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醫學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獸用中藥組合物及其顆粒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畜禽免疫性疾病是機體免疫調節失去平衡而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紊亂的疾病,動物機體內的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如脾臟、胸腺、法氏囊等)、免疫細胞(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紅細胞等)、細胞因子(如IL、TNF、抗體等)組成,三者通過血液與體液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著維護機體健康和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只要其中任何一個部分的損傷或者缺陷都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失常,從而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或者喪失,機體由于得不到保護而產生病變。如禽白血病是由于血液中淋巴細胞出現瘤變,進而損害其免疫系統,影響雞群的生長和發育。這一類免疫性疾病往往會使畜禽免疫系統的發育受阻或者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受到感染,極易招致細菌、病毒、真菌等再次感染,從而形成多種疾病并發感染,嚴重影響動物養殖業的發展。
中草藥是天然有機物和礦物質,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產生耐藥性和在畜禽體內藥物蓄積量低等特點。中藥含有大量的多糖、黃酮、生物堿等有效成分,不僅可以調節畜禽免疫功能的作用,還能參與機體抗病毒、抗菌等功效,是目前主要開發并運用于替代抗生素的主要藥物。除此之外,中藥又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消化酶、微量元素、甾醇和激素等,能夠很好的營養動物免疫器官,促進其發育,使其具備良好的抵抗病原侵襲。基于此,中草藥用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或者某些畜禽傳染病防治不僅有良好的藥效,而且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可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改善肉、蛋品質,具有體現藥效整體性和藥源天然性的兩大特色。隨著人們回歸自然熱情的高漲,中草藥正以其獨特的作用和特點受到廣泛的重視。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制劑、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開了一種獸用中藥組合物,其包含活性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的活性成分含有以下原料藥:女貞子、黃芪、枸杞子、菟絲子。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獸用中藥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組成:女貞子10-80份,黃芪5-90份,枸杞子5-30份,菟絲子5-30份。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獸用中藥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組成:女貞子40份,黃芪40份,枸杞子10份,菟絲子10份。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獸用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獸用中藥組合物進行水提;
步驟二:將步驟一得到的提取物進行干燥;
步驟三:將步驟二干燥后的提取物進行顆粒的制備。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驟一包括以下步驟:
a、按質量份計稱取女貞子、黃芪、枸杞子、菟絲子,按料液比1:10加水,浸泡1h,煎煮1h,過濾,得藥液1;
b、步驟a之后藥渣按料液比1:8加水,煎煮1h,過濾,得藥液2;
c、步驟b之后藥渣按料液比1:8加水,煎煮1h,過濾,得藥液3;
d、收集步驟a、b、c所得藥液進行濃縮至料液比1:5,冷卻至60℃,調節藥液pH至5.0,加0.01%殼聚糖溶液進行澄清24h,過濾得到藥液;
e、步驟d所得藥液進行濃縮至料液比1:1。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驟二包括以下步驟:將步驟e所得中藥濃縮物加入干燥箱里面進行紅外微波干燥,溫度60℃,第1段微波干燥0min,第2段微波干燥20min,第3段微波干燥0min,第4段微波干燥0min,第5段微波干燥120min,第6段微波干燥120min,第7段微波干燥60min,期間觀察干燥箱內的藥液干燥情況,防止藥液飛濺,干燥完畢,取出干燥箱,冷卻至室溫,取出藥物,粉碎,過60目篩,得到中藥提取物。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驟3包括:將所述得到的中藥提取物按照1:2加入輔料,輔料為可溶性淀粉:微晶纖維素按質量比為7:3混勻,用可溶性粉制成淀粉漿,150mL/min進行噴漿,100℃進行沸騰制粒和干燥,整理顆粒過1號篩,不過5號篩。
