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感冒的藥物,具體涉及一種兒童感冒貼劑。
背景技術:
感冒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見。由于小兒自身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的客觀原因,導致抗病能力低下,當外界氣候發生變化時身體不能及時調整適應,極易受外邪影響而感冒。小兒感受外邪后,由于臟腑器官嬌嫩,所以病情發展變化得很快,容易化熱化燥,并常伴有挾滯、挾痰、挾驚等多種癥狀出現。小兒感冒又以風寒、風熱感冒多見。感冒的病變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統上。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頭痛等。
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分為風熱、風寒兩種,根據其受邪的原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藥進行治療,所以市面上治療感冒的中成藥通常也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產品,風熱感冒需用治療風熱感冒的藥,風寒感冒用風寒感冒的藥,二者不能相互代替使用,否則不但治不好疾病,反而還有可能加重病情。往往患兒家長去藥店買藥時,也為究竟是該買風寒藥還是風熱藥而難以選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同時治療風寒和風熱導致的兒童感冒藥劑,不但能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確定感冒病因而導致用藥錯誤的問題;還能有效避免小兒生病后需強制口服喂藥和打針輸液哭鬧帶來的不便和痛苦;且操作簡單、無創傷、無疼痛、起效快、療效高,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兒童感冒貼劑,包含下述原料,其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5-20份,連翹10-15份,梔子10-15份,黃芩10-15份,豆豉10-15份,荊芥10-15份,菊花10-15份,鉤藤10-15份,蘆根5-10份,甘草5-10份,薄荷5-10份,生姜5-10份,大棗5-10份。
優選的包含下述原料,其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8份,連翹13份,梔子12份,黃芩12份,豆豉12份,荊芥12份,菊花13份,鉤藤14份,蘆根7份,甘草8份,薄荷6份,生姜8份,大棗5份。
所述的感冒貼劑包含簡易型、藥粉型、膏貼分離型、膏貼合一型和濕紙巾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分為風熱、風寒兩種,根據其受邪的原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藥進行治療,所以市面上治療感冒的中成藥通常也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產品,風熱感冒需用治療風熱感冒的藥,風寒感冒用風寒感冒的藥,二者不能相互代替使用,否則不但治不好疾病,反而還有可能加重病情。往往患兒家長去藥店買藥時,也為究竟是該買風寒藥還是風熱藥而難以選擇。本發明產品組方全面,集清熱解毒、瀉火,芳香化濕,辛溫解表,潤肺止咳,生津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無論風寒、風熱感冒均可使用。同時對感冒伴有挾滯、挾痰、挾驚等多種癥狀也有非常好的效果,經多年的臨床應用證明療效極佳。因此本品是治療四時感冒的一種非常好的產品,填補了目前感冒產品大多數只能對某一類型感冒進行治療的空白。
2、本產品使用時采用臍貼療法,將藥物通過肚臍(神闕穴)給藥,有效避免小兒生病后需強制口服喂藥和打針輸液哭鬧帶來的不便和痛苦,讓孩子和家長都能輕松面對疾病,在不知不覺中就治療疾病。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且操作簡單、無創傷、無疼痛、起效快、療效高,的確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好產品。
3、臍療是祖國醫學的瑰寶,源于古代,在中醫文獻中有大量的散見記載,并在民間廣泛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神闕穴位于腹部中央,該穴位與經絡有密切的關系,中醫稱之為十二經絡之根,生命之門。神闕穴居肚臍中央,是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而任脈為陰脈之海,與督脈相表里,共同司管人體諸經之百脈,所以臍和諸經百脈相通。臍又為沖脈循行之所,且為任脈、督脈、沖脈之源,為“一源三岐”,故三脈經氣相通。由于奇經八脈縱橫、貫穿于十二經脈之間,聯系全身經脈。因此,藥物直接貼敷臍部能影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膚筋骨,從而起到祛除病邪,康復機體的作用。
4、臍部的皮膚比較薄,神經及血管比較豐富,目前醫學也證實,藥物可穿透皮膚表面結構而被人體吸收。藥代動力學證明:臍部給藥比其它用藥方式更易于藥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且臍部凹陷形成隱窩,藥物貼敷形成自然的閉合狀態,藥物得以較長時間存放,吸收更持久,進入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發揮藥物全身治療作用。是人體給藥尤其是兒童給藥的最佳方式之一。
5、以下是本發明的一些具體病例:
實例1:羅文浩,男,3歲。感冒后發燒,打噴嚏,流清涕,胃口差。使用感冒貼2天后,燒退,繼續使用7天后痊愈。
實例2:李新潔,女,4歲。在幼兒園感冒后發燒,流清涕,咳嗽,精神狀態差,在家休息治療1周都未好。用感冒貼3天后各種癥狀明顯好轉,7天后痊愈。
實例3:劉儀彤,女,2歲半。外出玩耍吹風感冒,低燒,流清涕,咳嗽,拉肚子。使用感冒貼5天后好轉。
實例4:吳思哲,男,5歲。感冒后咽部紅,大便干燥,咳嗽,流涕。使用感冒貼2天后大便正常,7天后痊愈。
實例5:小甜甜,女,9個月。感冒后發燒,流清涕,咳嗽,拉肚子。使用感冒貼2天后各種癥狀明顯好轉,繼續使用5天后痊愈.
