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針刺結構及包含其的注射針。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注射針在使用前,需要給針頭套上針套以保護針頭,例如防止針頭被彎折或碰撞等。使用時,拔掉針套時,容易造成刺傷危險,但真正的危險是在注射完成后處置階段,從患者體內拔出后,在進行廢棄處置時,不管是放入專業(yè)的處置盒還是帶上針套,都有容易被刺傷的危險,造成醫(yī)務人員感染等嚴重后果。
針對這一缺陷,有的注射針采用了伸縮式針頭的技術手段,在注射完成后,利用彈簧等結構的彈力,將針頭縮回至一用于保護針頭的保護套等結構內。這樣一來,雖然可以有效保護針頭,避免醫(yī)務人員被刺傷,但是卻會因為針頭回縮的機械動作造成患者極大的痛苦。
另一方面,伸縮式針頭在縮回時,由于可以伸縮的機械結構往往存在縫隙,可能將皮膚夾住對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注射針存在安全性問題且機械動作造成患者痛苦的缺陷,提供一種安全性更好、機械動作所造成的痛苦更低的防針刺結構及包含其的注射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防針刺結構,其包含:
針座,針座的上端用于固定針頭;
多個滑件,多個滑件為兩端開口的筒形并且相互嵌套,最里層的滑件可滑動地套設于針座上,多個滑件在滑動方向上的總長度大于針頭的長度;
其中,每個滑件的下端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卡扣,最外層的滑件與針座之間的各個滑件的上端和針座的上端均設置有環(huán)形卡槽;
卡扣能夠與環(huán)形卡槽接合,從而限制最里層的滑件相對于針座的滑動,并且能夠限制多個滑件之間的相互滑動。
優(yōu)選地,防針刺結構包含三個滑件。
優(yōu)選地,每個滑件的下端設置有兩個卡扣,兩個卡扣在每個滑件的圓周方向上布置,并且相對于每個滑件設置在相反側。
優(yōu)選地,環(huán)形卡槽包含相交的垂直面和傾斜面,垂直面垂直于針頭的軸心,傾斜面從垂直面的底部向遠離針頭的軸心的方向傾斜,卡扣朝向針頭的軸心偏壓。
優(yōu)選地,最外層的滑件的側邊上設置有防滑部,防滑部用于增加最外層的滑件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優(yōu)選地,防滑部為環(huán)設于最外層的滑件的多個凹槽。
優(yōu)選地,防針刺結構還包含多個擋接部,多個擋接部設置在針座和多個滑件上,擋接部用于在環(huán)形卡槽與卡扣接合后,防止多個滑件在拉伸力的作用下脫出。
優(yōu)選地,擋接部包含多個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和多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
針座的上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
針座與最外層的滑件之間的各個滑件的上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
每個滑件的下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
設于針座的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的內徑小于設于最內層的滑件的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的外徑,相鄰的兩個滑件中的位于上方的滑件上設置的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的內徑均小于相鄰的兩個滑件中的位于下方的滑件上設置的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的外徑。
一種注射針,注射針包含針頭、如上的防針刺結構、注射筒和針套;
針頭固定于針座的上端,注射筒固定于針座的下端,針座中設有輸液通道,針頭和注射筒均與輸液通道連通,針套覆蓋針頭。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通過滑件層層展開以在使用中和使用后遮蔽針頭,提高了安全性并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同時,多個滑件和針座之間通過多個卡扣和環(huán)形卡槽進行固定,這樣的固定方式更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防針刺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防針刺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注射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針筒被省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所示,防針刺結構20包含:針座21和多個滑件22。
針座21的上端用于固定針頭30。
多個滑件22為兩端開口的筒形并且相互嵌套,最里層的滑件22可滑動地套設于針座21上,多個滑件22在滑動方向上的總長度大于針頭30的長度。
在本實施例中,滑件22的數(shù)量為三個。這樣在滑件22展開時,可以有效地覆蓋針頭30,特別是注射器的針頭30,又不會使得結構過于復雜。
每個滑件22的下端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卡扣23,最外層的滑件22與針座21之間的各個滑件22的上端和針座21的上端均設置有環(huán)形卡槽24。
卡扣23能夠與環(huán)形卡槽24接合,從而限制最里層的滑件22相對于針座21的滑動,并且能夠限制多個滑件22之間的相互滑動。由于設置了環(huán)形卡槽24,即使滑件22轉動,卡扣23也可以簡單地接合到環(huán)形卡槽24中。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滑件22的下端設置有兩個卡扣23,兩個卡扣23在每個滑件22的圓周方向上布置,并且相對于每個滑件22設置在相反側。
這種相對布置的卡扣23相互作用,使得卡扣23和環(huán)形卡槽24的接合更穩(wěn)定。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三個以上的卡扣23。
環(huán)形卡槽24包含相交的垂直面和傾斜面,垂直面垂直于針頭30的軸心,傾斜面從垂直面的底部向遠離針頭30的軸心的方向傾斜,卡扣23朝向針頭30的軸心偏壓。
最外層的滑件22的側邊上設置有防滑部25,防滑部25用于增加最外層的滑件22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防滑部25為環(huán)設于最外層的滑件22的多個凹槽。
防針刺結構20還包含多個擋接部,多個擋接部設置在針座21和多個滑件22上,擋接部用于在環(huán)形卡槽24與卡扣23接合后,防止多個滑件22在拉伸力的作用下脫出。
如圖2所示,擋接部包含多個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26和多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27。圖2為了說明的目的,設置了針頭30。
針座21的上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27。
針座21與最外層的滑件22之間的各個滑件22的上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27。
每個滑件22的下端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26。
設于針座21的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27的內徑小于設于最內層的滑件22的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26的外徑,相鄰的兩個滑件22中的位于上方的滑件22上設置的環(huán)形向內突出部26的內徑均小于相鄰的兩個滑件22中的位于下方的滑件22上設置的環(huán)形向外突出部27的外徑。
如圖3所示,注射針10包含針頭30、如上的防針刺結構20、注射筒(圖中未示意)和針套40。
針頭30固定于針座21的上端,注射筒固定于針座21的下端,針座21中設有輸液通道,針頭30和注射筒均與輸液通道連通,針套40覆蓋針頭30。
注射針10在未使用時,針套40覆蓋針頭30。在使用注射針10時,將針套40移除,然后進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在拔出針頭30的同時,展開滑件22,直至滑件22完全展開覆蓋針頭30,這時,卡扣23與環(huán)形卡槽24接合,從而限制最里層的滑件22相對于針座21的滑動,并且能夠限制多個滑件22之間的相互滑動,從而針頭30被安全覆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作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