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93163閱讀:369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屬于食品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兒童成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營養(yǎng)吸收主要依靠食物供給。但卻有一些幼年兒童出現(xiàn)長時間的食欲不振、少食抗食等現(xiàn)象,這就是小兒厭食癥。小兒厭食癥作為兒科常見的病之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影響著孩子營養(yǎng)的吸收,也是十分困擾家長的問題,小兒厭食癥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長期厭食會導(dǎo)致積滯不化,脾胃氣虛,胃陰不足。這些癥狀反映了消化道的功能型或器質(zhì)型疾病。目前,針對小兒厭食癥主要的治療手段是適當(dāng)服用調(diào)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藥;使用清淡素菜;但是這些方法會導(dǎo)致兒童的反感和抗拒,因此制作一種簡單有效,受兒童喜愛、方便兒童食用的食品成為了當(dāng)今研究的一個熱點,而市面上像這樣的對于消化有幫助的糕點非常的少見。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不僅能健脾養(yǎng)胃,還易溶解進而促進消化,還提供了制備方法,操作簡單易懂。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30-50份、全麥粉10-20份、中藥混合粉10-20份、蜂蜜5-10份、植物油5-8份、復(fù)合酵母菌2-5份、蛋清5-10份和水適量;

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草蔻、黃芪、枳實、砂仁、臺烏、獨角芋、亞麻子、化橘紅、何首烏、厚樸花、神曲、陳皮、烏賊骨、茯苓、甘草、山楂。

進一步的,所述的易于消化的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45份、全麥粉16份、中藥混合粉14份、蜂蜜7份、植物油6份、復(fù)合酵母菌3份、蛋清7份和水適量。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化橘紅15-25份、烏藥10-18份、厚樸花12-18份、烏賊骨12-16份、砂仁11-17份、山楂12-17份、陳皮12-17份、茯苓10-15份、何首烏11-16份、草寇8-15份、亞麻子9-13份、獨角芋8-12份、神曲6-12份、黃芪8-12份、枳實5-10份、甘草8-12份。

進一步的更加優(yōu)選地,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化橘紅19份、烏藥15份、厚樸花15份、烏賊骨14份、砂仁15份、山楂14份、陳皮13份、茯苓11份、何首烏13份、草寇12份、亞麻子11份、獨角芋10份、神曲8份、黃芪9份、枳實8份、甘草10份。

進一步的,所述復(fù)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中的三種以上的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如上所述的易于消化的餅干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草蔻、黃芪、枳實、砂仁、臺烏、獨角芋、亞麻子、化橘紅、何首烏、厚樸花、神曲、陳皮、烏賊骨、茯苓、甘草、山楂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5-10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0-60min后,冷卻,經(jīng)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2-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全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jīng)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zhì)與蜂蜜、植物油復(fù)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fā)酵30-6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烘烤、冷卻至常溫即得。

在本發(fā)明中,進一步的說明,所述烘烤的溫度為180-220℃,烘烤的時間為5-15min。

進一步說明,植物油選擇的是橄欖油或茶樹油。

本發(fā)明中部分中草藥功效作用介紹如下:

茯苓Wolfiporia extensa(Peck)Ginns,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fā)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反復(fù)數(shù)次至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qū)Ⅴr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神曲Medicated Leaven生理特性本品呈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寬約3厘米,厚約1厘米,外表土黃色,粗糙;質(zhì)硬脆易斷,斷面不平,類白色,可見未被粉碎的褐色殘渣及發(fā)酵后的空洞。有陳腐氣,味苦。性味甘、辛,溫。歸脾、胃經(jīng)。有健脾和胃消積之功。用于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常與山楂、麥芽同用。用治脾虛食積、腸鳴腹瀉,又常與白術(shù)、枳實等同用。

何首烏(學(xué)名: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又名多花蓼、紫烏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生山谷灌叢、山坡林下、溝邊石隙。產(chǎn)陜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四川、云南及貴州。性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其塊根入藥,可安神、養(yǎng)血、活絡(luò),解毒(截瘧)、消癰;制首烏可補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補肝腎,是常見貴細中藥材。

