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抗菌涂層,尤其涉及一種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其組成的抗菌涂層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病人在醫療機構內接受治療時會發生院內感染,院內感染是由治療過程中轉移到患者的細菌誘發的。院內感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診療過程中由于醫療器械介導,諸如各種插入到身體的醫療器械、會產生創口的醫療器具等,引起的細菌感染。在我國,國家對于醫療器械有著嚴格的分類管理,對醫療器械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消毒滅菌都嚴格控制。但是,病人在使用滅菌合格的醫療器械還是會發生院內感染。這是因為,對醫療器械進行滅菌處理只能防止病人接觸醫療器械上帶有的細菌,而人體本身存在種類和數量都十分龐大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影響人體。但是,由于病人身體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特殊狀況會造就適宜細菌大量繁殖的條件,最終發生院內感染。院內感染會增加病人住院花費且延長住院時間,嚴重者更會危及生命。
例如,留置型導尿管是搶救危重休克病人術前準備以及排尿困難者的排尿手段,是臨床治療的必要方式。但是,導尿管長期留置引起的尿路感染在臨床上十分常見。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導尿管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9761份,主要表現為:尿路感染2247份,占報告總量的90.06%,分析原因是導尿管在體內留存時間過長導致發生相關感染(CFDA公告,http://www.sfda.gov.cn/WS01/CL0438/109740.html)。這是因為:第一是由于導尿管與外界環境相通,有利于細菌通過導尿管進入尿道;第二,導尿管會破壞尿道上皮細胞,損傷尿道的天然保護屏障,暴露其深層的粘膜細胞和良好的血供,有利于細菌的入侵和滋生。要解決以上客觀問題,方法就是改良醫療器械,使之具有抗菌效果,最終達到能夠減少與醫療器械相關的院內感染發生率的目的。
目前制造具有抗菌作用醫療器械的主流方法是將具有抗菌作用的涂層涂覆在醫療器械的表面。但是這些涂層中所使用的抗菌物質有各自的缺點。
1、以氯己定和苯扎氯銨為代表的工業殺菌劑。它們的抗菌效果能夠維持的時間很短,在醫療器械留置在人體1-2天后,抗菌物質的釋放量會急劇下降,被洗掉后留下的醫療器械表面粗糙而且沒有抗菌作用,這種粗糙的表面甚至可以促進細菌附著,并且被釋放在血流中的氯已定還有若干副作用。
2、以納米銀為代表的銀離子殺菌劑。因為技術原因納米銀抗菌涂層只含有微量的銀,釋放銀離子的量很少,被釋放出的銀離子的濃度小于局部抗菌治療所需要的銀離子濃度,抗菌效果能夠維持的時間也很短,并且由于銀在人體內具有蓄積作用,目前對使用納米銀作為體內抗菌劑是否合適尚無定論。
3、用抗生素作為殺菌劑。使用抗生素有促進抗生素耐藥性的風險,并且抗生素釋出后留下粗糙的表面依然會促進細菌附著。
4、以改性殼聚糖為代表的新型抗菌劑。殼聚糖是天然多糖類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目前產品在應用性能上仍有不足,如親水親油的平衡性能方面有明顯不足,在分子的柔性方面以及抗菌效果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以期能解決現有的涂層的抗菌效果差、抗菌效果難以保持、毒副作用大等問題。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組成的抗菌涂層,和抗菌涂層制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10份;丁香油1份;大蒜油1份;桉葉油1份;廣藿香油1份;八角茴香油1份;山梨酸1份;麝香草酚1份。
或者,所述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8份;丁香油3份;大蒜油3份;桉葉油3份;廣藿香油3份;八角茴香油3份;山梨酸3份;麝香草酚3份。
再或者,所述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5份;丁香油5份;大蒜油5份;桉葉油5份;廣藿香油5份;八角茴香油5份;山梨酸5份;麝香草酚5份。
一種抗菌涂層,包括按重量比為1:100~1:5000的比例組合的溶質和溶劑,所述溶質由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按重量比為1:3~1:8的比例組合而成,所述的溶劑為乙醇、丙酮、丁酮、乳酸乙酯、異丙醇、乙酸乙酯、二丙酮醇、四氫呋喃、乙酸丁酯、環己酮、環己醇以及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的,所述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的重量比為1:4或1:6。
再進一步的,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1~3份;聚對二氧環己酮1~3份;聚乙醇酸1~3份;殼聚糖1~3份;質酸1~3份。
其中,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3份;聚對二氧環己酮1份;聚乙醇酸1份;殼聚糖1份;質酸1份。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2份;聚對二氧環己酮2份;聚乙醇酸2份;殼聚糖2份;質酸2份。
一種抗菌涂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加入溶劑中,冰浴攪拌0.5~1.5h至液體清澈均一;
(2)將藥用緩釋材料加入步驟(1)的溶液中,繼續冰浴攪拌2~3h,然后進行超聲細化處理。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抗菌物來源于自然產物,來源廣且成本低,抗菌效果好還無毒副作用。
