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高血壓病為臨床常見病,主要表現為收縮壓≥ 140mmHg或舒張壓≥ 90mmHg,病情長期發展可致心、腦、腎等靶器官的嚴重損害,引發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 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神志不清、抽搐,目前西醫治療高血壓仍需終身服藥,但易出現耐藥性、靶器官損傷及血壓波動等情況,高血壓中醫辨證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是由臟腑陰陽失調、氣血不和、氣機升降失常、風火內生、痰瘀交阻所致;中醫藥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強調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具有降壓平穩和緩、患者依從性良好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緩解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甜葉菊20-25、益母草10-12、毛冬青6-8、車前子3-5、黃柏6-8、陳皮15-20、絞股藍10-15、荷葉花6-8、制半夏2-4、川芎5-8、桑寄生4-6、芹菜籽6-8、鉤藤2-4、制僵蠶6-8、牡丹皮3-5、茺蔚子6-8、杜仲10-12、毛草龍根3-4和白穎苔草2-4。
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甜葉菊22、益母草11、毛冬青7、車前子4、黃柏7、陳皮18、絞股藍12、荷葉花7、制半夏3、川芎6、桑寄生5、芹菜籽7、鉤藤3、制僵蠶7、牡丹皮4、茺蔚子7、杜仲11、毛草龍根3.5和白穎苔草3。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切碎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水煎半個小時,過濾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20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本發明中甜葉菊功效頗多,具有調節血壓、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降血糖、尿糖、抑菌止血、鎮痛、減肥養顏、養陰生津、幫助消化,促進胰腺、脾胃功能和清熱解毒的功能;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毛冬青、絞股藍、荷葉花、制半夏合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車前子可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熱化痰,黃柏、陳皮合用可以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川芎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桑寄生可以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芹菜籽、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等功效,茺蔚子、杜仲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沖任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活血通脈,益氣養血,平肝潛陽、補肝腎的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配伍合理,根據祖國中醫學理論,利用其相互間的協同作用,具有活血通脈,益氣養血,平肝潛陽、補肝腎的作用,同時本發明安全可靠,對高血壓具有很好的療效,見效快,本發明的有效率高達93.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g)為:甜葉菊22、益母草11、毛冬青7、車前子4、黃柏7、陳皮18、絞股藍12、荷葉花7、制半夏3、川芎6、桑寄生5、芹菜籽7、鉤藤3、制僵蠶7、牡丹皮4、茺蔚子7、杜仲11、毛草龍根3.5和白穎苔草3。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切碎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水煎半個小時,過濾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20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高某某,52歲,男,患高血壓多年,常伴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全身不適癥狀,檢查血壓低壓 108,高壓 160,長期服用西藥以減緩病情,不得根治,后經人介紹,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兩個療程,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檢查可見低壓 95,高壓 155,后鞏固療效續服用兩個療程,諸癥全消,檢查血壓一切正常,至今未復發。
典型病例2,黃某某,女,67歲,患有高血壓十余年,醫院檢查,低壓 110,高壓 165,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全身不適癥狀,采用多種藥物治療只可減緩病情,患者深受煎熬,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一個月,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減輕,血壓明顯下降,后續服用兩個月以鞏固療效,血壓指標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
典型病例3,蘇某某,男,70歲,患高血壓十余年,時常頭暈目眩,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視物不清等全身不適癥狀,醫院檢查低壓 110,高壓 165,長期服用西藥降壓效果不佳,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一個月,患者血壓恢復至高壓150,低壓100,而且癥狀明顯減輕,后鞏固療效續服用兩個療程,諸癥全消,血壓指標恢復正常,停藥后未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