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護理產品,特別是護理過渡架。
背景技術:
現有的病人從床與床之間及床與手術臺之間的轉移,絕大多數都是用人抬起病人轉移。由醫務人員或陪護人員抬起病人從一張床轉到另一張床或臺板上,或從輪椅上抬到床上,從床上抬到輪椅上,是非常費力的。特別是肥胖、體重病人,醫務人員和陪護人員是要費很大的力的。
現有的機械式轉移床,不能直接把人體從輪椅與床之間進行轉移,并且床面是硬板,病人在冬天在這種轉移床上躺久了,很難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保留輪椅座墊平整柔軟,并且能直接從輪椅與病床之間、床與床之間轉移病人的護理過渡架。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護理過渡架,包括框架部分、腳架。框架部分包括主框架、副框架、扶臂部分、電機、扶臂升降裝置。副框架鉸連在主框架兩端。主框架和副框架上安裝有扶臂部分。扶臂部分包括托板、拉帶、滑道、上卷筒、下卷筒、導向筒、電機。托板和拉帶組成扶臂。滑道有一級滑道和二級滑道二種結構。主框架、副框架之間安裝有調角裝置。腳架上安裝有升降裝置。護理過渡架是可以收攏的結構。拉帶從上卷筒拉出,貼著托板上平面繞過托板前端,穿過托板下邊的護殼腔入口,從護殼腔后端拉出后纏繞在下卷筒上。托板上有安裝滾輪和不安裝滾輪二種結構。副框架兩邊安裝有伸縮管。扶臂之間的距離是能夠調整的結構。扶臂部分有單級臂和二級臂結構。扶臂部分下邊安裝有扶臂升降裝置。腳架上安裝有平衡裝置。轉移病人時,拉開主框架、副框架,調整腳架高低,轉移完成后,護理過渡架收攏放置。
護理過渡架,以下簡稱過渡架。過渡架作用是:主要是把病人從床與床之間,床與手術臺之間,床與輪椅之間轉移時,過渡架承擔臨時的轉移工作,即是把病人從床上直接轉移到輪椅上,由輪椅把病人推走,當病人在輪椅上出外游走一段時間后,過渡架直接把病人轉移到床上。過渡架可以把病人從病床上或手術臺上轉移到另一張床上,然后這張床把病人運走。
副框架鉸連在主框架兩端,可以繞鉸鏈上、下轉一個角度。主框架與副框架之間安裝有調角裝置,控制副框架轉動角度。調角裝置是現有技術,有多種結構,有電機控制和手動控制結構。扶臂部分安裝在主框架和副框架的前、后邊框上。扶臂部分由托板、拉帶、滑道、上卷筒、下卷筒、導向筒、電機組成。托板下邊設置有護殼和護殼腔。以下把托板、拉帶稱為扶臂。扶臂是扶抬病人的機械臂。拉帶從上卷筒貼著托板上平面拉出,繞過托板前端光滑圓弧面,從托板下邊拉進護殼腔,從托板后端拉出,纏繞并固定在下卷筒上。過渡架從病床上扶抬起病人時,扶臂從人體大腿、小腿、背部、肩頸部下邊,插入到人體與床面之間。扶臂插入時,上卷筒不動,即托板上面的拉帶被上卷筒拉緊。下卷筒放松,即托板下面的拉帶處于自然狀態。托板在人體與床面之間插進時,托板下邊的拉帶被托板前端拉動,而同步繞過托板前端圓弧面,鋪貼在托板上面,使托板前進中與人體下面沒有摩擦。當扶臂把人體放在指定床上時,托板下邊距床面保留少許距離。上卷筒不動,下卷筒卷動收拉拉帶,拉帶帶動托板后退,托板上邊的拉帶繞過托板前端圓弧面,進入托板下邊的護殼腔,直到人體平穩放置在指定位置。
