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擔架轉移裝置,特別是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
背景技術:
手術后患者及重癥患者在進行手術或手術完成后,患者需要在手術臺和病床之間進行轉移,而患者由于麻醉或創傷等原因,身體往往不能活動或需要限制活動,這就需要多個醫護人員同時對病人進行搬運,不僅需要很多人力,搬運費時費力,而且在搬運時難以保持穩定。同時在搬運過程中,由于每個搬運人員的力氣不一,搬運時容易出現人力不均現象,產生意外的顛簸,加重患者病情。市場中的擔架大部分是折疊擔架,全靠人工轉移擔架上的病患,且其長度不能拉伸或收縮,在搬運傷員時有固定體位,且對傷員的挪動量較大,醫護人員勞動強度也較大,容易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因此,現有的技術存在著搬運費時費力、穩定性差以及容易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它具有提高搬運效率、減少醫護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搬運的穩定可靠性以及降低對病人影響的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包括轉移車,轉移車上設有伸縮旋轉式擔架;所述轉移車包括車架,車架上端設有滑道鎖合單元和帆布折疊單元,車架的下端設有移動輪,車架的側面設有活動桿移動單元;所述伸縮旋轉式擔架包括與滑道鎖合單元相配合的框架,框架兩端設有框架離合單元,框架內設有臀部板和推板伸縮旋轉單元,所述的框架上還設有框架伸縮單元。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的車架包括兩個分離式車架,兩個分離式車架之間設有車架鎖合單元。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的滑道鎖合單元包括布置在每個分離式車架上部兩端的滑道滑軌,每根滑道滑軌上均設有滑道,滑道連接有絲桿,絲桿連接有車架旋轉手柄;所述的滑道鎖合單元還包括設置在兩根左右相鄰的絲桿之間的滑道離合裝置;所述滑道離合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根相鄰的絲桿上的滑道鎖合母頭和滑道鎖合公頭,滑道鎖合公頭與滑道鎖合母頭相配合。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車架鎖合單元包括分別固定在兩個分離式車架上的車架鎖合公和車架鎖合母頭;所述的車架鎖合母頭鉸接有車架鎖合按鈕,車架鎖合按鈕下部設有按鈕復位彈簧。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活動桿移動單元包括設置在車架側面的滑動槽擋板,滑動槽擋板和車架之間設有活動桿,滑動槽擋板上端設有活動桿固定件。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框架包括兩根平行布置的支撐管,每根支撐管的上端均設有上部橫管,每根支撐管的下端均設有下部橫管;所述框架離合單元包括設置在兩根上部橫管之間的上部離合結構和設置在兩根下部橫管之間的下部離合結構,所述的框架離合單元還包括設置在兩根支撐管之間的帆布離合結構。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的框架伸縮單元包括伸縮管,伸縮管一端與下部橫管相固定,伸縮管另一端位于支撐管內,且伸縮管另一端的內部設有v型彈簧片。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上部離合結構包括設置在左側的上部橫管上的上部母頭,左側的上部橫管內依次設有左軸承、左聯軸器和左軟軸,所述左側的上部橫管外設有內套筒;所述上部離合結構還包括設置在右側的上部橫管上且與上部母頭相配合的上部公頭,上部公頭連接有右軸承,右軸承連接有右聯軸器,右聯軸器連接有右軟管,所述右側的上部橫管外設有與內套筒相配合的外套筒。
前述的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下部離合結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根下部橫管上的下部母頭和下部公頭;所述的下部母頭上鉸接有框架按鈕,框架按鈕下方設有框架彈簧。
