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科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西醫結合內科專用護理床。
背景技術:
在中西醫結合內科護理中,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從發病處送往醫院,而在移動過程中,一般采用擔架運送,這個過程會讓病人的病情得到惡化,讓醫生的手術難度得到提高,嚴重的會導致病情較重的病人在運輸過程中加重病情,而如果用護理床進行運輸,也會因為道路的顛簸讓躺在不具備減震效果的護理床上的病人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西醫結合內科專用護理床,具備能夠對護理床進行減震的優點,解決了護理床不能減震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西醫結合內科專用護理床,包括上板,所述上板底部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遠離上板的一端固定安裝有下板,所述上板與下板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兩端均固定安裝在擋板上的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兩端均固定安裝在擋板上的第二支撐板,所述上板與下板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減震裝置,所述減震裝置包括一端固定安裝在第一支撐板的底部第一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遠離第一支撐板的一端貫穿第二支撐板并固定安裝有第一彈性球,所述第二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二支撐柱遠離第二支撐板的一端貫穿第一支撐板并固定安裝有第二彈性球,所述上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位于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間隙處的固定柱,所述上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位于固定柱外壁的第一壓簧,所述固定柱與第一壓簧遠離上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裝在下板的頂部。
優選的,所述擋板由固定板與連接板組成,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下板的頂部,所述連接板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固定板的內部,所述連接板遠離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上板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固定板內開設有容置槽,所述連接板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容置槽內,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支撐板,所述連接板的一側固定安裝有位于第二支撐板頂部的第一支撐板。
優選的,所述固定柱由容置柱與連接柱組成,所述容置柱的底部固定安裝在第二支撐板的頂部,所述連接柱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容置柱內,所述連接柱遠離容置柱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上板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容置柱的內壁固定安裝有滑條,所述連接柱的外壁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條活動安裝在滑槽內,所述連接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壓簧,所述第二壓簧遠離連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下板的頂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減震裝置,達到了對護理床進行減震的效果,能夠將護理床移動時產生的震動通過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進行一次減震,當震動增強時,可通過第一彈性球和第二彈性球進行第二次減震,讓護理床在移動時能夠讓病人穩定的躺在床上,防止病情惡化。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擋板,達到了支撐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效果,能夠隨著震動的增強配合減震裝置進行伸縮,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進行上下移動,讓減震裝置能夠方便的運行,提高了減震裝置的減震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擋板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滑槽示意圖。
圖中:1上板、2擋板、21固定板、22連接板、3下板、4第一支撐板、5第二支撐板、6減震裝置、61第一支撐柱、62第一彈性球、63第二支撐柱、64第二彈性球、65固定柱、651容置柱、652連接柱、66第一壓簧、67第二壓簧、7容置槽、8滑條、9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中西醫結合內科專用護理床,包括上板1,上板1底部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擋板2,擋板2遠離上板1的一端固定安裝有下板3,擋板2由固定板21與連接板22組成,固定板21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下板3的頂部,連接板22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固定板21的內部,通過設置固定板21能夠容納連接板22,連接板22遠離固定板21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上板1的底部,上板1與下板3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兩端均固定安裝在擋板2上的第一支撐板4,第一支撐板4的底部設置有兩端均固定安裝在擋板2上的第二支撐板5,固定板21內開設有容置槽7,連接板22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容置槽7內,固定板21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支撐板5,連接板22的一側固定安裝有位于第二支撐板5頂部的第一支撐板4,通過設置擋板2,達到了支撐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的效果,能夠隨著震動的增強配合減震裝置6進行伸縮,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進行上下移動,讓減震裝置6能夠方便的運行,提高了減震裝置6的減震效率,上板1與下板3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減震裝置6,減震裝置6包括一端固定安裝在第一支撐板4的底部第一支撐柱61,第一支撐柱61遠離第一支撐板4的一端貫穿第二支撐板5并固定安裝有第一彈性球62,通過設置第一支撐柱61能夠支撐第一彈性球62,第二支撐板5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支撐柱63,第二支撐柱63遠離第二支撐板5的一端貫穿第一支撐板4并固定安裝有第二彈性球64,通過設置第二支撐柱63能夠支撐第二彈性球64,上板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位于第一支撐柱61與第二支撐柱63之間間隙處的固定柱65,上板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位于固定柱65外壁的第一壓簧66,固定柱65與第一壓簧66遠離上板1的一端均固定安裝在下板3的頂部,通過設置第一壓簧66能夠支撐上板1,還能夠對護理床進行第一次減震,固定柱65由容置柱651與連接柱652組成,容置柱651的底部固定安裝在第二支撐板5的頂部,連接柱652的一端活動安裝在容置柱651內,通過設置容置柱651能夠容納連接柱652,連接柱652遠離容置柱651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上板1的底部,通過設置連接柱652能夠支撐上板1,容置柱651的內壁固定安裝有滑條8,連接柱652的外壁開設有滑槽9,滑條8活動安裝在滑槽9內,連接柱652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壓簧67,第二壓簧67遠離連接柱652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下板3的頂部,通過設置第二壓簧67能夠配合固定柱65對護理床進行減震,通過設置減震裝置6,達到了對護理床進行減震的效果,能夠將護理床移動時產生的震動通過第一壓簧66和第二壓簧67進行一次減震,當震動增強時,可通過第一彈性球62和第二彈性球64進行第二次減震,讓護理床在移動時能夠讓病人穩定的躺在床上,防止病情惡化。
工作原理:當中西醫結合內科專用護理床使用時,可通過第一壓簧66進行第一次減震,當震動增強時,連接柱652就會下移到容置柱651的內部通過第二壓簧67進行減震,這時第一彈性球62和第二彈性球64就會對上板1和下板3進行二次減震。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