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股動脈/股靜脈穿刺溶栓導管置入后防止溶栓導管脫落的保護帶。
背景技術:
血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對病人危害大:動脈血栓易造成肢體缺血壞死,甚至死亡,靜脈血栓導致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并發的肺栓塞是病人勞動力和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險,可導致病人肺栓塞而死亡,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
目前動、靜脈病變尤其是動、靜脈血栓的形成在臨床工作中越來越多,介入治療是國際上推薦的治療血栓性疾病的方法,而導管溶栓以其微創、有效、低風險等優點在此類疾病治療中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導管溶栓是指置溶栓導管頂端于患側股動脈或股靜脈等血栓末端,連接微量泵推注尿激酶,向腔內溶栓治療,其治療時間往往超過1周。現有技術中,溶栓導管固定時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用紗布包裹體外的溶栓導管,再用彈力繃帶固定的方法,由于患者出汗、肢體移動,彈力繃帶卷邊,無法固定完整;患者因疼痛不適軀體不停移動,留置導管處容易滲血,導管易移位脫出甚至脫落不好固定,導致導管頭不位于血栓內部,影響治療效果:在股動脈或股靜脈置溶栓導管,于腹股溝附近常規固定,大腿根部不能長時間彎曲,影響排便,患者睡眠狀態下易意外拔管;護理人員進行皮膚護理、會陰護理等護理操作時不慎牽拉導管而意外拔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溶栓導管管路保護帶,其具有結構簡單、方便使用的特點,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股動脈/股靜脈穿刺溶栓導管置入后防止導管脫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溶栓導管管路保護帶,包括兩端粘結配合的腹帶、設置在腹帶下端與病患腿部位置相契合的腿帶、設置在腿帶一側上并與腿帶粘結配合的若干固定帶、與固定帶同側并傾斜設置在位于固定帶上部的腿帶上的用于遮擋溶栓導管的蓋布、設置在相對蓋布側的腹帶端部的粘布Ⅲ,相鄰固定帶之間沿固定帶長度方向交疊設置,粘布Ⅲ與蓋布粘結配合。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腹帶為矩形長條狀,腹帶兩端設有粘結配合的粘布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固定帶所在的腿帶側呈弧形設置,腿帶上設有標示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固定帶為彈力松緊帶,固定帶端部和腿帶上對應設有粘結配合的粘布Ⅱ。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固定帶上設有透氣孔,固定帶為2~8組。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相鄰固定帶之間交疊設置部分的寬度占固定帶寬度的1/5~1/2。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蓋布斜向上或斜向下傾斜設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蓋布和粘布Ⅲ上對應溶栓導管穿刺處設有透明材質的觀察窗。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觀察窗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透明材質為塑料、硅橡膠、聚乙烯或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1、通過粘布粘結配合,黏貼方便,便于整個裝置固定,有效防止脫落。
2、固定帶設置為松緊彈力帶,可根據患者腿圍調節,并設置透氣孔,增加皮膚透氣和舒適度。
3、腿帶上設有的標示牌,可標記溶栓導管留置日期及溶栓導管長度,方便醫護人員工作。
4、相鄰固定帶之間交疊設置,固定帶之間不易翹曲、變形、卷邊,固定帶之間均固定完整。
5、蓋布斜向上或斜向下傾斜設置,使用時只需向下或向上扣過來,即可與粘布Ⅲ良好配合,操作快捷簡便;蓋布和粘布Ⅲ上對應設有透明材質的觀察窗,便于觀察溶栓導管口與皮膚的接觸狀況,無需再揭開蓋布和粘布Ⅲ,省時省力。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使用、透氣吸汗、易于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情況,能夠將體外的溶栓導管完整的保護在里面,并且能夠根據導管的末端長度調整外露接頭的位置,從而加強了管路保護,防止意外拔管及滑脫,保證溶栓效果,保證患者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腹帶,2、腿帶,21、標示牌,3、固定帶,31、透氣孔,4、蓋布,51、粘布ㄧ,52、粘布Ⅱ,53、粘布Ⅲ,6、觀察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溶栓導管管路保護帶,參見圖1,包括兩端粘結配合的呈矩形長條狀的腹帶1、設置在腹帶1下端與病患腿部位置相契合的矩形腿帶2、設置在腿帶2一側上并與腿帶2粘結配合的若干固定帶3、與固定帶3同側并傾斜設置在位于固定帶3上部的腿帶2上的用于遮擋溶栓導管的蓋布4、設置在相對蓋布4側的腹帶1端部的粘布Ⅲ53,腹帶1兩端設有粘結配合的粘布ㄧ51,相鄰固定帶3之間沿固定帶3長度方向交疊設置,粘布Ⅲ5與蓋布4粘結配合,固定帶3所在的腿帶2側呈弧形設置,符合人體工學。
固定帶3為彈力松緊帶,固定帶3端部和腿帶2上對應設有粘結配合的粘布Ⅱ52。固定帶3上設有透氣孔31,固定帶3為2~8組,本實施例為5組。相鄰固定帶3之間交疊設置部分的寬度占固定帶3寬度的1/5~1/2,本實施例為1/5。蓋布4斜向上或斜向下傾斜設置。
使用時,將腹帶1通過粘布ㄧ51粘在患者腰腹上,將腿帶2平鋪在患者一條腿下,溶栓導管插好后,首先將蓋布4蓋在溶栓導管腹股溝穿刺處,然后用粘布Ⅲ粘結蓋住溶栓導管和蓋布4,實現溶栓導管頭端的固定;然后將固定帶3與腿帶2通過粘布Ⅱ52包裹在患者腿上進行溶栓導管外留管(尾端)的固定,即可完成護理作業,防止溶栓導管脫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為:參見圖2,腿帶2為矩形,便于加工制作;腿帶2上設有標示牌21,便于登記溶栓導管留置日期及溶栓導管長度,方便醫護人員工作;蓋布4和粘布Ⅲ53上對應腹股溝處溶栓導管穿刺處設有透明材質的觀察窗6,觀察窗6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透明材質為塑料、硅橡膠、聚乙烯(PE)或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便于觀察溶栓導管口與皮膚的接觸狀況,無需再揭開蓋布4和粘布Ⅲ53,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