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康復器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針對偏癱病人肩關節的一種康復器。
背景技術:
偏癱是中樞損傷的最常見癥狀,在偏癱早期,癱瘓側肌張力低下,肢體無任何主動運動,稱為軟癱期,在這個階段,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癱瘓松弛,肩胛骨后撤下沉,肱骨頭失去了被固定在關節盂里面的力量,這個只靠肌肉和韌帶連接的人體活動最多的關節在人體坐位或站立時,在上肢重力的作用下,肱骨頭被向下拉出關節窩,形成了肩關節半脫位的現象,肩關節半脫位以及上肢下垂、運動減少,會造成上肢循環和神經、肌肉營養障礙甚至損傷,使得病人很容易合并肩痛、肩手綜合癥,關節攣縮、肌張力異常,患者因痛不能被動運動,對上肢的康復訓練造成極大的影響。
目前,臨床上普遍采用垂直式肩托來輔助提拉患側上肢,減輕上肢向下的拉力,然而,這種肩托只是通過彈性帶從肩關節上端對下垂的上臂產生斜向上的拉力,本身存在力臂短拉力有限,不能對肩胛骨產生上提作用等問題,再者,肩托一般穿戴在衣物外面,因此極容易隨著衣服向下滑動或左右轉動,造成提拉作用明顯受到影響,難以起到將肱骨頭完全納入關節盂,保持肩關節正常位置的作用;又,前述肩托使用時需要將彈性帶綁固在上臂,也容易對肢臂的循環造成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通過在體側伸縮桿上設置萬向接頭與上臂伸縮桿及支撐伸縮桿連接,配合設有胸部綁帶及腰部綁帶,使康復器適應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進行高度調節,同時適應人體肩部水平外展或內收的各種角度調節,保證了康復器穿戴后不易移動,使肩關節確實處于正確位置,令肩關節周圍的肌肉達到正常的平衡狀態,解決了以往肩托無法使上肢擺放在良肢位導致胸大肌、肱二頭肌等優勢肌群因張力增高而短縮,三角肌等因張力降低而遲緩拉長的技術問題,達到同時可以維持上肢處于任意體位,保持良肢位擺放,保持關節活動度和控制肌張力等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包括體側伸縮桿與上臂伸縮桿及支撐伸縮桿連接,所述體側伸縮桿的頂端及底端分別設有第一萬向接頭及第二萬向接頭,所述上臂伸縮桿具有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萬向接頭連接以及第二端下側設有第三萬向接頭,所述支撐伸縮桿一端與所述第二萬向接頭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萬向接頭連接,令所述上臂伸縮桿及支撐伸縮桿通過所述第一萬向接頭及第二萬向接頭轉動調節與體側伸縮桿的相對位置;所述體側伸縮桿的頂端設有胸部綁帶且底端設有腰部綁帶;所述上臂伸縮桿的第二端具有樞轉軸部與下臂伸縮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組設有分指板或旋動手托,所述分指板或旋動手托與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具組拆功能地組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體側伸縮桿、上臂伸縮桿及支撐伸縮桿之間通過萬向接頭連接,上臂伸縮桿與下臂伸縮桿之間通過樞轉軸部可調角度地樞接,以及下臂伸縮桿末端通過組合部與分指板可組裝或拆除地組接,令使用者穿戴后,肩部能夠在支撐伸縮桿的支撐下進行水平外展或內收動作,且上肢的肘部、腕部都能進行活動,有別于現有肩托要求肩外展位固定的結構,本實用新型更適合偏癱病人使用,具有內外旋轉并固定于任一位置,以對抗肱二頭肌、旋前肌群等張力增高的技術效果。
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手托是由分指板及可與下臂伸縮桿組合或拆除的組合部共同組成,分指板為分離式設計,可視病人使用狀況拆除,幫助偏癱病人在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輔助下實現部分實用性功能。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上臂伸縮桿的第二端末端成形為樞固板部,所述樞固板部設有一定位孔;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一端末端成形為樞轉板部,所述樞轉板部與所述樞固板部重疊并通過一樞軸樞接,樞轉板部設有多數個繞著所述樞軸為圓心排列的調整孔;令所述上臂伸縮桿及下臂伸縮桿通過限位栓穿置所述定位孔及其中調整孔而定位。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分指板具有板體及用以固定手指的多數個套置部。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體側伸縮桿、上臂伸縮桿、下臂伸縮桿及支撐伸縮桿各具有第一桿與第二桿組接并通過定位件調節定位。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定位件為彈性卡珠。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設有結合部,所述分指板的端部設置有組合部,所述結合部與所述分指板的組合部通過連接栓件具組拆功能地組接。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分指板的組合部為萬向接頭,所述萬向接頭成形有組接部與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具組拆功能地組接。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上臂伸縮桿上側設有上臂托板,所述下臂伸縮桿上到設有下臂托板。
