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用品,具體涉及一種引流管擠壓裝置。
背景技術:
臨床上、各種II級以上手術,如泌尿科的尿道損傷、結石、前列腺切除等手術;胸腔腹腔手術后,都要放置引流管,引流出手術切口內積血積液等,出血量大時,可形成大小不等的血塊。引流管易被血塊或引流物阻塞,一旦發生引流管路堵塞,會產生嚴重并發癥,甚至影響后續治療。臨床針對這種情況,通常都是醫護人員不定期的用手去擠壓引流管,以此來保證引流管通暢,但是這種方法不但效率不高,而且還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易造成疲勞。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流管擠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引流管擠壓裝置,其包括可充放氣的氣囊手柄,通氣軟管和固定夾,所述固定夾包括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第一夾板的夾持面上設有第一氣囊,第二夾板的夾持面上設有第二氣囊,所述通氣軟管的一端與氣囊手柄連接,并且在兩者的連接處設有調節旋鈕,通氣軟管的另一端分為兩路,其中一路與所述第一氣囊連通,另一路與所述第二氣囊連通。
所述通氣軟管為雙層雙路結構,其內部分為上下兩層。
所述調節旋鈕包括第一旋鈕和第二旋鈕,第一旋鈕和第二旋鈕相對設置且分別用于調節通氣軟管的兩個氣路。
所述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的擠壓面為向內微陷的曲面。
所述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上分別設有第一手動放氣閥和第二手動放氣閥。
所述固定夾的端部設有可活動翻轉的鎖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結構新穎,操作簡單,通過利用氣囊擠壓的方式替換人工手指擠壓,大大的提高了擠壓效率,而且還不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不易造成疲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氣囊手柄,2-調節旋鈕,3-通氣軟管,4-固定夾,5-第一夾板,6-第二夾板,7-第一氣囊,8-第二氣囊,9-鎖扣,10-第一手動放氣閥,11-第二手動放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引流管擠壓裝置,其包括可充放氣的氣囊手柄1,通氣軟管3和固定夾4,所述固定夾4包括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第一夾板5的夾持面上設有第一氣囊7,第二夾板6的夾持面上設有第二氣囊8,所述通氣軟管3的一端與氣囊手柄1連接,并且在兩者的連接處設有調節旋鈕2,通氣軟管3的另一端分為兩路,其中一路與所述第一氣囊7連通,另一路與所述第二氣囊8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將第一氣囊7和第二氣囊8分開單獨控制,通氣軟管3設計為雙層雙路結構,其內部分為上下兩層。并且調節旋鈕2分為第一旋鈕和第二旋鈕,第一旋鈕和第二旋鈕相對設置且分別用于調節通氣軟管3的兩個氣路。這樣不但可以通過調節通過管路氣量的大小來控制兩個氣囊的擴張力度和收縮力度,還能將第兩個氣囊分開單獨控制。另外,為了便于兩個氣囊能牢固的夾住引流管并且盡量增加其擠壓面,將第一氣囊7和第二氣囊8的擠壓面設為向內微陷的曲面。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氣囊7和第二氣囊8上分別設有第一手動放氣閥10和第二手動放氣閥11,這樣可以防止氣囊手柄1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放氣時,可以采用手工放氣的方式來解決。同時為了提高固定夾的固定力度,在所述固定夾4的端部設有可活動翻轉的鎖扣9。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采用等同替換等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