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輸液瓶的蓋體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
背景技術:
生理鹽水,是指生理學實驗或臨床上常用的滲透壓與動物或人體血漿的滲透壓相等的氯化鈉等溶液。人們平常輸液用的氯化鈉注射液濃度是0.9%,可以當成生理鹽水來使用。其滲透壓與人體血液近似,鈉的含量也與血漿相近,但氯的含量卻明顯高于血漿內氯的含量,因此生理鹽水只是比較地合乎生理,其用途為供給電解質和維持體液的張力。亦可外用,如清洗傷口或換藥時應用。
而目前醫療機構對于輸液用的生理鹽水瓶體和清洗用的生理鹽水瓶體,由于使用方式不同,其瓶蓋的結構也不同:輸液使用時,需要將輸液針和通氣針分別插入,但不能有液體逸出;清洗使用時,需要生理鹽水具有較快的流速和較大的流量。這就導致瓶蓋結構相差較大。從而導致雖然瓶體中的溶液都是生理鹽水,但是由于這兩種不同作用的生理鹽水的瓶蓋結構的限制而導致無法混用。而且目前本技術領域中也并不存在既可以應用于輸液,同時又可以應用于清洗的生理鹽水產品。導致醫療機構需要針對目前輸液與清洗的不同作用對生理鹽水瓶體、生理鹽水袋體分別進行生產、流通和使用,不方便臨床使用,也增加了醫療機構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通過了蓋體上所設的開口A和開口B,并在開口A的頂部設有水平扳桿,開口B的頂部設有立式扳桿,從而使輸液瓶、輸液袋既可以用于輸液、又可以用于清洗,進而改變了目前臨床輸液瓶、輸液袋與清洗瓶、清洗袋分開生產、流通和使用的現狀,醫療機構僅需配備本發明蓋體結構的輸液瓶、輸液袋,便可對輸液和清洗進行通用,方便臨床使用,降低了醫療機構的成本;通過立式扳桿的頂部與水平扳桿的頂面齊平,從而使得立式扳桿有足夠長的力臂,便于立式扳桿帶動罩蓋一同扳斷,并且也便于輸液瓶、輸液袋的包裝與周轉;通過立式扳桿的頂部橫截面由圓形結構逐漸向上收縮成條狀結構,便于使用者施力將立式扳桿進行扳斷;立式扳桿位于兩個水平扳桿之間,水平扳桿不僅對立式扳桿起到限位作用,使立式扳桿只能沿著遠離水平扳桿的方向進行扳斷,而且水平扳桿還起到了保護立式扳桿的作用,避免由于誤操作或者在周轉中由于磕碰而導致立式扳桿連同罩蓋因受到其余角度的力而被扳斷;凸臺B的側壁對應于立式扳桿位置處設有槽口B,所述立式扳桿位于槽口B的范圍內,凸臺B的槽口B不僅對立式扳桿起到限位作用,使立式扳桿只能沿著遠離水平扳桿的方向進行扳斷,而且凸臺B的槽口B形成了傾倒口,便于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開口B定向倒出;凸臺B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的中部,保證了傾倒口有足夠的高度,避免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其余位置流出,便于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開口B定向倒出。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包括與輸液瓶、輸液袋的瓶口通過熔封固定連接的內蓋,所述內蓋的表面固定有外蓋,所述內蓋頂部的一側分別設有用于通氣和滴液的開口A,所述內蓋頂部的另一側、位于開口A之間的位置處設有傾倒輸液瓶、輸液袋內液體的用于沖洗的開口B,所述外蓋對應于開口A位置處設有水平扳桿,所述外蓋對應于開口B位置處設有立式扳桿。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兩個開口A對應的水平扳桿相互平行,并且水平扳桿的自由端向立式扳桿的一側延伸,所述立式扳桿位于兩個水平扳桿之間。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水平扳桿面向立式扳桿的一側邊沿設有槽口A,所述槽口A與立式扳桿對應高度位置處之間設有間隙。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槽口A與立式扳桿的立軸同軸心。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立式扳桿的頂部橫截面由圓形結構逐漸向上收縮成條狀結構,所述條狀結構與開口A中心的連線平行。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立式扳桿的頂部與水平扳桿頂面的高度相同。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內蓋位于開口B的上方固定有罩蓋B,所述罩蓋B與立式扳桿的內壁匹配貼合,所述罩蓋B與開口B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立式扳桿與外蓋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罩蓋B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的收縮位置處。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開口A設于內蓋頂部所設的凸臺A上,所述外蓋對應于凸臺A對應設有凸臺B,所述凸臺B的側壁對應于立式扳桿位置處設有槽口B,所述立式扳桿位于槽口B的范圍內。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槽口B為U形槽口。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凸臺B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的中部。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凸臺B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自下向上的1/3~1/2位置處。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凸臺A的頂部對應于開口A位置處設有可刺穿的蓋板,所述蓋板為薄壁結構。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凸臺A上、對應于蓋板位置處設有膠墊,所述膠墊設于凸臺A與外蓋之間,并固定于外蓋所設的凸臺C內。