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乳腺增生癥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乳腺增生的主要癥狀為乳房出現脹痛、腫塊,乳頭溢液等。
目前用于治療乳腺增生藥物很多,但這些藥雖然有一定的療效,卻存在著副作用大,療效不確切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吳芋15-25份、丁香15-25份、黃芥子10-20份、地龍10-20份、絲瓜絡10-20份、蒲公英10-20份、金銀花10-20份、莪術5-15份、萊菔子6-10份、郁金5-15份、赤芍6-10份、紫蘇子4-8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組成為:吳芋20份、丁香20份、黃芥子15份、地龍15份、絲瓜絡15份、蒲公英15份、金銀花15份、莪術10份、萊菔子8份、郁金10份、赤芍8份、紫蘇子6份。
上述藥物制備方法如下:將吳芋、丁香、黃芥子、地龍、絲瓜絡、蒲公英、金銀花、莪術、萊菔子、郁金、赤芍、紫蘇子,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30-45分鐘,晾干,獲得無菌原材料 ,用50度以上的白酒500份浸泡7天以上,用棉球蘸藥酒涂擦乳房即可,晨晚各1次,7日為1療程。
本發明中吳芋、丁香有疏肝下氣,溫中散寒,燥濕助陽,降逆暖腎之功為君藥;黃芥子、地龍、絲瓜絡、蒲公英、金銀花、莪術有清熱解毒,溫肺祛痰,散結通絡,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利尿消腫,消腫散結,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為臣藥;萊菔子、郁金、赤芍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行氣解郁,疏肝利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為佐藥;紫蘇子下氣清痰,潤肺寬腸為使藥。
本發明各組份的藥性及其功效如下:
吳芋,性味歸經:性大熱,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疏肝下氣,溫中散寒,燥濕助陽,主治:胸腹脹滿,嘔吐吞酸,陽虛泄瀉,吐瀉轉筋,寒疝腳氣,外治口舌生瘡。
丁香,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胃、脾、腎經。功能主治:溫中暖腎,降逆,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黃芥子,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經。功能主治:溫肺祛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主治: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
地龍,性味歸經:性寒,味咸。歸肝、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平喘、利尿、通絡除痹,主治:高熱狂燥,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半身不遂等。
絲瓜絡,性味歸經:性涼,味甘。歸肺,肝,胃經。功能主治: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主治:胸脅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女子閉經,乳汁不通,痰熱咳嗽,熱毒癰腫,痔漏,水腫,小便不利,便血,崩漏。
蒲公英,性味歸經:性寒,味甘、微苦,歸肝、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金銀花,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癰腫疔毒初起,紅腫熱痛,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毒血痢,暑熱煩渴,咽喉腫痛。
莪術,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主治: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癥瘕瘤痞塊,跌打損傷。
萊菔子,性味歸經: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主治: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郁金,性味歸經:性寒,味辛、苦,歸心、肝、膽經。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癥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赤芍,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紫蘇子,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大腸經。功能主治:下氣,清痰,潤肺,寬腸。主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本發明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具有疏肝下氣,溫中散寒,燥濕助陽,降逆暖腎清熱解毒,溫肺祛痰,散結通絡,熄風止痙,利尿消腫,消腫散結,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消食除脹,行氣解郁,疏肝利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潤肺寬腸的效果,且療效顯著,療程短,見效快,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治療乳腺增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組成:吳芋20g、丁香20g、黃芥子15g、地龍15g、絲瓜絡15g、蒲公英15g、金銀花15g、莪術10g、萊菔子8g、郁金10g、赤芍8g、紫蘇子6g。本實施例效果最佳。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組成,吳芋25g、丁香25g、黃芥子20g、地龍20g、絲瓜絡20g、蒲公英20g、金銀花20g、莪術15g、萊菔子10g、郁金15g、赤芍10g、紫蘇子8g。本實施例藥效較強。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藥物組成,吳芋15g、丁香15g、黃芥子10g、地龍10g、絲瓜絡10g、蒲公英10g、金銀花10g、莪術5g、萊菔子6g、郁金5g、赤芍6g、紫蘇子4g。本實施例藥效稍弱。
上述藥物制備過程如下:將原料藥物吳芋、丁香、黃芥子、地龍、絲瓜絡、蒲公英、金銀花、莪術、萊菔子、郁金、赤芍、紫蘇子,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30-45分鐘,晾干,獲得無菌原材料,用50度以上的白酒500g浸泡7天以上,用棉球蘸藥酒涂擦乳房即可,晨晚各1次,7日為1療程。
《療效試驗》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的療效,取經超聲及實驗室檢查后診斷為乳腺增生的240例患者,其主要癥狀為乳房出現脹痛、腫塊,乳頭溢液。
分成兩組進行治療,其中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本實施例藥物觀察組,兩組病例各120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癥輕重等方面均沒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消腫片按說明書服用,7日為一療程,治療3-7個療程;觀察組飯后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得的藥物,早晚各一次,7日為一療程,治療3-7個療程。
兩組均以主要癥狀: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減輕為有效,均以主要癥狀: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消失為痊愈。
立檔留查加以統計對比,統計表明結果見表1(對照組療效情況)和表2(實施例藥物觀察組療效情況),經過對比,本發明藥物治療乳腺增生的效果明顯優于消腫片的效果。本發明藥物治療效果:有效率:93.3%,治愈率88.3%。
《典型病例》:
1、張某,女,36歲,乳房出現脹痛、腫塊,乳頭溢液11個月。應用本發明所述的藥物進行治療,每天晨晚各1次,7日為一療程,連用2個療程后,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逐漸減輕,4個療程后,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消失。再繼續服用1個療程天以鞏固療效,隨訪2年無復發。
2、李某,女,28歲,乳房反復出現脹痛、腫塊,乳頭溢液2年。應用本發明所述的藥物進行治療,每天晨晚各1次,7日為一療程,連用1個療程后,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逐漸減輕,3個療程后,乳房脹痛、腫塊,乳頭溢液消失。再繼續服用1個療程天以鞏固療效,隨訪2年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