當要把病人從輪椅上直接轉移到病床上時,把過渡架對正輪椅側邊。主框架上的扶臂與輪椅座墊平齊或略高一點。一個副框架轉動到使扶臂與輪椅背靠面平齊,另一個副框架上的扶臂轉動到與坐著的病人小腿內側平齊。按下一個“自動”鍵,主框架上的扶臂自動插到人體與輪椅的座墊之間。副框架上的扶臂自動插進人體背部與輪椅背靠之間,及插進人體小腿內側邊。然后所有扶臂同時上升,即把病人從輪椅上扶抬起來。
把病人從過渡架上放到床上時,主框架不動,兩頭的副框架轉動到與主框架平齊,然后把人體平穩放置在床上。
把病人從病床上轉移到輪椅上時,過渡架先從病床上扶抬起人體,然后副框架與主框架之間轉動到與輪椅相適應的形狀和位置。即可把人體放置在輪椅上。同樣,可把病人放置在沙發上及一般椅子上。
過渡架可以從床與床之間、床和椅子之間轉移病人。
在轉移病人過程中,不管是扶抬起病人,還是放置病人,操作者只需調整主、副框架的形狀和位置,即扶臂的插入位置,按下自動鍵,則扶臂插穿人體下邊及側邊全過程,扶臂退出人體下邊及側邊全過程,全是由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完成的。
主框架下邊連接有腳架,腳架上安裝有升降裝置。腳架可以升降,用作調整主框架和副框架的高低。內管框與外管框并排安裝固定在一起。內、外管框中都安裝有伸縮管。內、外管框中的伸縮管安裝伸縮方向相反。內管框中的最末一級伸縮管與主框架的前、后框端頭鉸連在一起。副框架上各安裝二根扶臂,最外邊的是外扶臂,與外扶臂相鄰的是內扶臂。外扶臂安裝在兩邊外管框中最末一級伸縮管端頭上面。內管框安裝在內、外管框上面。推內、外扶臂,可以收攏靠在主框架兩頭。根據轉移病人情況,可以拉出內、外扶臂適當長度,并鎖定。主框架上可安裝一至二根固定的扶臂。
過渡架可以收折。副框架兩邊的伸縮管可推壓進入內、外管框中,使過渡架整體長度縮短。電機帶動絲桿在螺管中反方向轉動,即使腳架收折,過渡架高度大大減小。過渡架收折后,副框架繞主框架下轉,外形尺寸變小。
在手術室或病房,過渡架收折后放置于室內一個合適位置,當需要時,再張開使用。
扶臂部分設置有二級扶臂,使扶臂收折時長度變短,即能使過渡架寬度減小。轉移病人時,二級扶臂伸出較長,可以在較寬的病床上轉移病人。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過渡架可以收攏折疊,不使用時,收折后,體積減少,便于放置。2、設置了二級扶臂,收折后,過渡架寬度減小,但伸出時可以轉移較寬床上的病人。3、過渡架可以在床與輪椅之間、床與床之間臨時轉移病人,作用時間短,用輪椅或床體把病人進行長距離的轉移。可以保持輪椅的座墊、背靠及床面的平整與柔軟。尤其是冬天很冷時,不會影響病人,給病人提供了很大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護理過渡架結構圖。
圖2是托板結構圖。
圖3是托板、上卷筒、下卷筒組合圖。
圖4是托板安裝在滑道中,及扶臂升降裝置結構圖。
圖5是圖4中的A-A剖視圖。
圖6是過渡架正在床體上扶抬人體情況圖。
圖7是過渡架把病人從輪椅上扶抬下來或正將要放在輪椅上的情況圖。
圖8是過渡架兩頭安裝了扶手及側邊安裝了平衡架結構圖。
圖9是二級滑道安裝和傳動圖。
圖10是托板不帶斜板結構圖。
