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口腔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種植體系統的定位夾具。
背景技術:
在現代生活中,對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關注。種植體體部系統以它咀嚼功能大大優于其他傳統假牙并能很好的恢復牙齒的功能而深受追捧。牙種植體體部系統一般包括牙種植體體部和基臺等。
在牙科手術中通常是將種植體體部與基臺通過六方進行定位的,即種植體體部上設置有內六角孔,基臺上設置有與內六角孔相匹配的六角柱,利用內六角孔與六角柱的配合實現種植體體部與基臺之間的定位。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六方的成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牙科種植體系統總體的好壞。因此就需要對加工成型的種植體體部基臺等的六方做進一步的檢測,保證其加工精度是否達到了設計師所規定的精度。在進行檢測時,夾具的好壞就直接影響了其測量的結果。故在種植體體部與基臺的六方檢測中對夾具提出很大的要求。
雖然現在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的夾具,但是多數是檢測種植體體部的其他尺寸,也有為六方的檢測設計一種專門的夾具。但是都是通過通規止規實現的,不利于產品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此外通規止規只能大致的確定六方的大小,卻無法精確知道六方的尺寸,導致配合不精確,使得醫生的進行實際手術時出現配合不上的情況?;蛘咴谶M行手術后,因為六方定位不準確出現的脫落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種植體系統的定位夾具,能夠對種植體系統進行有效定位,以便準確測量六方尺寸,結構簡單,便于批量測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種植體系統 的定位夾具,包括基座、多個夾持機構及定位機構;
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滑槽、滑塊、連接桿及彈簧,所述滑槽開設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塊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中,兩個所述夾持組件之間,兩個所述滑槽沿同一方向設置,兩個所述滑槽之間相互靠近的端部連通、相互遠離的端部處均設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穿孔,所述連接桿穿設所述穿孔,其一端螺紋連接于所述滑塊,另一端設有限位帽;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連接桿上,其兩端分別抵靠于所述滑塊及所述固定部;所述滑塊上朝向另一滑塊的表面為豎直設置的凹柱面;
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件及多個定位柱,多個所述定位柱平行設置,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件,另一端設置有與種植體體部的內六角孔相匹配的六棱柱。
其中,所述滑槽為T型槽或燕尾槽,相應所述滑塊為T型塊或燕尾塊。
其中,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螺紋孔;或者,
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螺紋柱;所述連接桿的端面上開設有與所述螺紋孔相配合的螺紋孔。
其中,所述連接桿包括光桿部與螺柱部,所述光桿部與所述螺柱部同軸設置,所述光桿部連接在所述限位帽與所述螺柱部之間,所述光桿部穿設在所述穿孔中;
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柱部螺紋連接在所述螺紋孔中。
其中,多個所述夾持機構沿同一方向排布成一排,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滑槽的長度方向。
其中,所述基座的兩側均固定有條形件,所述條形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夾持機構的排布方向相同;所述條形件擋在所述滑槽的一端,以形成所述固定部。
其中,所述條形件上開設有條形槽,所述連接桿的限位帽收容在該條形槽中。
其中,相鄰兩個所述夾持機構的兩相鄰滑槽之間形成有凸臺,所述凸臺上設置有用于容置基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為盲孔,其底面為平面;所述定位孔的橫截面與所述基臺的橫截面形狀相同。
其中,所述六棱柱與所述內六角孔過盈配合。