如上所述的獸用中藥組合物在治療免疫功能性疾病的藥物中的應用。
如上所述的獸用中藥組合物在增強雞免疫功能的藥物中的應用。
有益效果:
本發明公開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獨特,原料易得,成本低,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健脾的功效;本發明還公開了中藥組合物制備的制劑,其制備方法簡單,將中藥組合物按常規方法提取、紅外微波干燥、與輔料混合、一步式噴霧制粒發制成顆粒,使固體分散載體處于高度分散狀態,增加中藥組合物的生物利用率;制備的中藥組合物顆粒能顯著提高雛雞的免疫器官指數,血清中IgG、IgA的含量,提高雛雞免疫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疫苗后的抗體效價,并延長抗體持續水平。并能有效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能力,增大免疫器官指數和血清溶血素,提高血清中IL-2、IL-4、IFN-γ的含量而達到增強免疫功能的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實施例1特女貞苷標準品標準曲線圖;
圖2實施例1特女貞苷標準品高效液相檢測圖;
圖3實施例1缺女貞子樣品(缺項)高效液相檢測圖;
圖4為實施例1樣品高效液相檢測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申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針對畜禽的免疫調節,按照中獸醫復方配伍理論,篩選出以女貞子、黃芪、枸杞子、菟絲子等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健脾的中藥來增強雛雞的免疫功能,開展防治雛雞免疫抑制性疾病中藥及其復方制劑的工藝、質量標準、藥理藥效學研究。
實施例1、中藥組合物有效成分檢測方法確定
方法:采用HPLC進行檢測,以主藥女貞子有效成分特女貞苷為檢測對象。色譜條件:C18柱(46×150mm,5μm);流動相:甲醇-水(40:60);檢測波長:224nm;流速::1.0mL/min;柱溫:25℃;標準溶液配制:精密稱取特女貞苷適量,加50%甲醇定容至10ml,配制成0.25mg/ml濃度即得。供試品溶液配制:精密吸取供試品2.0mL,50%甲醇溶液適量,超聲處理20min,取出,放冷至室溫,再定容至50mL,搖勻,濾過(0.22um),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檢測方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結果:精密吸取特女貞苷對照品溶液2,4,6,8,10μL,照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特女貞對照品的含量(X,μg)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方程:Y=1186.41048X-1.36851,R2=1.0000,結果表明,在0.4865-2.4325μg的范圍內,特女貞苷峰面積積分值y與含量x的線性良好,見圖1,圖2、圖3、圖4。精密吸取10μl的樣品和缺項注入高效液相進行檢測,樣品在6.655min出現特女貞苷峰,缺項在與其對應時間點未出現波峰,其余時間點出現的波峰相同,說明該方法檢測樣品中特女貞苷含量具有良好的專屬性。
實施例2、中藥組合物水提工藝研究
方法:女貞子為中藥組合物中的主藥,特女貞苷為其主要標示性成分,因此以特女貞苷的含量為考察指標,用單因素和正交設計法篩選煎煮次數、浸泡時間、料液比、煎煮時間等工藝條件。根據文獻調研和實踐經驗,料液比一般是藥材重量的1:8-1:12倍,考察1:8,1:10,1:12三個水平;考察浸泡0、0.5、1.0h三個水平,煎煮時間太長則浪費能源,故規定0.5h、1h、1.5h為三個時間考察水平;煎煮一次提取不完全,次數太多耗時太長,故規定1、2、3次為煎煮次數考察水平,分別用單因素考察各個指標,綜合單因素分析結果,以浸泡時間、料液比、煎煮時間為因素,采用L9(34)進行正交試驗分析。
表1提取試驗正交因素水平
結果:
(1)不同提取次數結果:取女貞子100g,分別按照料液比為1:10、1:8、1:8的量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0h,合并濾液濃縮至100mL,分別測定每次提取特女貞苷的含量,結果顯示藥液中特女貞苷的含量隨著提取次數的增多而升高。
表2提取次數的選擇
(2)不同浸泡時間試驗結果:取中藥組合物100g,共3份,按照料液比為1:10的量加熱水,分別浸泡0h,0.5h,1.0h,過濾,濃縮至100mL,分別測定每次提取特女貞苷含量,結果顯示浸泡時間能影響藥液中特女貞苷的含量。
表3藥浸泡時間的篩選
(3)不同提取時間試驗結果:取中藥組合物100g,共3份,按照料液比為1:10的量加水,浸泡1h,分別煎煮提取1.5h,1.0h,0.5h,過濾,濃縮至100mL,測定每次提取特女貞苷含量,結果顯示煎煮時間能影響藥液中特女貞苷的含量。
表4提取時間的篩選
(4)不同料液比試驗結果:取中藥組合物100g,共3份,分別按照料液比為1:12、1:10、1:8、1:6的量加水,浸泡1小時,分別煎煮提取1.0小時,過濾,濃縮至100mL,測定特女貞苷含量,結果顯示料液比能影響藥液中特女貞苷的含量。
表5提取加水量的篩選
(5)正交試驗結果: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水提過濾,濃縮至100mL,測定提取液中特女貞苷含量,試驗結果經極差分析C(煎煮時間)>B(料液比)>A(浸泡時間),且C2>C1>C3,B3>B1>B2,A3>A1>A2。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因素之間差異不顯著(<0.05),因此結合實際生產成本和時間,確定提取工藝為A3B3C2,即浸泡1h,煎煮三次,每次料液比分別為1:10、1:8、1:8,每次煎煮1h。
