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組合物,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肝炎指的是在多種致病因素侵害肝臟,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損,繼而引起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的癥狀,這些損害病程不超過半年。肝炎分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指的是在多種致病因素侵害肝臟,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損,繼而引起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的癥狀,這些損害病程不超過半年。這些常見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和毒物、酒精等。在我國,最常見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乙型肝炎。國外,以酒精性肝炎居多。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是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本發明用于治療肝炎護理的中藥配方,針對肝炎病因病機,以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疏風,通經活血、行血消腫,活血散瘀,散結通絡,散結消腫為治則,使邪伏、病退、正復而身安,達到解毒消癰,治療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上的問題,特提供了一種效果明顯、療程較短的治療肝炎的中藥配方,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青黛10g,明礬3g,草決明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參12g,澤蘭12g,六一散15g。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和使用方法為沖服,每天1劑,水煎服,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本方功能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補脾腎,可主治慢性、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對于肝硬化代償失調,血脈瘀滯,陽虛不化所出現的腹水,根據“去瘀生新、溫陽利水”的治則,在重用補益脾腎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礎上,尚須酌加理氣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澤瀉、白茅根等,如此標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復肝臟代償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配方,按重量份數是包括以下中藥成分:青黛10g,明礬3g,草決明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參12g,澤蘭12g,六一散15g。
實施例2:如果患者有頭暈眼花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苦丁茶15g,生槐花12g。
實施例3:如果患者有血壓高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生石膏20g。
實施例4:如果患者有便秘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大黃10g,栝樓12g,白頭翁20g秦皮16g,焦四仙12g。
實施例5:如果患者有肝痛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何首烏20g,黃精16g,枸杞子20g。
將此配方沖服:每天1劑,水煎服,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以下通過實用例來闡明本發明所述用于肝炎的中藥配方的臨床治療效果。
1、臨床資料
50例肝炎患者,患者平均年齡50±20歲(30~70歲),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的肝炎診斷標準,全部診斷為肝炎患者。50例肝炎患者全部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等癥狀均出現明顯好轉。
2、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疼痛消失;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發熱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減輕、繼續發熱、惡心者,判定為無效。
3、治療結果
50例肝炎患者治療3~4療程后,治愈38例,治療顯效8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
典型案例:
李某,男性,35歲,因乏力、納差、尿黃、眼黃、腹痛3d入院。查體:體溫39℃、脈搏108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壓 100/70mmHg。急性熱病容,皮膚鞏膜重度黃染,全身皮膚無瘀斑瘀點。牙齦出血,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腹肌緊,腹部略有膨隆,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未觸及肝脾腫大,肝區叩痛,移動性濁音(±)。既往無特殊病史???HBV IgM(+)、總膽紅素357.3μmol/L(正常參考值1.7-17.2μmol/L)、直接膽紅素219.2μmol/L(0-6.8μmol/L)、γ-谷氨酰轉肽酶311U/L(11-50 U/L)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78 U/L(8-40 U/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477U/L(8-35 U/L)、白球蛋白比32/21(40-55/20-30 g,/L)、白細胞4.1×109/L(4-10×109/L)、紅細胞3.73×1012/L(4-5.5×1012/L)、血小板53×109/L(100-300×109/L)、血紅蛋白115g/L(12-16g/L)、中性粒細胞45%(50-70%)、淋巴細胞55%(20-40%)、凝血酶原活動度23%、總膽固醇2.15mmol/L(2.86-5.96 mmol/L)、甘油三酯2.49mmol/L(0.22-1.21 mmol/L)。B超:肝體積無明顯改變,膽囊壁明顯水腫,囊腔縮小。胸片未見異常。心電圖未見異常。服用本發明配方6劑,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1服。第二診:病痛略感減輕,繼服12劑,三診:病痛基本解除,之后,為鞏固治療效果,遵醫囑繼續服用12劑。隨訪1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