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配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天然植物組合成用于通過洗浴方式達到對腦疾病進行防治的洗浴劑配方,特別是一種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
背景技術:
:
利用藥物制劑進行洗浴是保健和防腐的重要醫療方式,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源源流長,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現代醫學對古老的藥浴療法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推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藥藥浴屬中醫外治法范疇,與內服藥一樣也秉承祖國醫學辨證施治的原則。藥浴是指把適合養生保健的藥物裝進紗布袋放入水中煎煮,再制成浴劑,然后摻入熱水中沐浴,以達到健身治病、消除疲勞、增強體質的作用。利用天然植物和中藥制成的各種浴劑能透過皮膚屏障,發揮氣和經絡、調和營衛、軟堅散結、活血通絡、溫經止痛、祛風散寒和清熱除濕等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藥浴還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全身血流量、降低血壓和血液黏滯度、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和加快新陳代謝的作用。目前,藥浴分為局部和全身洗浴兩種,全身藥浴是用藥液浸泡除頭頸部外全身其他部位,其作用面積更大,藥物利用度高;局部藥浴是通過藥物直接作用于肌表肌肉和關節,直接針對病位、病因發揮治療作用,改善皮膚、肌肉和關節代謝,供防治部位恢復其正常功能。
腦性癱瘓習慣性簡稱腦癱,其病因相當復雜,通常可分為遺傳性和繼發性兩種,目前多根據臨床癥狀采用Minear分型,大體可分為痙攣型(spastic)、運動障礙型(dyskinetic)、共濟失調型(ataxic)和混合型(mixed);腦性癱瘓疾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漫長的和循序漸進的康復過程,一般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需要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或干細胞移植等方法的綜合應用,其中包括PT(理學療法)、OT(作業療法)、ST(語言療法)、感覺統合治療、蒙臺梭利教育、引導式教育、早期干預、矯形支具、神經電刺激治療和肉毒素注射術等現在醫學治療手段,還包括中醫針灸、推拿、藥浴、蠟療、拔罐、穴位注射和經絡導平等多種中醫療法,中藥療法也可輔助與高壓氧療、藥物和手術配合進行。兒科腦性疾病的藥浴治療方式也正在興起,針對兒童皮膚比較細嫩,容易吸收藥物,而其對常規治療方式難以配合等特點,對藥浴的治療范圍、藥理作用及療效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供腦癱病兒應用的藥浴制劑也在不斷推新。目前,藥浴制劑的配方有很多,中國專利200410022705.X公開了一種治療腦癱腦積水純中草藥浴足液,由天麻、貝殼、海蟹、穿山甲和枸杞等原料混合后經微火熬煮過濾而得;中國專利200710054966.3公開了一種浸泡治療腦癱的中草藥制劑,它是由丹參、當歸、牛膝、肉蓯蓉、木瓜和千年健等共20味中草藥配制而成,對中老年腦癱具有積極地治療效果,但是,將中藥和非中藥天然植物混合制成藥物藥浴制劑的還比較少見,因此,設計一種由中藥和非中藥天然植物混合制成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很有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充分挖掘中醫中藥的功效,利用現有中藥成份和新植物原料配合組成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的配方為:炒地龍10~15份,桑枝15~20份,桂枝20~30份,川芎15~20份,當歸20~30份,紅花6~10份,雞血藤15~20份,黃芪25~30份,白芍15~20份,花椒葉30~40份,薄荷葉20~30份,干大蒜桔50~60份,白果殼50~60份,花生殼30~40份,麥飯石500~700份和食鹽30~50份。
本發明涉及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實現制備的工藝步驟為:按重量組份比稱取組合物制劑原料和麥飯石,將組合物制劑原料混合均勻得混合原料,將混合原料與麥飯石同時放入40~60℃純凈水中浸泡0.5~1小時,其中混合原料總量與純凈水的比重為1:10~40,再大火浸煮至開鍋后再慢火浸煮40~60分鐘,過濾除去固體藥渣即得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使用時,將麥飯石取出與液體組合物制劑同時放入保溫性較好的棗木容器中;再把患者除頭部外的身體部位放入棗木容器,每日洗浴1~2次,每次30~40分鐘,水溫控制在30~38℃,保持室溫在22~24℃,洗浴過程中要不斷補充純凈水并控制組合物制劑的溫度恒定并保持空氣流通,長期使用有助于防治腦部疾病。
本發明涉及的麥飯石由山東即墨地區的地下麥飯石礦區出產,并制成直徑為5~10cm的石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配方原料易得,組合比例科學,藥劑制備工藝成熟,防治效果明顯,無毒副作用,具有防病治病和洗浴多重功效,浴療環境友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涉及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的配方為:炒地龍15份,桑枝20份,桂枝30份,川芎20份,當歸30份,紅花10份,雞血藤20份,黃芪25份,白芍20份,花椒葉35份,薄荷葉25份,干大蒜桔55份,白果殼60份,花生殼35份,麥飯石500份和食鹽40份。
本實施例涉及的組合物制劑實現制備的工藝步驟為:按重量組份比稱取組合物制劑原料和麥飯石,將組合物制劑原料混合均勻得混合原料,將混合原料與麥飯石同時放入40~60℃純凈水中浸泡0.5~1小時,其中混合原料總量與純凈水的比重為1:10~40,再大火浸煮至開鍋后再慢火浸煮40~60分鐘,過濾除去固體藥渣即得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使用時,將麥飯石取出與液體組合物制劑同時放入保溫性較好的棗木容器中;再把患者除頭部外的身體部位放入棗木容器,每日洗浴1~2次,每次30~40分鐘,水溫控制在30~38℃,保持室溫在22~24℃,洗浴過程中要不斷補充純凈水并控制組合物制劑的溫度恒定并保持空氣流通,長期使用有助于防治腦部疾病。本實施例涉及的麥飯石由山東即墨地區的地下麥飯石礦區出產,并制成直徑為5~10cm的石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的配方為:炒地龍10份,桑枝15份,桂枝25份,川芎15份,當歸25份,紅花8份,雞血藤18份,黃芪28份,白芍15份,花椒葉30份,薄荷葉20份,干大蒜桔50份,白果殼55份,花生殼30份,麥飯石600份和食鹽30份;其制備工藝和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南京市某醫院選取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瘓患者20位,運用本實施例制備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及其使用方法,堅持使用6個月,經醫院檢查,腦部均有發育或好轉,四肢運動靈活性有所提高,說明本產品具有輔助治療腦部癱瘓的功效。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的配方為:炒地龍13份,桑枝17份,桂枝20份,川芎18份,當歸20份,紅花6份,雞血藤15份,黃芪30份,白芍18份,花椒葉40份,薄荷葉30份,干大蒜桔60份,白果殼50份,花生殼40份,麥飯石700份和食鹽50份;其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本實施例制備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還具有增強毛細血管的伸縮機能和增強體質的作用,并對腦震蕩患者具有輔助治療效果。
實施例4:
本實施例選擇實施例1制備的協同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型腦癱組合物制劑,選取20位因腦膜炎未及時治療造成的腦部疾病患者,平均分成兩組,一組使用本產品進行輔助治療,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另一組未使用本產品,其他治療相同;經7個月的輔助治療,使用本產品的一組均比未使用本產品的一組腦部好轉速度快,因此,本產品對因腦膜炎等造成的腦部疾病具有輔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