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外蓋與水平扳桿連接處設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凸臺C的頂面、開口A的正上方。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水平扳桿與通孔邊沿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內蓋和外蓋的底部通過卡鉤結構嵌套連接的方式相互固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通過了蓋體上所設的開口A和開口B,并在開口A的頂部設有水平扳桿,開口B的頂部設有立式扳桿,從而使輸液瓶、輸液袋既可以用于輸液、又可以用于清洗,進而改變了目前臨床輸液瓶、輸液袋與清洗瓶、清洗袋分開生產、流通和使用的現狀,醫療機構僅需配備本發明蓋體結構的輸液瓶、輸液袋,便可對輸液和清洗進行通用,方便臨床使用,降低了醫療機構的成本。
第二、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通過立式扳桿的頂部與水平扳桿的頂面齊平,從而使得立式扳桿有足夠長的力臂,便于立式扳桿帶動罩蓋一同扳斷,并且也便于輸液瓶、輸液袋的包裝與周轉。
第三、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通過立式扳桿的頂部橫截面由圓形結構逐漸向上收縮成條狀結構,便于使用者施力將立式扳桿進行扳斷。
第四、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立式扳桿位于兩個水平扳桿之間,水平扳桿不僅對立式扳桿起到限位作用,使立式扳桿只能沿著遠離水平扳桿的方向進行扳斷,而且水平扳桿還起到了保護立式扳桿的作用,避免由于誤操作或者在周轉中由于磕碰而導致立式扳桿連同罩蓋因受到其余角度的力而被扳斷。
第五、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凸臺B的側壁對應于立式扳桿位置處設有槽口B,所述立式扳桿位于槽口B的范圍內,凸臺B的槽口B不僅對立式扳桿起到限位作用,使立式扳桿只能沿著遠離水平扳桿的方向進行扳斷,而且凸臺B的槽口B形成了傾倒口,便于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開口B定向倒出。
第六、本發明的輸液瓶、輸液袋可供注射和沖洗兩種用途的三閥蓋,凸臺B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的中部,保證了傾倒口有足夠的高度,避免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其余位置流出,便于輸液瓶、輸液袋中的液體從開口B定向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去除水平扳桿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A-A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B-B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的C-C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5可知,本發明包括與輸液瓶、輸液袋的瓶口熔封固定連接的內蓋1,所述內蓋1的表面固定有外蓋2,所述內蓋1頂部的一側分別設有用于通氣和滴液的開口A5,所述內蓋1頂部的另一側、位于開口A5之間的位置處設有傾倒輸液瓶、輸液袋內液體的用于沖洗的開口B10,所述外蓋2對應于開口A5位置處設有水平扳桿9,所述外蓋2對應于開口B10位置處設有立式扳桿12;兩個開口A5對應的水平扳桿9相互平行,并且水平扳桿9的自由端向立式扳桿12的一側延伸,所述立式扳桿12位于兩個水平扳桿9之間;所述水平扳桿9面向立式扳桿12的一側邊沿設有槽口A14,所述槽口A14與立式扳桿12對應高度位置處之間設有間隙;所述槽口A14與立式扳桿12的立軸同軸心;所述立式扳桿12的頂部橫截面由圓形結構逐漸向上收縮成條狀結構,所述條狀結構與開口A5中心的連線平行;所述立式扳桿12的頂部與水平扳桿9頂面的高度相同;所述內蓋1位于開口B10的上方固定有罩蓋B11,所述罩蓋B11與立式扳桿12的內壁匹配貼合,所述罩蓋B11與開口B10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所述立式扳桿12與外蓋2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所述罩蓋B11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12的收縮位置處;所述開口A5設于內蓋1頂部所設的凸臺A3上,所述外蓋2對應于凸臺A對應設有凸臺B4,所述凸臺B4的側壁對應于立式扳桿12位置處設有槽口B13,所述立式扳桿12位于槽口B13的范圍內;所述槽口B13位U形槽口;所述凸臺B4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12的中部;所述凸臺B4的頂部位于立式扳桿12自下向上的1/3~1/2位置處;所述凸臺A3的頂部對應于開口A5位置處設有可刺穿的蓋板,所述蓋板為薄壁結構;所述凸臺A3上、對應于蓋板位置處設有膠墊6,所述膠墊6設于凸臺A3與外蓋2之間,并固定于外蓋2所設的凸臺C7內;所述外蓋2與水平扳桿9連接處設有通孔8,所述通孔8位于凸臺C7的頂面、開口A5的正上方;所述水平扳桿9與通孔8邊沿的連接處為薄壁結構;所述內蓋1和外蓋2的底部通過卡鉤15結構嵌套連接的方式相互固定。
當設有本發明的蓋體結構的輸液瓶、輸液袋用于輸液的時候,直接將兩個水平扳桿9向上進行扳斷并與外蓋2分離,然后將輸液針和通氣針分別刺穿膠墊6和內蓋1的蓋板,使外界大氣通過通氣針與輸液瓶內、輸液袋內連通,并使輸液瓶內、輸液袋內與輸液針連通;當設有本發明的蓋體結構的輸液瓶、輸液袋用于清洗的時候,直接將立式扳桿12向遠離水平扳桿9一側的方向連同罩蓋11一同進行扳斷,并分別與外蓋2和內蓋1分離,使輸液瓶內、輸液袋內通過開口B10與外界連通,將輸液瓶、輸液袋向開口B10的一側傾倒,使輸液瓶內、輸液袋內的液體從輸液瓶、輸液袋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