其中,所述定位件包括頂板及固定板,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板層疊固定連 接;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多個階梯孔,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設置有定位帽,所述定位帽限位在所述階梯孔中,且夾持固定在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種植體系統的定位夾具,利用連接桿與滑塊之間的螺紋配合,滑塊可以沿滑槽移動;兩個夾持組件的滑塊靠近或遠離移動可以將種植體體部夾持固定或松開;利用彈簧可以提供滑塊與固定部相互遠離的作用力,彈簧的彈力使滑塊緊密抵靠于種植體體部,可以使得夾持機構與種植體體部之間具有一定彈性,避免剛性夾持對種植體體部造成破壞;通過兩個滑塊的兩凹柱面的配合,可以將種植體體部豎直定位,以便進行測量;定位機構的六棱柱可以將種植體體部進行定位,使得多個種植體體部上的內六角孔的保持同一方向的位置;整個定位夾具能夠對種植體系統進行有效定位,以便準確測量六方尺寸,結構簡單,便于批量測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供的用于種植體系統的定位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定位夾具的基座與夾持機構安裝種植體系統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基座與夾持機構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4是圖2中基座與夾持機構安裝種植體系統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定位夾具的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種植體系統的定位夾具,包括基座1、多個夾持機構2及定位機構3。種植體系統9包括種植體體部91及基臺92,種植體體部91上設置有內六角孔910,基臺92上設置有六角柱 920。種植體體部91及基臺92均放置在基座1上,夾持機構2將種植體體部91夾持固定,定位機構3可以將種植體體部91進行定位,使得多個種植體體部91上的內六角孔910的保持同一方向的位置。
如圖2-4所示,夾持機構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夾持組件20,兩個夾持組件20動作,可以將種植體體部91夾持固定在兩個夾持組件20之間。兩個夾持組件20的結構相同,以下以其中一個為例對其結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2、圖3所示,夾持組件20包括滑槽21、滑塊22、連接桿23及彈簧24。滑槽21開設在基座1上,滑塊22滑動設置在滑槽21中。兩個夾持組件20的滑塊22相互靠近移動可以將種植體體部91夾持固定?;瑝K22螺紋連接于連接桿23;兩個夾持組件20之間,兩滑槽21沿同一方向設置,兩個滑槽21之間相互靠近的端部連通、相互遠離的端部處均設置有固定部25;固定部25上設置有穿孔251,連接桿23穿設穿孔251,其一端螺紋連接于滑塊22,另一端設有限位帽230,限位帽230能夠擋在固定部25上遠離滑槽21一側。彈簧24套設在連接桿23上,其兩端分別抵靠于滑塊22及固定部25。
對種植體體部91進行固定時,連接桿23繞自身軸向轉動,利用連接桿23與滑塊22之間的螺紋配合,滑塊22可以沿滑槽21移動。兩個夾持組件20的滑塊22靠近或遠離移動可以將種植體體部91夾持固定或松開。利用彈簧24可以提供滑塊22與固定部25相互遠離的作用力,彈簧24的彈力使滑塊22緊密抵靠于種植體體部91,同時利用彈簧24的彈力可以使得夾持機構2與種植體體部91之間具有一定彈性,避免剛性夾持對種植體體部91造成破壞。
在本實施例中,滑槽21為T型槽,相應滑塊22為T型塊,可以對滑塊22進行4個自由度進行固定,使得滑塊22僅可以沿滑槽21的長度方向移動,保證滑塊22移動的穩定性,同時保證將種植體體部91固定牢固可靠。此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滑塊22還可以滑槽21還可以為燕尾槽,相應滑塊22為燕尾塊。
滑塊22上朝向另一滑塊的表面為豎直設置的凹柱面220,該凹柱面220與種植體體部91的外表面形成的凸柱面相適配,凹柱面220的軸向為豎直向,通過兩個滑塊22的兩凹柱面220的配合,可以將種植體體部91豎直定位,以便進行測量。
本實施例中,連接桿23上設置有外螺紋,滑塊22上設置有與外螺紋相配合的螺紋孔,通過外螺紋與螺紋孔的配合,當連接桿23旋轉時,利用彈簧24的作 用力可以使滑塊22靠近種植體體部91移動或者靠近固定部25移動。
更具體地,連接桿23包括光桿部231與螺柱部232,光桿部231與螺柱部232同軸設置,光桿部231連接在限位帽230與螺柱部232之間,光桿部231穿設在穿孔251中;滑塊22上設置有螺紋孔221,螺柱部232螺紋連接在螺紋孔221中。外螺紋形成在螺柱部232上,利用螺柱部232實現與滑塊22的螺紋連接。光桿部231上無螺紋,其穿設在穿孔251中,可以保證連接桿23繞自身軸向轉動的穩定性。進一步,螺柱部232的外徑等于或小于連接桿23的外徑,在進行裝配時,螺柱部232可以順利穿過穿孔251,且不會使光桿部231與穿孔251之間的間隙過大。
本實施例的連接桿23與滑塊22的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裝配。此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滑塊22上設置有螺紋柱;連接桿23的端面上開設有與螺紋柱相配合的螺紋孔,滑塊22的螺紋柱螺紋連接至連接桿23的螺紋孔中,以實現連接桿23與滑塊22的螺紋配合。
連接桿23的限位帽230上可以設置一字槽、十字槽、內六角孔,或者限位帽230為六角柱狀等,以方便利用工具對限位帽230進行調整,從而使得連接桿23可以繞自身軸向進行轉動。
多個夾持機構2沿同一方向排布成一排,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滑槽21的長度方向。以方便夾持機構2與基座1之間的裝配連接。同時使得各夾持機構2的滑槽21一端均位于基座1的兩側處,方便從基座1的兩側處對連接桿23進行調整。
基座1的兩側均固定有條形件11,條形件11的長度方向與夾持機構2的排布方向相同。條形件11擋在滑槽21的一端,以形成固定部25。利用條形件11可以將多個滑槽21的端部處同時進行遮擋,以在條形件11上形成有多個固定部25。各個夾持組件20的穿孔251均設置在條形件11上,從而簡化結構,方便裝配連接。
