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消毒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使用方便的滅菌系統。
背景技術:
滅菌系統一般包括用于滅菌消毒的滅菌柜以及用于裝載待滅菌物品的滅菌車。現在市面上的滅菌車一般采用由內車和外車組成的分體式結構,外車只是內車的移動托架。使用時內車置于外車上,將待滅菌物品堆放在內車上,再將外車推送至滅菌柜前門入口處,將內車推入滅菌柜內,外車停留在滅菌柜前門入口處。將外車上的內車推至滅菌柜時,需人工將外車與滅菌柜內部軌道對接。對接不上,內車無法進入。對接完以后,要將外車鎖定,防止推入內車時外車倒退造成意外。內車在滅菌柜內部滅菌結束后,將內車拉出至滅菌柜后門放置的另外一輛的外車上,再將該外車推入物料存放區,將滅菌后的物料從內車上卸車。滅菌結束后將內車拉出時要先將滅菌柜后門的外車與滅菌柜出口軌道對接且人工鎖定,再將內車拉至外車上,以上操作很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使用方便的滅菌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使用方便的滅菌系統,包括滅菌車和滅菌柜,所述滅菌柜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柜體,所述柜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滅菌車包括車架,所述車架的底框具有垂直于車架的前進方向的多根橫梁,在所述車架的底部沿車架的前進方向并排設置有至少兩組車輪,每組車輪的車輪數量為兩個以上,每組車輪對應設置一個收放機構;
所述收放機構包括轉動結構和回位結構;
所述轉動結構的數量與車輪的數量相對應,所述轉動結構包括固定座和車輪支座;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車架上,所述車輪支座與對應的車輪固定連接,車輪支座與固定座通過旋轉軸鉸接,所述旋轉軸與車架底框的橫梁平行,且同一組車輪中的所有旋轉軸為同軸設置;
所述車輪支座的頂面為平面,所述固定座上具有與車輪支座相貼合的平面,固定座的該平面與車輪支座的頂面構成車輪支座的回位限位結構;
所述回位結構包括位于每組車輪的后方的推桿結構,所述推桿結構連接每組車輪的所有車輪支座;
所述柜體的入口端設置有一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的上端與柜體的內底面相接,導向斜面的下端與地面相接。
作為優選,所述柜體的入口端設置有導向塊,所述導向斜面位于該導向塊上。
作為優選,所述推桿結構包括一根弧形推桿和一根支座連接桿,所述支座連接桿固定連接對應車輪組的所有車輪支座,所述車架上固定連接有與車架底框的橫梁平行的推桿支撐件,所述推桿支撐件具有供弧形推桿穿過的間隙,所述弧形推桿沿車架的前進方向設置,且內弧面朝下相對活動地穿過推桿支撐件的間隙,弧形推桿的前端與支座連接桿鉸接,后端位于推桿支撐件的后方。
作為優選,所述柜體的內底面靠近出口端的位置設置有阻擋塊,所述阻擋塊在橫向上的位置與弧形推桿的后端在橫向上的位置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推桿與車輪在沿車架底框橫梁長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錯開。
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推桿的后端設置有第二滾輪。
作為優選,所述推桿支撐件包括兩根上下間隔設置且與車架底框的橫梁平行的圓桿,所述弧形推桿從兩根圓桿之間的間隙穿過。
作為優選,所述推桿支撐件的兩根圓桿與弧形推桿對應的部分均設置有轉動輪。
作為優選,每組車輪上還設置有車輪收起限位結構,所述車輪收起限位結構包括沿車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后端通過限位連桿與所在車輪組的所有車輪固定連接,限位座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滾輪。
