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電外科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97846閱讀:233來源:國知局
電外科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文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外科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外科鉗裝置,其中機械刀片提供組織切割動作,結合電外科電極提供組織凝固或密封效果。



背景技術:

電外科器械能提供優于傳統外科器械的優點在于,電外科器械能用于凝固和組織密封的目的。從us2015/223870a1已知一種這樣的現有技術器具,其描述了包括殼體和軸的內窺鏡雙極鉗,所述軸在其遠端處具有電外科末端執行器組件,所述電外科末端執行器組件包括用于在其間抓取組織的兩個鉗夾構件。每個鉗夾構件均適于連接到電外科能量源,能夠對保持在其間的組織實現組織密封。驅動組件被包括在所述殼體內以移動所述鉗夾構件。還包括可移動手柄,使得所述手柄的運動會致動所述驅動組件以使所述鉗夾構件相對于彼此移動。刀具通道被包括在所述末端執行器內,所述末端執行器被構造成允許刀片在所述刀具通道內往復,以允許切割組織。

其它現有技術器具包括us5,730,740、us5,104,397、us4,800,880、wo98/14124、us2012/0109186、us5,352,235、wo2014/074807、us7,846,161、wo2008/024911、us5,776,130、us6,039,733、us6,179,834、us7,131,971、us7,766,910、ep2628459、us2014/0221999、us7,083,618、us2009/0248020、us2015/0209103、us5,797,938和us7,101,373。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改進型外科器械,其具有安裝在從手柄延伸的細長軸的端部上的末端執行器。末端執行器能夠執行包括抓取、切割以及密封和/或凝固組織的若干不同操作,并且這些操作之一受到容納在手柄內的觸發機構的控制。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末端執行器包括一對彎曲的鉗夾構件和遠端具有切割刀片的刀片組件。觸發機構被布置成在細長軸內縱向地驅動刀片組件,使得切割刀片在鉗夾構件之間突出。為了有助于觸發機構在彎曲的鉗夾周圍推動刀片組件,刀片的遠端具有漸變的柔性,使之能更容易地彎曲成鉗夾構件的形狀。刀片的遠端還可設置有低摩擦涂層,使之能在鉗夾構件之間更容易地滑動。

根據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外科器械,該外科器械包括:

手柄;

一對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一者或兩者包括彎曲的槽縫以在所述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之間形成彎曲軌道;

刀片組件,所述刀片組件被定位成縱向地移動到所述彎曲軌道內的部署位置中,所述刀片組件包括位于其遠端處的切割刀片;

觸發機構,所述觸發機構位于所述手柄上并且能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致動機構從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導致所述刀片組件縱向地移動至其部署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組件形成為至少兩個區域,第一區域的橫向柔性大于第二區域的橫向柔性,所述第一區域位于所述第二區域的遠側,并且所述刀片組件被布置成使得當所述刀片組件處于其部署位置中時,所述第二區域至少部分地位于由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形成的所述彎曲軌道內。

如此,需要所述觸發機構在彎曲的鉗夾周圍推動所述切割刀片,從而添加抵抗刀片行進的摩擦力。摩擦力能因此通過刀片朝向遠端逐漸更柔性化使得刀片更容易遵循鉗夾之間的彎曲路徑而減少。

所述刀片組件可采取桿的形式,所述桿的厚度基本上小于其寬度或其長度。

在一些布置中,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孔以增加所述第一區域的橫向柔性,其中,所述孔可采取一個或多個槽縫的形式。替代地,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可設置有單個縱向延伸的槽縫。

在另一種布置中,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兩者均設置有單個縱向延伸的槽縫,所述第一區域中的所述槽縫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區域中的所述槽縫的寬度。所述第一區域中的所述槽縫和所述第二區域中的所述槽縫還可以是連續的。

在進一步布置中,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設置有多個孔。仍進一步,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兩者均可設置有多個孔,所述第一區域中的孔的數量大于所述第二區域中的孔的數量。

在所述刀片組件的所述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兩者均設置有多個孔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區域中的孔的面積可大于所述第二區域中的孔的面積。

所述孔可位于所述刀片組件的主體內。而且,所述孔可形成為沿著所述刀片組件的外表面的切孔。

所述刀片組件在其所述第一區域中的厚度可比在其所述第二區域中的厚度小。

在一些布置中,所述刀片組件的至少一部分涂覆有低摩擦涂層。

所述刀片組件還可形成為至少三個區域,第一遠側區域的橫向柔性大于第二中間區域的橫向柔性,所述第二中間區域的橫向柔性大于第三近側區域的橫向柔性。

在一些布置中,所述手柄可進一步包括能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致動機構,所述致動機構從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導致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對于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另一者從第一打開位置移向第二閉合位置,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中,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相對于彼此以間隔開的關系配置;在所述第二閉合位置中,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協作以將組織抓取在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之間。

本文還描述了一種外科器械,該外科器械包括:

手柄;

一對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一者或兩者包括彎曲的槽縫以將彎曲軌道形成在所述槽縫之間;

刀片組件,所述刀片組件被定位成在所述彎曲軌道內縱向地移動,所述刀片組件包括位于其遠端處的切割刀片;

觸發機構,所述觸發機構位于所述手柄上并且能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致動機構從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導致所述刀片組件的縱向運動,

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組件的至少一部分涂覆有低摩擦涂層。

如上所述,需要所述觸發機構在彎曲的鉗夾周圍推動所述切割刀片,從而添加抵抗刀片行進的摩擦力。這些摩擦力能因此通過為刀片涂覆低摩擦材料使得刀片更容易遵循鉗夾之間的彎曲路徑而減少。

在一些布置中,所述刀片組件可使用物理氣相沉積(pvd)涂覆。替代地,所述刀片組件可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涂覆。合適的涂層可包括低摩擦聚合物復合材料,諸如ptfe。

在一些布置中,所述手柄可進一步包括能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致動機構,所述致動機構從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導致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對于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中的另一者從第一打開位置移向第二閉合位置,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中,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相對于彼此以間隔開的關系配置;在所述第二閉合位置中,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協作以將組織抓取在所述彎曲的第一鉗夾構件和第二鉗夾構件之間。

附圖說明

現在,將僅通過示例的方式并且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外科器械的側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電外科器械的手柄的側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電外科器械的分解圖;

圖4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剖視圖,示出為處于打開構造中;

圖5a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剖視圖,示出為處于閉合構造中;

圖5b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剖視圖,示出為處于閉合構造中并且組織被夾緊在其間;

圖6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7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立體圖;

圖8a至圖8f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組件;

圖9a至圖9b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10a至圖10c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引導部分;

圖11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閂鎖部分;

圖12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調整部分;

圖13a至圖13b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調整部分的剖視圖;

圖14a至圖14b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控制輪部分;

圖15a至圖15b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控制輪的旋轉運動;

圖16a至圖16d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末端執行器的旋轉運動;

圖17是圖示布線路徑的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剖視圖;

圖18a至圖18b示出了用在圖3的電外科器械中的電布線路徑的進一步細節;

圖19示出了用在圖3的電外科器械中的電布線路徑的進一步細節;

圖20a至圖20b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21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22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另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23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一部分的部分透明立體圖;

圖24a至圖24c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一個部分的組件;

圖25a至圖25c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和夾緊機構的剖視圖;

圖26a至圖26f是圖示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閂鎖機構的操作的剖視圖;

圖27是圖示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圖形;

圖28a至圖28b是圖示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的線圖;

圖29a至圖29b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調整部分;

圖30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夾緊機構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31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和夾緊機構的部分剖視圖;

圖32是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切割機構和夾緊機構的部分剖視圖;

圖33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控制輪部分和電極控制開關;

圖34示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控制輪部分;

圖35a至圖35b圖示了由不同大小的手的用戶保持的圖中的電外科器械的手柄;

圖36的(a)至(c)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末端執行器的旋轉運動;

圖37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刀片角度控制輪的旋轉運動;

圖38是示例末端執行器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39是圖38的末端執行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40是圖38的末端執行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41是替代末端執行器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42是圖41的末端執行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43是圖41的末端執行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44是另一替代末端執行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45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發生器和器械的電外科系統的表示;

圖46進一步圖示了圖3的電外科器械的閂鎖部分;以及

圖47a至圖47e圖示了用在圖3的電外科器械中的切割刀片的遠端。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首先將給出整個實施方式的簡要概述,隨后是實施方式特定方面的詳細描述。

1、器械的構造的概述

圖1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的電外科器械1。器械1包括:近側手柄部10;在遠離近側手柄部的遠側方向上延伸的外軸12;以及安裝在外軸的遠端上的遠端末端執行器組件14。通過示例的方式,末端執行器組件14可以是一組對置的鉗夾,該鉗夾被布置成打開和閉合并且包括一個或多個電極,該電極布置在鉗夾的對置的內表面上或者作為鉗夾的對置的內表面并且在使用中具有連接以接收用于密封或凝固組織的電外科射頻(rf)信號。鉗夾進一步設置有位于對置的內表面內的槽縫或其它開口,當由用戶激活時,機械切割刀片等可突出穿過所述槽縫或其它開口。在使用中,手柄10由用戶采取第一方式激活以將組織夾緊在鉗夾14之間,以及采取第二方式將rf電流供給到電極以便凝固組織。鉗夾14可被彎曲,使得器械1的有源元件始終在視野中。這對容器密封裝置是重要的,該容器密封裝置用于在主體的在使用期間模糊了用戶對裝置的視覺的區域上操作。手柄10可由用戶采取第三方式激活以導致刀片在鉗夾14之間突出,由此切割夾緊在其間的組織。一旦需要的切割和密封已完成,用戶就能將組織從鉗夾14釋放。

