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護理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移動式護理床。
背景技術:
護理床是一種常用的護理用醫療器械,現有護理床主要固定于病房內,不便于移動,當病房內的病患突發狀況時,需要另外推移動式推車將病患推至急救室,而推取移動式推車需要浪費一定的時間,易耽誤病患的治療時間,且部分病患不宜移動,不宜將病患由護理床直接移至推車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可移動式護理床,解決現有技術中護理床移動不便導致浪費病患急救時間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可移動式護理床,包括,
水平設置的床體;
均上端與所述床體固定連接的至少三個支撐腳;
一一對應且靠近所述支撐腳下端設置的滾輪;及
一連接所述滾輪與所述支撐腳的可升降支架,其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均一端與所述滾輪的中心軸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另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撐腳上,所述第二連接件另一端通過一銷軸與第三連接件鉸接,所述第三連接件遠離第二連接件一端鉸接在所述支撐腳上;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相對第三連接件靠近所述支撐腳下端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均為兩個,且分別對稱設置于所述滾輪兩側。
優選的,所述銷軸與所述滾輪中心軸平行設置,且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三連接件一端連接。
優選的,至少一個所述第三連接件相對所述支撐腳一端向外延伸出一控制件。
優選的,所述控制件相對所述第三連接件向上延伸且與所述第三連接件之間的夾角不大于90°。
優選的,所述支撐腳下端包覆有一柔性防滑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滾輪和可升降支架,一方面便于床體的隨時移動,為病患的搶救爭取時間,且可避免移動病患身體;另一方面滾輪可通過可升降支架相對支撐腳上下移動,使得作為護理床使用時,滾輪向上運動,支撐腳下端觸地,穩定性高,急救時,滾輪向下運動起支撐作用,便于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式護理床的移動狀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式護理床的固定狀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圖3的B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移動式護理床,包括,
水平設置的床體1;
均上端與所述床體1固定連接的至少三個支撐腳2;
一一對應且靠近所述支撐腳2下端設置的滾輪4;及
一連接所述滾輪3與所述支撐腳2的可升降支架3,其包括第一連接件31、第二連接件32和第三連接件33,所述第一連接件31和第二連接件32均一端與所述滾輪4的中心軸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31另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撐腳2上,所述第二連接件32另一端通過一銷軸5與第三連接件33鉸接,所述第三連接件33遠離第二連接件32一端鉸接在所述支撐腳2上;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31相對第三連接件33靠近所述支撐腳2下端設置。
具體的,所述第一連接件31、第二連接件32和第三連接件33均為兩個,且分別對稱設置于所述滾輪4兩側,從而便于整體連接的均衡性。相對應的,所述銷軸5與所述滾輪4中心軸平行設置,且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三連接件33一端連接。
其中,如圖1~4所示,當需要本實施例護理床固定于病房內時,銷軸5帶動第三連接件33向上轉動,進而帶動滾輪4向上運動,從而使得支撐腳2底部支撐于地面上,其有利于增加床體1的穩定性,避免床體1隨滾輪移動;當需要急救時,將床體1向上提起使支撐腳2下端脫離地面,滾輪4在重力作用下一起向下運動并突出至支撐腳2下端,同時銷軸5在重力作用下,第二連接件32和第三連接件33鉸接位置會形成一鈍角,即第二連接件32與第三連接件33形成一向下彎折的折線,放下床體1,滾輪4觸地,而支撐腳2在床1體重力作用下向下運動,第二連接件32與第三連接件33形成的折線繼續彎折,鈍角的角度逐漸減小,第三連接件33相對支撐腳2向下轉動直至銷軸5抵接于支撐腳2側壁上,支撐腳2、可升降支架3、滾輪4三者之間完成固定,移動床體1即可使滾輪4轉動進行急救。本實施例可移動式護理床操作簡單,僅僅需要將支撐腳2脫離地面一定高度,然后復位即可,任何護士都可以簡單實現,極大的節省了時間,為病患的急救爭取了時間。
相對應的,當護理床需要固定時,一人將床體1抬起至滾輪4脫離地面一定高度,另一人向上拉起銷軸5,放下床體1即可。
為了提高護理床固定的便捷性,避免兩個人才能操作,本實施例至少一個所述第三連接件33相對所述支撐腳2一端向外延伸出一控制件34,操作時手部將床體1抬起,腳部驅動控制件34使第三連接件33相對支撐腳2向上轉動,從而使銷軸5向上運動,進而帶動滾輪4向上運動,然后放下床體即可。
為了避免因控制件34重量較大而導致第二連接件32與第三連接件33之間形成一向上彎折的折線,使得床體1放下時第三連接件33相對支撐腳2向上轉動,不利于支撐腳2、可升降支架3和滾輪4之間的固定,故本實施例所述控制件34相對所述第三連接件33向上延伸且與所述第三連接件33之間的夾角不大于90°,使得控制件34和銷軸5均位于支撐腳2一側設置,且均能夠產生使第三連接件33向下轉動的重力,從而保證床體1抬起、放下即可實現滾輪4支撐地面。
而為了增加支撐腳2支撐時的穩定性,本實施例每個所述支撐腳2下端均包覆有一柔性防滑層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滾輪和可升降支架,一方面便于床體的隨時移動,為病患的搶救爭取時間,且可避免移動病患身體;另一方面滾輪可通過可升降支架相對支撐腳上下移動,使得作為護理床使用時,滾輪向上運動,支撐腳下端觸地,穩定性高,急救時,滾輪向下運動起支撐作用,便于移動。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