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行走按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弧形軌道行走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按摩器中有按摩功能的裝置,大部分都是只是在一個平面上進行按摩,但是人的身體往往是起伏變化的具有一定的曲面形狀。因此,使用平面按摩器進行按摩時,為了使得按摩器能夠按摩到各個位置,人們需要經常手動調整按摩器的位置才能與人體曲線貼合,非常不方便。例如對背部進行按摩時,肩部是外翹的,背部相對肩部內凹,腰部又相對背部外翹,這么復雜的人體曲線,使用平面按摩器按摩的效果就非常差,往往在行走按摩裝置行走一個周期內,智能按摩到肩部和腰部,而背部與按摩器之間會形成一個空腔,無法有效按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行走按摩裝置,行走過程中按摩機芯可以根據人體曲線上下起伏,更加貼合按摩位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弧形軌道行走按摩裝置,包括:殼體和行走按摩裝置;
所述殼體的前端表面沿著殼體的厚度方向內凹形成一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內沿著其長度分布方向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弧形齒條;
所述行走按摩裝置設有與弧形齒條咬合的行走齒輪軸組件;所述行走按摩裝置沿著弧形齒條的分布方向行走,并沿著弧形齒條的彎曲方向上下起伏。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殼體為靠背殼體,所述弧形齒條的一端與人體肩部對應的位置上翹、另一端與人體腰部對應的位置上翹,中部與人體背部對應的位置下凹。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齒條的側面還設有一與其平行且同向彎曲的圓弧導軌。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行走齒輪軸組件包括一行走軸,其兩端分別同軸安裝一行走齒輪;所述行走齒輪遠離行走軸的一面連接第一軸套;所述行走齒輪與弧形齒條咬合,所述第一軸套置于所述導軌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行走按摩裝置還包括一驅動電機和傳動件;所述傳動件包括蝸輪蝸桿和行走大蝸輪;所述蝸輪蝸桿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咬合;所述大蝸輪同軸套設于所述行走軸外,并與所述蝸輪蝸桿咬合。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行走按摩裝置還包括一行走定位軸組件。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行走定位軸組件包括一與行走軸平行設置的定位軸;該定位軸的兩端設有與所述第一軸套位置相對應的第二軸套;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外周套設有滾子,所述滾子置于所述導軌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殼體還包括一蓋片,其罩設在導軌的上方并形成一行走空間;所述滾子置于所述行走空間內。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弧形軌道行走按摩裝置,通過設置與人體背部貼合的弧形軌道,使得按摩機芯在行走過程中沿著弧形軌道的彎曲方向上下起伏,從而使得按摩機芯在行走過程中能夠自動貼合人體頸背腰的曲線,人們在按摩過程中就無需平凡調整坐姿,提升了按摩舒適度。
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弧形軌道行走按摩裝置,在行走齒輪組件外還設置了與之平行的行走定位軸組件,該行走定位軸組件兩端的第二軸套置于導軌內,當按摩機芯沿著弧形軌道移動時,第二軸套的滾子在導軌內滾動,兩個行走齒輪和兩個滾子形成四個支撐點,使得按摩機芯在行走的過程中更加穩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整機裝配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行走齒輪與弧形軌道的配合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行走按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行走按摩裝置行走至軌道一端時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行走按摩裝置行走至軌道另一端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6,一種弧形軌道行走按摩裝置,包括:背靠殼體1和行走按摩裝置2;
所述背靠殼體1的前端表面沿著殼體1的厚度方向內凹形成一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內沿著其長度分布方向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弧形齒條11;所述弧形齒條11的一端與人體肩部對應的位置上翹、另一端與人體腰部對應的位置上翹,中部與人體背部對應的位置下凹。從而使得該弧形齒條11與人體背部的曲線貼合。所述弧形齒條11的側面還設有一與其平行且同向彎曲的導軌12。
所述行走按摩裝置2設有與弧形齒條11咬合的行走齒輪軸組件21;所述行走齒輪軸組件21包括一行走軸211,其兩端分別同軸安裝一行走齒輪212;所述行走齒輪212遠離行走軸211的一面連接第一軸套213;所述行走齒輪212與弧形齒條11咬合,所述第一軸套213置于所述導軌12內。
所述行走按摩裝置2還包括一驅動電機22和傳動件23;所述傳動件23包括蝸輪蝸桿231和行走大蝸輪232;所述蝸輪蝸桿231與驅動電機22的輸出軸咬合;所述大蝸輪232同軸套設于所述行走軸211外,并與所述蝸輪蝸桿咬合。
通過如上設置后,驅動電機22開啟后,所述蝸輪蝸桿231和行走大蝸輪232與之連動,從而帶動行走軸211繞其轉軸轉動,行走齒輪212就沿著弧形齒條11的分布方向行走,并在行走過程中沿著弧形齒條11的彎曲方向上下起伏。這樣就使得按摩機芯2在行走過程中能夠貼合人體的背部曲線,人們在按摩過程中無需頻繁調整坐姿,按摩更加舒適和人性化。
為了使行走按摩裝置2在行走過程中更加平穩,所述行走按摩裝置2還包括一行走定位軸組件24;所述行走定位軸組件24包括一與行走軸211平行設置的定位軸241;該定位軸241的兩端設有與所述第一軸套213位置相對應的第二軸套242;所述第一軸套213、第二軸套242外周套設有滾子,所述滾子置于所述導軌12內。
所述殼體1還包括一蓋片13,其罩設在導軌12和齒條11的上方并形成一行走空間;滾子置于所述行走空間內。使得滾子在移動過程中被蓋片13和導軌12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都進行限位,保證了行走按摩裝置2的平穩運行。
當行走按摩裝置2沿著弧形軌道11移動時,第二軸套242的滾子(圖上未繪出)在導軌12內滾動,從而使得該行走按摩裝置2的兩個行走齒輪212和兩個滾子形成四個支撐點,行走按摩裝置2在行走的過程中就更加穩固。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實施例并不應視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并理解了前述詳細說明的同時,可以進行修改和變化。具體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