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
背景技術:
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由于其圖像清晰度高、能進行多方位薄層掃描、對疑難病癥的高確診率以及對人體無痛苦和無損傷等特點而被廣泛使用。在需要對病人脊柱和頭部進行掃描時,通常使用剛性的脊柱線圈單元和頭部線圈單元;而對病人身體諸如胸部或腹部等的其他部位進行掃描時,通常使用柔性線圈單元。在使用柔性線圈單元對病人掃描的情況下,病人需要躺在床單元上并且將柔性線圈單元固定在病人身體上,然后將床單元連同躺在床單元上的病人一起送入磁體系統限定的孔腔中進行掃描。
柔性線圈單元通常包括夾在兩層海綿之間的柔性印刷電路板、設置在柔性印刷電路板上的各種電子元件、以及與柔性印刷電路板連接并且用于將柔性線圈單元收集的信號通過床單元傳遞到圖像處理系統的導線組件。在柔性線圈單元使用過程中,由于多次操作以及反復彎折,導線組件以及部分電子元件很容易損壞。在現有柔性線圈單元中,由于導線組件和電子元件通常是被夾在通過高溫高壓被緊緊壓在一起的兩層海綿材料之間,在導線組件或部分電子元件出現損壞并且需要對它們進行更換或維修的情況下,需要將被緊緊壓在一起的兩層海綿材料破壞掉,在對損壞的導線組件或部分電子元件進行更換或維修之后,使用兩層新的海綿材料重新進行高溫高壓擠壓。這不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且需要較高的費用。
因此,需要對現有技術中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這種柔性線圈單元在導線或部分電子元件出現損壞的情況下能夠快速、低成本地進行更換或維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包括:
用于與患者身體接觸的第一柔性材料層;
與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層相對設置的第二柔性材料層;
被緊固地夾在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層與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之間的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以及
與所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電連接的導線組件;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上設置有能夠被蓋子蓋住的至少兩個開口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朝向所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的表面上設置有從所述至少兩個開口部中的一個開口部延伸到所述至少兩個開口部中的其余開口部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定了用于可插入和抽出地容納從所述一個開口部延伸到所述其余開口部的所述導線組件的分支的通道。根據本實用新型,被損壞的導線組件的更換過程可以簡單、快捷、低成本地進行。
優選地,所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在與所述其余開口部對應的部位設置有可拆卸的電路板。通過將柔性線圈單元中易于損壞的電子元件集成在可拆卸的電路板上,可以簡單、快捷、低成本地更換或維修。
優選地,所述柔性線圈單元還包括用于覆蓋所述至少兩個開口部的蓋子。通過蓋子覆蓋開口部,可以防止雜物進入柔性線圈單元。
優選地,所述至少兩個開口部包括第一開口部、第二開口部和第三開口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朝向所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的表面上設置有從所述第一開口部延伸到所述第二開口部和所述第三開口部的凹槽。
優選地,所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在與所述第二開口部和所述第三開口部對應的部位設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電路板和第二電路板。
優選地,所述柔性線圈單元還包括用于覆蓋所述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和所述第三開口部的第一蓋子、第二蓋子和第三蓋子,其中,所述第一蓋子帶有供所述導線組件穿過的開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蓋子、所述第二蓋子和所述第三蓋子通過螺釘被擰在所述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和所述第三開口部上,并且所述第一蓋子、所述第二蓋子和所述第三蓋子分別被第一罩、第二罩和第三罩所覆蓋。通過設置罩,可以防止螺釘外露。
優選地,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層與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是第一海綿材料層和第二海綿材料層,并且所述第一海綿材料層和所述第二海綿材料層通過高溫高壓被緊緊擠壓在一起。海綿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柔性,而且對患者皮膚是友好的。
優選地,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的外表面設置有定位標記和/或有效區域標記。定位標記和有效區域標記有助于柔性線圈單元在患者身體上的正確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層的外表面設置有凹痕。設置凹痕有助于柔性線圈單元的彎折而不易損壞。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由于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層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開口部以及在至少兩個開口部之間延伸的凹槽所限定的通道,導線組件能夠被可插入和抽出地設置在第一柔性材料層與第二柔性材料層之間,因此,被損壞的導線組件的更換過程可以簡單、快捷、低成本地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后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柔性線圈單元的第二材料層的后視圖,顯示了第二材料層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的表面;
圖4以示意圖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印刷電路板組件;
圖5以示意圖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印刷電路板組件被夾在兩層海綿材料之間高溫高壓擠壓之后所獲得的組件;
圖6是與圖5類似的示意圖,但在其上印刷了相應的標記;以及
圖7以示意圖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示例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這些示例性實施例并不意味著對本發明形成任何限制。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的后視圖。如圖1和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1大體包括用于與患者身體接觸的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一海綿材料層3相對設置的第二海綿材料層5、被設置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之間的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如圖3所示)、以及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電連接的導線組件9。盡管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1與現有技術中的柔性線圈單元一樣,都是通過高溫高壓將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緊緊地壓在一起而使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被夾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之間,但是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在與第一海綿材料層3相對設置的第二海綿材料層5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開口部并且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設置有從其中的一個開口部延伸到其余開口部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定了用于可插入和抽出地容納從其中的一個開口部延伸到其余開口部的導線組件9的分支的通道。