如圖2所示的手柄10包括由兩個蛤殼式模制件300、302形成的套管20,套管20容納了操作和旋轉鉗夾14、凝固和切割組織所需的所有部件。一旦內部部件已被組裝到內側,組裝好的裝置中的蛤殼式模制件就被超聲波焊接在一起。手柄10包括:夾緊手柄22,用于將組織夾緊在鉗夾14之間;觸發器24,用于切割組織;開關26,用于激活和停用向鉗夾14中的電極的rf供給,以便凝固組織;以及旋轉輪28,用于使鉗夾14旋轉以便從不同的角度到達組織。如此,手柄10的構造使得器械1及其所有功能都能使用單手來操作,并且所有操作機構都是容易接近的。

圖3示出了器械1的為執行其功能所需的所有特征,包括容納在套管20的兩個蛤殼式模制件300、302內的那些特征。為了將組織夾緊在鉗夾14之間,使用夾緊手柄22來致動夾緊機構。夾緊手柄22進一步包括軸環304,軸環304包括鉸鏈306,鉸鏈306充當使夾緊手柄22旋轉所圍繞的支點。例如,鉸鏈306可以是卡入與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一體的對應模制件308中的兩個面向外的銷,由此提供使夾緊手柄22旋轉所圍繞的錨固點。如進一步由圖4至圖7圖示的,夾緊機構進一步包括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所有這些都沿著驅動軸316螺紋連接)。

軸環304包括將軸環模制件310安置在其中的鎖眼孔318。孔318頂部的直徑大于底部的直徑,其中軸環模制件310被布置成安置在孔318的下部內,如圖8a圖示。在組裝時,軸環模制件310容易地裝配穿過孔318的較大部分,使得軸環304安置在兩個凸緣800、802之間,如圖8b至圖8c所示。如圖8d所示,軸環304然后被推向上以使鎖眼孔318的較小部分與軸環模制件310接合。一旦鉸鏈306連接到套管20內的鉸鏈模制件308,軸環模制件310就被保持在孔318的下部內,在那里軸環模制件310能在孔318內自由地旋轉移動。

如圖6所示,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被保持在突出構件600、602之間,使得它們不能沿軸向行進而越過這些突出構件600、602。在這方面,位于驅動軸316的近端處的突出構件602是可壓縮的,以允許驅動軸316穿過位于內模制件314的近端中的通道604。驅動軸316被推動穿過通道604,直到驅動軸316到達開口606,其中突出構件602不再被壓縮,使得突出構件602齊平地放置在驅動軸316的壁上。相反,突出構件602散開并且推動著抵靠開口606的壁,使得突出構件602的跨度延伸超過通道604的直徑。因而,驅動軸316不能被拉回穿過通道604,從而被鎖定到位。

突出構件600、602之間的距離使得彈簧312被至少部分地壓縮在軸環模制件310與內模制件314之間。該預壓縮對于確保當夾緊機構被激活時施加正確的夾緊載荷是重要的,這將在下面更詳細地描述。軸環模制件310和內模制件314兩者均包括供彈簧312延伸到其中的空腔608、610。特別是,軸環模制件310的大部分長度容納彈簧312。該布置允許更長的彈簧312,這對于確保彈簧312在使用期間不會到達其實體長度是重要的。

驅動軸316的主要主體放置在外軸12內,驅動軸316的遠端聯接到外軸12的遠端和鉗夾14兩者。驅動軸316在外軸12內沿軸向移動,并且正是該軸向移動使鉗夾14從打開位置移向閉合位置,這能從圖4和圖5a看到。例如,驅動軸316借助凸輪槽縫402中的驅動銷400聯接到鉗夾14,由此驅動銷400在凸輪槽縫402內的運動使鉗夾14在打開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移動。驅動軸316、外軸12和鉗夾14之間的聯接使得驅動軸316的旋轉運動被傳遞到外軸12和鉗夾14。

外軸12和驅動軸316借助軸模制件320聯接到另一點處。軸模制件320安置在套管20的承窩322內,從而將外軸12聯接到套管20。外軸12通過任何合適的手段(例如,與軸模制件320內的對應凹口902協作的卡扣配合翼片900,如圖9b所示)附接至軸模制件320。驅動軸316經由匹配如圖10a圖示的驅動軸316的橫截面“t”形的孔(未示出)以螺紋的方式穿過軸模制件320的主體。軸模制件320被布置成使之在承窩322內自由旋轉。例如,軸模制件320可包括柱形凸緣特征904、906,柱形凸緣特征904、906在設置于蛤殼式模制件300、302內的同心配合面908、910內旋轉。因此,軸模制件320與驅動軸316一起旋轉,這又將該旋轉運動轉換至外軸12和鉗夾4。軸模制件320從而用作驅動軸316的旋轉和軸向引導件。

夾緊手柄22包括閂鎖324,該閂鎖324被布置成與安置在套管20的近端328內的閂鎖模制件326協作。閂鎖模制件326可通過任何合適的手段保持到位:例如,借助與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之一成一體的模制銷330(如圖3所示),或者簡單地借助與蛤殼式模制件300一體的模制壁1100(如圖11所示)。當夾緊手柄22被驅動朝向套管20以閉合鉗夾14時,閂鎖324經由開口1102進入套管20并且與閂鎖模制件326接合以將夾緊手柄22保持在該位置中。如圖26a至圖26f所示,閂鎖模制件326包括雙向彈簧1104和凸輪路徑1106,閂鎖324沿著凸輪路徑1106橫過。如圖46所示,閂鎖機構還可包括:超馳部件4600,如果閂鎖324被卡住,則超馳部件4600允許用戶手動釋放閂鎖324;以及鎖定部件4602,鎖定部件4602完全禁用閂鎖機構。超馳部件4600和鎖定部件4602可設置在閂鎖模制件326上或者可與套管20的內側成一體。

如上所述,手柄10進一步包括旋轉輪28,其中旋轉輪28被布置成包住內模制件314。在這方面,旋轉輪28和內模制件314具有互鎖構件1200、1202,如圖12所示。這些互鎖構件1200、1202聯接到一起,使得旋轉輪28和內模制件314一起旋轉,同時仍允許內模制件314在旋轉輪28內軸向地移動,這能從圖13a至圖13b看到。因此,旋轉輪28的旋轉導致內模制件314的旋轉,隨后使驅動軸316和軸環模制件310旋轉。為了穩定性,旋轉輪28包括柱形面1204,柱形面1204在與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一體的內配合面(未示出)上旋轉地滑動。

為了實現用戶對鉗夾14的旋轉,套管20具有兩個開口332、334,旋轉輪28的扇形部336穿過這兩個開口332、334而突出。兩個開口332、334在手柄的每一側彼此相對,并且是梯形形狀。特別是,梯形孔具有與手柄的縱向軸線正交的平行兩側,并且平行兩側中的一側可比另一側長,長側在孔的前端,并且短側在后端。扇形部336方便地傾斜以舒適地適合用戶的拇指或除了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在這方面,扇形部336以與旋轉平面成一定角度切割,如圖14a至圖14b所示。特別是,扇形部的傾斜部分的角度應該基本上等于旋轉輪28的區域中的外部套管的角度。

如圖15a至圖15b中圖示的,旋轉輪28還包括用于限制旋轉程度的至少一個止動構件1500。止動構件1500與止動特征1502、1504相互作用,止動特征1502、1504與套管20成一體。隨著旋轉輪28的旋轉,止動構件1500被止動特征1502、1504阻礙,由此防止進一步旋轉。例如,止動特征1502、1504可將旋轉輪限制到270°的旋轉。類似地,軸模制件320還包括止動構件1600,止動構件1600與止動特征1602、1604相互作用,止動特征1602、1604與套管20成一體,如圖16a至圖16d所示。軸模制件320的止動構件1600及其相應的止動特征1602、1604與旋轉輪28的止動構件1500及其相應的止動特征1502、1504徑向對準,使得旋轉被限制為相同的程度。也就是說,隨著旋轉輪28的轉動,旋轉輪28上的止動構件1500被阻礙的徑向點將與軸模制件320上的止動構件1600將被阻礙的徑向點相同。例如,在圖15b和圖16a中,鉗夾14從(圖16b中示出的)中立取向逆時針旋轉90°。該旋轉自由度意味著用戶能從不同的角度抓取組織而不需要旋轉整個器械1。

如上所述,開關按鈕26被設置為經由一些適當的電路(例如,小型印刷電路板(pcb)338上的兩個入口保護開關)激活和停用遞送到鉗夾14中的電極的rf信號。如圖17所示,pcb338連接到連接線1700以接收來自發生器(未示出)的rf輸出,并且連接到電氣布線1702、1704以將rf電流供給到鉗夾14中的電極,例如,一根線材用于有源電極,一根線材用于返回電極。如圖17和圖18a至圖18b所示,在進入引導槽縫1800到達軸模制件320的內部空腔1802中并順著外軸12下行之前,線材1702、1704纏繞在軸模制件320的下方和周圍。以這種方式將線材1702、1704纏繞在軸模制件320周圍會保持線材1702、1704的布置緊湊,以在允許驅動軸316旋轉的同時實現容易的組裝。在這方面,線材1702、1704隨著驅動軸316的旋轉而退繞和再卷繞。另外,蛤殼式模制件300之一還包括串聯定位的兩個模制袋1900、1902,以容納將有源和返回線材1702、1704連接到入口保護開關338的布線1908、1910的線材觸頭1904、1906。相對的蛤殼式模制件302包括對應的肋特征(未示出),用于將觸頭1904、1906保持在袋1900、1902內。結果,兩個線材觸頭1904、1906被縱向分離,使得僅一個觸頭能穿過每個袋1900、1902,由此在每個觸頭1904、1906與任何布線之間提供物理屏障。這防止了因觸頭1904、1906導致的對任何布線的隔離損壞的風險,同時還保護觸頭1904、1906自身免受可順著外軸12并進入套管20的任何流體影響。

