撲損傷。
冰片,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脂的加工品,或為樟腦、松節油等用化學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性味,味辛苦,微寒。功能主治,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性味,苦、甘、澀,溫。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臭牡丹,為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ud.,以根及葉入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備用。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
大駁骨,為爵床科鴨嘴花屬植物大駁骨Admatoda ventricosn(Wall.)Nees[Justicia ventricosa Wall.;Cendarussa ventricosa(Wall.)Nees],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干。性味,辛、微酸、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風除濕。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外傷出血。
白牛膝,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性味,苦淡,涼。性味,苦淡,涼。歸經:肝;脾經。涼血,活血,利濕,消腫。治婦女經閉,倒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淋病,水腫,瘰疬,癰疽腫毒。
絲瓜絡,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干枯時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通絡,活血,祛風。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
瓦楞子,為蚶科動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性味,咸,平。功能主治,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用于頑痰積結,黏稠難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塊,胃痛泛酸。
沙苑子,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own.的干燥成熟種子。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溫補肝腎,固精,縮尿,明目。用于腎虛腰痛,遺精早泄,白濁帶下,小便余瀝,眩暈目昏。
續斷,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或Dipsacus asper Wall)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烘干。性味,苦、辛,微溫。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酒續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鎖陽,為鎖陽科植物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質莖。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腰膝痿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
敗醬草,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villosa(Thunb.)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性味,辛、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大血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側枝,截段,干燥。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用于腸癰腹痛,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腫痛。
山楂葉,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或野山楂等的葉。性味,酸;平。功能主治,止癢,斂瘡,降血壓。主漆瘡,潰瘍不斂,高血壓病。
八仙草,為茜草科植物拉拉藤或粗葉拉拉藤的全草。秋季采收,曬干或晾干。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濕熱,散瘀,消腫,解毒。治淋濁,尿血,跌打損傷,腸癰,癤腫,中耳炎。
干漆,為漆樹科漆樹屬植物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樹脂經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破瘀血,消積,殺蟲。用于婦女閉經,瘀血癥瘕,蟲積腹痛。
五靈脂,為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飛鼠科動物小飛鼠Pteromys volans L.的干燥糞便。全年可收采。將砂石、泥土等雜質除凈。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海馬,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或小海馬(海蛆)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撈,洗凈,曬干;或除去皮膜及內臟,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于陽痿,遺尿,腎虛作喘,癥瘕積聚,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枸杞葉,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嫩莖葉。春、夏采收。性味,苦甘,涼。功能主治,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橘核,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后收集,洗凈,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理氣,散結,止痛。用于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腫痛。