作為優選,所述柜體的兩側內壁上各水平設置一條支撐滅菌車的車架底框的軌道,每根軌道內設置有多個滑動輪,當滅菌車推入柜體內時,車架底框的兩側搭放在滑動輪上,且能相對滑動輪進行水平滑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現有的滅菌車內車的車架基礎上,直接設置兩組車輪,并且兩組車輪采用自動收放的結構,使其具有了無需連接外車即可直接在滅菌柜外行走,又能夠方便地放入滅菌柜內部進行滅菌操作的雙重功能,減少外車的配置,節約了成本,也減少了設置外車帶來的空間占用。其使用非常方便,在推入推出滅菌柜時,不再需要進行與外車的拆分和對接,再推入推出過程中,可以實現車輪的自動收放,從而減少了人力操作的繁瑣工作;并且通過在滅菌柜的柜體的入口端設置導向斜面來保證車輪順利實現收起動作,同時避免車輪直接撞擊滅菌柜的柜體入口端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滅菌車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滅菌車的車輪的進入滅菌柜的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滅菌車的車輪的離開滅菌柜的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車輪支座與固定座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邊梁,2、橫梁,3、車輪,4、車輪支座,5、固定座,6、弧形推桿,7、推桿支撐件,8、支座連接桿,9、轉動輪,10、第一滾輪,11、第二滾輪,12、限位連桿,13、限位座,20、柜體,21、軌道,22、滑動輪,23、導向塊,24、阻擋塊,51、水平板,52、豎直板,53、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使用方便的滅菌系統,包括滅菌車和滅菌柜,所述滅菌柜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柜體20,所述柜體20具有相對設置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柜體20還設置有對入口端和出口端進行封閉的柜門(圖中未示出),柜體20的兩側內壁上各水平設置一條支撐滅菌車的車架底框的軌道21,每根軌道21內設置有多個滑動輪22,當滅菌車推入柜體20內時,車架底框的兩側搭放在滑動輪22上,且能相對滑動輪22進行水平滑動。
以下實施例中,滅菌車的長度方向是指其進出滅菌柜的柜體20的方向,車架的前端是指先進入滅菌柜的柜體20的一端,后端是指后進入滅菌柜的柜體20的一端。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滅菌車包括車架,所述車架的底框是由兩側的邊梁1和垂直固定連接于邊梁1之間的多根橫梁2組成。在所述車架的底部沿長度方向并排設置有至少兩組車輪3,車輪組的數量可以根據滅菌車的承重重量進行選擇,如果滅菌車所要承重的重量較大,可以設置三組、四組及以上更多數量的車輪組,每組車輪3的車輪3數量為兩個以上,同樣地,每組車輪3中車輪3的數量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設置。在本實施例中,車輪組的數量為兩組,每組車輪3中車輪3的數量為兩個。兩組車輪3分別靠近車架的前端和后端設置,每組車輪3中的兩個車輪3在車架的寬度方向上對稱分布,以保證車輪3對車架以及車架上堆放物品的支撐能夠達到平衡的狀態。
每組車輪3對應設置一個收放機構,來實現車輪3的自動收放。所述收放機構包括轉動結構和回位結構。
所述轉動結構的數量與車輪3的數量相對應.所述轉動結構包括固定在車架上的固定座5和對應的車輪3固定連接的車輪支座4。所述車輪支座4與固定座5通過旋轉軸53鉸接,所述旋轉軸53與車架底框的橫梁2平行,且同一組車輪3中的所有旋轉軸53為同軸設置。所述固定座5是由一塊固定連接在車架上的水平板51和兩塊豎直板52組成的倒U形結構,其對應的車輪支座4位于兩塊豎直板52之間,通過旋轉軸53與兩塊豎直板52之間鉸接,其鉸接點位于車輪支座4靠后的一端。
如圖5所示,所述車輪支座4的頂面為平面,在車輪3呈放下狀態時,車輪支座4的頂面與固定座5的水平板51的底面相互貼合,固定座5的水平板51的底面與車輪支座4的頂面即構成車輪支座4的回位限位結構。這樣在車輪3呈放下狀態時,車架的重力使固定座5的水平板51壓緊車輪支座4的頂面,并且限制車輪支座4繼續向車架的前端轉動。
所述回位結構包括位于每組車輪3的后方的推桿結構,所述推桿結構連接每組車輪3的所有車輪支座4。推桿結構包括一根弧形推桿6和一根支座連接桿8,推桿結構通過支座連接桿8與對應車輪組的所有車輪支座4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座連接桿8與車架底框的橫梁2平行,且其兩端分別與同組的兩個車輪支座4固定連接。在車架的底框上還固定連接有與車架底框的橫梁2平行的推桿支撐件7,所述推桿支撐件7包括兩根上下間隔設置且與車架底框的橫梁2平行的圓桿,所述弧形推桿6從兩根圓桿之間的間隙穿過。
