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止痢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痢疾,中醫(yī)病證名。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為臨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系。病機為濕熱、疫毒、寒濕結于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fā)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并用。
現(xiàn)在市面上有相當多治痢疾病的藥物,但這些藥物往往以抗生素為主,如氟哌酸、慶大霉素、黃連素和復方新諾明等。此類抗生素在使用初期有一定治療效果,若長期使用,會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而且抗生素還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危害人體健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止痢的中藥制劑。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止痢中藥制劑,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4~8份、肉豆蔻4~6份、訶子1~3份、罌粟殼0.1~0.5份、地榆4~9份、甘草4~6份、當歸5~9份、茯苓1~4份、金櫻子1~3份、白術4~6份。
春茶又稱“雨前茶”,由于茶樹營養(yǎng)物質豐富,故而葉肉肥厚,芳香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滋味鮮爽,香氣強烈,外形條索緊結重實。通常綠茶色澤綠潤,紅茶烏潤,品質較好。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可以強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斂止瀉,用于腸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腫等。
肉豆蔻主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主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柯子,具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之功效。常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罌粟殼,可以治療久瀉,久痢。本品味酸澀,性平和,能固腸道,澀滑脫,《本草綱目》曰其“為澀腸止瀉之圣藥”,適用于久瀉、久痢而無邪滯者。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白術味苦、甘,溫。歸脾、胃經。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白術對瘤細胞有細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細胞的增殖率,減低瘤組織的侵襲性,提高機體抗腫瘤反應的能力。白術揮發(fā)油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術內酯B腹腔注射對小鼠肉瘤民。也有顯著抑制作用。《藥性論》載其:君,味甘,辛,無毒。能主大風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黑。治水腫脹滿,吐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各原料組分配伍使用,能達到較好的止痢效果。
優(yōu)選地,所述止痢中藥制劑還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陳皮1~3份。
陳皮,性溫;辛、苦;歸脾、肺經陳皮的苦味物質是以檸檬苷和苦味素為代表的“類檸檬苦素”,這種類檸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陳皮用于烹制菜肴時。其苦味與其他味道相互調和,可形成獨具一格的風味。陳皮含有揮發(fā)油、橙皮甙、維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增加食欲。
優(yōu)選地,所述止痢中藥制劑還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烏梅3~5份。
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國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優(yōu)選地,按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煎煮兩至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并,取蔗糖適量制成糖漿,與上述藥液合并,加入防腐劑適量,靜置,過濾,灌裝,即得口服液。
優(yōu)選地,按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每次1小時,過濾,濾液合并,60~70℃減壓濃縮至50℃相對密度為1.05~1.15的濃縮液,加90%乙醇使含醇量為60%,室溫靜置12小時,過濾,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濃縮液,加入適量輔料,制成顆粒劑或膏劑。
優(yōu)選地,按比例稱取原料,粉碎,過50目篩,裝入無紡布內袋,熱壓封口后裝入鋁箔內熱壓密封即可。
優(yōu)選地,所述輔料為蜂蜜或糊精。
優(yōu)選地,每袋藥材重量為3~5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止痢中藥制劑,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通過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疏風散熱,可達到預防治療痢疾之效,服用后可通過調理五臟六腑氣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和/或預防痢疾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的說明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4份、肉豆蔻4份、訶子1份、罌粟殼0.1份、地榆4份、甘草4份、當歸5份、茯苓1份、金櫻子1份、白術4份。
按上述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煎煮兩至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并,取蔗糖適量制成糖漿,與上述藥液合并,加入防腐劑適量,靜置,過濾,灌裝,即得口服液。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8份、肉豆蔻6份、訶子3份、罌粟殼0.5份、地榆9份、甘草6份、當歸9份、茯苓4份、金櫻子3份、白術6份。
按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每次1小時,過濾,濾液合并,60~70℃減壓濃縮至50℃相對密度為1.05~1.15的濃縮液,加90%乙醇使含醇量為60%,室溫靜置12小時,過濾,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濃縮液,加入適量輔料,制成顆粒劑或膏劑。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5份、肉豆蔻6份、訶子2份、罌粟殼0.3份、地榆6份、甘草5份、當歸6份、茯苓3份、金櫻子2份、白術5份。
按比例稱取原料,粉碎,過50目篩,裝入無紡布內袋,熱壓封口后裝入鋁箔內熱壓密封即可。
實施例4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4份、肉豆蔻4份、訶子1份、罌粟殼0.1份、地榆4份、甘草4份、當歸5份、茯苓1份、金櫻子1份、白術4份、陳皮1份。
按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每次1小時,過濾,濾液合并,60~70℃減壓濃縮至50℃相對密度為1.05~1.15的濃縮液,加90%乙醇使含醇量為60%,室溫靜置12小時,過濾,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濃縮液,加入適量輔料,制成顆粒劑或膏劑。
實施例5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8份、肉豆蔻6份、訶子3份、罌粟殼0.5份、地榆9份、甘草6份、當歸9份、茯苓4份、金櫻子3份、白術6份、陳皮3份。
按上述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煎煮兩至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并,取蔗糖適量制成糖漿,與上述藥液合并,加入防腐劑適量,靜置,過濾,灌裝,即得口服液。
實施例6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5份、肉豆蔻6份、訶子2份、罌粟殼0.3份、地榆6份、甘草5份、當歸6份、茯苓3份、金櫻子2份、白術5份、烏梅3份。
按上述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煎煮兩至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并,取蔗糖適量制成糖漿,與上述藥液合并,加入防腐劑適量,靜置,過濾,灌裝,即得口服液。
實施例7
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的一種實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5份、肉豆蔻6份、訶子2份、罌粟殼0.3份、地榆6份、甘草5份、當歸6份、茯苓3份、金櫻子2份、白術5份、烏梅5份。
按上述比例稱取原料,加入原料總質量5倍的水,煎煮兩至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并,取蔗糖適量制成糖漿,與上述藥液合并,加入防腐劑適量,靜置,過濾,灌裝,即得口服液。
實施例8
對180例腹瀉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18~65歲。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2~3天,重病患者連服5~7天。
療效判定標準如下: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接近正常水平。
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有所改善,體征有改善。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臨床結果如下:
臨床治愈151例(83.88%),顯效17例(9.44%),有效6例(3.33%),無效6例(3.33%),總有效率高達96.67%。
綜合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所述止痢中藥制劑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xù)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最后所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