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的發明人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的療效顯著的中藥制劑,所選藥材配伍相宜,以中醫藥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論為指導,將上述諸藥相配,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全方具有活血通絡,化痰散結,理氣止痛,疏肝補腎的功效。并且全方具有標本兼治特點,對于乳腺增生的患者具有顯著療效。且在臨床過程中還意外的發現本方對關節炎的患者有治療作用。藥理實驗表明,本發明中藥制劑能提高大鼠血清IL-2的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調節免疫力,降低大鼠增生乳腺的乳頭高度,并可降低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次數,減輕乳腺組織充血和水腫,減輕腺泡上皮增生,抑制腺泡分泌現象,改善導管上皮增生程度,保護乳腺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綜上所述,本發明中藥制劑具有治療乳腺增生的作用和明顯抑制佐劑型關節炎的作用。其臨床總有效率可達到72.6%以上,且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乳癖消膠囊),適于在臨床上大規模推廣。
以下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藥理研究試驗,在研究中,為了簡化實驗操作,節省研究費用,遵循平行對照的實驗原則,摒除各個藥物組因劑型本身帶來的療效差異,從而更加科學的突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創造性,我們以其中一個最為接近的技術方案的中間品組為代表進行研究,然這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由此推導,理解本申請中其它參數點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因此本發明技術內容和藥效結果決不限于此范圍。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了本發明中藥制劑的藥效學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1藥理學試驗
1.1試驗藥物
乳癖消膠囊、批號;20140503,廣東永康藥業有限公司。苯甲酸雌二醇,由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黃體酮膠囊,批號:20150601,由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動物及實驗室條件
Wistar大鼠,由陜西中醫藥大學醫學實驗動物供應中心提供,昆明種小鼠。
1.3實驗藥物的制備
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藥物的制備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
本發明中藥制劑2組藥物的制備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大血藤30g,山楂葉30g,八仙草30g,干漆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
本發明中藥制劑3組藥物的制備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大血藤30g,山楂葉30g,八仙草30g,干漆30g,五靈脂30g,海馬30g,枸杞葉30g,橘核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
1.4實驗方法
1.4.1對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療作用
雌性未孕Wistar大鼠60只,常規喂養1周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6組,正常組與模型組每組10只大鼠,其余4組每組10大鼠:即空白對照組(空白組)、模型對照組(模型組)、乳癖消陽性對照組(乳癖消組)、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2組,3組??瞻捉M給予每只大鼠口服灌胃給藥,生理鹽水注射液0.2mL/d,共干預30d;其余組給予每只大鼠口服苯甲酸雌二醇1mg·kg-1·d-1,共25d,后改為每只大鼠灌胃給藥劑量為10mg·kg-1·d-1,共5d。第31天隨機從模型組和正常組各抽取5只大鼠,測量第2對乳房的直徑,無菌操作楔形取大鼠第3對乳房。光鏡下顯示,模型組大鼠乳腺組織乳腺腺管和腺泡明顯增生,腺泡和小葉顯著增加,提示造模成功。
1.4.1.1大鼠乳頭直徑的測量
末次給藥后,大鼠禁食24h,游標卡尺測量第2對乳房的直徑。
1.4.1.2 TNF-α、IL-2含量的檢測
斷頭取血,制備血清,置于-70℃保存,放射免疫法測定TNF-α、IL-2的含量。
1.4.2鎮痛作用小鼠扭體法試驗
取小鼠50只雌雄兼用,體重20.9±1.1g,分為NS組、陽性對照藥組、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2組,3組(劑量3.0/kg),ig,每天1次,連續3天。末次給藥后1.5h,各組鼠ip 0.6%HAC 0.2ml/只。并立即記錄15min內小鼠扭體次數。
1.4.3乳腺組織的病理學檢查
無菌楔形取下大鼠第3對乳房,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過夜后,流水沖洗,酒精逐級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厚5μm,常規HE染色,在光鏡下進行組織形態學觀察。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測定結果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實驗方法與結果
2.1大鼠乳頭直徑的變化
正常組大鼠乳頭蒼白、柔軟,緊貼在皮膚上,個別稍隆起1mm左右,隔毛看不見乳頭。模型組大鼠的乳頭豎起,較堅實,少部分大鼠乳頭充血,增高2~3mm,有觸痛。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乳頭直徑明顯增大(P<0.01)。治療后,乳癖消組、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與模型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發明中藥制劑2組及3組的大鼠乳頭直徑減小,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血清TNF-α和IL-2的測定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升高(P<0.05)。經治療后,乳癖消組、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及2組的TNF-α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趨勢,但與模型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發明中藥制劑3組含量降低,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血清中IL-2的含量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乳癖消組、本發明中藥制劑2組大鼠的血清中的IL-2含量均有升高的趨勢(P<0.05);乳癖消組含量明顯升高,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結果見表2~3)。