轉向切割機構,用于切割夾緊在鉗夾14之間的組織的刀片340設置在沿著驅動軸316的長度的中心軌道342內。用于沿著軌道342并在鉗夾14之間致動刀片340的機構經由觸發器24來操作。觸發器24致動驅動組件,該驅動組件由觸發器模制件344、刀片驅動模制件346、刀片軸環模制件348、拉伸彈簧350和刀片模制件352形成。驅動組件定位在軸模制件320與夾緊機構的手柄軸環304之間。如圖20a至圖20b所示,驅動組件充當偏移滑動器-曲柄機構,由此由用戶施加在觸發器24上的力被傳遞為刀片模制件352沿著驅動軸316的軸向運動,這又驅動附接的刀片340。

如圖21、圖22和圖23所示,刀片模制件352被布置成安置在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內。如圖22所示,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包括唇部2200,唇部2200與圍繞刀片模制件352的圓周的凹槽2202互鎖。如圖23所示,刀片模制件352具有用于接收驅動軸316和刀片340的“t”形孔2300。刀片模制件352進一步包括用于刀片340的近端的內部切孔2100(如圖21所示),其中刀片2102的端部被成形為匹配刀片模制件352的內部切孔2100以允許容易組裝,如圖24a至圖24c所演示的。刀片模制件352與刀片軸環模制件348旋轉地隔離,使得兩個模制件能同心地旋轉。因而,刀片模制件352能夠與驅動軸316一起旋轉。

如上所述,鉗夾14可被彎曲。為了能夠在維持足夠的切割能力的同時圍繞曲線推動刀片340,切割刀片340經過彎曲軌道的摩擦力必須最小化。摩擦力是刀片340在軌道342內的摩擦系數與由于彎曲而使刀片340施加在軌道342的壁上的力的乘積。例如,通過向刀片的側面添加低摩擦涂層,以及/或者優先弱化刀片340使刀片遠端的柔性漸變使之能夠在保持切割力方向的剛性的同時沿著軌道342彎曲,該摩擦力可被減小。例如,通過將一個或多個孔354設置在遠端中(如圖3和圖47a至圖47c所示),或者通過使刀片340的厚度漸變(如圖47d圖示),可提供優先弱化。替代地,如圖47e圖示的,遠端圖案化的激光切割4712或化學蝕刻可能用于控制刀片長度上的彎曲剛度,由此這樣的切割之間的間隔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從遠側向近端逐漸增加。

在使用中,血液和組織能在器械1的遠端內積累。特別是,血液和組織能導致刀片340卡在驅動軸316內。因此,驅動軸316的遠端可包括切孔部1000、1002,以便減小血液和組織被卡住的驅動軸316的表面積,如圖10b至圖10c所示。例如,切孔部可使得遠端包括不具有基部支撐件的兩個側壁,或者遠端包括具有分叉側壁的基部支撐件。

2、器械的操作

已描述了裝置的整體構造,現在將討論電外科器械1在使用中的整體操作。此后,將進行裝置的特定方面的構造和操作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上文討論的,電外科器械的手柄10被布置成:i)將組織夾緊在一組鉗夾14之間;ii)將鉗夾閂鎖到位(如果用戶期望);iii)將rf信號遞送到鉗夾14中的電極,以凝固夾緊在其間的組織;以及iv)在鉗夾14之間啟動刀片340以切割夾緊在其間的組織。手柄10還能使鉗夾14旋轉以允許用戶以不同的角度夾緊組織,而不需要旋轉整個手柄10。結果是,鉗夾之間的組織能在由同一電外科器械切割之前或與之同時進行密封。而且,這些效果能利用該器械經由外科醫生的單手操作來實現。

2.1夾緊機構

為了將組織夾緊在鉗夾14之間,用戶朝向套管20的近端328擠壓夾緊手柄22,直到閂鎖324與套管20內的閂鎖模制件326接合。該運動使驅動手柄22繞其鉸鏈306樞轉(如圖8e至圖8f所示),并且推動軸環304的邊緣使之抵靠凸緣800以在近側方向上沿著驅動軸316驅動軸環模制件310、彈簧和內模制件314,如圖4和圖5a圖示。如上所述,內模制件314經由突出構件602附接至驅動軸316。因此,在內模制件314被沿軸向推回時,驅動軸316也沿軸向移動,這驅動鉗夾14的凸輪槽縫402中的銷400,由此閉合鉗夾14。如此,經由軸環模制件310的彈簧機構、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將來自驅動手柄22的載荷傳遞到驅動軸316。

一旦組織被夾緊在鉗夾14之間,如圖5b所示,彈簧312就起作用以限制加載到組織上的力。一旦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已停止軸向移動,并且在軸環304繼續驅動抵靠凸緣800時,最終到達彈簧312上的閾值壓縮力,使得彈簧312開始在軸環模制件310與內模制件314之間壓縮。隨著彈簧312的進一步壓縮,驅動手柄22能一直被驅動到閂鎖位置而不會將任何更多的力施加在被夾緊組織上。也就是說,驅動手柄22的載荷不再被傳遞到驅動軸316,但被彈簧312有效地吸收。如此,彈簧312確保將正確的載荷量傳遞到鉗夾14上。在沒有彈簧312的情況下,致動驅動手柄22將繼續增加傳遞到驅動軸316且隨后傳遞到鉗夾14和組織的載荷。這在用戶繼續擠壓驅動手柄22以便接合閂鎖324時可能致使組織的機械損壞。

如上文討論的,軸環模制件310和內模制件314中的空腔608、610一起作用,以允許更大的彈簧312。這允許更大的彈簧行程,使得彈簧312在使用期間不會完全壓縮至其實體長度。如果彈簧312到達其實體長度,則彈簧將不再吸收由驅動手柄22施加的載荷,并且力將再次傳遞到鉗夾14。

2.2閂鎖機構

一旦組織已被夾緊在鉗夾14之間,鉗夾14就能通過將驅動手柄上的閂鎖324與套管20內側的閂鎖模制件326接合(如圖26a至圖26f所示)而被鎖定到閉合位置中。在閂鎖324經由開口1102進入套管20時,閂鎖324接合閂鎖模制件326,順著套管20內推動模制件326,由此使彈簧1104伸展。如圖26b至圖26c所示,閂鎖324沿著凸輪路徑1106的側面上行,直到到達其最大位置。在這一點,驅動手柄22不能再被進一步壓縮,并且彈簧1104將閂鎖模制件326拉回到套管20的內側,使得閂鎖324插入凸輪路徑1106的“v”形袋,以將驅動手柄22保持在壓縮位置中并且將鉗夾14保持在閉合位置中,如圖26d所示。

在該閂鎖位置中,用戶的手自由操作器械1的其它功能,這將在下面討論。

為了將閂鎖324從套管20釋放并且打開鉗夾14,用戶必須朝向套管20擠壓驅動手柄22,以將閂鎖324從凸輪路徑1106的袋釋放,如圖26e所示。彈簧1104的力將閂鎖模制件326進一步上拉到套管20中,使得閂鎖324順著凸輪路徑1106的側面沿相反的方向行進(如圖26e至圖26f所示),并且返回到開口1102。然后,閂鎖模制件326將返回到它在套管20內的初始位置。

2.3切割機構

當鉗夾14處于閉合位置中時,用戶可能需要切割夾緊在其間的組織。為了切割組織,在鉗夾14之間通過致動驅動組件而驅動刀片340。

驅動組件是用作滑動器-曲柄機構的三樞轉器具。在用戶朝向套管20拉回觸發器24時,如圖25b至圖25c所示,例如借助連接到與圖3中示出的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一體的對應模制件356的面向外的銷358而將觸發器模制件344圍繞錨固到套管20的樞轉點a抬起。這會推進將觸發器模制件344和驅動模制件346相連的樞轉點b經過其中心位置,由此以刀片340能夠切割被夾緊組織的足夠高的力沿著驅動軸316驅動刀片軸環348、刀片模制件352和刀片340。在這方面,經由觸發器模制件344和驅動模制件346將施加在觸發器24上的載荷傳遞到刀片軸環348和刀片模制件352。在樞轉點b經過中心移動到其伸長位置中時,刀片軸環348和刀片模制件352沿著驅動軸316的驅動速度加速,從而增加刀片340的力。如此,刀片340切入組織的力增加,用戶無需在觸發器24上施加任何額外的力。

軸模制件320用作刀片軸環348和刀片模制件352的停止點。因而,樞轉點b始終相對于驅動軸316保持在另兩個樞轉點a、c之上。

在致動觸發器24期間,施加在觸發器24上的力大到足以克服拉伸彈簧350的壓縮力,使得拉伸彈簧350沿著與驅動軸316相同的平面伸展以允許刀片軸環348和刀片模制件352的軸向運動。在釋放觸發器24時,拉伸彈簧350重新壓縮以將驅動組件縮回到其初始位置。在這方面,拉伸彈簧350的張力強到足以在不需要用戶干預的情況下使刀片340縮回穿過厚的組織。

2.4軸旋轉

在使用期間,用戶可能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到達組織而不需要移動整個器械1。因此,鉗夾14有利地能借助旋轉輪28相對于手柄10旋轉。這在鉗夾14位于諸如圖16a至圖16d所示的彎曲軌道上時是特別有益的。如上所述,旋轉輪28經由互鎖構件1200、1202聯接到內模制件314,使得內模制件314與旋轉輪28一起旋轉。在驅動軸316的端部連接到內模制件314時,驅動軸316也旋轉,隨后在其相對端部處使鉗夾14旋轉。

