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人體傷口引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
背景技術:
負壓引流治療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用于治療創面的一項新技術,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開放創面封閉,通過負壓引流裝置產生一定的負壓,通過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創后的創面,能夠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充分引流,減輕水腫,減少污染,抑制細菌生長,能夠直接加快創面愈合,為手術修復創造條件。
現今傷口引流管多為單腔引流管,難以將傷口深部膿液和分泌物完全引流出來。因為引流管較軟難以置入傷口深部,負壓吸引由于管腔內無支撐容易造成管腔閉塞,單腔管更不能用于沖洗傷口,用單腔管沖會能加重傷口感染或導致混合感染,所以傷口引流效果不好。目前深部傷口的沖洗是由兩根獨立的管道組成,且引流管為圓形;這樣不便于管理引流管,且在引流時由于引流管口周圍無支撐容易造成管腔閉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解決了現有引流管引流時由于周圍無支撐容易造成管腔閉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主引流管與體外連接管連接,主引流管上連接有若干個分支引流管,若干個分支引流管分為兩組,兩組分支引流管對稱位于主引流管相對的兩側,主引流管和每個分支引流管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引流開口。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主引流管和每個分支引流管上的若干個引流開口均均勻分布。
主引流管和每個分支引流管均由與人體組織相容性良好的硅膠制成。
主引流管和每個分支引流管均為圓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通過設置主引流管,主引流管兩側對稱設有分支引流管,提高了引流管的數量,增加了引流接觸面積,增加引流效果;多個引流開口使得傷口從深部到淺部都有負壓作用,促進了感染壞死組織的引流,負壓狀態也促進了傷口從深到淺的肉芽組織形成,極大的促進了肉芽組織生長和傷口愈合;由于主引流管和每個分支引流管的管壁與組織間的支撐作用,防止了負壓吸引時周圍軟組織對引流管引流口的堵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引流管,2.體外連接管,3.分支引流管,4.引流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如圖1所示,包括主引流管1,主引流管1通過變徑管與體外連接管2連接,主引流管1上傾斜連接有若干個分支引流管3,若干個分支引流管3分為兩組,兩組分支引流管3對稱位于主引流管1相對的兩側,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引流開口4,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均為圓管;
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上的若干個引流開口4均均勻分布;
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均由與人體組織相容性良好的硅膠制成,體內置入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與體外連接管2可制造成一體結構;體內置入主引流管1和體外連接管2活動連接,可制作成分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時,將體外連接管2與負壓引流裝置連接,主引流管1和分支引流2管置于療創面的合適部位,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創面封閉,產生負壓進行引流,主引流管1兩側對稱設有分支引流管3,提高了引流管的數量,增加了引流接觸面積,增加引流效果;多個引流開口4使得傷口從深部到淺部都有負壓作用,促進了感染壞死組織的引流,負壓狀態也促進了傷口從深到淺的肉芽組織形成,極大的促進了肉芽組織生長和傷口愈合;由于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的管壁與組織間的支撐作用,防止了負壓吸引時周圍軟組織對引流管引流口的堵塞。
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由與人體組織相容性良好的硅膠制成,防止使用過程中出現排異反應。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末端分散式負壓引流管通過設置主引流管1,主引流管1兩側對稱設有分支引流管3,提高了引流管的數量,增加了引流接觸面積,增加引流效果;多個引流開口4使得傷口從深部到淺部都有負壓作用,促進了感染壞死組織的引流,負壓狀態也促進了傷口從深到淺的肉芽組織形成,極大的促進了肉芽組織生長和傷口愈合;由于主引流管1和每個分支引流管3的管壁與組織間的支撐作用,防止了負壓吸引時周圍軟組織對引流管引流口的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