所述推桿支撐件7還包括固定在兩根圓桿的兩端的兩個連接件,兩個連接件分別固定連接在車架兩側的邊梁1上。所述弧形推桿6沿車架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內弧面朝下相對活動地搭在推桿支撐件7上,弧形推桿6的前端與支座連接桿8鉸接,后端位于推桿支撐件7的后方。
所述推桿支撐件7的兩根圓桿與弧形推桿6對應的部分均設置有轉動輪9。轉動輪9可以在車輪3收起和回位的過程中,將弧形推桿6與推桿支撐件7的圓桿表面直接接觸產生相對滑動的動作,轉化為轉動輪9相對弧形推桿6內外弧面的滾動,一方面可以減小摩擦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因弧形推桿6與推桿支撐件7的圓桿表面的摩擦產生的部件損耗,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柜體20的內底面靠近出口端的位置設置有阻擋塊24,所述阻擋塊24在橫向上的位置與弧形推桿6的后端在橫向上的位置對應。所述阻擋塊24面向柜體20的入口端的一面設置為上端向出口端傾斜的傾斜面。以便對弧形推桿6的后端運動進行導向。
由于弧形推桿6配合阻擋塊24進行使用,而阻擋塊24如果設置在車輪3行進的路徑上,會對車輪3造成阻擋,因此,將弧形推桿6的位置和阻擋塊24設置成與車輪3在車架的寬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錯開,這樣避免出現這樣的麻煩。
由于弧形推桿6對車輪3的回位是通過其后端撞擊阻擋塊24,并在回位過程中其后端會與阻擋塊24表面接觸滑動,其滑動的摩擦力將會對車輪3的回位造成一定的阻力,因此,在弧形推桿6的后端設置第一滾輪10,起到減小阻力的作用。
在每組車輪3上還設置有車輪收起限位結構,該車輪收起限位結構包括沿車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限位座13,所述限位座13的后端通過限位連桿12與所在車輪組的所有車輪3固定連接,限位座13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滾輪10。該限位結構使,車輪3在收起后,車輪3和第一滾輪10正好與滅菌柜的內底面相接觸,這時車輪3和第一滾輪10仍然可以起到對車架的支撐作用,就可以減少滅菌柜內壁兩側的軌道21和滑動輪22的承重,減少了滅菌柜內軌道21和滑動輪22的損壞的幾率,對延長軌道21和滑動輪22的壽命具有積極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人工將整車推到滅菌柜的入口端,車架的前端進入滅菌柜后,車架底框兩側的邊梁1搭在滅菌柜內壁兩側的軌道21的滑動輪22上,當車架前端的車輪3撞到滅菌柜的端部后,車輪3向車架后上方轉動收起,為了避免車輪3直接撞擊滅菌柜造成損壞,并且保證車輪順利實現收起動作,如圖1和圖3所示,在滅菌柜的柜體20的入口端的地面上設置有導向塊23,該導向塊23具有一導向斜面,導向斜面的上端與柜體20的入口端的內底面相接,導向斜面的下端與地面相接。當車架前端的車輪3完全進入滅菌柜之后,車輪3達到完全收起狀態,如圖3所示,此時該車輪3和限位座13上的第一滾輪10同時與滅菌柜的內底面接觸,與滅菌柜內壁的軌道21一起起到對車架的支撐。繼續向滅菌柜內推動滅菌車,直至滅菌車后端的車輪組收起,整車全部入柜后,關閉柜門,即可進行滅菌工作。在滅菌工作完成之后,打開柜門,將滅菌車從滅菌柜的出口端拉出,當位于車架前端的車輪3全部出柜之后,在車輪3自生重力作用和弧形推桿6的推動作用下,車輪3自動向下向前轉動,直至車輪支座4的頂面與固定座5的水平板51的底面接觸,車輪3即回到如圖4所示的初始狀態,此時車輪3與地面接觸對車架進行支撐,繼續拉動滅菌車直至滅菌車的后輪組離開滅菌柜,在車架后端的車輪3放下之前,車架的側梁后端仍然位于滅菌柜內壁的軌道21內的滑動輪22上,此時車架由其前端的車輪3和滅菌柜內壁的軌道21內的滑動輪22進行支撐,直到其后端的車輪3完全放下之后,繼續拉動滅菌車,車架邊梁1方始脫離滅菌柜內壁的軌道21內的滑動輪22。
弧形推桿6的回位動作是這樣實現的,弧形推桿6后端的第二滾輪11撞擊滅菌柜的出口端的阻擋塊24,使弧形推桿6的后端沿著阻擋塊24的傾斜面向上向前運動,帶動弧形推桿6的前端推動車輪支座4向前運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