為了便于這種旋轉運動而不干涉夾緊機構的操作,軸環模制件310被旋轉地隔離在手柄軸環304內,使得軸環模制件310也與驅動軸316一起旋轉。同樣,為了允許驅動軸316旋轉而不干涉切割機構的操作,刀片模制件352被旋轉地隔離在刀片軸環348內。

為了將旋轉運動傳遞到外軸12,軸模制件320被旋轉地隔離在其承窩322內。如上所述,軸模制件320用作旋轉引導件以控制相對于軸316沿著器械1的整個長度的旋轉運動。另外,有源和返回線材1702、1704被布置在套管20內以防止因旋轉部件而損壞這些線材1702、1704。如上所述,線材1702、1704圍繞軸模制件320纏繞以允許驅動軸316的旋轉程度。因而,線材1702、1704在它旋轉時圍繞軸模制件320退繞和再卷繞。

2.5電極激活

當鉗夾14處于閉合位置中時,用戶可能希望凝固并密封夾緊在其間的組織。為此,用戶使用套管20頂部上的開關按鈕26來啟動電極激活,開關按鈕26被方便地定位,使得用戶在單手使用裝置時能容易地夠到按鈕26。在這樣做時,適當的rf信號被遞送到鉗夾14中的電極以凝固并密封組織。取決于期望的效果,rf信號可以是純的或混合的波形。

已整體地給出裝置的構造和操作的概述,現在將給出其特定方面的構造和操作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3、夾緊機構的組裝和操作

如上所述,電外科器械1的近側手柄部10包括第一機構,用于致動遠端末端執行器組件14的一個方面,使得末端執行器組件14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移動。例如,末端執行器組件14可以是布置成打開和閉合的一組對置的鉗夾14。用于觸發這些鉗夾14的運動的機構是所謂的夾緊機構,該夾緊機構包括驅動手柄22和兩個筒形模制件310、314(具有壓縮在其間的彈簧312),全都沿著在鉗夾14與手柄10之間延伸的細長桿316螺紋連接,如圖4和圖5a至圖5b所示。

如圖8a所示,驅動手柄22包括軸環304,軸環模制件310安置在軸環304中。軸環304包括形狀像鎖眼或八字形的孔318。如此,孔318由兩個連續的孔804、806形成,其中頂部孔804具有比底部孔806大的橫跨直徑。

軸環模制件310是具有縱向間隔開的兩個凸緣部800、802的柱形或筒形部件。近側凸緣800的直徑大于上孔804和下孔806兩者。遠側凸緣802的直徑小于上孔804并且大于下孔806。

在組裝期間,軸環模制件310首先插入穿過上孔804,如圖8b至圖8c所示。因為遠側凸緣802小于上孔804,所以遠側凸緣802容易從中穿過,而近側凸緣800可大到足以防止軸環模制件310在整個路程上行進穿過上孔804。如圖8d所示,軸環304然后被向上推動以將下孔806與軸環模制件310接合。

一旦組裝好,軸環模制件310保持在軸環304的下孔806內并且定位成使得軸環模制件310的兩個凸緣800、802放置在軸環304的任一側,如圖8e所示。因為下孔806的直徑小于凸緣800、802兩者,所以軸環模制件310不能通過簡單地推動軸環模制件310穿過下孔806而被移除。相反,軸環模制件310在兩個凸緣800、802之間的主體的直徑略小于下孔806的直徑。因此,軸環模制件310足夠寬松地安置在下孔808內,從而允許旋轉運動。

如能從圖8e看到的,兩個凸緣800、802之間的縱向距離僅略大于軸環304的厚度,使得軸環304緊貼地安置在凸緣800、802之間。這確保驅動手柄22的運動被直接傳遞到軸環模制件310,并且隨后被傳遞到夾緊機構的其它部件。這對于確保鉗夾14響應于驅動手柄22的運動以及驅動手柄22的致動與鉗夾14的運動之間沒有延遲響應是特別重要的。

一旦軸環模制件310和驅動手柄22已組裝好,就能組裝其余部件。

驅動軸316是具有位于其近端處的一個或多個突出構件602的細長桿,如圖6所示。突出構件602是從驅動軸316的表面散開的柔性翼片。也就是說,突出構件602是可變形的,使之可被擠壓而齊平地抵靠驅動軸316的表面,但將在釋放任何阻力時返回至其初始位置。這允許驅動軸316在組裝期間容易地螺紋連接穿過夾緊機構的所有部件(現在將描述之)。

軸環模制件310具有分為兩個部分的內部空腔。第一部分是用于接收驅動軸316的窄通道或槽縫607,其中軸環模制件310的遠端包括開口311,如圖3所示,開口311匹配驅動軸316的橫截面“t”形。通道607的直徑僅略寬于驅動軸316的直徑,以出于穩定性而提供緊貼配合。在插入驅動軸316時,突出構件602被壓平以允許驅動軸被一直推動著穿過。

第二部分是大到足以容納彈簧312的一端的腔室608。腔室608能在軸環模制件310的任何合適比例的長度上延伸。例如,腔室608的長度可約為軸環模制件310的長度的25%,或者多達軸環模制件310的長度的75%。

腔室608基本上大于軸環模制件通道607,使得在驅動軸316被推動穿過軸環模制件310時,突出構件602跨回到其在到達腔室608時的初始構造。

軸環模制件310和驅動手柄22的組件沿著驅動軸316螺紋連接,直到軸環模制件310到達第二組突出構件600。這些突出構件600的跨度寬于軸環模制件310上的開口311,以提供阻礙物來防止軸環模制件310沿著驅動軸316進一步行進。如此,突出構件600必須足夠剛性,使得軸環模制件310不能通過施加一些力或向內擠壓突出構件600而推過突出構件600。

然后,驅動軸316螺紋連接穿過彈簧312的中心。優選地,彈簧312的直徑僅略大于驅動軸312的直徑,以提供彈簧312與驅動軸316之間的緊密配合。然后,沿著驅動軸316推動彈簧312,直到彈簧312的端部填充軸環模制件腔室608。

內模制件314是具有分為兩個節段的內部空腔的柱形或筒形部件。第一節段是腔室610,彈簧312的一端被容納在腔室610中,使得彈簧312被軸環模制件310和內模制件314部分地包住。第二節段是用于接收驅動軸316的近端的窄通道或槽縫603。通道603被分為兩個部分604、606。通道604的第一部分被成形為允許驅動軸316穿過,柔性翼片602為此被壓平。如此,第一通道部分604的直徑僅略微寬于驅動軸316的直徑,以提供緊貼配合。驅動軸316在軸環模制件通道607和內模制件通道603兩者內的緊貼配合意味著驅動軸316被牢固地保持到位。這增添了驅動軸316在套管20內的穩定性,這對確保末端執行器14的最大控制是特別重要的。

通道606的第二部分提供了肩部605,突出構件602能延伸到肩部605中。因而,在驅動軸316穿過通道604并進入第二通道部分606時,扁平的突出構件602散開到其初始的解壓縮位置。一旦突出構件602已與第二通道部分606的肩部605接合,驅動軸316就不能被拉回穿過第一通道部分604,從而被保持在內模制件314中。如此,第二通道部分606的直徑必須足夠寬,使得突出構件602能夠膨脹超過第一通道部分604的直徑。為了實現這種卡扣配合連接,突出構件602僅需要位于驅動軸316的一側上。

這種卡扣配合連接使得內模制件314的任何軸向運動都將被傳遞到驅動軸316。類似地,內模制件314(例如,借助圍繞內模制件314形成的旋轉輪28)的任何旋轉運動也被傳遞到驅動軸316。

因此,為了完成夾緊機構的組裝,驅動軸316簡單地螺紋連接穿過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并最終穿過內模制件314,直到突出構件602卡扣到第二通道部分606中。

一旦沿著驅動軸316進行組裝,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就被布置成使得彈簧312被軸環模制件310和內模制件314部分地包住。通過提供能容納彈簧312的主要部分的軸環模制件腔室608和內模制件腔室610,能使用更長的彈簧312而不會消耗手柄10內的任何額外空間。如此,軸環模制件腔室608和內模制件腔室610越大,彈簧312越長。此外,突出構件600、602之間的距離意味著彈簧312的端部分別被軸環模制件腔室608和內模制件腔室610的端壁612、614壓縮,使得彈簧312在裝設時經歷初始預壓縮。這對確保當手柄22被致動以激活夾緊機構時將正確的載荷施加到鉗夾14是重要的。

另外,內模制件314可包含在另一筒形模制件(諸如圖13a至圖13b中示出的旋轉輪28)內。在此,內模制件314與旋轉輪28一起旋轉,但在旋轉輪28的內部空腔1300內沿軸向自由移動,在如圖13a所示的第一位置與如圖13b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因而,輪28的旋轉會使內模制件314旋轉,這又使驅動軸316和鉗夾14旋轉。

一旦所有部件都已被組裝好,驅動手柄22就能被裝設在套管20的內側。在這方面,驅動手柄22在其鉸鏈306處連接到套管。例如,鉸鏈306可以是配合與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一體的對應鉸鏈模制件308的兩個向外延伸的銷。這提供了供驅動手柄22圍繞其旋轉的錨固點。

因此,上述布置提供了能容易而安全地組裝并且不需要任何額外部件的用于致動末端執行器組件14的機構。

在使用中,用戶朝向套管20的近端328擠壓驅動手柄22,由此使驅動手柄22繞其鉸鏈306旋轉。在這樣做時,軸環304推動近側凸緣800,從而使軸環模制件310沿縱向移動。該縱向運動將彈簧312、內模制件314和驅動軸316往回朝向手柄部10的近端驅動,如圖5a所示。因為驅動軸316例如借助銷400和凸輪槽縫402的布置聯接到鉗夾14,所以鉗夾14從打開位置移向閉合位置。如此,經由軸環模制件310的彈簧機構、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將來自驅動手柄22的載荷傳遞到驅動軸316。該彈簧機構對于在它起作用以限制加載到夾緊在鉗夾14之間的任何組織上的力時是特別重要的。

