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移動病人的擔架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醫療工作中,搬移受傷、癱瘓或手術前后的患者,都需要擔架推車來完成。擔架車將病人送往病床、手術臺、檢查臺等時,需要搬運病人的身體進行位置轉換。這些病人需要轉換位置時,大都是靠人力完成的,也有部分是使用轉移板這種的簡單工具完成的。人力搬移基本操作方法,是多名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甚至是雇傭的人力工,直接用手扶患者四肢,來完成病人搬運轉移。
這種人力搬運病人的方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對病人來說會產生皮膚摩擦受損、導管在移動過程中可能會脫落、血壓升高、術后病人嘔吐、引發并發癥等不良狀況;2、對醫務人員來說搬運過程勞動強度大、耗時、耗力等;3、多數患者身處擔架車上時衣服并未完全穿戴整齊,搬運過程人多手雜,若不小心會暴漏患者的隱私部位,會使患者十分尷尬。而使用轉移板對患者進行移動,轉移板需要隨時攜帶,每次使用后還需要回收清潔消毒,使用起來非常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便于移動病人的擔架車,以解決在病床與擔架車上轉移病人時,過程復雜、費時費力,不利與患者保護身體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為:便于移動病人的擔架車,包括底座、床架和床身,所述底座包括支桿、與支桿固定的連桿和安裝于支桿下端的滾輪;所述床架包括床底板、護欄和扶手,所述床底板與支桿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床身位于床底板上方,所述護欄與床底板鉸接,所述床身包括移動板、滾珠絲桿副和轉輪,所述滾珠絲杠副包括螺母和絲桿,絲杠橫向設置于床底板上,且與床底板轉動連接,所述螺母與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絲桿一端與轉輪同軸固定。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本擔架車運送病人,在需要將擔架車上的病人轉移到病床上時;將本擔架車一側的扶手轉向床底板下方,推動擔架車使擔架車該側與病床一側靠攏;轉動轉輪,轉輪與滾珠絲桿副的絲桿同軸固定,則絲桿被轉動,絲桿轉動可使滾珠絲桿副的螺母在絲桿上移動,滾珠絲桿副的螺母與移動板固定連接,則移動板被移動,移動板橫向伸出擔架車將病人放置病床上,然后反向轉動滾輪將移動板收回到床架上,整個過程快速平穩省力。需要將病床的病人轉移到擔架車上時;將本擔架車一側的扶手轉向床底板下方,推動擔架車使擔架車該側與病床一側靠攏;轉動轉輪,將移動板伸到病人與病床之間,醫護人員輕輕將病人身體全部推置移動板上,然后反向轉動手輪將移動板與病人移至擔架車上。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護欄與床底板鉸接,方便于在使用本擔架車轉移病人時,將護欄轉向床底板下方。床身包括移動板、滾珠絲桿副和轉輪,所述滾珠絲杠副包括螺母和絲桿,絲桿橫向設置于床底板上,且與床底板轉動連接;絲杠橫向設置在床底板上,可便于橫向移動移動板,此結構簡單,易制造,在橫向移動移動板時,非常省力;絲桿與床底板轉動連接,在使用滾珠絲桿副移動移動板時,絲桿需要轉動,滾珠絲桿副絲桿處安裝于床底板上,為了不影響絲桿轉動此處采用轉動動連接。
所述螺母與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絲桿一端與轉輪同軸固定。在轉動滾珠絲桿副的絲桿時,螺母相對于絲桿上做直線運動,螺母與移動板固定連接,螺母的直線運動將會使移動板橫向移動,無需其他傳遞機構的傳遞即可控制移動板的移動,使得使用移動板移動病人的過程非常簡單;滾珠絲桿副的絲桿一端與轉輪同軸固定,轉輪可便于控制滾珠絲桿副的絲桿轉動,從而方便快捷的控制了移動板的移動,同時轉輪結構簡單好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擔架車結構簡單,在病床與擔架車上轉移病人時,操作過程簡單、省時省力。