2.3鎮痛試驗
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2組,3組明顯減小小鼠的扭體次數,結果見表4。
表1各組大鼠第二對乳房直徑的水平比較(x±s)
表2各組大鼠血清IL-2的水平比較(x±s)
表3各組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比較(x±s)
表4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x±s)
2.4乳腺組織的病理學檢查
正常對照組大鼠乳腺組織均呈小葉散在分布,無腺泡增多、腺管擴張等小葉增生形態;無導管上皮增生、炎細胞浸潤、組織變性壞死等病理改變。模型組大鼠鏡下可見乳腺增生呈彌漫性,腺泡和小葉顯著增加,腺泡腔和腺導管腔高度擴張,腺泡腔內含分泌物及脫落的細胞;與模型組比較:本發明中藥制劑2組和3組的藥物對大鼠乳腺組織上述變化有顯著改善,且:本發明中藥制劑3組的改善尤為明顯,鏡下可見乳腺小葉體積明顯縮小,乳腺腺泡顯著減少,部分腺泡有擴張,腺泡腔內分泌物較少,小葉間質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顯著增多;乳癖消組仍可見乳腺增生呈彌漫性,但腺泡和小葉增生,腺泡腔和腺導管腔擴張有所改善。
上述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中藥制劑組能提高大鼠血清IL-2的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調節免疫力,降低大鼠增生乳腺的乳頭高度,并可降低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次數,減輕乳腺組織充血和水腫,減輕腺泡上皮增生,抑制腺泡分泌現象,改善導管上皮增生程度,保護乳腺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綜上所述,藥理實驗表明,本發明中藥制劑具有治療乳腺增生的作用。
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在對乳腺增生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偶然意外的發現,本發明中藥制劑還可以對關節炎患者起到治療作用。于是,并結合藥理實驗進行驗證,具體實驗如下:
2.5對佐劑性關節炎的治療作用
雄性SD大鼠(體重180~220g)5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2組,3組,吡羅昔康軟膏組,每組10只。各組分別將相應藥物均勻涂抹于大鼠右后足,每日一次,連續給藥7天??瞻讓φ战M給予蒸餾水。第7天給藥前通過足趾容積測量儀測量正常足趾容積,給藥30min后,溫水擦去殘留藥物,完全弗氏佐劑0.1ml/只,皮下注射于右后足跖部致炎,于給藥后12、14、16、18、20、22h分別測量腫脹足爪容積,計算腫脹率。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t檢驗)。腫脹率(%)=(致炎后足趾容積-致炎前足趾容積)/致炎前足趾容積×100%,實驗結果見表5。
表5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趾腫脹的影響(n=10)
實驗結果表5顯示:本發明中藥制劑1組,2組,3組,與陰性對照組比較,其腫脹率均有明顯的降低(p<0.05),并且本發明中藥制劑2組和3組的療效優于1組;這些實驗結果表明,提示:本發明中藥制劑組有明顯抑制佐劑型關節炎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內容的具體實施例,用于闡述本申請文件中所要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有助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內容,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現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加入適宜的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混合,制粒,填充,制成1000粒硬膠囊劑。
實施例2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大血藤30g,山楂葉30g,八仙草30g,干漆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并加入適宜的硬脂酸鎂,乳糖輔料,混合,制粒,制成1000g顆粒劑。
實施例3
取血竭60g,紅藤60g,地龍50g,全蝎50g,甘松50g,澤蘭40g,片姜黃40g,冰片30g,何首烏40g,臭牡丹20g,大駁骨30g,白牛膝40g,絲瓜絡30g,瓦楞子30g,沙苑子30g,續斷30g,鎖陽30g,敗醬草30g,大血藤30g,山楂葉30g,八仙草30g,干漆30g,五靈脂30g,海馬30g,枸杞葉30g,橘核3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再加入適宜的微晶纖維素,淀粉,混合,制粒,壓制成1000個片劑。
實施例4
取血竭70g,紅藤50g,地龍40g,全蝎60g,甘松60g,澤蘭30g,片姜黃50g,冰片40g,何首烏50g,臭牡丹30g,大駁骨40g,白牛膝50g,絲瓜絡40g,瓦楞子40g,沙苑子40g,續斷40g,鎖陽40g,敗醬草2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3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0倍量的水,煎煮時間0.5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05~1.15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40%,冷藏靜置8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再加入適宜的適量的水、蜂蜜、羥甲基纖維素鈉制成1000個丸劑。
實施例5
取血竭50g,紅藤70g,地龍60g,全蝎40g,甘松40g,澤蘭50g,片姜黃30g,冰片20g,何首烏30g,臭牡丹10g,大駁骨20g,白牛膝30g,絲瓜絡20g,瓦楞子20g,沙苑子20g,續斷20g,鎖陽20g,敗醬草4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2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6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05~1.15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60%,冷藏靜置16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再加入羥甲基纖維素鈉,糊精制成1000個片劑。