在驅動手柄22被擠壓時,軸環模制件310、彈簧312和內模制件314繼續沿軸向移動,直到內模制件314到達其最遠的近側位置而使得鉗夾14完全閉合(如圖5a所示),或者直到鉗夾14由于夾緊在其間的組織500而不能再進一步閉合(如圖5b所示),在該情況下,驅動手柄22尚未完全致動使之由閂鎖324保持到位。在用戶繼續擠壓驅動手柄22并且軸環304繼續驅動凸緣800時,最終達到彈簧312上的閾值壓縮力,使得彈簧312開始在軸環模制件310與內模制件314之間壓縮,這能在圖5b中看到。

在彈簧312進一步壓縮時,驅動手柄22能一直被驅動到閂鎖位置中而不會將任何更多的力施加在被夾緊組織500上。也就是說,驅動手柄22的載荷不再被傳遞到驅動軸316,而是被彈簧312有效地吸收。如此,彈簧312確保將正確的載荷量傳遞到鉗夾14上。在沒有彈簧312的情況下,致動驅動手柄22將繼續增加傳遞到驅動軸316且隨后傳遞到鉗夾14和組織500的載荷。這在用戶繼續擠壓驅動手柄22以便接合閂鎖324時可能致使組織500的機械損壞。

因此,彈簧312的預壓縮對于確保一旦內模制件314到達其軸向限制彈簧312就承受手柄22的載荷是重要的。類似地,具有更長的彈簧312允許更大的彈簧行程,使得彈簧312在使用期間不會完全壓縮至其實體長度。如果彈簧312到達其實體長度,則彈簧312將不再吸收由驅動手柄22施加的載荷,并且力將再次被傳遞到鉗夾14。

為了將鉗夾14保持在閉合位置中,驅動手柄22上的閂鎖324必須與套管20的近端328內側的閂鎖模制件326接合,如圖26a至圖26f所示。

如圖11所示,閂鎖模制件326是包括主體部1108、彈簧元件1104和凸輪路徑1106的單個一體模制的部件。套管20的近端328具有平行的壁1100,壁1100限定將主體部1108安置在其中的通道1110。通道1110的寬度使得主體部1108被保持在通道1110內但仍能在使用期間沿通道1110上下滑動,這將在下面描述。在這方面,閂鎖模制件326優選地由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的低摩擦材料制成,以允許主體部1108在通道1110內容易地滑動而不會卡住。為了通道1112內的進一步穩定性,模制銷330可設置在套管20中,與設置在主體部1108上的凸輪槽縫331(如圖46所示)接合。

彈簧1104位于主體部1108的端部處并被布置成使主體部1108沿通道1110向上朝向套管20的遠端偏置。彈簧1104可具有任何合適的構造,例如,彈簧1104可以是諸如圖11中示出的弓形或環形。凸輪路徑1106是形成在主體部1108上的模制突起。凸輪路徑1106包括第一凸輪表面1112、凹口1114和第二凸輪表面1116,以形成“v”形模制件。

閂鎖324由從驅動手柄22的底部延伸的臂1118形成。臂1118具有位于其端部處且適合橫過凸輪路徑1106的銷1120。

在使用中,閂鎖324經由開口1102進入套管20。銷1120接合閂鎖模制件326,使得主體部1108被順著通道1110向下拉動并且彈簧1104由此伸展。如圖26b至圖26c所示,銷1120上延至第一凸輪表面1112的側面直到它到達“v”的頂部。在這一點上,驅動手柄22不能被再進一步壓縮,并且彈簧1104將主體部1108拉回到通道1110,使得銷1110插入凹口1114,從而將驅動手柄22保持在壓縮位置中并且將鉗夾14保持在閉合位置中,如圖26d所示。

因此,為了閂鎖驅動手柄22,所有用戶必須致動驅動手柄進入完全壓縮位置,等待銷1110卡入到凹口114中然后釋放驅動手柄22。在該閂鎖位置中,用戶的手自由地操作器械1的其它功能,諸如使用觸發器24操作切割機構、使用旋轉輪28使鉗夾14旋轉或者使用開關26操作鉗夾14中的電極。

為了將閂鎖324從套管20釋放并且打開鉗夾14,用戶必須再一次朝向套管20擠壓驅動手柄22。這將銷1120從凹口1114釋放,如圖26e所示。在銷1120退出凹口1114時,伸展的彈簧1104的力將主體部1108拉回通道1110,使得銷1120順著第二凸輪表面1116的側面行進,如圖26e至圖26f所示。在銷1120到達第二凸輪表面1116的底部時,銷1120將主體部1108進一步上推到通道1110,使得銷1120能回撤離開開口1102。然后,主體部1108將返回至其在通道1110內的初始位置。

因此,為了釋放驅動手柄22,所有用戶必須朝向套管20的近端擠壓驅動手柄22,然后允許驅動手柄22返回至其初始打開位置。

另外,閂鎖模制件324可包括一體地形成在主體部1108上的超馳按鈕4600,如圖46所示,其中超馳按鈕4600被接合為改變凸輪路徑1106的位置,使得銷1120與凹口1114自動脫離并且釋放驅動手柄22。因而,如果閂鎖機構出于任何原因失效,則用戶將能夠釋放驅動手柄22以打開鉗夾14。

主體部1108還可設置有一體的鎖定桿4602以允許用戶使閂鎖機構完全脫離,其中鎖定桿4602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手動地使主體部1108在通道1110內滑動。當鎖定桿4602處于第一位置中時,主體部1108處于其正常位置中,使得閂鎖機構如上所述地操作。然后,用戶可將鎖定桿4602移動到其第二位置,由此主體部1108沿通道1110上移,使得銷1120僅能沿著第二凸輪表面1116橫過,從而防止與凹口1114接合。

將認識到,這樣的閂鎖機構還可適用于許多末端執行器組件。例如,這樣的閂鎖可設置在用于切割機構的觸發器24上,以將切割刀片340保持在致動位置中。

在釋放閂鎖324時,驅動手柄22能移動回到其初始位置。在這樣做時,軸環304釋放施加在近側凸緣800上的載荷并且推動著抵靠遠側凸緣802,從而將軸環模制件310拉回到其初始軸向位置。因而,彈簧312、內模制件314和驅動軸316也沿軸向拉回,這又使鉗夾14移動回到打開構造。

4、切割機構組件和操作

現在將描述涉及切割機構的結構和操作的各種進一步特征及方面。如上所述,電外科器械1的近側手柄部10包括第二機構,用于致動遠端末端執行器組件14的另一方面。例如,末端執行器組件14可以是一組對置的鉗夾14和刀片340,其中刀片340的遠端被布置成在鉗夾14之間滑動,以便切割夾緊在所述鉗夾14之間的組織。用于觸發配置在驅動軸316的中心軌道341內的刀片340的運動的機構是所謂的切割機構。切割機構包括驅動臂2000、刀片驅動模制件346、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刀片模制件352和拉伸彈簧350,它們都被聯接到一起以形成三樞軸滑動器曲柄機構,如圖20a至圖20b以及圖31和圖32所示。

驅動臂2000由觸發器24和觸發器模制件344形成,其中觸發器24是用于致動切割機構的除了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抓握構件,并且觸發器模制件344是具有“c”形側輪廓和孔364的軸環,驅動軸316被螺紋連接穿過孔364。觸發器24和觸發器模制件344的匯合點提供了供驅動臂2000旋轉所圍繞的樞轉點a。例如借助面向外的銷358將該第一樞轉點a錨固到套管20,銷358連接與蛤殼式模制件300、302一體的對應模制件356。

驅動臂2000的遠端(也就是說,觸發器模制件344的端部)樞轉地連接到刀片驅動模制件346以形成第二樞轉點b。刀片驅動模制件346是具有兩個平行臂及其間的支柱的“h”形框架。如此,刀片驅動模制件346的平行臂的一端例如借助面向外的銷366和配合的連接器368樞轉地連接到觸發器模制件344。在相對的另一端,刀片驅動模制件346的平行臂也例如借助面向外的銷372和配合的連接器370樞轉地連接到刀片軸環模制件348以形成第三樞轉點c。

如圖21至圖23所示,刀片軸環模制件348是具有腔室2104的柱形或筒形部件,刀片模制件352安置在腔室2104中,其中刀片模制件352是具有主體362的柱形或筒形部件,主體362裝配在刀片軸環模制件348的腔室2104內。刀片模制件352進一步包括凸緣360,凸緣360的直徑大于腔室2104的直徑,使得凸緣360抵接刀片軸環模制件348的遠側唇部2200,如圖22所示。因而,凸緣360確保刀片模制件352的正確端部對刀片軸環模制件348感興趣。

主體362設置有圍繞其圓周的小凹槽2202以提供肩部,遠側唇部2200用該肩部互鎖,使得刀片模制件352和刀片軸環模制件348經由卡扣配合連接來聯接。遠側唇部2200與凹槽2202配合以將刀片模制件352保持在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內,同時允許刀片模制件352在腔室2104內自由旋轉。如此,刀片模制件352和刀片軸環模制件348自由地同心旋轉。

一旦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和刀片模制件352已被組裝在一起,刀片340就能如圖24a至圖24c圖示地連接。在這方面,刀片模制件352包括延伸穿過其整個長度的“t”形孔2300,“t”形孔2300如此成形為接收刀片340和驅動軸316兩者,如圖23所示。

