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按摩裝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按摩機芯,尤其涉及蝸輪箱中的傳動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
現有按摩機芯大多包括有電機、蝸輪箱和按摩轉盤,在按摩轉盤上設備有各式各樣的按摩頭,實現對人體的揉捏推拿按摩。蝸輪箱中包括有蝸輪蝸桿和齒輪鏈,齒輪鏈中的末級齒輪軸帶動按摩轉盤旋轉。末級齒輪軸支撐按摩轉盤,導致按摩轉盤平衡能力差,直徑較小,按摩范圍受局限,而且按摩轉盤外圍不能按摩有附加動作的按摩頭,整體按摩動作較為單調。如何改善現在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軸筒支撐的傳動方案,即成為本發明研究對象。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蝸輪箱底殼上設置有軸筒,支撐蝸輪箱中的末級齒輪,由末級齒輪帶動按摩頭組件動作的按摩機芯;其次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種按摩轉盤上的按摩頭能起伏動作結構。
本發明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按摩機芯,包括電機、蝸輪箱和按摩頭組件;蝸輪箱又包括安裝在上蓋與底殼間的蝸輪蝸桿和齒輪傳動鏈,電機旋轉經蝸輪蝸桿變速后,由齒輪傳動鏈帶動按摩頭組件動作;其特征是:蝸輪箱底殼上對應齒輪傳動鏈末級齒輪位置,設置有軸筒;所述末級齒輪為齒輪碗,活動倒扣在軸筒上,齒輪碗與軸筒的接觸端面設置有滾珠或端面軸承;蝸輪箱的上蓋對應齒輪碗位置開設有圓孔,該圓孔內沿搭設在齒輪碗邊沿,形成齒輪碗的限位結構;所述按摩頭組件由齒輪碗驅動。
所述齒輪碗具有柱形底部和邊沿齒環,借助該邊沿齒環與齒輪傳動鏈中的前級齒輪嚙合,該前級齒輪與蝸輪蝸桿中的蝸輪同軸。
所述軸筒與底殼為一體成型,直接在底殼上成型有向上凸起的軸筒。
所述齒輪碗和軸筒中央,以及軸筒對應的底殼上,開設有通孔;配置的按摩頭組件中間也開設有對應的通孔;在該軸筒通孔中嵌設有電錘頭;該電錘頭的線圈嵌設在軸筒上,錘頭芯穿過所述通孔、頂部與按摩頭組件中的按摩頭高度相當。
所述齒輪碗與按摩頭組件為一體成型,具有柱形底部和邊沿齒環,在柱形底部表面圓周上凸設有高低不一的按摩頭;所述按摩頭包括連體成型的固定按摩頭和活動按摩頭。
上述活動按摩頭為縱向活動定位在齒輪碗柱形底部的按摩球頭或按摩滾輪。
所述按摩球頭具有球頂部和支撐柱,該支撐柱穿過齒輪碗底部抵觸在軸筒上;所述軸筒對應支撐柱的旋轉圓圈上,設置有環形槽道,該環形槽道的底部具有上下起伏的波浪面,所述按摩球頭的支撐柱行走在波浪面上,隨著波浪面上下起伏動作。
所述按摩滾輪通過徑向轉軸定位在齒輪碗上,相鄰按摩滾輪高低不同交錯成環形陳列分布。
所述按摩頭組件包括轉盤和凸設在轉盤表面的按摩頭,所述按摩頭包括連體成型的固定按摩頭和活動按摩頭,活動按摩頭為縱向活動定位在轉盤的按摩球頭或按摩滾輪;所述轉盤通過螺絲鎖固在齒輪碗底部。
本發明將齒輪傳動鏈中的末級齒輪設計成碗形結構,倒扣定位在蝸輪箱底殼的軸筒上,直接利用齒輪碗端面支撐或鎖固按摩頭組件,獲得大面積的支撐,使得按摩頭組件的直徑可做的更大,受力更加平穩,改變傳統依靠單軸支撐的不足,為按摩頭組件設計帶來更多的變化和靈活性。可運用于按摩墊、按摩椅、足浴盆等按摩裝備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具體圖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按摩機芯一示意圖
圖2按摩機芯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按摩機芯二示意圖
圖4按摩機芯二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起伏按摩頭組件示意圖
圖6起伏按摩頭組件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滾輪按摩頭組件示意圖
圖8滾輪按摩頭組件立體分解示意圖
其中
1—電機 2—蝸輪箱 21—上蓋 211—圓孔
22—底殼 23—蝸輪蝸桿 231—蝸輪 24—齒輪傳動鏈