實施例6
取血竭70g,紅藤70g,地龍40g,全蝎40g,甘松60g,澤蘭50g,片姜黃30g,冰片40g,何首烏50g,臭牡丹30g,大駁骨40g,白牛膝50g,絲瓜絡40g,瓦楞子40g,沙苑子40g,續斷20g,鎖陽20g,敗醬草40g,大血藤40g,山楂葉20g,八仙草40g,干漆2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1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5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05~1.15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40%,冷藏靜置10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再加入微晶纖維素,制成1000個分散片。
實施例7
取血竭50g,紅藤50g,地龍60g,全蝎60g,甘松40g,澤蘭30g,片姜黃50g,冰片20g,何首烏30g,臭牡丹10g,大駁骨20g,白牛膝30g,絲瓜絡20g,瓦楞子20g,沙苑子20g,續斷40g,鎖陽40g,敗醬草20g,大血藤20g,山楂葉40g,八仙草20g,干漆40g,將上述藥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11倍量的水,煎煮時間2h,第二次加入藥材重量比為8倍量的水,煎煮時間1.5h,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05~1.15清膏,加乙醇使醇濃度達50%,冷藏靜置12h,濾過,濾液經減壓干燥成干膏粉,過篩,即得,本發明中藥制劑的活性成分,在加入適量的微粉硅膠,硬脂酸鎂,制成1000粒膠囊劑。
為了進一步的驗證本發明成品制劑的療效,我們將上述具體實施例1~3中制備的膠囊劑、顆粒劑、片劑,進行了相應的臨床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2.臨床觀察及療效
2.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門診確診為乳腺增生的239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患者的癥狀、病情,將其隨機分為四組,分別為對照組,治療1組62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8.17±3.09)歲,平均病程(3.24±0.98)年;治療2組57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40.33±1.75)歲,平均病程(2.88±0.83)年,治療3組55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1.23±1.56)歲,平均病程(2.23±0.89)年;對照組65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9.49±1.70)歲,平均病程(2.25±0.72)年;四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診斷標準
癥狀: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刺痛、隱痛持續3個月或間斷疼痛3-6個月不緩解,可放射至肩背、腋下。一般伴有月經周期,并隨情緒波動而變化。體征:可見單個或多個形態多樣、大小不的腫塊分布在乳房的一側或兩側,腫塊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推之可動,可有觸痛。同時與皮膚或深層組織無粘連。彩超檢查:患側乳房增大,內部結構紊亂,回聲分布不均呈粗大光點、光斑或網格狀表現,還可見圓形卵圓形或長條索形大小不一的包塊,后壁回聲較高。
2.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有明顯的癥狀與體征,無子宮、乳房、卵巢等病變。其中,初潮前乳房發育癥、月經期乳房輕微脹痛、男性乳房發育癥、乳房良性及惡性腫瘤、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病等病例排除納入標準:未按時治療,無法進行數據統計者不在統計范圍內。
2.4治療方法
2.4.1對照組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乳癖消膠囊(廣東永康藥業有限公司),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1個月為一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2.4.2治療組
治療1組的患者給予按照“實施例1組的技術方案”制備的中藥硬膠囊劑;治療2組的患者給予按照“實施例2組的技術方案”制備的中藥顆粒劑;治療3組的患者給予按照“實施例3組的技術方案”制備的中藥片劑;三組均口服給藥,一次5粒,一日3次。1個月為一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后,觀察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治療期間作息,飲食有規律,禁酒及辛辣肥甘滋膩之品。
2.5療效判斷標準
治療過程中每個月復診1次,兩個月后進行療效統計。顯效:治療后3周內癥狀和體征減輕80%以上:有效:治療后3周內,癥狀和體征減輕;無效:治療后3周內,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傆行剩?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l00%。
2.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7治療結果(見表6)
表6四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從表6中可以看出,治療1組、2組、3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2.6%、84.2%、96.4%,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僅為66.2%,治療組患者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8四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四組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均正常。
綜上所述,本發明中藥制劑對乳腺增生的疾病,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且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制備工藝科學,合理可行。這進一步表明,本發明中藥制劑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