刀片340的近端包括翼片特征2102,翼片特征2102延伸越過刀片340的其余部分的總體輪廓,也就是說,不放置在相同的軸向平面中。如圖24c所示,主體362進一步包括將翼片2100保持在其中的凹部2100。為了實現組裝,刀片340的近端切掉與翼片2102相對的第一點以便提供斜切邊緣2400,并且切掉與翼片2102相鄰的第二點以提供凹部2402。如此,刀片340的近端具有“l”形輪廓。

為了將刀片340組裝在刀片模制件352和刀片軸環模制件348的組件內,刀片340以與器械1的縱向軸線成一定角度呈現到“t”形孔2300,使得翼片2102和斜切邊緣2400能插入到刀片模制件352的內部空腔2404,如圖24a至圖24b所示。然后,順著縱向軸線拉動刀片340以將翼片2102推動到凹部2100中,如圖24c所示。如此,翼片2102有效地鉤到刀片模制件352的肩部2406,由此將刀片340的近端保持在內部空腔2404內。

然后,驅動軸316可螺紋連接穿過“t”形孔2300,刀片340被接收在中心軌道342中,如圖22和圖23圖示。如此,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和刀片模制件352的組件沿著驅動軸316的縱向運動沿著軌道342驅動刀片340。

為了完成刀片觸發器組裝,拉伸彈簧350例如借助鉤2002、2004在刀片軸環模制件348與驅動臂2000之間伸展。

在使用中,用戶往回朝向套管20拉動觸發器24(如圖25b至圖25c所示),以使驅動臂2000圍繞第一樞轉點a樞轉。在這樣做時,第二樞轉點b在遠側方向上向前推動,這導致驅動模制件346沿著驅動軸推動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和刀片模制件352的組件。因此,施加在觸發器24上的載荷經由觸發器模制件344和驅動模制件346傳遞到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和刀片模制件352。因為刀片340的近端被保持在刀片模制件352的內側(如上所述),所以刀片340沿著中心軌道342與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和刀片模制件352的組件一起滑動。因為刀片模制件352被旋轉地隔離在刀片軸環模制件348內,驅動軸316也能旋轉而不干涉切割機構的操作。

優化機構的功能性以在刀片340開始行進時(當用戶的除了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伸展且不那么強時),并且還在刀片340結束行進時(存在更多的力抵抗刀片340的行進,諸如彈簧350的力、軌道342內的摩擦以及穿刺厚的組織所需的力)提供良好的機械優點。如能從圖27看到的,用戶將恒定的力施加到觸發器24。機構將該觸發力轉換為刀片340的較高的初始力,該初始力在沿著軌道342驅動刀片340時減小,并且在刀片340到達鉗夾14時再次增加。因此,在樞轉點b從其縮回位置移向其伸長位置(如圖28a至圖28b所示)時,使得β>90°,刀片軸環348和刀片模制件352沿著驅動軸316的驅動速度加速,從而增加刀片340的力。如此,機構能夠用足夠的力驅動刀片340以有效地切割夾緊在鉗夾14之間的組織,用戶無需將任何額外的力施加在觸發器24上。

另外,切割機構可能需要圍繞一組彎曲的鉗夾14推動刀片340,增大抵抗刀片340行進的摩擦力。摩擦力是刀片340在軌道342內的摩擦系數與由于彎曲而使刀片340施加在軌道342的壁上的力的乘積。

為了減少該摩擦力,刀片遠端的橫向柔性可以是漸變的。這樣的漸變柔性可例如通過優先弱化刀片340使之能夠在保持切割力方向的剛性的同時沿著軌道342彎曲而實現。優先弱化可例如通過將一個或多個孔或槽縫354設置在遠端中(如圖47a所示)來提供。取決于所需要的柔性度,這樣的孔可具有恒定或大小變化的形狀。例如,在圖47b中,設置了具有不同大小的兩個連續的孔4702、4704,其中較大的孔4702提供比較小的孔4704更大的柔性度。作為另一示例,在圖47c中,設置了大小和形狀變化的三個孔4706、4708、4710,最大的孔4706位于最遠側以在該區域中提供更大柔性。優先弱化還可通過使刀片340的厚度漸變來實現,使得刀片340的遠端是斜切的4700,如圖47d所示。

替代地,遠端中圖案化的激光切割4702或化學蝕刻可用于控制刀片340的長度上的彎曲剛度,如圖47e所示,由此這樣的切割之間的間隔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從遠端向近端逐漸增加。

優選地,刀片340被分為柔性變化的至少三個區域。例如,遠側區域、中間區域和近側區域,其中遠側區域具有比中間區域更大的橫向柔性,并且中間區域具有比近側區域更大的柔性。例如,遠側區域可由給出最大柔性度的斜切端部4700形成,中間區域由提供相對較小量柔性的孔354形成,并且近側區域由給出甚至更小柔性的實心桿形成,如圖47a圖示。在圖47b所示的另一示例中,遠側區域包括給出最大柔性度的較大孔4702,中間區域包括提供減小柔性的較小孔4704,并且近側區域再次是具有最低柔性度的實心桿。如此,遠側區域、中間區域和近側區域可使用任何合適組合的上述優先弱化來實現。

減少由于彎曲軌道造成的摩擦力的另一種方式是將低摩擦涂層添加到刀片340的遠端的至少一側。例如,刀片可例如用低摩擦或不粘材料(諸如ptfe復合材料或其它低摩擦聚合物復合材料)使用物理氣相沉積(pvd)或化學氣相沉積(cvd)工藝進行涂覆。

5、排放孔

現在將描述涉及驅動軸316的結構的各種進一步特征及方面。如上所述,驅動軸316是具有“t”形橫截面的細長桿,如圖10a圖示。驅動軸316包括沿著其長度適合容納另一細長構件(諸如用在上述切割機構中的切割刀片340)的槽縫或軌道342。在使用中,導致切割刀片340沿著驅動軸316的長度滑動以在鉗夾14之間驅動切割刀片340的遠端,以便切割夾緊在其間的組織。

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液和組織開始在器械1的遠端內積累,特別是順著外軸12和驅動軸316的長度積累。血液和組織的這種積累能導致刀片340卡在驅動軸316內,從而減少器械1的功能性,特別是減少切割機構的功能性。為了克服這一點,驅動軸318的遠端的部分被切除,以便減小驅動軸316與刀片340之間的接觸面積,由此減小血液和組織能卡住的表面積。

這些切除部可以是諸如圖10b至圖10c中示出的細長窗口1000、1002之類的孔,使得驅動軸316的遠端包括具有分叉側壁的基部支撐件。切除部還可延伸到驅動軸316的基部,使得遠端包括分叉側壁和開放底部。為了最大化由這些孔1000、1002提供的排放量,孔優選地超過驅動軸316的深度的50%。

如此,這些孔1000、1002提供中心軌道342與驅動軸316的外部之間的排放通道。

6、旋轉輪和開關

現在將描述涉及拇指輪(本文也被稱為旋轉輪)28的操作的各種進一步特征及方面。拇指輪28被設置為允許用戶使安裝有末端執行器組件14的外軸12旋轉。然而,為了減少空間并因而生產出更緊湊的器械,還利用拇指輪28的內容積1300為內模制件314提供運動空間,以形成前述夾緊機構的一部分。利用這樣的布置,能獲得更緊湊的機構。

更詳細地,旋轉輪28(本文也被稱為拇指輪)包括塑料嵌齒輪,該塑料嵌齒輪具有圍繞其外徑的多個扇形部336。如此,拇指輪28以人機工程學的方式采取嵌齒的外觀,具有布置成接收用戶拇指的扇形切除部。在這方面,如圖13a、圖13b特別是圖14a更詳細地示出的,扇形部在使用中傾斜于拇指輪的旋轉平面,使得一般拇指輪或旋轉輪28呈略微截頭圓錐形狀,在距用戶的遠端寬于朝向用戶的近端。扇形部336各從拇指輪的遠側邊緣延伸到近側邊緣,并且被彎曲或呈鞍狀形狀以在使用中時接收用戶的拇指。如圖14a詳細地示出的,扇形部336為給出旋轉輪28的截頭圓錐形狀的偏角大致匹配器械的主體的角度。在圖14a中,點劃線圖示了扇形波紋336圍繞輪28的邊緣的偏角,這能看到在輪周圍的點在遠側方向上與器械的外壁(特別是器械的緊靠輪前方的外壁)的角度相切。旋轉輪的外緣的傾斜扇形波紋匹配器械的位于輪周圍的壁的偏角的這種布置提供了舒適而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設計,容易由外科醫生操作。

就圍繞輪28的外徑的扇形部336的數目而言,如一個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八個扇形部圍繞輪的外徑均勻地分布。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可使用更少或更多數量的扇形部,例如少至六個或七個,或者多至九個或十個。如果采用較大的輪28,則可包括更大數量的扇形部336;而相反地,如果采用較小的輪,則各部分的數量可能較少。在這方面,每個扇形部336的實際大小通常應該保持相同,因為扇形部已采取人機工程學的方式進行選擇以能夠舒適地接收用戶的拇指。

關于拇指輪28在器械內的定位,如圖2所示,旋轉或拇指輪28被定位成垂直地取向在開關26下方,并且在與例如由驅動軸316的縱向方向限定的縱向軸線正交的方向上與拇指輪間隔開。特別是,手動開關26直接放置在與這樣的縱向軸線正交并且也穿過拇指輪28的軸線上。而且,如圖14a和圖14b所示,在拇指輪上方,開關26具有相對較大的大小,并且從器械的上表面的一側延伸到另一側。開關26本質上是彎曲的,總體匹配器械的外壁的彎曲上表面,并且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凸起、凹槽或其它升高的突起,以幫助用戶能夠抓握開關以便能夠用他或她的拇指擠壓開關。開關26的表面積相對較大,超過3cm2或甚至5cm2。這提供較大的表面積,以允許用戶采取人機工程學的方式激活它。開關26直接在拇指輪28上方的垂直取向還允許以人機工程學的方式激活。如別處解釋的,使用中的開關26操作成導致rf凝固信號被饋送到末端執行器,以凝固位于其中的任何組織。

