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適用多種體型的穿戴式保健裝置。
背景技術:
人體各部位的器官皆能在手掌或腳底找到一個固定的反射穴位,電療該手掌或腳底反射穴位,便能刺激相對應的器官,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人體運氣、行血,于是,便有我國臺灣第102205658號「保健手套結構」、第100215629號「針灸手套」、第104212021號「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等等專利前案應運而生。
上述專利前案主要在手套或襪子安裝有可刺激穴位的組件,使之在供手掌或腳掌穿戴后,能達到所需的保健效果,但是,該手套或襪子是配合不同體型,而有多種不同大小規格,故業者需設計及制造出多種規格的產品提供用戶選擇,如此一來,便會大大增加業者的制造成本以及管銷費用,此外,對使用者而言,亦會有選購的困擾。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人經多方試驗設計,終成功創作出本實用新型,以徹底解決上揭專利前案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多種不同體型規格的穿戴式保健裝置,進而大大簡化制造及管銷成本。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穿戴式保健裝置,至少包括有:一具有可塑性的內套,其設有一穿戴空間、一連通穿戴空間內外的套口,該內套位于穿戴空間的壁面定義為內表面、相反于該內表面的另一面定義為外表面,內套外表面設有多個與人體穴位位置相匹配的組裝部,且于各組裝部分別安裝有刺激組件;以及一具有可塑性的外套,其包覆于內套的外表面,該外套遮敝及固定所述刺激組件。
進一步,所述內套選用乳膠、合成乳膠或硅膠其中之一材料,所述外套亦選用乳膠、合成乳膠或硅膠其中之一材料。
進一步,所述組裝部貫穿內套相應的內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刺激組件一端具有限位于內表面的圓弧狀帽頭、另一端具有限位于外表面的擋緣。
進一步,所述組裝部貫穿內套相應的內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刺激組件為一導電體,所述內套的外表面設有電性耦接對應刺激組件的配線,該外套遮敝所述配線。
進一步,所述配線采用電線布設或者直接于外表面印刷。
進一步,所述的穿戴式保健裝置還具有一電控單元,該電控單元具有一與前述配線耦接的處理器、一供應處理器電源的電池、一操控電池是否供電的開關,前述處理器另耦接出至少一條接地線,該接地線固置于內套的內表面,該接地線與前述刺激組件及配線構成回路。
進一步,所述的穿戴式保健裝置還具有一與電控單元匹配的智能型手持裝置,該智能型手持裝置設有屏幕、無線通信模塊以及下載有一應用程序,觸控屏幕動作該應用程序,使無線通信模塊發送一相應的操作訊號;所述處理器進一步連接有一接受前述操作訊號的無線傳輸模塊,該處理器解譯該操作訊號,以動作相應刺激組件。
進一步,所述處理器還電性耦接有一外部電源。
進一步,所述電控單元具有一呈可塑性的載體,該載體設有安裝于外套的環孔,所述處理器、電池及開關安裝于載體。
進一步,所述載體還安裝有一連接處理器的觸控屏幕,前述開關及觸控屏幕安裝于載體外部。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穿戴式保健裝置借由可塑性內套及外套而固定及遮敝刺激組件的整體配置,其具有極為優異的外觀性,更重要的是,其可如同一般手術手套般的通用多種不同體型規格,進而大大業者簡化制造及管銷成本,如此即可解決上揭專利前案不足之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套及外套的局部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理器與無線傳輸模塊的電路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方塊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其中:
10內套 101內表面
102外表面 11穿戴空間
12套口 13組裝部
14刺激組件 141帽頭
142擋緣 15配線
20外套
30電控單元 31載體
310環孔 32處理器
33電池 34開關
35觸控屏幕 36無線傳輸模塊
37外部電源
40智能型手持裝置 41屏幕
42無線通信模塊 43應用程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請參看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穿戴式保健裝置至少包括有:
一內套10,其選用乳膠、合成乳膠或硅膠等材料制造,使之具有與手術手套相當的可塑性,從而達到可通用多種不同體型規格的設計目的,該內套10形狀不拘,其可采手套或襪子形狀設置,進而設定有一穿戴空間11、一連通穿戴空間11內外的套口12,定義該穿戴空間11壁面為內表面101、相反于該內表面101的另一面則為外表面102,而內套10設有多個貫穿內表面101、外表面102的組裝部13,這些組裝部13位置是與人體手掌或腳掌穴位相匹配,且分別固置有刺激組件14,刺激組件14為導電體,其一端具有限位于內表面101的圓弧狀帽頭141、另一端具有限位于外表面102的擋緣142,并于內套10的外表面102設有電性耦接對應刺激組件14擋緣142的配線15,所述配線15可采一般電線布設或者直接于外表面102印刷為之;
一外套20,其是選用乳膠、合成乳膠或硅膠等材料制造,使之具有與手術手套相當的可塑性,該外套20包覆于內套10的外表面102,用以遮敝刺激組件14及配線15,實際組裝時,其只須將內套10撐開定位于一手部狀的治具,然后即可輕易將該外套20安裝于內套10外表面102,故而制造不會困難;
一電控單元30,其具有一呈可塑性的載體31,該載體31設有能安裝于外套20適當位置的環孔310,并于該載體31安裝有一與前述配線15耦接的處理器32、一能供應處理器32電源的電池33、一能操控電池33是否供電的開關34、一連接處理器32的觸控屏幕35、一連接處理器32的無線傳輸模塊36、一能電性耦接處理器32的外部電源37,前述開關34及觸控屏幕35安裝于載體31外部,使之可供使用者操控,此外,前述處理器32另耦接出至少一條接地線(圖中未示),該接地線固置于內套10的內表面101,用以接觸手掌或腳掌,以與前述刺激組件14及配線15構成回路,以便借由處理器32控制而達到所需的電療保健效果;以及
一智能型手持裝置40,其設有屏幕41、無線通信模塊42以及下載有一應用程序(APP)43,屏幕41觸控動作該應用程序43,用以使無線通信模塊42發送一相應的操作訊號予無線傳輸模塊36,處理器32解譯此操作訊號,用以動作相應的刺激組件14,使之能如我國臺灣第103207897號專利案第3圖般的遂行不同保健需求。
煩請配合圖1及圖6觀之,其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該內套10及外套20的形狀并不受限制,只須能穿戴手掌或腳掌即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新型以可塑性內套及外套而固定及遮敝刺激組件的整體結構特征,其在現有結構中可以說是前所未見,且具有極為優異的外觀性,更重要的是,其可如同一般手術手套般的通用多種不同體型規格,進而大大簡化業者制造及管銷成本,確為一相當杰出且優異的設計,其在同類產品中均未見有類似的創作或公開的發表,故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條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