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心內直視手術一般采用沿胸骨正中切口,急需將胸骨劈開,手術完畢后,患者必須仰臥,不得側臥,特別在術后二個月內,更不能側臥,否則,將導致胸骨畸形愈合。目前的護理措施:一是要求患者仰臥;二是要求看護人員嚴格管理;三是采用一定的捆綁措施,用紗布帶將患者體位固定在床面上。以上措施的不足之處是:由于仰臥時間長,患者感到疲勞,往往不能持久地保持仰臥,特別是在夜間睡眠時,往往不自覺的會造成側臥,這種不足,對于小兒更顯得明顯,大人護理也往往忽視,造成胸骨凹陷或凸出愈合,影響美觀。另外,在仰臥時,由于刀口存在一定向外的漲力,影響愈合速度,個別患者有時還會出現一定的滲血。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既能防止患者側臥,又能促進刀口對緊愈合的裝置。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種新型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被設計出來,通過設置可轉動的碳纖維護體板,舒適透氣,可根據所容納的患者軀體進行調節大小;通過設置藥液槽、葉輪、滾珠,通過葉輪的作用將藥液輸送至滾珠,通過滾珠的潤滑及按摩作用,達到防止患者軀體僵硬的作用,且存在理療效果;通過設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方便調整護理裝置在病床上的位置,即一種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部設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卡接設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兩端通過轉軸可轉動設置有碳纖維護體板,所述托板的下部設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卡接設置有U型導向架,所述托板的中部貫穿設置有導柱,所述導柱的頂端可轉動設置有滾珠,所述導柱下部貫穿設置在U型導向架中部的通孔內,所述導向柱外部設置有彈簧,所述導向柱底部設置有藥液槽,所述藥液槽內設置有葉輪,所述藥液槽右端設置有密封塞,所述藥液槽左端設置有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固定在底板的側壁上,所述動力機構上設置有動力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碳纖維護體板由碳纖維網絡板制成,呈圓弧形狀,舒適透氣,可根據所容納的患者軀體進行調節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與底板一體化成型,所述第二滑槽與托板一體化成型,通過設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方便調整護理裝置在病床上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導柱為中空結構,方便藥液到達滾珠,通過滾珠對患者軀體產生按摩作用,達到防止患者軀體僵硬的作用,且存在理療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托板的上表面粘貼有一層醫用海綿,提高患者軀體的舒適度。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可轉動的碳纖維護體板,舒適透氣,可根據所容納的患者軀體進行調節大小;通過設置藥液槽、葉輪、滾珠,通過葉輪的作用將藥液輸送至滾珠,通過滾珠的潤滑及按摩作用,達到防止患者軀體僵硬的作用,且存在理療效果;通過設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方便調整護理裝置在病床上的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動力機構,3、動力開關,4、第一滑槽,5、碳纖維護體板,6、鉸軸,7、第二滑槽,8、滾珠,9、托板,10、U型導向架,11、彈簧,12、密封塞,13、藥液槽,14、葉輪、15、導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心內科術后護理裝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部設置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卡接設置有托板9,所述托板9的兩端通過轉軸可轉動設置有碳纖維護體板5,所述托板9的下部設置有第二滑槽7,所述第二滑槽7上卡接設置有U型導向架10,所述托板9的中部貫穿設置有導柱15,所述導柱15的頂端可轉動設置有滾珠8,所述導柱15下部貫穿設置在U型導向架10中部的通孔內,所述導向柱15外部設置有彈簧11,所述導向柱15底部設置有藥液槽13,所述藥液槽13內設置有葉輪14,所述藥液槽13右端設置有密封塞12,所述藥液槽13左端設置有動力機構2,所述動力機構2固定在底板1的側壁上,所述動力機構2上設置有動力開關3;所述碳纖維護體板5由碳纖維網絡板制成,呈圓弧形狀;所述第一滑槽4與底板1一體化成型,所述第二滑槽7與托板9一體化成型;所述導柱15為中空結構;所述托板9的上表面粘貼有一層醫用海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