在本申請中,所述一個開口部主要用于導線組件的插入和抽出。凹槽的尺寸選擇成可以確保導線組件9的分支能夠容易地從其穿過和能夠容易地從其抽出。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柔性線圈單元的第二海綿材料層5的后視圖,顯示了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在如圖1-3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在與第一海綿材料層3相對設置的第二海綿材料層5上設置有三個開口部:第一開口部11、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并且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設置有從第一開口部11延伸到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的凹槽16(如圖3所示)。這樣,導線組件9的一個分支能夠從第一開口部11穿過凹槽16限定的通道可抽出地延伸到第二開口部13,以及導線組件9的另一個分支能夠從第一開口部11穿過另一凹槽16限定的通道可抽出地延伸到第三開口部15,并且使得導線組件9的一個分支和另一個分支分別在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連接到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上。圖3中還顯示了形成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的多個突起部18,這些突起部18可以穿過形成在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上的孔20而被接收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相應的凹部中,以取保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之間的正確定位。當然,也可以是突起部形成在第一海綿材料層上,而相應的凹部形成在第二海綿材料層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1還包括用于覆蓋第一開口部11、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的第一蓋子17、第二蓋子19和第三蓋子21。為了便于導線組件9穿過,第一蓋子17可以設置有開口。根據需要,第一蓋子17、第二蓋子19和第三蓋子21可以直接卡扣在相應的開口部或者通過螺釘擰在相應的開口部上。在優選實施例中,第一蓋子17、第二蓋子19和第三蓋子21通過螺釘擰在相應的開口部上。為了防止螺釘外露并且滿足醫療器械的一些強制性規范,可以選擇性地為第一蓋子17、第二蓋子19和第三蓋子21分別設置直接卡扣在其上的第一罩23、第二罩25和第三罩27。
在導線組件9被損壞的情況下,通過取下蓋子和/或罩而露出導線組件9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連接部并且斷開它們之間的連接,就可以抽出被損壞的導線組件9。將新的導線組件9插入第一開口部11、穿過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的凹槽16所限定的通道并且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連接之后,蓋上相應的蓋子和/或罩,完成被損壞的導線組件9的更換。這樣,被損壞的導線組件9的更換過程不僅簡單快捷,而且不會破壞第一海綿材料層3和第二海綿材料層5。
盡管在優選實施例中,在與第一海綿材料層3相對設置的第二海綿材料層5上除了設置有第一開口部11之外,還設置有兩個另外的開口部,即,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但應理解的是,根據需要可以只設置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中的一個,或者設置除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之外的更多個其它開口部。當然,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設置有從第一開口部11延伸到其它開口部的凹槽。
根據優選實施例,可以在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與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對應的部位設置可拆卸的第一電路板29和第二電路板31,并且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上易于損壞或出現故障的電子元件盡可能都集成在第一電路板29和第二電路板31。這樣,可以通過更換第一電路板29和/或第二電路板31來簡單、快速地更換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上被損壞或出現故障的電子元件,而不需要破壞第一海綿材料層3和第二海綿材料層5。
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1還包括設置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的外表面上的定位標記33。定位標記33用于與來自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磁體系統上的激光射束對準,以確定柔性線圈單元1被固定在患者身體上的合適位置。
有時可能需要對患者身體大范圍進行掃描,由于單個柔性線圈單元的尺寸小而不能滿足需要,有可能需要使用兩個或更多個柔性線圈單元交疊在一起。為了確保交疊部位能夠被有效地掃描,可以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效區域標記35。這樣,在需要使用兩個或更多個柔性線圈單元時,可以確保它們正確地設置在位。
以下將結合圖4-7簡單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柔性線圈單元1的制造過程。
首先,如圖4所示,制備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包括柔性印刷電路板37以及可拆卸地安裝到柔性印刷電路板37上的第一電路板29和第二電路板31。
接著,制備第一海綿材料層3和第二海綿材料層5。第二海綿材料層5上設置有第一開口部11、第二開口部13、第三開口部15以及從第一開口部11延伸到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的凹槽。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放置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之間并且使第一開口部11、第二開口部13、第三開口部15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上的相應部位對準,然后通過高溫高壓將第一海綿材料層3和第二海綿材料層5緊緊地壓在一起,并且使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被緊固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與第二海綿材料層5之間,如圖5所示。為了有助于柔性線圈單元的彎折以更好適合于患者身體輪廓,可以在第一海綿材料層3的外表面上壓出一些凹痕39,如圖2所示。
隨后,如圖5所示,在第二海綿材料層5的外表面上印上定位標記33和有效區域標記35。
最后,將導線組件9的分支插入第一開口部11、分別穿過第二海綿材料層5朝向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的表面上的凹槽16所限定的通道延伸到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并且在第二開口部13和第三開口部15處與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7連接之后,蓋上相應的蓋子和/或罩,獲得如圖7所示的柔性線圈單元。
盡管已經結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的是,這種詳細描述僅是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在優選實施例中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被夾在海綿材料層之間,但應理解的是柔性印刷電路板組件也可以被夾在諸如乳膠的其它柔性材料層之間。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