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設有結合部;所述旋動手托具有環件及托板,所述環件具有頂側部及底側部,所述托板的相對兩側與所述頂側部的相對兩端連接,所述環件設于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第二端上;所述底側部開設有滑軌,所述下臂伸縮桿的結合部成形為與所述滑軌配合滑移的塊體結構,所述結合部與頂側部可相對滑移地組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肩關節康復器的結構外觀側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肩關節康復器的結構外觀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分指板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旋動手托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與部件的對應關系如下:
體側伸縮桿10;頂端101;底端102;第一桿11;第二桿12;定位件13;第一萬向接頭14;第二萬向接頭15;腰部綁帶16;胸部綁帶17;上臂伸縮桿20;第一端201;第二端202;第一桿21;第二桿22;定位件23;第三萬向接頭24;樞轉軸部25;樞固板部251;定位孔252;限位栓253;上臂托板26;下臂伸縮桿30;第一端301;第二端302;第一桿31;第二桿32;定位件33;樞轉板部34;樞軸341;調整孔342;結合部35;下臂托板36;支撐伸縮桿40;頂端401;底端402;第一桿41;第二桿42;定位件43;分指板50;板體51;套置部52;組合部53;組接部531;旋動手托60;環件61;滑軌611;托板62。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其包括體側伸縮桿10、上臂伸縮桿20、下臂伸縮桿30、支撐伸縮桿40及分指板50。其中:
如圖1所示,所述體側伸縮桿10具有第一桿11與第二桿12組接并通過定位件13調節定位,所述體側伸縮桿10的頂端101及底端102設有第一萬向接頭14及第二萬向接頭15;所述體側伸縮桿10的頂端101設有胸部綁帶17且底端102設有腰部綁帶16;所述胸部綁帶17及腰部綁帶16較佳為具有彈性的帶體。
所述上臂伸縮桿20具有第一桿21與第二桿22組接并通過定位件23調節定位,所述上臂伸縮桿20具有第一端201及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與所述第一萬向接頭14連接,所述第二端202下側設有第三萬向接頭24且末端設有樞轉軸部25。
所述下臂伸縮桿30具有第一桿31與第二桿32組接并通過定位件33調節定位,所述下臂伸縮桿30具有第一端301及第二端302,所述第一端301通過所述樞轉軸部25與上臂伸縮桿20可調節樞轉角度地連接。
于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所述上臂伸縮桿20的第二端202末端成形為樞固板部251,所述樞固板部251設有一定位孔252;所述下臂伸縮桿30的第一端301末端成形為樞轉板部34,所述樞轉板部34與所述樞固板部251重疊并通過一樞軸341樞接,樞轉板部34設有多數個繞著所述樞軸341為圓心排列的調整孔342;令所述上臂伸縮桿20及下臂伸縮桿30通過限位栓253穿置所述定位孔252及其中調整孔342而定位。所述支撐伸縮桿40具有第一桿41與第二桿42組接并通過定位件43調節定位,所述支撐伸縮桿40的頂端401與所述上臂伸縮桿20的第三萬向接頭24連接,所述支撐伸縮桿40的底端402與所述第二萬向接頭15連接。
如圖1及圖3所示,所述分指板50具有板體51及用以固定手指的多數個套置部52,所述板體51的端部設有組合部53,所述下臂伸縮桿30的結合部35與所述分指板50的組合部53通過一連接栓件531穿置組接或取出分離。
此外,所述分指板50的組合部53亦可為萬向接頭,令所述萬向接頭成形有組接部與所述下臂伸縮桿30的第二端302通過螺鎖、卡扣等結構而達到具有組拆功能地組接,同時讓使用者的腕部能經由所述萬向接頭進行多角度活動,避免癱病人的手指出現屈指肌群張力增高的情況。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3、23、33、43較佳的實施形態,是在第二桿12表面設置透孔,內部設置壓縮彈簧及卡珠并使卡珠局部顯露于第二桿12表面,通過壓縮彈簧提供卡珠彈性復位能力,以在第一桿11與第二桿12組接后,在第一桿11的定位孔未與定位件13對合時,使卡珠被壓縮至第二桿12之中,并在定位孔與卡珠對合時,使卡珠凸伸至定位孔中,達到第一桿11與第二桿12的調節定位。但定位件13、23、33、43的具體形態并不限于前述,以能使伸縮桿達到伸縮功能的結構皆可。
請配合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分指板50可以拆除另設一旋動手托60;如圖4,所述旋動手托60具有一環件61及一托板62,所述環件61具有概呈半圓弧且組接成環狀的頂側部611及底側部612,所述托板62的相對兩側與所述頂側部611的兩端連接,所述環件61設于所述下臂伸縮桿30的第二端302上;其中,所述底側部612開設有滑軌613,所述下臂伸縮桿30的結合部35成形為與所述滑軌611配合滑移的塊體結構,所述結合部35與頂側部611可相對滑移地組接,令所述旋動手托60以結合部35為支點旋動,是以,本實施例利用圓弧形滑軌連接手托,保證手部可以最大幅度前后旋轉。
更具體地,所述旋動手托60可以在所述結合部35置入所述滑軌613后,通過將軸件(圖未示)沿連接下臂伸縮桿30兩端的方向穿置所述結合部35,達到使環件61被結合于下臂伸縮桿30的第二端302,同時確保環件61能夠相對結合部35滑移。此外,在不需使用旋動手托60時,通過抽出所述軸件,即可使旋動手托60與下臂伸縮桿30拆開分離。應被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旋動手托60與下臂伸縮桿30的可拆組及可相對滑移的結構并不限于前述,以任何能夠達到相同功能及效果的結構為限。
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支撐型肩關節康復器的使用方式。本實用新型康復器是設置在人體的體側及上肢下側使用,穿戴方式是先依照使用者上身長度及上肢長度,調整體側伸縮桿10以及上臂伸縮桿20、下臂伸縮桿30至適當長度,令肘部、腕部及手部能分別對應于康復器的樞轉軸部25、組合部53及分指板50;接著通過胸部綁帶17將體側伸縮桿10頂端101固設在人體的胸部處,再通過腰部綁帶16將體側伸縮桿10底端102固設在人體的腰部;然后,依使用需求,通過第一萬向接頭14、第二萬向接頭15調節上臂伸縮桿20、支撐伸縮桿40至上肢需要擺放的位置即可。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多種變化。因而,在不違反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