241—前級齒輪 3—按摩頭組件 31—轉盤 32—固定按摩頭
33—按摩球頭 331—球頭部 332—支撐柱 333—彈簧
34—按摩滾輪 341—徑向轉軸 4—齒輪碗 41—柱形底部
42—邊沿齒環 5—軸筒 51—滾珠 52—滾珠槽
53—環形槽道 54—波浪面 6—電錘頭 61—線圈
62—錘頭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圖1和圖2,按摩機芯,包括電機1、蝸輪箱2和按摩頭組件3;蝸輪箱2具有上蓋21和底殼22,在上蓋21和底殼22間,安裝有蝸輪蝸桿23和齒輪傳動鏈24;本實例中齒輪傳動鏈24為一級變速,包括與蝸輪蝸桿中蝸輪231同軸的前級齒輪241和末級齒輪,該末級齒輪為齒輪碗4,具有柱形底部41和邊沿齒環42,借助該邊沿齒環42與前級齒輪241嚙合。當然也可采用多級變速。
蝸輪箱底殼22上對應齒輪傳動鏈末級齒輪,也即齒輪碗4的位置,設置有軸筒5;齒輪碗4,活動倒扣在軸筒5上,齒輪碗4與軸筒5的接觸端面設置有滾珠51或端面軸承;為此,在齒輪碗4和軸筒5端面對應位置開設有滾珠槽52,約束滾珠51軌跡;而上蓋21對應齒輪碗4位置開設有圓孔211,該圓孔211內沿搭設在齒輪碗4邊沿,形成齒輪碗4的限位結構;本實例中,軸筒5與底殼22為分離設計,通過螺絲鎖固在底殼22上;也可將軸筒5與底殼22一體成型,融合成一體,直接在底殼22上成型有向上凸起的軸筒,可簡化裝配流程。
進一步,齒輪碗4和軸筒5中央,以及軸筒5對應的底殼22上,開設有通孔;配置的按摩頭組件3中間也開設有對應的通孔;在該軸筒5通孔中嵌設有電錘頭6;該電錘頭的線圈61嵌設在軸筒5上,錘頭芯62穿過所述通孔、頂部與按摩頭組件3中的按摩頭高度相當。按摩頭組件3由齒輪碗4驅動,實現按摩頭旋轉按摩的同時,中間由電錘頭6的錘頭芯62提供叩擊功能,形成一種按摩組合。電錘頭6除了線圈61固定在軸筒5內,錘頭芯62活動樞設在線圈61之中,兩端依按摩墊的皮套包封在內,電錘頭6通電后,會產生往復運動,而無撞擊噪聲。本實例配合的按摩頭組件3相對簡單,具有轉盤31和凸設在轉盤表面的按摩頭,本例中,按摩頭為與轉盤31連體成型的固定按摩頭32,也可與轉盤31分體成型,形成活動按摩頭;固定按摩頭32成高低錯落分布,以產生輕重的變化;而按摩頭具有球頭或倒圓頭設計,按摩時有力而柔和。以上為一種按摩組合的特例。
實施例二:
參照圖3和圖4,基本結構與上例同,只是齒輪碗4與按摩頭組件3為一體成型,同樣具有柱形底部41和邊沿齒環42,而在柱形底部41表面圓周上凸設有高低不一的按摩頭;所述按摩頭包括連體成型的固定按摩頭32和活動按摩頭;更具體地說,活動按摩頭又可分為縱向活動定位在齒輪碗柱形底部41的按摩球頭33或按摩滾輪34。
圖3和圖4按摩頭組件3中涉及即為固定按摩頭32和按摩球頭33的組合,兩者交錯分布在齒輪碗柱形底部41的圓周上;按摩球頭33具有球頂部331和支撐柱332,該支撐柱332縱向設置在齒輪碗4上,在按摩球頭331與齒輪碗4之間套設有彈簧333,該彈簧333始終保持按摩球頭331凸起的趨勢,而人體靠上時又有具有適當的彈性,不生硬。
參照圖5和圖6,在上述基礎上,按摩頭組件3也可適當變化,形成主動起伏按摩的特點。具體地說,按摩球頭33同樣具有球頂部331和支撐柱332,該支撐柱332穿過齒輪碗4的底部,且抵觸在軸筒5上;軸筒5對應支撐柱332的旋轉圓圈上,設置有環形槽道53,該環形槽道53的底部具有上下起伏的波浪面54,按摩球頭的支撐柱332行走在波浪面54上,隨著波浪面54上下起伏動作,形成主動式起伏按摩的手法。
參照圖7和圖8,按摩頭組件3與齒輪碗4分離設計,且按摩頭采用按摩滾輪34的實例。具體地說,按摩滾輪34通過徑向轉軸341定位在齒輪碗4上,相鄰按摩滾輪34高低不同交錯成環形陳列分布。
綜上所述,按摩頭組件3可與齒輪碗4連體,也可為分體;按摩頭組件3中涉及的按摩頭,可以全部為連體的固定按摩32,也可以全部為活動按摩頭,或者是固定按摩頭32與按摩球頭33組合,或者是固定按摩頭32與按摩滾輪34組合,或者是按摩球頭33與按摩滾輪34組合等形成;涉及的軸筒5與蝸輪箱底殼22,也可采用連體和分體兩種方案;以及按摩頭組件3中央可帶電錘頭6的附加功能,也可不帶電錘頭的設計。組合方式多樣,凡引用齒輪碗與軸筒配合結構,驅動較大直徑按摩頭組件,實現平穩按摩頭的方案,均屬于本專利保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