前述的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中,所述推板伸縮旋轉單元包括設置在框架上的支撐板,支撐板上端設有固定管,支撐板側面設有側板,側板上設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連接有傳輸機構,支撐板底部設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上設有伸縮滑動機構,伸縮滑動機構上設有推板,推板與傳輸機構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將轉移車與伸縮旋轉式擔架相互配合,可以在不移動手術臺上病人的情況下,可以迅速將病人平穩地鏟入擔架,并將其固定于擔架上,通過轉移車將病人轉移,離開手術臺,操作方便靈活,能夠快速的轉移病人,僅需2名醫護人員操作即可實現患者平穩換床的功能,安全可靠并可減少醫護人員勞動強度、減輕病人痛感。伸縮旋轉式擔架中的推板伸縮旋轉單元利用同步帶的等傳動比特性,通過絲杠和頂板滑塊的組合將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以及彈簧的彈性勢能等機構特性實現了推板的伸縮,利用氣墊的體積膨脹變硬以及防震減震等功能,實現了推板的旋轉,從而實現在不移動手術臺上病人的情況下,可以迅速將病人平穩地鏟入擔架,并將其固定于擔架上的目的,此過程中病人受力均勻,不會產生大的顛簸,從而可以減少對病人的二次傷害;通過在框架上設置框架伸縮單元,可以控制擔架總體長度來適應不同體型的傷員和適應病床、手術臺等不同場所;通過設置框架離合單元,方便框架進行鎖合,使得框架可以靈活的使用。通過在車架上設置帆布折疊單元,提高轉運過程中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通過在轉移車上設置滑道鎖合單元,可以方便的車架的鎖合和分離,并且可以對放置在滑道鎖合單元內的伸縮旋轉式擔架擔架的框架進行左右鎖合,提高了鎖合的準確性,省時省力,方便高效;同時,通過活動桿移動單元,對車架進行固定,可增加轉移車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提高搬運效率、減少醫護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搬運的穩定可靠性以及降低對病人影響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轉移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轉移車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伸縮旋轉式擔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推板伸縮旋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驅動機構和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下部離合結構的位置示意圖;
圖9是下部離合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上部離合結構的位置示意圖;
圖11是上部離合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框架伸縮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說明:1-轉移車,2-伸縮旋轉式擔架,101-車架,102-滑道鎖合單元,103-帆布折疊單元,104-活動桿移動單元,105-分離式車架,106-車架鎖合單元,107-滑道,108-滑道絲桿,109-車架旋轉手柄,110-滑道離合裝置,111-滑道鎖合母頭,112-滑道鎖合公頭,113-車架鎖合公頭,114-車架鎖合母頭,115-移動輪,116-滑道滑軌,117-滑動槽擋板,118-活動桿,119-活動桿固定件,201-框架,202-框架離合單元,203-臀部板,204-推板伸縮旋轉單元,205-框架伸縮單元,206-上部離合結構,207-下部離合結構,208-帆布離合結構,209-支撐板,210-固定管,211-側板,212-驅動機構,213-傳輸機構,214-旋轉機構,215-伸縮滑動機構,216-推板,217-旋轉管,218-底板,219-充氣氣墊,220-a軸承,221-擔架手柄,222-a聯軸器,223-a轉軸,224-b轉軸,225-b聯軸器,226-a同步帶輪,227-c同步帶輪,228-d同步帶輪,229-軸承座,230-絲桿,231-c聯軸器,232-b同步帶輪,233-a同步帶,234-