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醫療器械,具體指一種肩胛盂骨折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固定導向器。
背景技術:
肩胛骨骨折的發生率較低,約占肩部骨折的3-5%,全身骨折的0.4-1%。但其在肩部功能重要,是連接軀干和上肢的重要結構。若處理不當,常可造成患者肩部的殘廢。長期以來,在肩胛骨骨折的處理上一直存在爭論,主要由于肩胛骨的解剖及功能較復雜,其參與肩部活動的機制也有多種理論,仍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骨折分類系統可以指導治療及預測結果。在治療上,手術和非手術的確定更多是基于個人經驗,而沒有一個大型的臨床研究來比較不同方法處理的臨床結果的差異。肩胛骨骨折多數可經保守治療取得滿意的結果。但對于波及肩胛盂移位的關節內骨折,以及影響肩胛帶穩定的骨折仍需手術治療。
常規的手術螺釘有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兩種方式,無論前方入路或者后方入路,均需要對將肩關節外展70°,從肩峰沿肩胛岡走行2cm后,沿肩盂與肩胛外緣向下至肩胛骨下角做切口,并從肩胛骨上玻璃三角肌并牽開,顯露岡下肌和小圓肌,分離肌間隙,暴露肩胛骨及關節囊,沿肩胛骨表面剝離至肩胛骨外緣,必要時切開肩關節囊,顯露骨折斷端。然后才能打入拉力螺釘或克氏針。
肩胛骨內外側緣相對較厚,上緣骨質薄而短,但有喙突加強,這三條骨脊稱為“三柱”。前方有臂叢,肩部血管,頭靜脈;外側緣三邊孔、四邊孔內有旋肩胛血管,腋神經,旋肱后血管通過;肩峰下有肩胛上血管神經。這些結構增加了開放手術的難度及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不需要額外做切口和進行肌肉剝離且手術成功率高的肩胛盂骨折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固定導向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肩胛盂骨折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固定導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為平板狀結構,所述基座上設有至少一組螺釘導向孔組;
所述螺釘導向孔組包括位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基點和位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的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基點,各所述第二基點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基點,形成多個貫通所述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各所述通孔的軸線與冠狀面的夾角α為32~52°,各所述通孔的軸線與矢狀面的夾角β為53~73°。
較好的,各所述螺釘導向孔組中第二基點的數量可以為三個,并且各所述通孔的軸線與矢狀面的夾角β相等。
考慮到實用性以及肩胛骨位置的大小,所述螺釘導向孔組可以有三組,各組中相對應的第二基點的連線相互平行,并且每條連線上的三個通孔的軸線相對于冠狀面的夾角α相等。
所述基座的寬度可以為1.5~2.5厘米、厚度為1~1.5厘米、長度為3~5厘米;所述通孔23的孔徑為1~2mm。
所述α優選為32~52°,所述β優選為58~68°。
還可以在所述基座的側面上設有方便手術醫生握持的手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肩胛盂骨折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固定導向器以人體解剖統計數據為依據,通過大量樣本研究,模擬關節盂在冠狀位和矢狀位的成角,為閉合復位空心釘固定提供導向作用,手術成功率高;且從肩部鎖骨上方入路,避免了傳統手術廣泛的剝離,可有效避免血管神經損傷,術中出血少、創傷小,安全性高;并且通過孔道操作,避開血管神經,基本不破壞肩關節囊的完整性,最大限度減少術后關節粘連并發癥的發生,病人恢復快;且多組螺釘導向孔組的設置,使得該導向器能夠適配多種體型的患者,不需要對每個患者單獨制備一個導向器,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視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正視方向的透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視方向的透視圖(省略了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4所示,該肩胛盂骨折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固定導向器包括:
基座1,為平板狀結構,所述基座1的寬度為2厘米、厚度為1厘米、長度為4厘米。
螺釘導向孔組2,有三組,每組螺釘導向孔組2包括位于所述基座1的下表面上的 第一基點21和位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上的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基點22,各所述第二基點22分別連通所述第一基點21,形成多個貫通所述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23,本實施例中通孔23的孔徑為1mm。各組中相對應的第二基點的連線相互平行。
第一組螺釘導向孔組中三個通孔23的軸線與冠狀面的夾角α1均為33.269°,與矢狀面的夾角依次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第二組螺釘導向孔組中三個通孔23的軸線與冠狀面的夾角α2均為38.9°,與矢狀面的夾角依次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第三組螺釘導向孔組中三個通孔23的軸線與冠狀面的夾角α3均為44.531°,與矢狀面的夾角依次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手柄3,連接座基座1的側面上,以方便手術醫生握持。
在術前,對患者肩關節進行CT掃描,三維重建,根據CT結果,測算拉力螺釘的入釘位置和角度;將基座直接放置在肩部的鎖骨上,根據CT預先測算結果,在三組螺釘導向孔中,選擇角度相適配的通孔即可成功地將拉力螺釘打入到肩胛盂上,不需要剝離關節囊及分離周圍重要組織,避免了開放手術帶來的創傷和風險,保證了手術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