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通過內窺鏡進入人體并留置于人體,達到止血目的止血夾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血管破裂出血、結扎息肉、潰瘍等并發癥出血以及其他醫源性出血是內科常見并發癥,以往,治療出血的方式主要為輸血及注射凝血藥物等,情況嚴重的需要通過外科急診手術治療。隨著內鏡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止血夾已成為內鏡下止血的主要方式。止血夾是采用兩個夾片閉合時產生的機械壓力壓迫出血部位,阻斷血流;然后,通過體外的操控手柄分離夾片,使夾片留在人體內達到持續止血的目的。由于采用了機械止血方式,因此具有不損傷鄰近組織、再出血的發生率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小等優點。
止血夾由輸送裝置和夾持裝置兩部分組成,夾持裝置裝配在輸送裝置上,由輸送裝置送入至人體并定位、分離。完成操作后,輸送裝置撤出人體,夾持裝置留于人體內持續止血。
當前,國內公布的止血夾有以下幾種方式:
中國發明專利CN 103989500 A公開了一種止血夾,其中夾子由兩個夾持臂構成,兩個夾持臂的中間各設有一個滑槽,滑槽末端設有彎折結構,通過固定銷連接于夾座。兩個夾持臂沿滑槽往復運動形成夾子本體的開閉。當夾持臂移動使得固定銷位于彎折結構中時,兩個夾持臂處于鎖定閉合位置。
中國發明專利CN 102626335 A公開了一種四連桿結構的止血夾,該止血夾的夾頭部件由兩個夾頭與兩個連桿組成,夾頭的夾柄與連桿組成四連桿結構,兩個夾頭銷接在夾頭座上,夾頭座與外管部件連接,兩個連桿銷接在設置于拉索前部的拉桿上,所述的止血夾,通過滑環在手柄上的滑動,拉動拉索前后運動,通過拉桿帶動四連桿結構運動,實現夾頭的閉合與張開。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3852389 U公開了一種止血夾,包括夾片、收緊管、連接片、連接管、柔性芯軸、柔性彈簧管、外鞘管、手柄和滑動把手。
綜上所述,現有止血夾普遍存在夾片件的閉合力偏小以及定位不可靠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止血夾夾持裝置,具有閉合力強,不易脫落,定位可靠的優點。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止血夾夾持裝置,包括兩個對稱的夾片、夾片座、夾套、連接管和彈簧管,以止血夾夾持裝置的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述兩個夾片可旋轉設于所述夾片座的前部,所述夾片座設于夾套中并可在夾套中沿軸向滑動,所述夾片座的尾部設有限位塊,所述夾套的側壁上沿軸向依次設有對應所述限位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塊和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分別構成第一卡扣結構和第二卡扣結構,所述夾套尾部與連接管為可拆卸連接,所述彈簧管套設于所述連接管尾部并可在所述連接管上滑動,所述彈簧管內固定設有彈性連接件,所述彈性連接件前部為Z形結構,所述夾片尾部設有通孔,所述Z形結構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彈性連接件中部固定套設有分離管,所述連接管內部設有彈性鎖止機構,所述彈性鎖止機構包括沿軸向均勻分布的至少兩根懸臂梁,所述懸臂梁前部設有L形鉤部,所述懸臂梁尾部設于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設于所述連接管的尾部,所述固定板中間設有供所述彈性連接件穿過的通孔,所述夾套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后方設有對應所述L形鉤部的鎖止孔,所述L形鉤部卡入所述鎖止孔時將夾套和連接管固定。
優選地,所述夾片的夾持部為齒狀結構。
優選地,所述夾片座前部設有固定夾片的凹槽,所述夾片座前部外側為平面結構,所述夾片經鉚釘固定在凹槽中并可繞鉚釘旋轉。
優選地,所述夾片上位于夾持部后方設有限位凸起,所述夾片收進夾片座時,所述限位凸起抵住所述夾套前部內壁。
優選地,所述夾套側壁沿軸向設有對稱的導向條,所述夾片座側壁沿軸向設有對應所述導向條的導向槽。
優選地,所述彈性連接件為鋼絲。
