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附式磁療針灸裝置。
背景技術: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針灸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
中醫上的穴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針灸其實是利用銀針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穴位磁療法是近些年新興的一種治療方法,他是利用磁石代替銀針在人體的穴位進行適量刺激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屬于一種無痛無明顯自覺針感的治療方法,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針灸,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方便的優點,交易受到患者歡迎,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療法?,F有的穴位磁療裝置中其磁石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而人體不同部位的穴位分布大為不同,很難滿足治療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磁石的位置能夠變化的吸附式磁療針灸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吸附式磁療針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自粘性硅膠片、上卡緊柱、下滑動柱、螺桿、上擋板,所述殼體呈倒扣的盤子狀,所述殼體的頂面上設置有滑槽,所述殼體的外緣末端水平延伸形成水平臺,所述自粘性硅膠片貼合設置于水平臺的底部,所述上卡緊柱固定于下滑動柱的頂端,所述上卡緊柱卡于所述滑槽內,所述上卡緊柱的寬度大于下滑動柱的寬度,所述上擋板固定于所述上卡緊柱的頂部并且其寬度大于所述滑槽的寬度,所述上擋板、上卡緊柱、下滑動柱內設置有連通的內螺紋孔,所述螺桿的上端設置有手柄并且其下端穿過內螺紋孔與磁石相連。
所述上卡緊柱的外部設置有防磨墊。
所述殼體上固定有下硅膠貼片,所述下硅膠貼片環繞所述滑槽設置。
所述上擋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與下硅膠貼片相貼合的上硅膠貼片。
還包括下擋板,所述下擋板固定于所述下滑動柱的外部并且其寬度大于所述滑槽的寬度。
所述下擋板朝向滑槽的一側固定有彈性墊。
所述滑槽的數量為3條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手柄提拉上卡緊柱,上卡緊柱從滑槽中拉出,下滑動柱進入滑槽內,沿滑槽拉動下滑動柱,使磁石處于人體穴位上方,然后向下推手柄,上卡緊柱卡入滑槽內,旋轉手柄,螺桿慢慢下移,使磁石吸附于人體穴位處,通過磁石進行穴位磁療,磁石的位置能夠變化,滿足人體不同部位的治療需求;
2、利用自粘性硅膠片貼附于人體上,在治療過程中,殼體不易晃動;
3、上擋板的設置,防止下壓過程中施力過大,上卡緊柱從滑槽中脫出;
4、上卡緊柱的外部設置有防磨墊,減少上卡緊柱磨損;
5、下硅膠貼片、上硅膠貼片的設置,防止上擋板、殼體表面打滑,在治療過程中,磁石不易移位;
6、下擋板的設置,防止上拉過程中施力過大,下滑動柱從滑槽中脫出;
7、彈性墊的設置,防止在上拉過程中施力過大下擋板、滑槽相互碰撞而受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卡緊柱、下滑動柱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中,1-殼體,2-自粘性硅膠片,3-上卡緊柱,4-下滑動柱,5-螺桿,6-上擋板,7-滑槽,8-水平臺,9-內螺紋孔,10-磁石,11-防磨墊,12-下硅膠貼片,13-上硅膠貼片,14-下擋板,15-彈性墊,16-手柄。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一種吸附式磁療針灸裝置,包括殼體1、自粘性硅膠片2、上卡緊柱3、下滑動柱4、螺桿5、上擋板6,殼體1呈倒扣的盤子狀,殼體1的頂面上設置有滑槽7,殼體1的外緣末端水平延伸形成水平臺8,自粘性硅膠片2貼合設置于水平臺8的底部,上卡緊柱3固定于下滑動柱4的頂端,上卡緊柱3滑動設置于滑槽7內,上卡緊柱3的寬度大于下滑動柱4的寬度,上擋板6固定于上卡緊柱3的頂部并且其寬度大于滑槽7的寬度,上擋板6、上卡緊柱3、下滑動柱4內設置有連通的內螺紋孔9,螺桿5的上端設置有手柄16并且其下端穿過內螺紋孔9與磁石10相連。
上卡緊柱3的外部設置有防磨墊11。
殼體1上固定有下硅膠貼片12,下硅膠貼片12環繞滑槽7設置。
上擋板6的下表面固定有與下硅膠貼片12相貼合的上硅膠貼片13。
還包括下擋板14,下擋板14固定于下滑動柱4的外部并且其寬度大于滑槽7的寬度。
下擋板14朝向滑槽7的一側固定有彈性墊15。
滑槽7的數量為3條以上。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1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