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
背景技術:
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是血液透析治療,用于延長患者壽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其中,帶滌綸套的血液透析導管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由此所帶來的導管感染或血栓阻塞導管的現象較為常見,必須通過更換透析導管以達到維持規律血液透析的目的。更換雙腔內置型血液透析導管手術中,需要將導管剪斷,在剪斷截面的前端將雙腔管的一個腔夾閉以防止出血,從另一腔置入導絲。由于雙腔內置型血液透析導管兩管腔距離很近,管腔橫截面導管彈性很強,目前沒有一種夾子能穩定有效的將雙腔管的一個腔夾閉。尤其重要的是避免導管離斷端滑脫現象的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能夠作為血液透析導管等內置型導管換管時,一腔夾閉,另一腔暢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其特征是包括手柄(1)、夾持部(2)、凹槽(3);
所述手柄(1)張開、閉合控制所述夾持部(2)的張開閉合;
所述夾持部(2)用于閉合使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一腔夾閉;
所述凹槽(3)與所述夾持部(2)連接,所述夾持部(2)閉合時所述凹槽(3)能使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另一腔不會被所述夾持部(2)夾持且穿過。
進一步的,還包括連接裝置(4);所述手柄(1)為兩部分,通過連接裝置(4)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裝置(4)為合頁結構或固定軸。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1)的頭部設置所述夾持部(2),所述夾持部(2)的夾持面大于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一腔內腔直徑;所述凹槽(3)的孔徑大于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另一腔內腔直徑。
進一步的,還包括緊固裝置(5);所述緊固裝置(5)使所述手柄(1)閉合時保持閉合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緊固裝置(5)為在所述手柄的兩部分內側設置橫把,橫把上設置咬合裝置,當所述手柄(1)閉合時所述咬合裝置咬合,使閉合狀態穩定不變;所述咬合裝置打開,所述手柄(1)打開。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1)的尾部與所述夾持部(2)設置在所述連接裝置(4)的一側或兩部。
進一步的,夾持部(2)的夾持面設置有鋸齒,使夾持更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3)為內經為2.5mm-4mm的半圓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使一內腔穩定夾閉,另一腔暢通穿過。能夠用于深靜脈置管患者需要更換雙腔內置型導管時,夾閉雙腔導管的一個腔而另外一個腔順利進入導絲,同時能穩定離斷端,防止斷端沿隧道及靜脈滑入腔靜脈,導致導管無法拔出體外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降低手術風險,縮短手術時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患者的治療產生積極的影響。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手柄 2--夾持部 3--凹槽 4--連接裝置 5-緊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所示,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包括手柄(1)、夾持部(2)、凹槽(3)、連接裝置(4)、緊固裝置(5);
所述手柄(1)為兩部分,通過連接裝置(4)連接,張開、閉合控制所述夾持部(2)的張開閉合;
所述手柄(1)的尾部與所述夾持部(2)設置在所述連接裝置(4)的一側或兩部;
所述夾持部(2)用于閉合使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一腔夾閉;
所述連接裝置(4)為合頁結構或固定軸;
所述凹槽(3)與所述夾持部(2)連接,所述夾持部(2)閉合時所述凹槽(3)能使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另一腔不會被所述夾持部(2)夾持且穿過;
所述手柄(1)的頭部設置所述夾持部(2),所述夾持部(2)的夾持面大于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一腔內腔直徑;所述凹槽(3)的孔徑大于所述雙腔內置型導管的另一腔內腔直徑;
所述緊固裝置(5)為在所述手柄的兩部分內側設置橫把,橫把上設置咬合裝置,當所述手柄(1)閉合時所述咬合裝置咬合,使閉合狀態穩定不變;所述咬合裝置打開,所述手柄(1)打開;
所述夾持部(2)的夾持面可以設置有鋸齒,使夾持更穩定;
所述凹槽(3)為內經為2.5mm-4mm的半圓形結構。
本實用型新所述的一種雙腔內置型導管更換穩定夾,用于深靜脈置管患者需要更換雙腔內置型導管時,將所述手柄(1)打開,使夾持部(2)對準換雙腔內置型導管離斷面一端,另一端穿過所述凹槽(3)后;將所述手柄(1)閉合,使所述夾持部(2)的夾持面夾閉雙腔內置型導管離斷面的一端,讓所述咬合裝置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