關于開關和拇指輪的人機工程學,圖35a和圖35b是具有不同大小的手的不同用戶的兩個相應圖形。如演示的,具有相對較大表面積的開關26容易由具有不同大小的手的用戶操作,同時操作夾緊手柄22(以及刀片觸發器24,如果期望)。

返回圖12,如前所述,拇指輪28具有內部空腔1300,在使用中將內模制件314接收在內部空腔1300內。如前所述,內模制件314包括內模制件腔室610并且在其中具有t形切割部1208,驅動軸316被接收穿過該t形切割部1208,并且緊固到其中,如前所述。內模制件314卡扣配合到輪28的內部空腔中,并且如圖12以及圖29a和圖29b中示出的凸緣1206設置在拇指輪28的柱形內部空腔1300的外邊緣周圍,一旦內模制件314已插入其中就將內模制件314在空腔內保持到位。拇指輪28的內部空腔1300還設置有互鎖構件1200,互鎖構件1200與設置在內柱形模制件314的外周周圍的對應互鎖構件1202相互作用。相應互鎖構件1200和1202包括相應升高的臺階部,當拇指輪28和內柱形模制件314相對于彼此正確地旋轉對準時,該相應升高的臺階部圍繞空腔1300的內表面周向地并排裝配到一起。相應互鎖構件1200和1202被設置為使得在使用中,內柱形模制件314可在輪28的內部空腔內從一側滑動到另一側,但不可在輪28內旋轉。相反,相互作用的互鎖構件1202和1200起作用,使得內模制件314在旋轉時與旋轉輪28一起旋轉。以這種方式,由用戶28施加到旋轉輪28的任何旋轉扭矩都被傳遞到內模制件314,然后傳遞到驅動軸316,以便使承載末端執行器的驅動軸旋轉。圖29a和圖29b示出了插入到拇指輪28的內部空腔中的內模制件314,并且圖示了內模制件314如何可在輪28的內空腔1300內軸向滑動。

圖13a和圖13b還更詳細地示出了內模制件314如何能夠在輪28的內空腔1300內移動。如上所述,驅動軸316穿過內模制件314中的t形孔1208,并且經由設置在驅動軸的端部上的卡扣配合的突出的捕獲或閂鎖構件602固定到其中。也就是說,閂鎖或捕獲構件602采取彈性金屬翼片的形式,其能夠穿過內模制件314內的t形孔1208,然后接收在內模制件的第二通道部分606中,形成允許彈簧翼片彈開的空腔,從而將驅動軸固定在內模制件內。然后,如上所述,內模制件314被推入拇指輪1208的內空腔中,并且由卡扣配合翼片1206保持到位。內模制件可在內空腔1300內軸向移動,以抵接輪28的遠側壁的內表面(如圖13a所示),或者在相對的行進末端,以在輪的遠側邊緣處抵接翼片1206。從而,內模制件314在拇指輪28的空腔內存在一定程度的軸向滑動運動,這是作為機構的一部分所需要的,用以控制由用戶施加到包含在鉗夾內的材料的力(如上所述)。

內模制件314在拇指輪28的內空腔內的卡扣配合性質極大地改進了裝置的組裝,并且使裝置顯著更容易,因而組裝更便宜。同樣,為了將拇指輪定位在套管內,如圖33所示,拇指輪28的外遠側壁1310與內部支撐壁1320同心并對準,內部支撐壁1320被設置為從裝置的套管突出的突起。這還允許容易而準確地將輪28組裝并定位到套管內。

7、驅動軸的旋轉控制

如上文解釋的,在其上具有末端執行器14的軸12是可旋轉的,以允許末端執行器移動到期望的旋轉位置中切割并凝固組織。然而,為了與末端執行器的布線連接不會在過度的應變下距沿一個方向旋轉的軸太遠而使得布線被纏繞、扭曲或置于過度的應變下,需要用于控制軸12的旋轉的機構,特別是用于限制旋轉量,由此防止布線的過度應變。另外,提供軸12的旋轉的正向控制會在使用中改善器械的人機工程學體驗,并且增強用戶對質量的感知。

為了提供一個實施方式中的軸的旋轉控制,采用如圖15a和圖15b以及圖16a至圖16d所示的布置。參照圖15,在此具有扇形部36的拇指輪28設置在其近側表面(即,面對用戶的后表面)上,具有從與輪28的軸線同心布置的近側表面略微突出的環1506。環1506在使用中擱置于突出以與環1506的外周接觸的引導止動特征1502和1504(這些引導止動特征是外套管的內表面上的突起)上。由于它們相對于環的軸線在套管上的定位,止動特征1502小于止動特征1504,但止動特征1502和1504兩者分別具有傾斜的上引導面1510和1512(參見圖15a),上引導面1510和1512與環1506的形成一部分拇指輪的外周表面接觸,并且有助于在其旋轉時支撐并引導拇指輪。

另外,為了提供引導功能,止動特征1502和1504還用作止動構件以防止拇指輪旋轉越過止動特征的角位置。在這方面,環1506設置有從中沿徑向延伸的矩形止動突起1500。隨著拇指輪28的旋轉,止動突起1500抵接止動特征1502和1504的相應止動面1514和1516。當止動位置成角度地定位以與止動面抵接時,使止動面傾斜而平行于矩形止動突起1500。

如上所述布置的止動特征1502和1504被定位,并且具有這樣的長度以提供輪28從止動特征1500到止動特征1502的已知旋轉量。在圖15a和圖15b所示的當前描述布置中,止動特征1502和1504定位在套管上,其間有間隔,以允許拇指輪在停止與停止之間旋轉270°。旋轉量能通過增加或減小止動特征之間的距離而略微變化,止動特征對應地適應引導面和止動面的長度和角度以便仍分別基本上正常地與輪和止動特征匯合。例如,止動特征可定位并成形為提供輪在250°到300°之間的角旋轉。

上文描述了施加到拇指輪(然后經由拇指輪施加到軸)的旋轉控制。圖16a至圖16d示出了使用軸模制件320在軸的相對端部處施加到軸的另一旋轉控制機構。在此,軸模制件320設置有從中突出的矩形止動構件1600。外套管的內表面進一步設置有相應模制的止動特征1602和1604,其示出為采取臺階特征的形式,在軸模制件320的相應角位置處提供向矩形止動構件1600呈現相應平行止動表面的相應止動表面。在示出的示例中,模制的止動特征定位在套管上并且向止動構件1600呈現相應止動表面以允許承載末端執行器的軸12在停止與停止之間旋轉270°。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模制的止動特征1602和1604可定位成在模制件320的其它旋轉角位置處向止動構件1600呈現止動表面,以提供更大或更小的旋轉量,例如從180°到360°,或者更優選地從250°到300°,或者最優選地是270°。

設置在拇指輪28和軸模制件320中的相應旋轉控制機構可彼此獨立地設置,即,不需要在任何特定實施方式中提供兩者,而是僅可提供一者或另一者以提供對軸的旋轉控制。然而,就裝置的操作和質量感知而言有利的是,旋轉控制機構兩者均被設置在相同的裝置中,并且被對準成使得旋轉控制機構兩者在任一旋轉方向上在相同的相應點提供旋轉停止。這樣的布置意味著軸的旋轉在手柄部10的兩端處獨立停止,并且用戶非常難以迫使軸進一步不期望地旋轉超過由止動表示的允許極限。

圖36和圖37示出了替代旋轉控制機構。圖36再次圖示了軸模制件320,但在此模制件設置有環3220,環3220上安裝有從中徑向突出的主矩形止動構件3202,并且安裝有優選地在正交位置處圍繞環基本上等角度地定位的輔助位置標記構件3204、3206和3208。輔助位置標記構件3204、3206和3208構成不足以大到抵接止動面3212和3214的小的升高突起。

止動面3212和3214設置為與外套管一體的模制件,并且在此定位成允許軸模制件320旋轉180°。在這方面,止動構件320在旋轉范圍的末端處抵接止動面3212和3214,以防止軸模制件進一步旋轉。因而,如圖36的(a)至(c)所示,承載軸12的軸模制件320可旋轉180°,以允許末端執行器按照期望地旋轉定位。

還設置了彈性突起3216,其包括大致三角形橫截面的塑料突起,該塑料突起從形成止動面3214的模制件向上突出,使得該塑料突起的末端接觸環3220的外周表面。在軸模制件320旋轉時,采取小升高突起的形式的輔助位置標記擠壓彈性突起的末端,導致彈性突起的末端移出其靜止位置以允許相應突起移過末端。該操作的效果是提供一些用戶反饋,即,用戶必須施加更多的力以使機構旋轉經過升高突起接觸彈性突起的末端的旋轉位置,因為必須提供足夠的力以導致彈性突起的末端偏轉,從而允許突起移過末端。其結果是,用戶感覺到增加使軸旋轉經過升高突起的旋轉位置所需的力,因而直觀地向用戶提供軸以及因而提供末端執行器的旋轉位置的指示。這樣的觸覺反饋機構從而允許用戶友好而容易地操作裝置。

圖37圖示了用于圖36的機構的對應拇指輪28。在此,拇指輪還設置有圍繞拇指輪以90°間隔正交布置的相應較小的止動件3222。可設置從套管突出的與彈性突起3216類似的機構,以提供與軸模制件320的情況類似的觸覺反饋。在這樣的布置中,從手柄的兩端提供關于軸的旋轉位置的觸覺反饋,因而改善了用戶對裝置的感知。