表6正交試驗結果
表7方差分析結果
*Significant effect F 0.05(2,2)=19.0
實施例3、澄清因素水平的篩選
方法:依據篩選所得提取工藝進行提取中藥組合物9份,每份100g,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以澄明劑1%殼聚糖溶液,對殼聚糖的添加量、藥液溫度、藥液pH進行考察,設計因素水平表。
表8澄清試驗正交因素水平
結果: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采用1%殼聚糖進行澄清,5000r/min離心10min,統計沉淀物的重量,結果極差分析顯示B(藥液溫度)>C(藥液pH)>A(殼聚糖的添加量),且B3>B2>B1,C1>C2>C3,A2>A3>A1,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因素之間差異不顯著(<0.05),因此,確定澄清條件為B3C1A2,即藥液溫度為60℃,pH5.0時,添加0.10%的殼聚糖溶液進行澄清。
表9正交試驗結果
表10方差分析結果
*Significant effect F 0.05(2,2)=19.0
實施例4、輔料配比的選擇
為了便于貯存和攜帶,使用方便,將中藥組合物的提取物制成各種適用于臨床治療需要的制劑,在制劑中可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劑的方法為常規方法。如將中草藥組合物中的各種中藥材直接粉碎成細粉,制成散劑,或者加入粘合劑制成丸劑;或將中草藥組合物的提取物與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膠囊、片劑、顆粒劑等。這些提取物和制劑與中草藥組合物具有相同的治療作用。故此試驗選擇的中藥組合物制成顆粒,顆粒劑常用輔料有淀粉、糖粉、糊精、微晶纖維素和可溶性淀粉等。由于糖粉制顆粒吸潮性較強,因此不用糖粉。
方法:以實施例3所得藥物加入40cm*50cm的干燥箱里面進行紅外微波干燥,溫度60℃,第2段微波干燥20min,第5段微波干燥120min,第6段微波干燥120min,第7段微波干燥60min,期間觀察干燥箱內的藥液干燥情況,防止藥液飛濺,干燥完畢,取出干燥箱,冷卻至室溫,取出藥物,粉碎,過篩,得到中藥提取物。取提取物適量,加入2倍量的輔料,分別混合均勻,用可溶性粉制成淀粉漿,150mL/min進行噴漿,按照100℃進行沸騰制粒和干燥,整理顆粒過1號篩,不過5號篩,考察顆粒的成型性確定所用輔料,以成型性為考察指標選定成型輔料。
結果:以可溶性淀粉為輔料制粒時,軟材黏性較大,不易過篩。以糊精為輔料時,輔料吸濕性較差,不易制粒。因此,考慮用可溶性淀粉和微晶纖維素纖維素混合作為輔料。并且隨著微晶纖維素用料的增加,顆粒的成型性變好,但由于可溶性淀粉較微晶纖維素成本低,因此確定輔料為可溶性淀粉:微晶纖維素為7:3。
表11輔料配比的選擇
實施例5、中藥組合物顆粒對環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調節
根據實施例4結果,將其溶解為混懸狀按以下進行實施。
將小鼠隨機分為6組,分別為空白組、模型組、陽性藥物組、中藥組合物低、中、高劑量組,每組20只,每組做1個重復,按照試驗設計,空白組和模型組灌胃生理鹽水作對照,中藥組合物低、中、高劑量組雛雞均按0.5g/kg,1.0g/kg,2.0g/kg灌胃中藥組合物顆粒,連用7天,每天1次,陽性對照組按照使用說明飼喂黃芪多糖為試驗對照,在給藥第4天時,除空白組外,其他每組小鼠按照60mg/kg腹腔注射環磷酰胺1次。
(1)小鼠碳粒廓清指數測定試驗
方法:各組小鼠末次給藥24h后,每個重復隨機選取6只,共12只,以0.1mL/10g體重的劑量,尾靜脈注射處理后的印度墨汁,注射后2、10min分別用經肝素處理過的吸管,從小鼠眼眶后靜脈取血20μL,立即吹入2mL質量分數為0.1%的Na2CO3溶液中搖勻,取血完畢后以質量分數為0.1%的Na2CO3溶液較零,于650nm測吸光度(OD),計算碳粒廓清指數(K)和校正廓清指數(α)。
K=(lgA1-lgA2)/(t2-t1)
α=K1/3·體重/(肝重+脾重)
(式中A1、A2為先后2次所采血樣測得的吸光度,t2-t1為2次采血的時間間隔。)
結果:小鼠腹腔注射環磷酰胺后碳粒廓清指數極顯著(P<0.01)低于空白組,灌胃藥物后較模型組顯著升高(P<0.01),且劑量為2.0g/kg和1.0g/kg的效果優于0.5g/kg,其間差異性顯著(0.01<P<0.05)。
表12中藥組合物顆粒對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指數影響
注:同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者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者差異極顯著(P<0.01),無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異不顯著(P>0.05)。
(2)血清溶血素的測定試驗
方法:給藥第7天后,每個重復隨機選取6只,共12只,分別腹腔注射5%CRBC懸液0.2mL進行免疫,免疫7天,末次給藥24h后,眼球采血,分離血清。離心后取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100倍。取稀釋后血清1mL與5%CRBC懸液0.5mL、10%補體0.5mL,混勻,在37℃恒溫箱中保溫30min后于0℃冰箱(或冰水浴中)終止反應。2000rpm離心10min后取上清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計540nm處測得吸光度值A,溶血素的值以半數溶血值HC50表示。HC50=(樣品吸光度值/CRBC半數溶血時吸光度值)×稀釋倍數。
結果:模型組小鼠血清溶血素HC50極顯著(P<0.01)降低;灌胃中藥組合物后,1.0g/kg劑量組效果優于2.0g/kg和0.5g/kg劑量組,且與0.5g/kg劑量組相比較差異顯著(0.01<P<0.05)。
