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鎮痛的裝置和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鎮痛的穴位電刺激裝置和穴位電刺激方法。
背景技術:
疼痛是由傷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種復雜的主觀感覺,它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提供軀體受到威脅時的警報信號,通過促使行為和反射性防御使組織免受傷害,是機體不可缺少的一種保護功能;另一方面,劇烈的或長期的疼痛會引起機體生理上的功能障礙和心理上的不適,是臨床的一大難題。隨著對疼痛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疼痛的藥物層出窮,然而疼痛的發生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針對單一疼痛發病機制而研發的藥物僅能解決部分問題,況且藥物價格昂貴,并具有嚴重的副反應,長期服用止痛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嚴重的身體傷害。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治療炎癥性疼痛的金標準,然而其必定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胃腸道損害;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等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僅有30%-40%的患者疼痛能減輕50%以上,而且會產生藥物依賴性、肝腎毒性等嚴重副作用。臨床上,一種疾病伴發的疼痛往往是由多種疼痛病因的綜合反應,如癌癥伴發的疼痛是炎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神經病理痛等多種病因綜合而成,針對單一靶點的止痛藥并不能解決臨床問題。經皮神經電刺激鎮痛術國外已使用了半個多世紀,國內科學家把其與中醫經絡穴位組合在一起,發明了“經皮穴位電刺激”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它對局部疼痛、全身疼痛、內臟痛等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并且具有起效快、疾病譜廣、整體調節效應好、副作用少等優勢,可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這一多靶向性的療法已成為國內外公認的主要綠色鎮痛手段,是“綠色鎮痛”的典型代表。本裝置的發明可以極好的解決這些問題,該裝置結合我國傳統醫學中的穴位理論,通過電刺激穴位調動人體內源性阿片肽機制來產生鎮痛效應,是一種安全無毒副反應、可長期使用的鎮痛保健儀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輔助鎮痛的穴位電刺激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用于輔助鎮痛的穴位 電刺激裝置,包括殼體、電源模塊、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第一脈沖發生器、第二脈沖發生器、第三脈沖發生器和電極;所述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均設置在殼體上,電源模塊、第一脈沖發生器、第二脈沖發生器、第三脈沖發生器均固定在殼體內;第一脈沖發生器通過第一開關與電源模塊相連,第二脈沖發生器通過第二開關與電源模塊相連,第三脈沖發生器通過第三開關與電源模塊相連,第一脈沖發生器、第二脈沖發生器、第三脈沖發生器均與電極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過三個脈沖發生器產生三種指定的有效波形,尤其是電流大小為0.1~50mA,電壓大小為0.1~4V;電流脈沖的頻率為2Hz,波寬為50μs;或頻率為10Hz,波寬為200μs;或頻率為120Hz,波寬為300μs這三種波形的脈沖電流刺激。本實用新型能顯著提高疼痛患者痛閾,促進下丘腦β-內啡肽分泌,抑制外周TNF-α致炎因子產生,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有利于減輕患者各種急慢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以及各種混合性疼痛,減少患者止痛藥物的應用,為患者自行使用儀器解決疼痛提供智能化操作,可以提高疼痛病人生活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各個組件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疼痛模型大鼠對大鼠痛閾的影響;
圖4為3種脈沖電刺激對CFA大鼠下丘腦β-內啡肽含量的比較;
圖5為3種脈沖電刺激對CFA大鼠足跖TNF-α含量的比較。
圖中,第一開關11、第二開關12、第三開關13、第一脈沖發生器21、第二脈沖發生器22、第三脈沖發生器23、電極3、電源模塊4、殼體5。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輔助鎮痛的穴位電刺激裝置,包括殼體5、電源模塊4、第一開關11、第二開關12、第三開關13、第一脈沖發生器21、第二脈沖發生器22、第三脈沖發生器23和電極3;所述第一開關11、第二開關12、第三開關13均設置在殼體5上,電源模塊4、第一脈沖發生器21、第二脈沖發生器22、第三脈沖發生器23均固定在殼體5內;第一脈沖發生器21通過第一開關11與電源模塊4相連,第二脈沖發生器22通過第二開關12與電源模塊4相連,第三脈沖發生器23通過第三開關13與電源模塊相連,第一脈沖發生器21、第二脈沖發生器22、第三脈沖發生器23均與電極3相連。
其中,第一脈沖發生器21可以采用脈沖電流大小為0.1~50mA,電壓大小為 0.1~4V;電流脈沖的頻率為2Hz,波寬為50μs的脈沖發生器,第二脈沖發生器22可以采用脈沖電流大小為0.1~50mA,電壓大小為0.1~4V;頻率為10Hz,波寬為200μs的脈沖發生器;第三脈沖發生器23可以采用脈沖電流大小為0.1~50mA,電壓大小為0.1~4V;頻率為120Hz,波寬為300μs的脈沖發生器。這三種脈沖發生器均可從市場購得,或者通過現有技術制得,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創造。
我們采用SD大鼠,選用后足跖皮下注射(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誘導經典的疼痛模型,將30只大鼠隨機分為5組:正常組、模型組、2Hz電刺激組、100Hz電刺激組、120Hz電刺激組,電流1mA。選用足三里、昆侖穴,每次治療30min,經過10天電刺激治療,三種脈沖電刺激均能明顯提高疼痛模型大鼠痛閾,與模型組比有統計讜意義(P<0.05)。所示結果參照圖3。
進一步地,我們經過10天電刺激治療,檢測大鼠下丘腦β-內啡肽、足跖TNF-α含量,結果顯示以上3種脈沖電刺激治療可明顯提高疼痛大鼠下丘腦β-內啡肽含量,并抑制足跖TNF-α含量,與模型組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示結果參照圖4和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