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生活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上下樓機構。
背景技術:
現在的生活中樓梯、臺階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這就給老年人、嬰幼兒及殘障人士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一些中低層樓房基本無電梯設備,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嬰幼兒及殘障人士很難安全、便捷的上下樓,使得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極為不便。而現有的上下樓機構,存在后仰翻到、滑倒等安全隱患以及結構復雜、占據空間大等缺陷。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上下樓機構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上下樓機構,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上下樓機構,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上下樓機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上下樓機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能夠現平穩安全上下樓梯,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上下樓機構,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所述上板1下部設有滑槽11,且上板11一端的下部還固設有第一伸縮腿4,另一端與固設在下板2上的有桿氣缸4的活塞桿末端固接;所述上下板2上開設有3個通槽9,其中兩個分布在下板2兩側,槽內設有磁耦式無桿氣缸7,另一個位于下板2中部,且所述第一伸縮腿4穿過該通槽9;所述磁耦式無桿氣缸7的外滑塊8下部固設有第二伸縮腿5,該外滑塊8上部滑動連接在滑槽11內;所述下板2下部還固設有至少3個第三伸縮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第三伸縮腿有4個,且兩兩對稱分布在下板2兩側。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下板2下部的第二和第三伸縮腿分布在下板2兩側,且位于下板2同側的各個伸縮腿距離下板中心線的距離各不相同。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所述第一伸縮腿4、第二伸縮腿5和第三伸縮腿6均為由氣缸組成的氣缸式伸縮腿。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滑槽11內設有底部設有滾針114,兩側邊外緣設有齒條113的第一滑板111和上部設有齒條113的第二滑板112。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111兩側邊內緣滑動連接在滑槽11底部,第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板下部,其底部滑動支撐在滑槽11邊緣的支撐腿上。
前述的上下樓機構,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齒條113都嚙合有齒輪114,齒輪114與電機輸出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性及實用性,并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生產,且在使用時安全穩定,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的滑槽結構示意圖;
圖4A-4D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的使用狀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上板
11:滑槽
111:齒輪
112:齒條
113:滾針
2:下板
3:有桿氣缸
4:第一伸縮腿
5:第二伸縮腿
6:第三伸縮腿
7:磁耦式無桿氣缸
8:外滑塊
9: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上下樓機構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上下樓機構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該上板1下部設有滑槽11,上板11一端的下部還固設有第一伸縮腿4,上板1另一端與有桿氣缸4的活塞桿末端固接,該有桿氣缸4固設在下板2上。
所述下板2上開設有3個通槽9,其中兩個分布在下板2兩側,槽內設有磁耦式無桿氣缸7,該磁耦式無桿氣缸7的外滑塊8下部固設有第二伸縮腿5,外滑塊8的上部滑動連接在滑槽11內;另一個通槽9位于下板2中部,所述第一伸縮腿4穿過該通槽。所述下板2下部還固設有3個或3個以上的第三伸縮腿。較佳的,所述第三伸縮腿有四個,且兩兩對稱分布在下板2兩側,但不限定于此。較佳的,下板2下部的第二伸縮腿5和第三伸縮腿6分布在下板2兩側,且位于下板2同側的各個伸縮腿距離下板中心線的距離各不相同,但并不限定于此。
較佳的,所述第一伸縮腿10、第二伸縮腿11和第三伸縮腿12均為由氣缸組成的氣缸式伸縮腿,但并不限于此。
請參閱圖3,在本實用新型上下樓機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滑槽11內設有底部設有滾針114,兩側邊外緣設有齒條113的第一滑板111和上部設有齒條113的第二滑板112,但并不限定于此。所述第一滑板111兩側邊內緣滑動連接在滑槽11底部,第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板下部,其底部滑動支撐在滑槽11邊緣的支撐腿上。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齒條113都嚙合有齒輪114,齒輪114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當滑槽11需要使用摩擦較大的第二滑板作為接觸面板時,第一滑板的齒條113在齒輪114的驅動下帶動第一滑板向下移動使第一滑板下部的滾針與第二滑板上部的齒條嚙合。當需要使用摩擦較小的第一滑板作為滑槽接觸面時,第一滑板的齒條113在齒輪114的驅動下帶動第一滑板向上移動使第一滑板下部的滾針與第二滑板上部的齒條分離,然后第二滑板上的齒條113在其上嚙合的齒輪114的帶動下水平移動,遠離第一滑板下部。
本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樓機構的工作原理如下:
請參閱圖4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初始狀態圖,此時第二伸縮腿5位于該機構的最左側。
請參閱圖4B,第二伸縮腿5收縮,然后在磁耦式無桿氣缸7外滑塊8的帶動下向前移動1個或多個臺階寬度,第二伸縮腿5伸出,與地面接觸支撐。
請參閱圖4C,滑槽11內的接觸面板為第二滑板112,第一伸縮腿4收縮,然后在有桿氣缸3的作用下向前移動與第二伸縮腿5相同寬度,第一伸縮腿4伸出,與地面接觸支撐。
請參閱圖4D,第三伸縮腿6收起、第一伸縮腿4和第二伸縮腿5均與地面接觸支撐,有桿氣缸3和磁耦式無桿氣缸帶動下板2向前移動與上板1同樣寬度,第三伸縮腿6伸出,與地面接觸支撐。
重復上述步驟,即可實現上樓工作的完成。
下樓工作原理與上樓相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