表13中藥組合物顆粒對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影響
注:同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者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者差異極顯著(P<0.01),無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異不顯著(P>0.05)。
(3)小鼠血清中細胞因子的測定
方法:每個重復隨機選取6只,共12只,在末次給藥24h后,眼球取血,制備成血清,分別按照各個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對應指標。
結果:模型組小鼠IL-2、IL-4、IFN-γ含量均明顯降低,試驗后,中藥組合物顆粒和陽性藥物組血清中IL-4、IFN-γ含量高于模型組(P<0.01),IL-2含量升高不夠明顯,與模型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表14中藥組合物顆粒對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2、IL-4、IFN-γ含量的影響
注:同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者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者差異極顯著(P<0.01),無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異不顯著(P>0.05)。
(4)小鼠免疫器官指數的測定
方法:將采集完血液的小鼠脫臼處,取脾臟和胸腺,稱其質量,按公式計算脾指數和胸腺指數。脾臟指數=脾臟/體重;胸腺指數=胸腺/體重。
結果:模型組小鼠脾臟指數和胸腺指數均有下降趨勢,與空白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灌胃中藥后,小鼠脾臟指數明顯升高,且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有明顯的量效關系;胸腺指數也有所提高,其中藥物濃度為1.0g/kg效果較好,與0.5g/kg組相比較差異顯著(0.01<P<0.05)。
表15中藥組合物顆粒對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數影響
注:同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者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者差異極顯著(P<0.01),無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異不顯著(P>0.05)。
實施例6、中藥組合物顆粒對環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調節
根據實施例4結果,將其溶解為混懸狀按以下進行實施。
試驗將3日齡180羽SPF雛雞隨機分為6組,分別為空白組、陽性對照組、疫苗組、高、中、低劑量組,每組30羽,適應3天后,按照試驗設計,低、中、高劑量組雛雞均按0.5g/kg,1.0g/kg,2.0g/kg灌胃中藥組合物,連用7天,每天2次,陽性對照組按照使用說明飼喂黃芪多糖為試驗對照,每籠10羽,均自由飲水和采食,飼喂相同的基礎日糧。
(1)對生長性能的影響
方法:在試驗開始時,分別測量各組雛雞的始終,每隔7天對雛雞進行稱重,試驗結束后計算各組雛雞的增重、日增重以及料重比等指標,試驗期間以籠為單位觀察每羽雛雞的臨床變化。
結果:試驗前各組雛雞體重差異不顯著(P>0.05),在試驗35天后,高劑量組和中劑量組雛雞的體重顯著升高,與空白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從表17可以看出,中劑量組雛雞飼料增重比明顯降低,與空白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6各試驗組雛雞不同日齡的體重變化(單位:克)
表17不同日齡的體重變化(單位:克)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2)對血液學指標的影響
方法:各組雛雞分別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頸靜脈采集血液200μL,用于檢測血液學指標,紅細胞、白細胞計數采用顯微鏡計數法;白細胞分類計數采用瑞氏-吉姆薩染色法。
結果:試驗組雛雞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逐漸升高,且呈現一定的量效關系,白細胞數量、嗜中性、嗜酸性、嗜堿性、單核細胞數量未有顯著性變化(P>0.05),高、中劑量組淋巴細胞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
表18各試驗組雛雞血細胞的變化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3)對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方法:在給藥2周后,每組隨機選擇10羽SPF雞,稱其體重,采集血液后,取脾臟、胸腺和法氏囊,剝離脂肪,稱質量,按公式計算脾、胸腺和法氏囊指數,計算臟器指數。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質量/體重×100%。
