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痰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臨床上一些患者的氣道內插有經口腔插入的輔助呼吸的氣管插管,由于氣管插管破壞了患者的氣道保護功能,因此使得患者不能進行正常的吞咽,造成口腔內常有大量分泌物滯留,如果不及時清除,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危害。因此醫護人員需要使用第一吸痰管及時對患者口腔內的痰液等分泌物進行清除和收集,并對收集的痰液進行培養檢測。但由于現有的吸痰裝置不能測量一次痰液的收集量,使得培養檢測所需的痰液收集量不可控,對后續相關檢查造成了很大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痰量可測且結構簡單的吸痰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吸痰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兩端封閉的瓶體,在所述瓶體的頂部插置一第一吸痰管,所述第一吸痰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瓶體的內部深處,所述第一吸痰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瓶體外部;在所述瓶體的頂部還插置一第二吸痰管,所述第二吸痰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瓶體的內部淺處,所述第二吸痰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瓶體外部并與一呈圓柱形且中空的負壓吸引管接頭的一端緊固連接;所述瓶體的外壁上豎直設置有刻度線。
在垂直于所述負壓吸引管接頭軸線方向的管壁上緊固連接一與所述負壓吸引管接頭連通的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上通過連接片與一控制塞緊固連接。
在所述負壓吸引管接頭的另一端的管壁上沿軸線方向一體設置有多圈凸起的密封環。
所述第二吸痰管上設置有閥門。
所述第一吸痰管采用硅膠材料制成。
所述瓶體由透明的塑料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由于在瓶體的外壁上設置有刻度線,因此可以監控和測量痰液的吸入量和收集量。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吸痰管的一端伸入到瓶體深處,第二吸痰管的一端伸入到瓶體淺處,因此便于第二吸痰管對所收集痰液的吸出,同時防止第一吸痰管發生倒吸現象。3、本實用新型由于在吸引管上設置有閥門,因此可以控制痰液的抽出量。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兩端封閉的瓶體1,在瓶體1的頂部插置一第一吸痰管2,第一吸痰管2的一端伸入到瓶體1的內部深處,用于輸送痰液。另一端伸出瓶體1外部,用于伸入患者口腔中進行吸痰。在瓶體1的頂部還插置一第二吸痰管3,第二吸痰管3的一端伸入到瓶體1的內部淺處,用于將收集的痰液吸出。第二吸痰管3的另一端伸出瓶體1外部并與一呈圓柱形且中空的負壓吸引管接頭4的一端緊固連接,在垂直于負壓吸引管接頭4軸線方向的管壁上緊固連接一與負壓吸引管接頭4連通的控制管5。瓶體1的外壁上豎直設置有刻度線8,用于監控和測量瓶體1中一次痰液的收集量。
上述實施例中,在負壓吸引管接頭4的另一端的管壁上沿軸線方向一體設置有多圈凸起的密封環41,密封環41用于當負壓吸引管接頭4與負壓吸引設備連接時起到卡緊和密封的作用。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吸痰管2采用硅膠材料制成。
上述實施例中,在控制管5上通過連接片51與一控制塞6緊固連接,控制塞6與控制管5的管口可拆卸地連接,當控制塞6塞緊控制管5的管口時可對患者進行吸痰;當控制塞6打開時可停止吸痰。
上述實施例中,瓶體1由透明的塑料材質制成,便于觀察瓶體1內的痰液收集情況。
上述實施例中,第二吸痰管3上設置一閥門7,用于控制第二吸痰管3的抽痰量。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首先將第一吸痰管2伸出瓶體1的一端深入到患者口腔中,然后通過手指將負壓吸引管接頭4上的控制塞6按入控制管5中進行負壓吸引,此時痰液順著第一吸痰管2送入到瓶體1中,當一次吸痰結束后,松開手指按壓的控制塞6停止負壓吸引,然后通過刻度線8觀察一次吸痰作業中瓶體1中痰液的收集量。當需要將瓶體1中收集的痰液吸出時,再次通過手指將負壓吸引管接頭4上的控制塞6按入控制管5中進行負壓吸引,進而將瓶體1中收集的痰液吸出。
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