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導聯線固定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臨床醫療中心電圖采集是最常見的操作之一。常規心電圖機的導聯線長、間距小,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纏繞在一起。給操作帶來不便,病人暴露時間延長。操作后工作人員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整理。整個過程長且繁瑣,會占用醫生寶貴的時間,并且給病人的就醫體驗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包括端帽、固定桿和導線孔,所述端帽固定連接于所述固定桿兩端,且所述端帽和所述固定桿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固定桿的兩側的桿壁上均開設有六個所述導線孔,且所述導線孔的位置關于固定桿的中心軸左右對稱設置,相鄰兩個所述導線孔之間固定設置有腔體,所述腔體內部設置有腔室,所述腔體垂直于所述固定桿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酒精棉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導線孔的直徑為10毫米。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桿為直徑20毫米的PVC管。
作為優選,六個所述導線孔在所述固定桿的側壁上呈等距離間隔排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在使用的時候,先將導聯線上的6個吸盤卸下,將導聯線按照V1-V6(紅、黃、綠、灰、黑、紫)的順序依次從固定桿上的導線孔中穿過然后再裝上6個吸盤,在采集心電圖之前,將固定桿放在距離吸盤最近處,在采集心電圖的時候,因為導聯線可以在導線孔內部隨意活動,所以可以根據心電圖采集要求將吸盤安放在適宜的位置,在心電圖采集結束之后,可以將固定桿移至在距離吸盤最近處,可以實現導聯線非常方便的整理,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端帽可以使得固定桿兩端不會露出,從而可以防止因為固定桿兩端不夠光滑而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的情況發生,并且可以在腔室中填裝浸有酒精的棉球,從而經過酒精棉通道,可以將酒精部分的涂抹在導聯線外表面上,從而可以對導聯線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人之間發生交叉感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簡單,適應性強,可適應各類醫院使用;并且可以進行消毒處理,安全方便;可以在采集心電圖時省時,拿取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減少病人暴露時間,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解決了心電圖機導聯線整理時間長的問題。值得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端帽、2.固定桿、3.導線孔、4.腔體、5.腔室、6.酒精棉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包括端帽1、固定桿2和導線孔3,所述端帽1固定連接于所述固定桿2兩端,且所述端帽1和所述固定桿2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固定桿2的兩側的桿壁上均開設有六個所述導線孔3,且所述導線孔3的位置關于固定桿2的中心軸左右對稱設置,相鄰兩個所述導線孔3之間固定設置有腔體4,所述腔體4內部設置有腔室5,所述腔體4垂直于所述固定桿2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酒精棉通道6。
進一步的,所述導線孔3的直徑為10毫米。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桿2為直徑20毫米的PVC管。
進一步的,六個所述導線孔3在所述固定桿2的側壁上呈等距離間隔排列。
該心電圖導聯線固定裝置,在使用的時候,先將導聯線上的6個吸盤卸下,將導聯線按照V1-V6(紅、黃、綠、灰、黑、紫)的順序依次從固定桿2上的導線孔3中穿過然后再裝上6個吸盤,在采集心電圖之前,將固定桿2放在距離吸盤最近處,在采集心電圖的時候,因為導聯線可以在導線孔3內部隨意活動,所以可以根據心電圖采集要求將吸盤安放在適宜的位置,在心電圖采集結束之后,可以將固定桿2移至在距離吸盤最近處,可以實現導聯線非常方便的整理,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端帽1可以使得固定桿2兩端不會露出,從而可以防止因為固定桿2兩端不夠光滑而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的情況發生,并且可以在腔室5中填裝浸有酒精的棉球,從而經過酒精棉通道6,可以將酒精部分的涂抹在導聯線外表面上,從而可以對導聯線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人之間發生交叉感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簡單,適應性強,可適應各類醫院使用;并且可以進行消毒處理,安全方便;可以在采集心電圖時省時,拿取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減少病人暴露時間,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解決了心電圖機導聯線整理時間長的問題。值得推廣應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