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輸液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CN101954134A公開一種《自動輸液輔助裝置》,其通過電磁閥開閉液體通道,通過音叉式液位傳感器深入電磁閥內的液體通道內,感應是否存在液體。這種裝置的一大缺陷,音叉式液位傳感器需要與液體直接接觸,電磁閥會與液體直接接觸。這里的液體是藥物,因此,可能帶來對藥物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輸液控制裝置,其對液體的感測不需要與液體直接接觸,對輸液通道的開閉也不需要與液體直接接觸,以保證藥物不會被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輸液控制裝置,用于多路輸液器,其包括:多個電容器、多個夾子裝置、控制單元、電容檢測電路、電機驅動電路;所述多個電容器中的每個對應所述多路輸液器中的一路而設置在管路外側;每個電容器包括第一極板和第二極板;所述第一極板和第二極板分別設置在該電容器所在的管路的相反兩側;所述多個夾子裝置中的每個對應所述多路輸液器中的一路而設置在管路外側;每個夾子裝置包括外殼、電機、蝸輪、蝸桿、第一夾頭和第二夾頭;外殼固定在該夾子裝置所在的管路上,電機安裝在殼體內,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蝸輪,蝸輪與蝸桿嚙合,蝸桿的第一端插入殼體內形成的導槽內,蝸桿的第二端經由殼體上形成通孔延伸至殼體外部,第一夾頭形成在蝸桿的第二端,第二夾頭形成在殼體外側,第一夾頭與第二夾頭位于該夾子裝置所在的管路的相反兩側;每個電容器的第一極板和第二極板分別連接在電容檢測電路的輸入端,電容檢測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至控制單元的輸入端,控制單元的輸出端連接至電機驅動電路的輸入端。
優選地,所述第一極板與第二極板形成為圓弧形。
優選地,每個所述電容器包括外殼,外殼包括第一片和第二片,第一片與第二片通過樞軸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
優選地,對于每一路管路,電容器設置在夾子裝置的上游。
本實用新型的輸液控制裝置采用設置在輸液管路外側的電容器傳感器和夾子裝置,完全避免了于藥物的接觸,保證了藥物不會被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輸液控制裝置應用于多路輸液器時的示意圖;
圖2為電容器的第一狀態示意圖;
圖3為電容器的第二狀態示意圖;
圖4為夾子裝置的第一狀態示意圖;
圖5為夾子裝置的第二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輸液控制裝置的電路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輸液控制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輸液控制裝置,用于多路輸液器,多路輸液器如圖1中所示,其包括多個用于容納藥液的輸液袋10a、10b、10c,每個輸液袋經由管路20a、20b、20c匯集至連通接頭后與滴壺30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輸液控制裝置包括:多個電容器50a、50b、50c,多個夾子裝置60a、60b、60c,控制單元40、電容檢測電路41、電機驅動電路42。
多個電容器50a、50b、50c中的每個對應多路輸液器中的一路而設置在管路外側,如圖1所示。每個電容器包括第一極板53和第二極板54。
第一極板53和第二極板54分別設置在該電容器50a(多個電容器50a、50b、50c為相同的電容器,這里以電容器50a進行說明)所在的管路的相反兩側。
第一極板53與第二極板54形成為圓弧形,如圖2所示,包圍在管路的外側。每個電容器包括外殼,外殼包括第一片51和第二片52,第一片51與第二片52通過樞軸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外殼上還可以設置卡持單元,以可分離地鎖上第一片51和第二片52。
多個夾子裝置60a、60b、60c中的每個對應多路輸液器中的一路而設置在管路外側,如圖1所示。
每個夾子裝置包括外殼、電機61、蝸輪62、蝸桿63、第一夾頭66和第二夾頭65。
外殼固定在該夾子裝置所在的管路上,電機61安裝在殼體內,電機61的輸出軸連接蝸輪62,蝸輪62與蝸桿63嚙合,蝸桿63的第一端插入殼體內形成的導槽64內,蝸桿63的第二端經由殼體上形成通孔延伸至殼體外部,第一夾頭66形成在蝸桿63的第二端,第二夾頭65形成在殼體外側,第一夾頭66與第二夾頭65位于該夾子裝置60a所在的管路的相反兩側。
每個電容器的第一極板53和第二極板54分別連接在電容檢測電路41的輸入端,電容檢測電路41的輸出端連接至控制單元40的輸入端,控制單元40的輸出端連接至電機驅動電路42的輸入端。
對于每一路管路,電容器設置在夾子裝置的上游。
使用時,首先將電容器和夾子裝置都布置在每路管路外側,使得第一路的夾子裝置打開,其余路夾子裝置關閉,這時,僅僅第一路的液體在輸送。第一路液體輸送完畢后,管中的液面下降,電容器的極板之間的電介質由藥液變成空氣,電容值會發生改變,電容檢測電路將檢測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通過對比前后所檢測的電容值的變化,判斷第一路液體是不是已經輸送完成,如果輸送完成,控制電機驅動電路,使得電機驅動電路驅動第一路上的電機轉動,電機轉動帶動蝸輪轉動,轉動的蝸輪推動蝸桿,使得蝸桿一端的第一夾頭與殼體外側的第二夾頭嚙合,關斷第一路輸液管路;然后,控制單元控制電機驅動電路,使得電機驅動電路驅動第二路上的電機轉動,蝸桿向外移動,第二路上的夾子裝置打開,第二路輸液管路開始輸送液體,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