b同步帶,235-頂板滑塊,236-滑軌,237-滑塊,238-彈簧,239-支撐管,240-上部橫管,241-下部橫管,242-伸縮管,243-v型彈簧片,244-上部母頭,245-左軸承,246-左聯軸器,247-左軟軸,248-內套筒,249-上部公頭,250-右軸承,251-右聯軸器,252-右軟管,253-外套筒,254-下部母頭,255-下部公頭,256-框架按鈕,257-框架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明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構成如圖1至圖12所示,包括轉移車1,轉移車1上設有伸縮旋轉式擔架2;所述轉移車1包括車架101,車架101上端設有滑道鎖合單元102和帆布折疊單元103,車架101的下端設有移動輪115,車架101的側面設有活動桿移動單元104;所述伸縮旋轉式擔架2包括與滑道鎖合單元102相配合的框架201,框架201兩端設有框架離合單元202,框架201內設有臀部板203和推板伸縮旋轉單元204,所述的框架201上還設有框架伸縮單元205。
所述的車架101包括兩個分離式車架105,兩個分離式車架105之間設有車架鎖合單元106。
所述的滑道鎖合單元102包括布置在每個分離式車架105上部兩端的滑道滑軌116,每根滑道滑軌116上均設有滑道107,滑道107連接有滑道絲桿108,滑道絲桿108連接有車架旋轉手柄109;所述的滑道鎖合單元102還包括設置在兩根左右相鄰的滑道絲桿108之間的滑道離合裝置110;所述滑道離合裝置110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根相鄰的滑道絲桿108上的滑道鎖合母頭111和滑道鎖合公頭112,滑道鎖合公頭111與滑道鎖合母頭112相配合。與上部離合結構的工作原理類似。
所述車架鎖合單元106包括分別固定在兩個分離式車架105上的車架鎖合公頭113和車架鎖合母頭114;所述的車架鎖合母頭114鉸接有車架鎖合按鈕,車架鎖合按鈕下部設有按鈕復位彈簧。與下部離合結構的工作原理類似。
所述活動桿移動單元104包括設置在車架101側面的滑動槽擋板117,滑動槽擋板117和車架101之間設有活動桿118,滑動槽擋板117上端設有活動桿固定件119。
包括框架201,框架201兩端設有框架離合單元202,框架202內設有臀部板203和推板伸縮旋轉單元204,所述的框架201上還設有框架伸縮單元205;所述框架離合單元202包括分別設置在框架201兩端的上部離合結構206和下部離合結構207,所述的框架離合單元202還包括設置在框架201內的帆布離合結構208。
所述推板伸縮旋轉單元204包括設置在框架201上的支撐板209,支撐板209上端設有固定管210,支撐板210側面設有側板211,側板211上設有驅動機構212,驅動機構212連接有傳輸機構213,支撐板210底部設有旋轉機構214,旋轉機構214上設有伸縮滑動機構215,伸縮滑動機構215上設有推板216,推板216與傳輸機構213相連。
所述旋轉機構214包括固定在支撐板209底部的旋轉管217,旋轉管217上設有底板218,底板218背面設有充氣氣墊219,且所述的伸縮滑動機構215位于底板218的正面。
所述驅動機構212包括固定在側板211上的a軸承220,a軸承220一端連接有擔架手柄221,a軸承220另一端連接有a聯軸器222,a聯軸器222連接有a轉軸223,所述的a轉軸223和a聯軸器222位于固定管210內。
所述傳輸機構213包括位于旋轉管217內的b轉軸224,b轉軸224上依次設有b聯軸器225、a同步帶輪226和c同步帶輪227,所述的a轉軸223上設有d同步帶輪228,所述的傳輸機構213還包括固定在底板218上的軸承座229,軸承座229上設有絲桿230,絲桿230上設有分別位于軸承座229兩側的c聯軸器231和b同步帶輪232;所述的a同步帶輪226和d同步帶輪228之間設有a同步帶233,b同步帶輪232和c同步帶輪227之間設有b同步帶234;所述絲桿230上還設有位于軸承座229兩側的頂板滑塊235,頂板滑塊235與推板216相接觸。
所述伸縮滑動機構215包括兩根固定于底板兩端的滑軌236,每根滑軌236上設有一個或多個滑塊237,且推板216固定于滑塊237上;所述伸縮滑動機構215還包括彈簧238,彈簧238一端與絲桿230相固定,彈簧238另一端與推板216相固定。
所述框架201包括兩根平行布置的支撐管239,每根支撐管239的上端均設有上部橫管240,每根支撐管239的下端均設有下部橫管241。
