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紅外線滅菌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
背景技術:
紅外線滅菌器(紅外電熱滅菌器,紅外線接種環滅菌器)采用紅外線熱能滅菌,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對環境無污染,無明火、不怕風、使用安全,可廣泛應用于生物安全柜、凈化工作臺、抽風機旁、流動車上等環境中進行微生物實驗。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320210470.1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外線滅菌器,包括加熱頭罩、設置于所述加熱頭罩內的紅外線裝置、擺桿、調節螺桿以及殼體;所述擺桿旋轉連接所述殼體,且所述擺桿一端連接所述加熱頭罩,另一端連接所述調節螺桿;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紅外線滅菌器,適用于各種環境下的消毒滅菌;操作簡單方便,輕松實現加熱頭罩的角度調節;能夠節能省電,實現不同模式的轉換;同時安全性更高。但是該紅外電熱滅菌器無法實現精確溫控,不方便觀察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精確溫控,不方便觀察使用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其結構包括殺菌筒、支撐架、底座,所述殺菌筒與支撐架連接,所述支撐架與底座連接,所述殺菌筒設于支撐架上方,所述底座設于支撐架下方,所述殺菌筒由散熱網、電磁線圈筒、陶瓷內膽,所述散熱網與電磁線圈筒連接,所述電磁線圈筒與陶瓷內膽連接,所述陶瓷內膽設于電磁線圈筒內部,所述電磁線圈筒設于散熱網內部,所述支撐架由支撐桿、旋轉臺、角度調節旋鈕組成,所述支撐桿與旋轉臺連接,所述角度調節旋鈕與支撐桿連接,所述角度調節旋鈕設于支撐桿側面,所述旋轉臺設于支撐桿上方,所述底座設有溫控面板、開關、電源線,所述溫控面板、開關設于底座前方,所述電源線設于底座后方。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網設有網洞。
進一步的,所述角度調節旋鈕設有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溫控面板設有加減按鍵和顯示屏。
進一步的,所述電源線設有插頭。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通過增加溫控面板,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精確溫控,不方便觀察使用的問題,實現了精確溫控。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散熱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磁線圈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陶瓷內膽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角度調節旋鈕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溫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參考圖1-9,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其結構包括殺菌筒1、支撐架2、底座3,所述殺菌筒1與支撐架2連接,所述支撐架2與底座3連接,所述殺菌筒1設于支撐架2上方,所述底座3設于支撐架2下方,所述殺菌筒1由散熱網10、電磁線圈筒11、陶瓷內膽12,所述散熱網10與電磁線圈筒11連接,所述電磁線圈筒11與陶瓷內膽12連接,所述陶瓷內膽12設于電磁線圈筒11內部,所述電磁線圈筒11設于散熱網10內部,所述支撐架2由支撐桿20、旋轉臺21、角度調節旋鈕22組成,所述支撐桿20與旋轉臺21連接,所述角度調節旋鈕22與支撐桿20連接,所述角度調節旋鈕22設于支撐桿20側面,所述旋轉臺21設于支撐桿20上方,所述底座3設有溫控面板30、開關31、電源線32,所述溫控面板30、開關31設于底座3前方,所述電源線32設于底座3后方,所述散熱網10設有網洞100,所述角度調節旋鈕22設有凹槽220,所述溫控面板30設有加減按鍵300和顯示屏301,所述電源線32設有插頭320。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電磁滅菌裝置,通過增加溫控面板,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精確溫控,不方便觀察使用的問題,實現了精確溫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