實例6:張子豪,男,2歲。感冒咳嗽,流涕,不想吃東西,大便干。使用感冒貼3天后,大便正常,繼續使用7天后各種癥狀消失。
實例7:廖馨文,女,5歲。每次感冒都會持續半月以上才會好,長期吃抗生素和各種感冒藥。這次感冒初起就使用感冒貼,7天后痊愈。
實例8:徐美玲,女,6歲。感冒后大便干燥,胃口不佳,低燒,無精神。使用感冒貼治療3天后燒退,大便正常,7天后痊愈。
實例9:王璇,女,4歲。感冒發燒38度,嘔吐,胃口差,流請涕,二便正常。使用感冒貼24小時后燒退,5天后痊愈。
實例10:張曉輝,男,3歲。感冒后發燒,流涕,咳嗽,輸液5天后燒退,胃口不好,精神差,大便干。使用感冒貼5天后痊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貼劑簡易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貼劑藥粉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貼劑膏、貼分離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貼劑膏、貼一體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貼劑濕紙巾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兒童感冒貼劑,包含下述原料,其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5-20份,連翹10-15份,梔子10-15份,黃芩10-15份,豆豉10-15份,荊芥10-15份,菊花10-15份,鉤藤10-15份,蘆根5-10份,甘草5-10份,薄荷5-10份,生姜5-10份,大棗5-10份。
實施例1:簡易型
藥物中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8份,連翹13份,梔子12份,黃芩12份,豆豉12份,荊芥12份,菊花13份,鉤藤14份,蘆根7份,甘草8份,薄荷6份,生姜8份,大棗5份。
(1)生姜、大棗秤取洗凈,放入攪粉碎機粉碎成生姜大棗泥備用;
(2)其它藥材秤取洗凈60℃以下烘干,粉碎并過60目以上篩成藥材粉備用;
(3)使用時,取生姜大棗泥和藥材粉混合均勻,配合貼敷膠布使用即可。
實施例2:藥粉型
藥物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5份,連翹10份,梔子10份,黃芩10份,豆豉10份,荊芥10份,菊花10份,鉤藤10份,蘆根5份,甘草5份,薄荷5份,生姜5份,大棗5份。
(1)生姜、大棗秤取洗凈,放入攪拌機粉碎成生姜大棗泥,60℃以下烘干,再粉碎過60目以上篩制成姜棗粉備用;
(2)其它藥材秤取洗凈60℃以下烘干,粉碎并過60目以上篩成藥材粉備用;
(3)把姜棗粉和藥材粉混勻,裝入無紡布袋密封;
(4)使用時配合貼敷膠布使用即可。
實施例3:膏、貼分離型
藥物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6份,連翹12份,梔子13份,黃芩11份,豆豉14份,荊芥13份,菊花12份,鉤藤14份,蘆根8份,甘草6份,薄荷7份,生姜6份,大棗8份。
(1)所有藥材揀選后加入5-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三次濾液合并,濃縮成一定密度的浸膏;
(2)浸膏加入軟膏基質混勻,做成軟膏并包裝密封;
(3)使用時擠出適量軟膏放在貼敷膠布上即可。
實施例4:膏、貼一體型
藥物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20份,連翹15份,梔子10份,黃芩15份,豆豉10份,荊芥15份,菊花10份,鉤藤15份,蘆根8份,甘草9份,薄荷7份,生姜6份,大棗8份。
(1)所有藥材揀選后加入5-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三次濾液合并,濃縮成一定密度的浸膏;
(2)浸膏加入軟膏基質混勻做成軟膏,取適量軟膏以一定厚度和尺寸均勻平鋪在貼敷膠布的中央,低溫干燥,貼上保護層并包裝密封;
(3)使用時撕去保護層直接貼敷即可。
實施例5:濕紙巾型
藥物各組分質量份數為:金銀花120份,連翹14份,梔子12份,黃芩13份,豆豉14份,荊芥12份,菊花15份,鉤藤10份,蘆根7份,甘草6份,薄荷8份,生姜9份,大棗10份。
(1)所有藥材揀選后加入5-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三次濾液合并,濃縮成一定密度的浸膏,加入適量透皮劑、保濕劑等,必要時還可進行脫色處理;
(2)把無紡布放入浸膏,制成一定規格的含藥濕紙巾,包裝密封;
(3)使用時,把濕紙巾放在貼敷膠布上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