條形件11上開設有條形槽110,連接桿23的限位帽230收容在該條形槽110中。通過條形槽110可以對限位帽230形成保護,避免其受外界干涉。此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分別在各個滑槽21上分別安裝一個部件形成固定部25。
定位機構3用于使多個種植體體部91的擺放角度一致,使多個種植體體部91上的內六角孔910保持同一方向的位置。如圖1、圖5所示,定位機構3包括定位件31及多個定位柱32,多個定位柱32平行設置,其一端固定于定位件31, 另一端設置有與種植體體部91的內六角孔910相匹配的六棱柱320。利用六棱柱320可以對種植體體部91上的內六角孔910進行定位,多個定位柱32上的六棱柱320的角度方位一致,從而可以使得多個種植體體部91的內六角孔910的擺放角度一致,以便于對內六角孔910進行測量。
多個定位柱32的排布規律與多個夾持機構2的排布規律相同,即多個定位柱32亦沿同一方向排布成一排。當多個夾持機構2排布成兩排時,多個定位柱32亦排布成兩排。
六棱柱320與內六角孔910過盈配合,在定位時,可以臨時通過六棱柱320與內六角孔910的配合,使得種植體體部91固定在定位機構3上,且有效保證種植體體部91的角度方位與六棱柱320保持一致,避免二者之間存在間隙而使得多個種植體體部91的角度之間存在細微差別。
定位件31包括頂板311及固定板312,頂板311與固定板312層疊固定連接。固定板312上設置有多個階梯孔310,定位柱32的一端設置有定位帽321,定位帽321限位在階梯孔310中,且夾持固定在頂板311與固定板312之間。利用頂板311與固定板312的配合,可以方便將多個定位柱32連接在一起。階梯孔310為圓孔狀,定位帽321為圓柱狀,定位帽321可以在階梯孔310中轉動,從而可以調整六棱柱320的角度,使得多個六棱柱320的角度一致,以達到精準控制。頂板311與固定板312之間可以通過多個螺釘固定連接,在調整好六棱柱320的角度后,在通過螺釘將頂板311與固定板312鎖緊,以將多個定位柱32的位置固定。此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定位件31也可以是一個部件,定位柱32可以通過螺釘、焊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定位件31上。
如圖3、圖4所示,相鄰兩個夾持機構2的兩相鄰滑槽21之間形成有凸臺12,凸臺12上設置有用于容置基臺92的定位孔120,定位孔120為盲孔,其底面為平面;定位孔120的橫截面與基臺92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利用定位孔120可以將基臺92進行定位,各基臺92分別放置在一個定位孔120中,利用定位孔120的底面與基臺92自身圓柱端的平面固定可以對基臺92進行豎直向上進行定位,利用定位孔120的橫截面可以對基臺92的水平向進行定位,利用多個定位孔120可以使得多個基臺92的擺放角度一致,基臺92上的六角柱920的角度亦一致,從而方便對基臺92的六角柱920的尺寸進行精確測量。
本實施例中,滑槽21為T型槽,相鄰兩個滑槽21之間可以形成T型凸臺 12。由于定位孔120位于相鄰兩個滑槽21中間,放置基臺92后基臺92相應位于兩個滑槽21之間;種植體體部91位于滑槽21的長度方向上,可以使得種植體體部91與基臺92錯位配合,以方便進行測量。由于各夾持機構2具有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兩個滑槽21,故定位孔120可以排布基座1的兩側形成兩排定位孔120,放置種植體系統9后,一排種植體體部91位于兩排基臺92之間。本實施例中,夾持機構2為10個,基臺92上設置有兩排定位孔120,每排定位孔120為9個,共18個定位孔120,即可放置十個種植體體部91及十八個基臺92。
在進行測量時,可以首先將基臺92放入到定位孔120中,種植體體部91放置在兩個滑塊22中間,再利用定位機構3的多個定位柱32,通過六棱柱320與六角孔的配合,對多個種植體體部91的擺放角度進行調整,使得多個種植體體部91的擺放角度一致,然后再旋轉連接桿23,使滑塊22移動,從而將種植體體部91夾緊在兩個滑塊22之間。最后再將定位機構3整體拿走,對帶有種植體系統9進行六方測量。當然,也可以是,先將種植體體部91安裝至定位柱32上,使定位機構3上安裝有多個種植體體部91,在將多個種植體體部91放入到基座1上的多個夾持機構2中進行定位。
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夾具,可以對種植體系統9的六方進行批量測試,一次性測試種植體體部91十個,基臺92十八個。采用彈簧24定位使得面對不同直徑的種植體體部91都能調節彈簧24以達到固定的作用。通過六點定位原理確定種植體體部91與基臺92的位置,保證了六方尺寸測試的準確性。在測量中,采用werth的復合式光學三坐標測量儀進行測量,在測量中三坐標的上部可以沿Y軸與Z軸的移動,下部的測量板可以沿X軸移動。測量時通過移動XYZ,找到六方的位置,調節光線,采用光學測量其六方的尺寸。值得一提的是三坐標自帶測量循環系統,只要定義好坐標系,手工測量第一個工件,測量區域會沿著X軸或者Y軸偏移已設定的距離繼續工作,其余的工件將運行第一次測量所產生的程序進行自帶測量,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方便。
以上的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該技術方案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該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