化橘紅Citrusmaxima(Burm.)Merr.cv.Tomentosa,即化州橘紅,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xí)稱“毛橘紅”,后者習(xí)稱“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實未成熟時采收,置沸水中略燙后,將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壓制成形,干燥。2006年12月,國家質(zhì)檢總局批準對化橘紅實施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保護。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用于風(fēng)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性味味辛、苦,性溫。橘紅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烏藥(Radix Linderae)的道地簡稱,是烏藥中的上品。辛,溫;入脾、肺、腎、膀胱經(jīng)。歷代本草典籍中記載:“烏藥,以產(chǎn)天臺者為勝,故稱天臺烏藥或臺烏藥”。天臺烏藥色白、質(zhì)嫩、氣芳香,品質(zhì)居全國之最,而天臺烏藥的歷史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從周至今,跨越了二千多年的歷史時空,是中藥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5年,天臺烏藥被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實施國家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保護(現(xiàn)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保護)。2006年天臺縣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烏藥之鄉(xiāng)”稱號。具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氣,下通少陰腎經(jīng)。

草寇,別名:海南山姜、小草蔻、土砂仁、假砂仁。拉丁文名:Alpinia hainanensis K.Schum.;姜科、山姜屬植物,為姜科植物艷山姜的果實。葉片帶形,長22-50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并有一旋卷的尾狀尖頭,基部漸狹,兩面均無毛;無柄或因葉片基部漸狹而成一假柄;燥溫祛寒,除痰截瘧,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間斷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有開胃等作用,也常用做調(diào)料。辛,溫。歸脾、胃經(jīng)。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枳實,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苦、辛、酸,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屬蕓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酸橙,蕓香科、柑橘屬小喬木,枝葉密茂,刺多,徒長枝的刺長達8厘米。葉色濃綠,質(zhì)地頗厚主產(chǎn)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蘇等地。5~6月間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實,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洗凈、悶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麩炒用。.《藥品化義》:“枳實專泄胃實,開導(dǎo)堅結(jié),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療臍腹間實滿,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jié)胸,通便閉,非此不能也。若皮膚作癢,因積血滯于中,不能營養(yǎng)肌表,若飲食不思,因脾郁結(jié)不能運化,皆取其辛散苦瀉之力也。為血分中之氣藥,惟此稱最。”

厚樸花為一味中藥名,來源于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開放時采摘,稍蒸后,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微溫,味苦,具有主治理氣,化濕的藥用價值。味苦,性微溫,氣香。歸脾、胃經(jīng)。主治理氣,化濕。用于胸脘痞悶脹滿,納谷不香。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zhì),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獨角芋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葉片盾形,葉柄長而肥大,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yǎng)分肥大成肉質(zhì)球莖,稱為“芋頭”或“母芋”,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母芋每節(jié)都有一個腦芽,但以中下部節(jié)位的腋芽活動力最強,發(fā)生第一次分蘗,形成小的球莖稱為“子芋”,再從子芋發(fā)生“孫芋”,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曾孫或玄孫芋等。苦辛,溫,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治風(fēng)濕疼痛,跌打腫痛。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zhì),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yīng)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性味:甘,微溫。歸經(jīng):歸肺、脾、肝、腎經(jīng)。

烏賊骨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咸、澀,溫。歸脾、腎經(jīng)。厥陰為藏血之臟,女人以血為主,虛則漏下赤白,或經(jīng)汁血閉,寒熱癥瘕;少陰為藏精之臟,主隱曲之地,虛而有濕,則陰蝕腫痛,虛而寒客之則陰中寒腫。其主驚氣入腹,腹痛環(huán)臍者,蓋肝屬木主驚,驚人肝膽,則營氣不和,故腹痛環(huán)臍也。

亞麻子(Linseed,seed of Flax),味甘,性平。歸大腸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燥通便。

陳皮(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味辛、苦,性溫。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之功效。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酸、甘,微溫溫。歸胃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消食健胃,行氣散淤,有擴張冠狀動脈、舒張血管、降脂降壓,強心的作用。

甘草(學(xué)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中本發(fā)明中的中藥混合粉組合原料是以可以消食養(yǎng)胃的中醫(yī)理論為依據(jù)而復(fù)配的,組方科學(xué)合理,以治本為主,標(biāo)本兼治,以化橘紅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烏藥理氣、開郁、散寒,厚樸花理氣、化濕,烏賊骨噯氣泛酸、收濕斂瘡,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淤,陳皮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積氣,共為君藥;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何首烏安神、養(yǎng)血、活絡(luò)、解毒、補肝腎,草寇祛寒、除痰截瘧,健脾暖胃,亞麻子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燥通便,獨角芋解毒消腫、散瘀止痛,共為臣藥;神曲脾虛食積、腸鳴腹瀉,黃芪保肝、利尿,枳實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共為佐藥;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調(diào)和藥性為使藥,16味藥共同作用,相輔相成,方中既有寒涼之品,也有溫性之藥,寒溫并用,既可治療寒熱錯雜之癥,又相互佐制,避免再傷脾胃,達到標(biāo)本兼治,全面施藥,達到消食養(yǎng)胃的效果。