所述的框架伸縮單元205包括伸縮管242,伸縮管242一端與下部橫管241相固定,伸縮管242另一端位于支撐管239內,且伸縮管242另一端的內部設有v型彈簧片243。v型彈簧片242上設有定位柱,支撐管239上設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上部離合結構206包括設置在左側的上部橫管240上的上部母頭244,左側的上部橫管240內依次設有左軸承245、左聯軸器246和左軟軸247,所述左側的上部橫管240外設有內套筒248;所述上部離合結構206還包括設置在右側的上部橫管240上且與上部母頭244相配合的上部公頭249,上部公頭249連接有右軸承250,右軸承250連接有右聯軸器251,右聯軸器251連接有右軟管252,所述右側的上部橫管240外設有與內套筒248相配合的外套筒253。
所述下部離合結構207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根下部橫管241上的下部母頭254和下部公頭255;所述的下部母頭254上鉸接有框架按鈕256,框架按鈕256下方設有框架彈簧257。
所述帆布離合結構208包括設置在框架201內的連接帆布,連接帆布上設有與框架201相卡合的卡扣。
所述推板下方設有兩個支撐座,用于支撐推板。
所述底板218的背面指的是底板下方,即與移動車架相接觸的一側;所述底板的正面指的是底板上方,即與病人相接觸的一側。
所述框架201內設有兩個對稱布置的推板伸縮旋轉單元204。
車架101上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滑道鎖合單元102,兩個滑道鎖合單元102之間設有帆布折疊單元103。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傷員躺在手術臺上,轉移車1的兩個分離式車架105分別位于手術臺兩側,其上分別對應放置著擔架的左右部分,轉移車1上的活動桿118被固定在活動桿固定件119內。醫務人員將轉移車1左右部分鎖合,然后搖動轉移車的旋轉擔架手柄109,旋轉擔架手柄109將外部驅動力傳遞給左側的分離式車架上的滑道絲杠108,左側的分離式車架105上的滑道絲杠108通過滑道離合裝置110帶動右側的分離式車架105上的滑道絲桿108運動,兩根滑道絲杠108分別帶動設置在其上的滑道107相向運動,滑道107帶動設置在其上的框架201左右兩部分相向運動,框架201的左右部分分別插入傷員身體后部,最終框架201的下部和上部分別鎖合。輕抬傷員頭部和腿部,將連接帆布用塑料的卡扣與框架鎖合,然后醫務人員根據傷員的體型對伸縮管242進行伸縮,使得框架201的長度適合傷員的體型;接著給設置在底板218下部的充氣氣墊219充氣,使得底板218內側漸漸繞著旋轉管217旋轉抬起,從而使人體也隨之抬升,抬升適當角度后,醫務人員搖動擔架手柄221,擔架手柄與固定管中的a轉軸223通過a聯軸器222連接。外部驅動力使擔架手柄221轉動,擔架手柄221的轉動通過a聯軸器222使固定管210內的a轉軸223轉動,由此帶動a轉軸223上d同步帶輪228的轉動。旋轉管217內的b轉軸224與a同步帶輪226和c同步帶輪227通過聯軸器連接。固定管210內d同步帶輪228的轉動帶動b同步帶234的轉動,從而使a同步帶輪226轉動,a同步帶輪226通過聯軸器使b轉軸224轉動,間接帶動a同步帶233轉動,a同步帶233通過b同步帶輪232帶動絲桿230轉動,絲桿230轉動通過設置在頂板滑塊235下的方銅螺母轉變為兩頂板滑塊235的相背直線運動,從而實現了推板216的伸出運動。推板216兩側分別與兩個滑塊237連接,推板216下方設置有兩個支撐座,推板216上方設有一對彈簧238,正向搖動擔架手柄221時,經過傳輸機構213,推板216實現伸出。此時傷員整體已經離開手術臺,轉移至擔架上。逆向搖動擔架手柄221,經過傳輸機構213,絲桿230轉動,通過設置在頂板滑塊235下的方銅螺母轉變為兩頂板滑塊235的相向直線運動,此時在彈簧238的拉力作用下,推板216的收縮。然后對充氣氣墊219進行放氣,使得推板內側漸漸繞著旋轉管217旋轉下降,從而使人體也隨之下降。輕抬傷員頭部和腿部,將連接帆布與擔架框架的塑料卡扣鎖合解開。此時傷員整體已經離開擔架,轉移至病床上。醫務人員搖動車架旋轉手柄109,車架旋轉手柄109將外部驅動力傳遞給左側的滑道絲杠108,左側的滑道絲杠108通過滑道離合裝置110帶動右側的滑道絲桿108運動,右側的滑道絲杠108帶動設置在其上的滑道相背運動,滑道帶動設置在其上的擔架左右兩部分相背運動,擔架底部和頂部都逐漸實現分離,擔架的左右部分分別抽離傷員身體后部,最后醫務人員將轉移車左右部分分離,此時術后病人轉移擔架車實現整體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