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移動板自由側邊緣呈弧形。將病人從擔架車轉移到病床上時,在移動板伸出將病人放置于病床上后,需要將移動板收回,自由端為弧形的移動板在病人和移動板分開時,可防止在移動板時對病人身體造成傷害。
方案三:作為方案二的優選,所述轉輪上設有把手 。本擔架車通過控制轉輪的轉動來控制移動板的橫向移動,轉動把手 來操作控制轉輪,對使操作人員來說非常方便。
方案四:作為方案三的優選,所述扶手上均設有防滑套。醫護人員在轉移病人時,將會手抓住扶手推動本擔架車時,為了防止醫護人員手滑放掉擔架車,在兩個扶手上均設有防滑套。
方案五:作為基礎方案、方案二、方案三和方案四任一項的優選,所述支桿包括伸縮桿和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垂直于伸縮桿設置。在使用本擔架車轉移病人時,擔架車與病床之間難免會存在高度差,在這種的情況下將病人從擔架車上轉移到病床上或者從病床上轉移到擔架車上,對病人來說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使用伸縮桿和固定桿的配合,在擔架車與病床存在高度差時,可先滑動伸縮桿將擔架車和病床的高度調相同,使用固定桿將伸縮桿固定,然后轉移病人,大大減小了對病人來說存在的危險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便于移動病人的擔架車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床身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連桿10、伸縮桿11、固定桿12、滾輪13、床底板20、護欄21、扶手22、防護套23、床身30、移動板31、滾珠絲桿副32、螺母321、絲桿322、轉輪33、把手 331。
如圖1、圖2所示,便于移動病人的擔架車,包括底座、床架和床身30。底座包括連桿10、伸縮桿11和四個萬向滾輪13,連桿10垂直于伸縮桿11并與伸縮桿11下端焊接,伸縮桿11為四根,每根支桿下端均安裝了滾輪13,伸縮桿11上安裝了固定桿12,用于固定伸縮桿11,使得底座高度可以調節。床架包括床底板20、護欄21和扶手22,床底板20與支架上端通過焊接固定,護欄21和扶手22均為兩個;護欄21安裝于床底板20兩側,且與床底板20通過螺栓鉸接。扶手22安裝于床底板20兩端,且與床底板20通過焊接固定;扶手22外表面套了一層防滑套。床身30位于床底板20上方,床身30包括移動板31、滾珠絲桿副32和轉輪33,移動板31自由側的邊緣呈弧形。滾珠絲杠副32的絲桿322橫向安裝在于床底板20上,且與床底板20通過安裝塊滾動連接,滾珠絲桿副32的螺母321與移動板31自由端下側焊接固定,滾珠絲桿副32的絲桿322與轉輪33同軸固定。轉輪33的外圈圓周上通過焊接固定了一個把手 331,方便醫護人員操作移動板31。
具體實施時,使用本擔架車運送病人,在需要將擔架車上的病人轉移到病床上時;將本擔架車外側的扶手22旋轉至床底板20下方,推動擔架車使擔架車該側與病床一側靠攏,然后通過伸縮桿11將本擔架車的高度調到一病床高度一致,并使用固定桿12將伸縮桿11固定。手握把手 331轉動轉輪33,轉輪33與滾珠絲桿副32的絲桿322同軸固定,因此絲桿322將會隨之轉動。絲桿322轉動將會使滾珠絲桿副32的螺母321在絲桿322方向上移動,滾珠絲桿副32的螺母321與移動板31固定連接,因此移動板31會隨之移動。移動板31橫向伸出,移動板31上的病人將會隨移動板31被放置在病床。然后反向緩慢轉動滾輪13將移動板31收回到床架上,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病人被移動的情況,需要的時候用手扶一下病人,防止移動時移動板的移動對病人造成傷害;此過程操作簡單快速省力。需要將病床的病人轉移到擔架車上時;將本擔架車一側的扶手22轉向床底板20下方,推動擔架車使擔架車該側與病床一側靠攏,并將擔架車調至病床高度。轉動轉輪33將移動板31伸到病人與病床之間,醫護人員輕輕將病人身體全部推置移動板31上,然后反向轉動手輪將移動板31與病人移至擔架車上,將扶手22轉至床底板20上方并固定。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