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驅動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BPPV治療設備的副軸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半規管是感受人體空間位置轉動的器官,頭部轉動時,半規管內液體相應流動,刺激壺腹嵴,產生空間位置轉動感覺,橢圓囊內因代謝,外傷等原因產生耳石游離碎片進入半規管,改變半規管內流體力學特性,導致轉動感覺異常—即罹患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癥(BPPV)。
目前對于BPPV的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復位或者是手術治療,手法復位是醫生使用手法使患者變換5個位置,從而使后半規管和上半規管的管石碎片通過總膜腳進入橢圓囊,達到治療目的,效果雖好,但是由于需要醫生的臨床經驗作支撐,以及需要醫生對與手法使用極為熟練才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容易出現由于醫生自身手法不熟等因素導致治療失敗的情況出現。采用手術治療,雖然能夠取出半規管內耳石碎片,但是會對病人造成創傷,一般不建議采用手術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于BPPV治療設備的副軸傳動裝置,該方案采用驅動電機帶動副軸旋轉,副軸帶動下軸旋轉,下軸帶動座椅旋轉,能夠使坐在BPPV治療設備上的病人身體轉動,達到治療BPPV的效果。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
一種用于BPPV治療設備的副軸傳動裝置,包括有固定設置在BPPV治療設備的座椅固定裝置下方的驅動電機和帶有錐形齒輪的副軸;驅動電機能夠驅動副軸轉動;副軸與BPPV治療設備的座椅固定裝置的下軸上的錐形齒輪咬合。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副軸能夠帶動下軸旋轉。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下軸能夠帶動座椅同步轉動。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錐形齒輪為圓盤形斜錐齒輪。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在該方案中采用驅動電機帶動副軸旋轉,副軸帶動下軸旋轉,下軸帶動座椅旋轉,能夠使坐在BPPV治療設備上的病人身體轉動,達到治療BPPV的效果。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BPPV治療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副軸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底座,2為支架,3為主傳動裝置,4為主軸,5為C形臂,6為副傳動裝置,7為座椅,8為主軸體,9為軸承,10為軸承蓋,11為大齒輪,13為下軸,16為副軸,17為驅動電機,18為傳動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包括有固定設置在BPPV治療設備的座椅固定裝置下方的驅動電機和帶有錐形齒輪的副軸;驅動電機能夠驅動副軸轉動;副軸與BPPV治療設備的座椅固定裝置的下軸上的錐形齒輪咬合。副軸能夠帶動下軸旋轉。下軸能夠帶動座椅同步轉動。錐形齒輪為圓盤形斜錐齒輪。
本方案采用驅動電機帶動副軸旋轉,副軸帶動下軸旋轉,下軸帶動座椅旋轉,能夠使坐在BPPV治療設備上的病人身體轉動,達到治療BPPV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