2、本發(fā)明的復(fù)合酵母菌具有更好的活性,每種酵母菌都有其特有的特點,所含的酵母菌群不一樣,各有各的有益菌群,并且也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相互配合將更有利于發(fā)酵,提高發(fā)酵的效率,縮減發(fā)酵的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quán)利要求、摘要)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實施例1:

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30份、全麥粉10份、中藥混合粉10份、蜂蜜5份、橄欖油5份、復(fù)合酵母菌2份、蛋清5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化橘紅15份、烏藥10份、厚樸花12份、烏賊骨12份、砂仁11份、山楂12份、陳皮12份、茯苓10份、何首烏11份、草寇8份、亞麻子9份、獨角芋8份、神曲6份、黃芪8份、枳實5份、甘草8份;

復(fù)合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草蔻、黃芪、枳實、砂仁、臺烏、獨角芋、亞麻子、化橘紅、何首烏、厚樸花、神曲、陳皮、烏賊骨、茯苓、甘草、山楂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5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0min后,冷卻,經(jīng)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2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全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jīng)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zhì)與蜂蜜、植物油復(fù)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fā)酵3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220℃條件下烘烤5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實施例2:

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50份、全麥粉20份、中藥混合粉20份、蜂蜜10份、茶樹油8份、復(fù)合酵母菌5份、蛋清10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化橘紅25份、烏藥18份、厚樸花18份、烏賊骨16份、砂仁17份、山楂17份、陳皮17份、茯苓15份、何首烏16份、草寇15份、亞麻子13份、獨角芋12份、神曲12份、黃芪12份、枳實10份、甘草12份;

復(fù)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草蔻、黃芪、枳實、砂仁、臺烏、獨角芋、亞麻子、化橘紅、何首烏、厚樸花、神曲、陳皮、烏賊骨、茯苓、甘草、山楂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10min后,加熱至沸,煎煮60min后,冷卻,經(jīng)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全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jīng)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zhì)與蜂蜜、植物油復(fù)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fā)酵6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180℃條件下烘烤15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實施例3:

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45份、全麥粉16份、中藥混合粉14份、蜂蜜7份、植物油6份、復(fù)合酵母菌3份、蛋清7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計組合制備而成:化橘紅19份、烏藥15份、厚樸花15份、烏賊骨14份、砂仁15份、山楂14份、陳皮13份、茯苓11份、何首烏13份、草寇12份、亞麻子11份、獨角芋10份、神曲8份、黃芪9份、枳實8份、甘草10份;

復(fù)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易于消化的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草蔻、黃芪、枳實、砂仁、臺烏、獨角芋、亞麻子、化橘紅、何首烏、厚樸花、神曲、陳皮、烏賊骨、茯苓、甘草、山楂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8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5min后,冷卻,經(jīng)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全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jīng)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zhì)與蜂蜜、植物油復(fù)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fā)酵45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195℃條件下烘烤10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對比例1: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是未添加中藥混合粉,具體步驟中也未含有處理中藥混合粉的步驟。

對比例2: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復(fù)合發(fā)酵菌為單一的米酒酵母。

對比例3: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是既沒有添加中藥混合粉,只是將原料簡單混合發(fā)酵成面團等步驟制成餅干。

將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制備得到的易于消化的餅干進行理化分析:

表1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發(fā)明的原料和制備方法,得到的餅干的理化性質(zhì)更加優(yōu)異。

將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得到的餅干分給有胃痛、胃脘腹脹、消化不良癥狀的兒童人吃,一共120人,每組20人,記錄120人在吃餅干前的狀態(tài)和吃餅干之后(一天吃3次每次50g,一共食用30天)的狀態(tài),115人的胃痛、胃脘腹脹、消化不良的體征及癥狀顯著改善,心情舒暢,精神很好。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fā)明所提示的技術(shù)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yīng)屬于本發(fā)明所涵蓋專利范圍。

當(dāng)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平顶山市| 镇安县| 卫辉市| 中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鲁山县| 荆州市| 札达县| 武宣县| 静安区| 门源| 武城县| 定兴县| 仁布县| 礼泉县| 新龙县| 临清市| 宜黄县| 岳阳市| 出国| 枣阳市| 夹江县| 宽城| 军事| 综艺| 饶阳县| 阳谷县| 新野县| 柘荣县| 田东县| 共和县| 阳泉市| 密云县| 扎兰屯市| 临朐县| 梅州市| 锦屏县| 油尖旺区| 社旗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