附圖中:滑道1、拉帶2、撐框3、內管框4、伸縮管5、托板6、外管框7、軸管8、前框9、后框10、電機11、蝸輪12、夾板13、鉸鏈14、腳架15、輪子16、軸銷17、螺管18、絲桿19、撐管20、滑塊21、滑架22、斜板23、護殼腔24、護殼25、拉繩26、拉繩扣27、導向筒28、絞輪29、下卷筒30、上卷筒31、支架32、拉繩盒33、床體34、人體35、扶手36、平衡管37、導向輪38、二級滑道39、收拉絞輪40。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護理過渡架結構圖。過渡架中間是主框架,兩頭是副框架。主框架下邊安裝有腳架15。四根腳架分成二組,一組腳架上端鉸連在主框架的后框10、前框9右邊下邊。主框架的后框10、前框9左方下邊設置有滑架22,滑架22上有滑槽。另一組腳架15上端鉸連有滑塊21,滑塊21安裝在滑槽中。二組腳架中間交叉位置用軸銷17鉸連在一起。腳架15下端安裝有輪子16。每組腳架之間有撐管20相連接固定。腳架上安裝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是現有技術,有多種結構,這里僅舉例敘述一種。升降裝置由電機11、絲桿19、螺管18組成。電機11下端用鉸鏈14連接在腳架上的撐管20上。電機主軸上連接一根絲桿19,絲桿19擰進螺管18中。螺管上端鉸連在另一組腳架上方的撐管20上。電機正反轉,即帶動絲桿在螺管中正反轉。絲桿擰入螺管的長度發生變化,可使腳架的高矮發生改變,即可調整過渡架的升降,可實現腳架的收折。
副框架上安裝有內管框4和外管框7。外管框7與內管框4并排安裝固定在一起。外管框和內管框中都安裝有伸縮管5。外管框與內管框的伸縮管5互為反向安裝、伸縮。內管框中的伸縮管向過渡架中間方向伸縮。外管框中的伸縮管向過渡架兩頭伸縮。內管框中最里邊一根伸縮管端頭與主框架的前框9、后框10端頭鉸連在一起。
副框架上安裝有二根扶臂部分,以下稱最外端一根扶臂部分為外扶臂,與外扶臂相鄰的一根扶臂部分稱為內扶臂。內扶臂安裝在內管框與外管框上面。外扶臂安裝在外管框7中的伸縮管最外邊那一根的外端頭上面。推外、內扶臂,可以把二根扶臂收攏靠近主框架兩端。使用時,根據轉移病人情況,拉出外、內扶臂合適長度位置即固定。主框架上可以安裝一至二根扶臂,圖1中只畫出一根扶臂。主框架上的扶臂安裝在主框架的前框9、后框10上。
主、副框架之間安裝有調角裝置,調角裝置是現有技術,有多種結構和安裝方式。這里僅舉例一種。在主、副框架鉸連處安裝一根軸管8,軸管8一端安裝一套蝸桿蝸輪。蝸桿用電機11帶動。蝸輪12安裝在軸管8的一端,圖中能看見的是蝸輪的外殼。主、副框架都用撐框3連接固定。
圖2中,是托板結構圖。托板是轉移病人的主要機械臂,里面是金屬骨架,上、下面覆蓋有光滑的塑料層,摩擦系數很小。圖2中,托板6上配套有拉帶2。托板6前邊有一段斜向下的斜板23。托板后端兩側面上設置有凸出的滑塊21,托板下邊設置有護殼25。托板和護殼之間有護殼腔24。拉帶2從托板上面拉到斜板前端,繞過斜板前端光滑的圓弧面,穿過托板下邊的護殼腔,從托板后端拉出。在護殼下邊固定有拉繩扣27,拉繩扣27上連接有拉繩26。
圖3中,是托板、上卷筒、下卷筒組合圖。上卷筒31、下卷筒30、導向筒28兩端固定在托板下方的滑道后端。拉帶一端固定在上卷筒31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卷筒30上,并各自纏繞一定圈數。拉帶從上卷筒拉出繞過導向筒28,貼著托板上面拉到斜板前端,繞過斜板前端光滑的圓弧面,穿進托板下邊的護殼腔24,從托板后端拉出,繞過導向筒,纏繞在下卷筒上。托板下方設置有二個絞輪29。二個絞輪29之間連接有拉繩26,拉繩扣27與拉繩連接在一起。