8、布線

現在將描述涉及手柄2內的布線的各種進一步特征及方面。如上所述,開關按鈕26被設置為經由一些適當的電路(例如,小印刷電路板(pcb)338上的兩個入口保護開關)激活以及停用用于操作末端執行器組件14中的電極的rf信號。如圖17所示,pcb338連接到連接線1700以接收來自發生器(未示出)的rf輸出,并且連接到電氣布線1702、1704以將rf電流供給到鉗夾14中的電極,例如,一根線材用于有源電極,一個線材用于返回電極。

在組裝中,如圖17圖示的,來自電極的布線1702、1704在驅動軸316旁邊順著外軸12饋送并且向上饋送到軸模制件320。如圖9b所示,軸模制件320是在遠端處具有開口912以接收外軸12的柱形或筒形部件。外軸12例如通過與軸模制件320內的對應凹口902協作的卡扣配合翼片900附接至軸模制件320。因而,如果軸模制件320旋轉,則外軸12與之一起旋轉。軸模制件320進一步包括位于近端處的另一孔914,孔914具有“t”形以接收驅動軸316,其中驅動軸316穿過軸模制件320的內部空腔1802并且順著外軸12的長度延伸。如此,驅動軸316能夠在軸模制件320和外軸12內滑動,但驅動軸316的任何旋轉運動都被傳遞到軸模制件320并且隨后傳遞到外軸12。

如圖18a所示,電極線材1702、1704在纏繞于軸模制件320的主體1804上和周圍之前經由軸模制件320的壁中的開口1800饋送出內部空腔1802。線材1702、1704以這種方式纏繞于軸模制件320周圍會將線材1702、1704保持在緊湊的布置中以防止線材1702、1704在組裝器械1的其余部分時阻礙路徑。此外,線材1702、1704纏繞于軸模制件320意味著在軸模制件320與驅動軸316一起旋轉時,線材1702、1704利用所述旋轉退繞以及再卷繞,而不會拉動線材1702、1704并導致其變短。具體地,如參照圖15a至圖15b以及圖16a至圖16d描述的,以這種特定方式纏繞線材1702、1704允許高達270°的旋轉。

然后,電氣布線1702、1704沿著套管20的頂部延伸。在這方面,蛤殼式模制件300之一設置有串聯的用于容納線材觸頭1904、1906的兩個袋1900、1902,線材觸頭1904、1906將有源和返回線材1702、1704連接到入口保護開關338的布線1908、1910。因而,所有電氣線材1702、1704、1908、1910都被布局在袋1900、1902中和周圍,使得僅一個觸頭1904、1906被容納在每個袋1900、1902中。線材的布局可通過圍繞袋1900、1902的外側引導一組線材1702、1910的引導部1912、1914、1916來幫助。在每個袋內,相應有源線材1702與線材1908縱向對準,并且返回線材1704與線材1910縱向對準。

結果,兩個線材觸頭1904、1906沿縱向分離,使得僅一個觸頭能經過每個袋1900、1902,由此提供每個觸頭1904、1906與任何布線之間的物理屏障。這能防止因觸頭1904、1906自身導致的對任何布線的隔離損壞的風險。

線材1702、1704、1908、1708都經由袋的壁中的小開口1918、1920、1922、1924而進入其相應的袋1900、1902。優選地,孔1918、1920、1922、1924的尺寸使得僅一根電線能裝配穿過。相對的蛤殼式模制件302還包括對應的肋特征(未示出)以將觸頭1904、1906保持在袋1900、1902內,從而形成基本上密封的殼體。這對最小化袋1900、1902的滲透率是重要的,這樣會保護觸頭1904、1906,防止任何流體可順著外軸12流入套管20而導致觸頭1904、1906短路。

9、末端執行器組件

現在將描述可供設備使用的示例末端執行器組件。待描述的示例僅為了完整性而給出,并且應該理解的是,末端執行器的其它設計也可供器械使用,規定所述設計能夠由驅動軸316驅動即可。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具體末端執行器,而是可使用末端執行器的其它設計。

圖38至圖44示出了示例器械,其中導電的止動構件配置在密封電極中的一者或兩者上。參照圖38,一般示出為3801的末端執行器包括上鉗夾3802,上鉗夾3802繞樞軸3804可樞轉地連接到下鉗夾3803。凸緣3805存在于上鉗夾3802的近端處,而凸緣3806存在于下鉗夾3803的近端處。凸緣3805和3806各具有供驅動銷8從中延伸穿過的槽縫3807,使得驅動銷3808(借助驅動機構(未示出))的近側和遠側運動導致鉗夾3802和3803在打開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樞轉。

金屬墊片3809存在于上鉗夾3802的向內表面上,而金屬墊片3810存在于下鉗夾3803的向內表面上。當鉗夾3802和3803樞轉到它們的閉合位置中時,金屬墊片3809和3810彼此緊靠,以便抓取其間的組織(未示出)。

除了沿其長度延伸的縱向凹槽(圖38中不可見),上墊片3809具有大致平坦表面。下墊片3810具有對應凹槽3811,墊片3809和3810中的凹槽適應切割刀片(未示出)的縱向運動。下墊片3810還設置有沿著墊片的長度配置并且位于凹槽3811的任一側的多個金屬止動構件3812。現在將參照圖39和圖40更詳細地描述止動構件3812。

每個金屬止動構件3812由止動元件3813的上部拱頂構成,止動元件3813被包封在絕緣構件3814中,使之封裝止動元件以將止動元件與墊片3810的其余部分隔離。每個絕緣構件3814和止動元件3813定位在存在于墊片3810內的對應孔3815中,使得絕緣構件的上部形成圍繞每個止動構件3812的絕緣環3816。

當鉗夾3802和3803移向其閉合位置時(如圖40所示),止動構件3812接觸上墊片3809,維持上墊片和下墊片之間分離20μm到約350μm(0.00079英寸到約0.014英寸)之間。在使用中,在墊片3809和3810之間供給凝固的電外科電壓,并且墊片的分離確保抓取在鉗夾構件3802和3803之間組織的有效密封。同時,防止墊片之間的電短路,因為止動構件3812被電氣隔離使得它們不會承載與墊片3810的其余部分相同的電位。金屬止動構件3812是剛性的,允許墊片表面的一致分離,同時可以監測止動元件3813的電位,以便檢測何時接觸上墊片3809以給出閉合鉗夾的指示。

圖41至圖43示出了金屬止動構件3812直接安裝在下墊片3810上的替代布置,而不必提供圍繞止動構件的絕緣構件。在該布置中,絕緣構件3817設置在上墊片3809上,與每個止動構件成對應的關系。以這種方式,當鉗夾3802和3803閉合時,絕緣構件3817確保上墊片3809與下墊片3810之間沒有電短路。金屬止動構件3812確保在施加電外科能量以便密封抓取在鉗夾之間的組織期間維持鉗夾構件的適當分離。

最終,圖44示出了另一替代例,其中金屬止動構件3812再次直接安裝在下墊片3810上。在該布置中,金屬砧座3818與每個止動構件相對,每個金屬砧座3818均由絕緣構件3819圍繞,以便將金屬砧座3818與上墊片3809的其余部分隔離。當鉗夾閉合時,金屬與金屬的接觸發生在止動構件3812與金屬砧座3818之間,將砧座隔離可以確保再次避免墊片3809和3810之間的電短路。再次,每個金屬砧座的電位能被監測,以便檢測它們何時采取下墊片的電位,指示鉗夾的閉合。

10、電外科系統

現在參照圖45,器械1在使用中旨在連接到在其中具有可控射頻(rf)源(未示出)的電外科發生器4500,其當經由器械1的末端執行器的電極施加到組織時在使用中產生凝固或密封組織的rf凝固信號。電外科發生器4500包括控制輸入開關4504和4502,以分別允許發生器開啟和關閉,并且允許控制饋送到器械1的rf凝固信號的功率。在這些方面,電外科發生器4500是常規的。

器械1在使用中由控制和電源線4506連接到發生器4500,控制和電源線4506包含分離的電線以允許經由前述內部布線將rf信號饋送到器械1的末端執行器,并且還允許從器械1的開關26接收控制信號,以命令電外科發生器將rf凝固信號輸出到器械1。在使用中,外科醫生經由開閉開關4504激活發生器,并且選擇使用按鈕4502由內部rf源生成的凝固或密封信號強度。在用器械進行外科手術期間,當末端執行器需要密封或凝固rf信號時,外科醫生控制發生器通過擠壓器械上的開關26來產生這樣的信號,生成的rf信號然后經由電線4506傳遞到末端執行器。也就是說,在使用中擠壓開關26會導致rf凝固或密封信號被供給到包含在末端執行器內的適當電極。

11、總結

因此,鑒于所有上文內容,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先進的電外科鉗器械,其允許用戶容易且以人機工程學的方式單手操作,提供末端執行器的旋轉柔性,控制由末端執行器施加到被抓取組織的力以防止施加過度的力,并且允許方便地機械切割被抓取組織,同時提供對組織的電外科凝固或密封。而且,所述器械被進一步設計為簡單而低成本地構建,同時通過有效地利用相應內部激活機構內的可用空間提供了緊湊型器械。

為了提供額外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的各種其它修改(無論是通過添加、刪除或替換)對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任何和所有的額外實施方式旨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涵蓋。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乌兰浩特市| 蒲江县| 新丰县| 龙泉市| 革吉县| 古田县| 镇江市| 利津县| 洛扎县| 寻乌县| 贵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家界市| 清河县| 贺州市| 隆化县| 西峡县| 西乡县| 盘山县| 秭归县| 墨脱县| 龙陵县| 博客| 七台河市| 兴山县| 齐河县| 普安县| 灵丘县| 台州市| 江陵县| 上虞市| 南陵县| 左云县| 克拉玛依市| 香河县| 堆龙德庆县| 防城港市| 文山县| 乐业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