優選地,所述彈性鎖止機構包括沿軸向均勻分布的三根懸臂梁。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各部件簡單的連接關系實現了止血夾的重復張開,方便止血點重復定位,并能使留置于體內的止血夾具有閉合力強,不易脫落,定位可靠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夾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夾片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夾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彈性鎖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彈性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僅夾片閉合狀態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僅夾片閉合狀態時剖面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夾片座后撤到位后剖面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夾片座后撤到位后三維立體圖
其中:1、夾片;2、夾片座;3、夾套;4、連接管;5、彈簧管;6、限位塊;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彈性連接件;10、Z形結構;11、分離管;12、彈性鎖止機構;13、懸臂梁;14、L形鉤部;15、固定板;16、鎖止孔;17、鉚釘;18、限位凸起;19、導向條;20、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1至9所示,一種止血夾夾持裝置,包括兩個對稱的夾片1、夾片座2、夾套3、連接管4和彈簧管5,以止血夾夾持裝置的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述兩個夾片可旋轉設于所述夾片座的前部,所述夾片座設于夾套中并可在夾套中沿軸向滑動,所述夾片座的尾部設有限位塊6,所述夾套的側壁上沿軸向依次設有對應所述限位塊的第一限位孔7和第二限位孔8,所述限位塊和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分別構成第一卡扣結構和第二卡扣結構,所述夾套尾部與連接管為可拆卸連接,所述彈簧管套設于所述連接管尾部并可在所述連接管上滑動,所述彈簧管內固定設有彈性連接件9,所述彈性連接件前部為Z形結構10,所述夾片尾部設有通孔,所述Z形結構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彈性連接件中部固定套設有分離管11,所述連接管內部設有彈性鎖止機構12,所述彈性鎖止機構包括沿軸向均勻分布的三根懸臂梁13,所述懸臂梁前部設有L形鉤部14,所述懸臂梁尾部設于固定板上15,所述固定板固定設于所述連接管的尾部,所述固定板中間設有供所述彈性連接件穿過的通孔,所述夾套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后方設有對應所述L形鉤部的鎖止孔16,所述L形鉤部卡入所述鎖止孔時將夾套和連接管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夾片的夾持部為齒狀結構,能有效的夾持出血部位,防止滑動。
所述夾片座前部設有固定夾片的凹槽,所述夾片座前部外側為平面結構,所述夾片經鉚釘17固定在凹槽中并可繞鉚釘旋轉。
所述夾片上位于夾持部后方設有限位凸起18,當夾片座的限位塊與夾套的第二限位孔扣合后,所述夾片收進夾片座,所述限位凸起抵住所述夾套前部內壁,能夠保證夾片始終處于閉合狀態,且閉合力穩定。
所述夾套側壁沿軸向設有對稱的導向條19,所述夾片座側壁沿軸向設有對應所述導向條的導向槽20,夾片座依靠導向條和導向槽的配合限位在夾套內滑動。
所述彈性連接件為鋼絲。
將本實用新型的止血夾夾持裝置的拉力分別做如下定義,夾片張開和閉合的拉力為F1,夾片座的限位塊脫離夾套的第一限位孔的力為F2,夾片座縮進夾套是的拉力為F3,夾片座的限位塊脫離夾套的第二限位孔的力為F4,彈性鎖止機構脫離夾套的力為F5,彈性連接件脫離夾片的力為F6,則F1<F2<F4<F6,F2<F5<F6,F3<Min(F4,F5)。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手術操作時,夾片在彈性連接件的作用下可以自由張開和閉合。當完成手術操作時,夾片夾住組織,需要脫離時,繼續拉動彈性連接件,此時,夾片座尾部的限位塊與夾套的第一限位孔脫離,夾片座受到導向條和導向槽的配合限制,向后移動,直至夾片座的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孔扣合,位于彈性連接件上的分離管靠近彈性鎖止機構,再向后拉動彈性連接件,此時彈性連接件的Z形結構發生變形,脫離夾片尾部的通孔,并且,彈性鎖止機構的L形鉤部在分離管的作用下脫離鎖止孔從而使得彈性鎖止機構與夾套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