結果:高、中、低劑量組脾臟指數、胸腺指數和法氏囊指數均有所提高,中劑量組胸腺指數和法氏囊指數與空白組和低劑量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9各試驗組雛雞免疫器官指數的變化(單位:mg/g)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4)對雛雞新城疫抗體水平的影響
方法:按照試驗要求進行相同的給藥,除空白組外7日齡首免新城疫疫苗,30日齡二次免疫。各組雛雞分別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頸靜脈采集血液2mL,分離血清,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試驗,檢測ND抗體水平。
結果顯示:雛雞未接種疫苗,新城疫抗體效價有降低的趨勢,接種疫苗后抗體效價明顯改善,在14日齡,接種疫苗的雛雞與空白組雛雞抗體效價差異顯著升高(P<0.05),各藥物組抗體效價也顯著高于疫苗組(P<0.05),在21日齡,各藥物組雛雞還依然保持較高的抗體效價,與疫苗組和空白組差異顯著(P<0.05),在第二次接種疫苗,藥物組的抗體效價極顯著高于空白組(P<0.01),42日齡,高劑量組和中劑量組雛雞抗體效價顯著高于疫苗組和陽性藥物組(P<0.05),且中劑量效果最好。
表20各組雛雞ND抗體效價的變化(log2)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5)對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體效價的影響
方法:按照試驗要求進行相同的給藥,除空白組外14日齡首免IBD疫苗,32日齡二次免疫。各組雛雞分別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頸靜脈采集血液2mL,分離血清,瓊脂糖擴散法(AGPT)檢測IBD抗體水平。
結果:試驗前各組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體陽性率在34.8-40%范圍內,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給藥期間,各組雛雞抗體陽性率降低,但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21日齡時,藥物組抗體陽性率顯著升高,與空白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也顯著高于疫苗組(P<0.05);28日齡時抗體有所下降,但藥物組抗體陽性率仍然顯著高于空白組和疫苗組(P<0.05);二免之后,藥物高劑量組和中劑量組陽性率達到100%,與疫苗組差異顯著(P<0.05),與空白組差異極顯著(P<0.01);42日齡時,藥物組都達到100%,疫苗組只達到92.2%,與空白組差異極顯著(P<0.01)。
表21各組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體陽性率
注:同一行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結果:試驗前和14日齡時,各組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體效價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首免疫苗7天(21日齡),抗體效價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28日齡時抗體效價有降低趨勢,呈現出一定的量效關系,35日齡后,陽性藥物組和高、中劑量組抗體效價極顯著高于空白組和疫苗組(P<0.01),35日齡后,高、中、低劑量組抗體效價均極顯著高于空白組和疫苗組(P<0.01),
表22各組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體效價的變化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不標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結論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中藥在防治免疫性疾病和增強動物免疫功能的應用中,藥物應該是盡可能的無毒,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減少藥物對組織器官的損傷。同時中藥成分復雜多樣,為了能準確研究藥物的效果,建立一個完善的提取制備工藝和配套的檢測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本試驗從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確定中藥組合物水提條件,正交試驗確定澄清條件,顆粒劑制備條件,建立一個完善的提取工藝及其配套檢測方法。并通過給小鼠注射環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灌胃中藥組合物進行免疫活性研究;同時在雛雞飲水中添加中藥組合物顆粒,檢測中藥組合物對雛雞的生長性能,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抗體效價的影響。結果顯示中藥組合物顆粒能有效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能力,增大免疫器官指數和血清溶血素,提高血清中IL-2、IL-4、IFN-γ的含量而達到增強免疫功能的效果;并且顯著提高雛雞的免疫器官指數,血清中IgG、IgA的含量,提高雛雞免疫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疫苗后的抗體效價,并延長抗體持續水平。
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發明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