圖4中,是托板安裝在滑道中,及扶臂升降裝置結構圖。圖5中,是圖4中的A-A剖視圖。滑道1放置在主框架、副框架的前框、后框上。托板安裝在滑道中。托板上兩邊的滑塊21與滑道1配合滑動,如圖5中,拉帶2在托板上平面和下方的護殼腔24中。拉繩扣27固定在護殼25下邊,拉繩26連接在拉繩扣上。滑道正下方向下凹,即是拉繩盒33,拉繩扣和拉繩在凹槽中移動。滑道下邊凹下的部分比滑道短。滑道下邊用支架固定有二個絞輪29,右邊一個絞輪上安裝有電機11,電機11擋住了右邊的絞輪。左、右絞輪結構一樣,實際上左邊的那個絞輪是起導向作用的。拉繩一端固定在右邊的絞輪29上,并纏繞一定圈數,另一端穿過滑道下邊的拉繩盒33,拉向左邊,并與托板下邊的拉繩扣27連接固定在一起,再拉向左邊,繞過左邊的絞輪,從拉繩盒33下邊拉向右邊絞輪,端頭在右邊絞輪上纏繞一定圈數后,固定在右邊絞輪上。電機正反轉,即帶動托板在滑道中前進與后退。
拉繩26也可以在右邊的絞輪上纏繞一圈后,一個端頭拉向左邊,繞過左邊絞輪再向右拉,與拉繩扣連接固定在一起,右邊絞輪上另一個拉繩端頭也直接與拉繩扣固定在一起。電機帶動右邊絞輪正反轉,右邊絞輪靠與拉繩之間的摩擦來帶動拉繩扣前后移動。
托板的前后移動有用絲桿、螺母帶動的結構。把托板下邊固定的拉繩扣改成一個螺母,在拉繩盒中安裝一根絲桿,絲桿擰進螺母中,絲桿一端連接一臺電機,絲桿另一端用軸套固定在滑道下邊拉繩盒另一端。絲桿正反轉即帶動托板前后移動。
上卷筒、下卷筒、導向筒兩端,都用夾板13固定在滑道后端,上卷筒、下卷筒都安裝有電機,同時參看圖1。為圖面清晰,圖4中夾板、上卷筒和下卷筒連接的電機未畫出。
扶臂升降裝置由電機、絲桿、螺管、支架組成。電機11由支架32固定在前框、后框內側下方。電機主軸上連接一根絲桿19,絲桿19擰進螺管18中,螺管上端用支架32與滑道下邊相鉸連。前框、后框內側的電機同時正反轉,即可帶動滑道及整個扶臂升降,這種升降幅度較小,只用于調節各扶臂之間的高度。過渡架的主要升降用腳架的升降完成。
圖6中,是過渡架正在床體上扶抬人體情況圖。過渡架張開,已調整好整體架面高低、各扶臂之間距離及各扶臂高低。扶臂正在插進人體35與床體34的床面之間。扶臂從人的大腿、小腿、背部、肩頸部下邊插入。其工作原理以圖3敘述:扶臂插進時,上卷筒不動,即托板上邊拉帶不能拉動。下卷筒放松,即下卷筒上的拉帶可以被拉出。絞輪帶動拉繩扣向右移動,即托板向右前進。下卷筒上的拉帶被托板前端的斜板光滑圓弧面推進,拉帶經過護殼腔,繞過斜板前端圓弧面,不斷鋪放在托板上面。拉帶隨托板前進的鋪放是同步的,托板對人體沒有摩擦。于是扶臂順利插進人體與床面之間。過渡架升高,抬起人體,各扶臂同時把人體收回到過渡架上。托板推進過程中,下邊的拉帶在護殼腔內移動,由光滑的護殼接觸床面,但不壓著床面。操作人員只須把扶臂插進人體的位置及扶臂與床高低距離調整合適,按一下自動鍵,則托板推進的全過程都是由控制系統按程序自動控制完成。
圖7中,是過渡架把病人從輪椅上扶抬下來或正將要放在輪椅上的情況圖。當過渡架把人體從輪椅上直接轉移到病床上時,把過渡架與輪椅對接。主框架上的扶臂與輪椅座墊平齊或略高一點。一個副框架轉動到使扶臂與輪椅背靠面平齊,另一個副框架上的扶臂轉動到與坐著的人體35小腿內側平齊。按下一個“自動”鍵,主框架上的扶臂插到人體與輪椅的座墊之間。二個副框架上的扶臂插進人體背部與輪椅背靠之間,及插進人體小腿內側,如圖7中所示。然后所有扶臂同時隨腳架上升,即把病人從輪椅上扶抬起來。扶臂上升過程中,副框架上的扶臂只是扶在人體背后和小腿內側。這時,即可把人體放到輪椅或沙發上。
