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虹膜根部離斷縫合針,適用于閉合式單針連續縫合虹膜根部離斷。
背景技術:
虹膜根部離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眼外傷,多由眼部挫傷引起。其手術方法較多,有切開縫合法,如嵌頓法、角膜緣切口縫合法等;隨著顯微手術及微創觀念的深入,前述手術方法漸被淘汰,目前,公認的手術方法是閉合式單針連續縫合法,即連續褥式縫合或改良的上鞋式縫合。常用1ml注射器針頭(4.5或5號針頭),其缺點有縫線易被針尖邊緣切斷,從而造成縫線滑脫,導致手術失敗。中國專利CN201727639U公開一種“虹膜根部離斷縫合針”,它在注射器的針頭頭部末端1mm處設置有一針孔,用于縫合線的穿過和固定,其缺點為針尖不銳利、穿線略有不便。中國專利CN105342750A公開一種“脈絡膜、虹膜縫合器”,縫合針為實心圓桿狀,其缺點為針尖不銳利,成本較高,結構稍顯復雜,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穿線方便、不易割斷縫線的虹膜根部離斷縫合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虹膜根部離斷縫合針,縫合針為注射器針頭結構,包括針尖、針梗和針栓,針尖具有針孔端面,針梗側壁在與針孔端面的連接部設置有穿線槽,穿線槽為圓弧形或橢圓弧形。
進一步的是:針孔端面與縫合針軸線之間的夾角為25°~3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縫合針為注射器針頭結構,可固定設置于普通注射器(或粘彈劑針筒)前端;實施時,手術線(10-0眼科不吸收縫線)由穿線槽穿入,然后從針栓穿出,穿線方便,而且穿線槽為圓弧形或橢圓弧形,邊緣不銳利,不割斷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采用一次性針頭,能夠保持鋒利;自身重量較輕,操作方便;針體內穿有手術線,使用過程中無需做大的手術切口,減少了病人痛苦,提高手術工作效率和治愈率;在前房內通過水平褥式縫合,使用該針可以在直視下很輕松地將根部離斷的虹膜縫合在角鞏膜緣的鞏膜瓣下,愈合后更符合人體生理特征;能在創傷較小的情況下完成閉合式單針連續縫合虹膜根部離斷,能充分滿足各種虹膜損傷縫合的需要,重建虹膜解剖關系;利用角膜側切口、人工晶體調位鉤和粘彈劑等現有的白內障手術器械進行手術,簡便易學,易于被廣大眼科醫師接受;具有安全、有效、實用的特點;具有制作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批量生產等優點,可作為一次性醫療用品廣泛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針尖、2-針梗、3-針栓、4-穿線槽、11-針孔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縫合針為注射器針頭結構,包括針尖1、針梗2和針栓3,針尖1具有針孔端面11,針梗2側壁在與針孔端面11的連接部設置有穿線槽4,即穿線槽4設于針孔端面11靠近針梗2一側的端部,穿線槽4為圓弧形或橢圓弧形,優選為圓弧形。為使得針尖銳利,針孔端面11與縫合針軸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25°~35°,優選為30°。
另外,制作時,縫合針規格應符合國際標準26G(或國內4.5#針頭),即外徑0.46mm,內徑0.25mm;針尖1、針梗2及針栓3應在同一軸線上;針尖1應鋒利圓潤無倒刺,針梗2應光滑(包括內表面)。
本實施例中,針頭總長為40mm,其中針尖+針梗的長度為20mm。
穿線槽1大小與縫線規格相匹配,縫線通常為10-0眼科不吸收縫線,本實施例中采用直徑約為0.25mm的圓弧形穿線槽。
手術時,作虹膜根部離斷范圍相應的以穹窿為基底的結膜瓣,暴露角鞏膜緣,作相應范圍角膜緣后1mm行板層鞏膜切口,厚約1/3-1/2鞏膜厚度。于虹膜離斷中心對側的角膜緣行透明角膜切口,注入粘彈劑保護眼內組織并分離虹膜離斷緣并碾平虹膜。手持注射器針管,自透明角膜切口進虹膜離斷縫合針,針行至虹膜離斷緣末端0.5mm處并穿過離斷虹膜,自角鞏膜后板層鞏膜切口處穿出,鉗夾出縫線,針頭退回前房,針尖達虹膜離斷緣內,穿過虹膜離斷緣后,再次自角鞏膜后鞏膜板層切口處穿出前房,如離斷范圍較小,則退出針頭,打結即可修復虹膜離斷。如離斷范圍較大,則在帶線狀態下,針頭如上述方法進出前房多次,每次均穿過虹膜離斷緣,直至離斷根部全部縫合,在角鞏膜與前房內形成“W”形走線,行改良上鞋式縫合,最后收緊縫合線使每針線張力均衡,線頭尾打結后埋于鞏膜板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