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護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PICC靜脈輸液導管保護套。
背景技術:
PICC置管是先將導管經患者上肢的肘上或肘下部靜脈插入,導管的尖端定位在上腔靜脈中下1/3處,導管的體外部分由穿刺口向外約5-7厘米,用無菌貼膜固定,連接肝素帽或無針密閉式接頭在貼膜外,通常由膠帶固定。在靜脈輸液時,輸液管則與肝素帽或無針密閉式接頭連接供長期輸液使用。通常給患者進行輸液時,有多個輸液管路,多個輸液管路容易相互纏繞,護理工作中,不易梳理,導致床單位凌亂,需要頻繁梳理,既給患者帶來不適和不便,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不利于病房管理,降低護理服務質量,降低患者滿意度,同時多個PICC接頭在患者床上拖拉,容易損壞且給患者增加恐懼心理。
目前采用的措施是使用修剪后的絲襪作保護套,因絲襪不透氣,不吸汗,出汗時可造成貼膜松動和局部感染,而且使用時需從指尖往上套,接輸液管、更換貼膜及日常觀察時需挪動絲襪或取下絲襪,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便。手上套著絲襪,也有損形象,患者往往心理上有自卑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PICC靜脈輸液導管保護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PICC靜脈輸液導管保護套,包括保護套本體,所述保護套本體的正面設置有若干個輸液管固定帶,所述輸液管固定帶的一邊與保護套本體固定連接,所述輸液管固定帶的另一邊內側設置有魔術貼公貼II,在所述魔術貼公貼II下方的保護套本體上的相應位置設置有魔術貼母貼II,所述魔術貼公貼II和魔術貼母貼II可配合連接,且配合連接時輸液管固定帶與保護套本體形成空腔,所述保護套本體正面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設置有魔術貼公貼I和魔術貼母貼I。
進一步,還包括手腕固定帶和與手腕固定帶邊緣上設置的魔術貼公貼相配合連接的魔術貼母貼III,所述手腕固定帶和魔術貼母貼III設置在保護套本體的背面,且分別位于保護套本體中間位置的兩側。
進一步,所述保護套本體的正面設置有4個輸液管固定帶,所述輸液管固定帶的顏色有紅色、黑色和藍色。
進一步,所述保護套本體的長度為46cm,寬度為25cm,所述輸液管固定帶長度為8cm,寬度為4c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PICC靜脈輸液導管保護套,通過在保護套本體上設置輸液管固定帶,減少了輸液管管路的纏繞,也利于護士觀察,同時也減少多個PICC接頭在患者床上拖拉,有了保護套的固定作用,輸液過程更加安全又保證了相對無菌;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環保透氣材料制成,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簡單、保護效果好,有效防止牽拉管路造成脫管現象,保護套可以反復清洗消毒,進一步有效的保證輸液的安全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反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輸液管固定帶反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中:1.魔術貼公貼I;2、3、4、5.輸液管固定帶;6.保護套本體;7.魔術貼母貼I;8.魔術貼母貼II;9.魔術貼母貼III;10.手腕固定帶;11.高危輸液導管;12.避光輸液導管;13、14.普通輸液導管;15.魔術貼公貼II。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如圖1-3所示,一種PICC靜脈輸液導管保護套,包括保護套本體6,所述保護套本體6的長度為46cm,寬度為25cm,材料用吸水棉布制成,所述保護套本體6的正面設置有若干個輸液管固定帶2、3、4、5,所述輸液管固定帶長度為8cm,寬度為4cm,材料用棉布制成,所述輸液管固定帶2、3、4、5的一邊與保護套本體6固定連接,所述輸液管固定帶2、3、4、5的另一邊設置有魔術貼公貼II 15,在所述魔術貼公貼II 15下方的保護套本體6上的相應位置設置有魔術貼母貼II 8,所述魔術貼公貼II 15和魔術貼母貼II 8可配合連接,且配合連接時輸液管固定帶2、3、4、5與保護套本體6形成空腔,所述保護套本體6正面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設置有魔術貼公貼I 1和魔術貼母貼I 7,且魔術貼公貼I 1和魔術貼母貼I 7可配合連接。
還包括手腕固定帶10和與手腕固定帶邊緣上設置的魔術貼公貼相配合連接的魔術貼母貼III9,所述手腕固定帶10和魔術貼母貼III9設置在保護套本體6的背面,且分別位于保護套本體6中間位置的兩側。
所述保護套本體的正面設置有4個輸液管固定帶2、3、4、5,所述輸液管固定帶2、3、4、5的顏色有紅色、黑色和藍色,紅色的輸液管固定帶表示其內部固定的是高危輸液導管、黑色的輸液管固定帶表示其內部固定的是避光輸液導管,藍色的輸液管固定帶表示其內部固定的是普通輸液導管。
工作原理:使用時,首先,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患者小臂的上方,將保護套本體6背面的手腕固定帶10繞過患者輸液小臂,與保護套本體6上的魔術貼母貼III9連接,使得本實用新型與患者小臂固定。
其次,打開保護套本體6正面上的4個輸液管固定帶2、3、4、5,輸液管固定帶有紅色、藍色和黑色三種顏色,將高危輸液導管11放置在紅色的輸液管固定帶的下面,將避光輸液導管12放置在黑色的輸液管固定帶的下面,將普通輸液導管13、14放置在藍色的輸液管固定帶的下面,然后將4個輸液管固定帶2、3、4、5上的魔術貼公貼II分別與其下方對應的魔術貼母貼II連接,使得多個輸液導管與本實用新型固定。
最后,將保護套本體6正面兩側的魔術貼公貼I 1和魔術貼母貼I 9配合連接,實現對多個輸液導管保護固定作用。
此外,除在輸液導管上標明藥名之外,還可以在輸液管固定帶2、3、4、5上標明藥名,打開保護套本體6便于護士清晰、直觀的辨認輸注的藥液,減少了識別不同藥液輸液導管的時間,方便護理工作。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它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