把病人從過渡架上放到床上時,兩個副框架都轉動到與主框架平齊,人體即平躺。把過渡架正對病床,扶臂把人體伸出放置在距離床面適當高度,護殼不擦著床面即可,又如圖6所示。按下自動控制鍵。這時,滑道下方的絞輪放松。上卷筒不動,下卷筒收卷。于是,托板下方護殼腔內的拉帶隨拉托板后退,絞輪電機隨著反轉。托板上面的拉帶繞托板前端的圓弧面進入護殼腔。人體即被放置在床面上。
過渡架可以從床與床之間、床和輪椅之間臨時轉移病人。對人體沒有摩擦。轉移結束后,過渡架可以收折,放置在指定位置。
圖8中,是過渡架兩頭安裝了扶手及側邊安裝了平衡架結構圖。在過渡架主框架的后框上安裝扶手36,扶手36下邊由鉸鏈14連接在后框外側下方。扶手可以扳上去并能被鎖塊鎖定,圖8中鎖塊未畫出。安裝這一個扶手是方便操作人員在轉移病人中搬動過渡架。過渡架收折時,松開鎖塊,扶手可轉動向下,并可以再次鎖定,以免晃動。
過渡架兩頭的副框架端頭安裝扶手,是便于過渡架上有病人時,要臨時推動一段距離,方便操作人員扳起扶手,可以手推過渡架。過渡架兩頭的扶手,結構、安裝與主框架側邊的扶手相同,也可以轉動。但副框架兩端的扶手是轉動到水平狀態,也可以收折到副框架下面,如圖8中左端的扶手。扶手扳動后仍可以鎖定。
沒有設置扶手的過渡架,操作人員在轉移病人中可以搬動主框架上的后框,推過渡架行走時,兩手可以推過渡架副框架兩邊或副框架端頭的撐框。副框架兩邊的伸縮管拉到指定位置,仍然有鎖定裝置。
過渡架下方設置有平衡架。在每組腳架15下端連接一根平衡管37,平衡管37內有伸縮管5,伸縮管前端設置有輪子16。伸縮管可以在平衡管內伸縮。要使用時,將伸縮管帶動輪子伸出,支撐在地面上,可以防止過渡架在轉移人體時向側邊傾倒。
圖9中,是二級滑道安裝和傳動圖。二級滑道39的滑塊安裝在滑道1中,托板6的滑塊21安裝在二級滑道39的滑道中。二級滑道后端側面和前端上面都安裝了導向輪38。滑道1前端側邊安裝了絞輪29和電機11,絞輪上的拉繩拉向二級滑道后端側面的導向輪38,繞過該導向輪,拉到二級滑道前端同側邊上面安裝的導向輪38,繞過該導向輪,拉向托板后端,并固定在托板后端側面的拉繩扣27上。
當滑道上前端的電機帶動絞輪順時針轉動時,則拉繩繞過二級滑道上的兩個導向輪,拉動托板前進,即向圖9中右邊滑動。并可以帶動二級滑道也向圖9中右邊滑動。二級滑道和托板伸出有二種方式:可以在二級滑道與滑道之間設置一個卡齒裝置。先讓托板全部伸出二級滑道后自動松開卡齒,隨即二級滑道帶著托板一起向前伸出。反之,可另設卡齒,先讓二級滑道全伸出后,托板再從二級滑道中伸出。
托板后端設置有收拉絞輪40和電機11,收拉絞輪40上的拉繩26與托板后端連接。電機帶動收拉絞輪轉動時,滑道前端電機放松,即可將伸出的托板收回來。
安裝二級滑道,可以使托板伸到病床上時,能伸得更遠,而收折后滑道和托板變得更短,從而使過渡架更窄。能在病床中間直接轉移病人。
托板有帶斜板和不帶斜板的結構。
圖10中,是托板不帶斜板結構圖。圖10中,托板前方不設置斜板,即托板上平面整體是平直的。轉移人體時,由控制系統自動控制扶臂升降裝置,使托板前端下面與護殼前端下面的連線始終與床面平行,即可使托板順利插穿到人體下邊進行轉移。
托板上有安裝滾輪和不安裝滾輪二種結構。安裝滾輪可以使拉帶更順利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