(2)本發明的抗菌涂層通過在有機溶劑中添加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和緩釋材料,使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均勻地分布其中,并添加有效的緩釋材料,使得該抗菌涂層涂覆在醫療器械上時,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不斷地緩慢釋出,起到抗菌消炎的功能,對患者體腔中與之接觸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并且能夠較長時間的持續抗菌。
(3)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的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發明的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5~10份;丁香油1~5份;大蒜油1~5份;桉葉油1~5份;廣藿香油1~5份;八角茴香油1~5份;山梨酸1~5份;麝香草酚1~5份。上述組份基本都來源于自然產物而未經過化學加工處理,屬于純天然產物,其來源廣且成本低,抗菌效果好還無毒副作用。實施時,本實施例中的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10份;丁香油1份;大蒜油1份;桉葉油1份;廣藿香油1份;八角茴香油1份;山梨酸1份;麝香草酚1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所述的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8份;丁香油3份;大蒜油3份;桉葉油3份;廣藿香油3份;八角茴香油3份;山梨酸3份;麝香草酚3份。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所述的抗菌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肉桂油5份;丁香油5份;大蒜油5份;桉葉油5份;廣藿香油5份;八角茴香油5份;山梨酸5份;麝香草酚5份。
實施例4
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由溶質和溶劑組合而成,所述溶質與溶劑按重量比為1:100~1:5000的比例組合,本實施例中的溶質與溶劑按重量比為1:100的比例組合。所述溶質由本發明中的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組成,該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按重量比為1:3~1:8的比例組合,本實施例中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按重量比為1:4的比例組合。所述的溶劑為乙醇、丙酮、丁酮、乳酸乙酯、異丙醇、乙酸乙酯、二丙酮醇、四氫呋喃、乙酸丁酯、環己酮、環己醇以及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幾種,本實施例中的溶劑選用的是乙醇和丙酮的組合物。
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1~3份;聚對二氧環己酮1~3份;聚乙醇酸1~3份;殼聚糖1~3份;質酸1~3份。本實施例中,所述藥用緩釋材料使用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3份;聚對二氧環己酮1份;聚乙醇酸1份;殼聚糖1份;質酸1份。
實施例5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所述溶質與溶劑按重量比為1:1000的比例組合,其中組成溶質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按重量比為1:6的比例組合。所述溶劑選用的是四氫呋喃、乙酸丁酯、環己酮以及環己醇的組合物。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2份;聚對二氧環己酮2份;聚乙醇酸2份;殼聚糖2份;質酸2份。
實施例6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所述溶質與溶劑按重量比為1:5000的比例組合,其中組成溶質的抗菌物與藥用緩釋材料按重量比為1:8的比例組合。所述溶劑選用的是乙二醇。所述藥用緩釋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聚乳酸1份;聚對二氧環己酮3份;聚乙醇酸3份;殼聚糖3份;質酸3份。
實施例7
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的制備方法,首先將本發明的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加入溶劑中,冰浴攪拌0.5~1.5h至液體清澈均一。然后再將藥用緩釋材料加入冰浴溶液中,繼續冰浴攪拌2~3h。為了使抗菌物與緩釋材料更好的溶解在溶質中,在冰浴攪拌的過程中還可加入流變助劑,所述流變助劑由重量份為1~3份的卡波姆及其共聚物和1~3份的羥丙甲纖維素以及1~3份的乙基纖維素組合而成。完成冰浴混合攪拌后再使用超聲破碎儀對混合溶液進行超聲細化處理,超聲條件為功率500W,超聲2s,停頓8s,超聲總時間5min,即可得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產品。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的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抗菌涂層適用于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導流管、喉罩、胃食管、洗胃器、洗胃管、吸痰管、肛門管、吸引連接管、腦科吸引管等硅膠和非硅膠醫用品的表面,以及多種醫療用途的置于人體體腔內的或插入人體組織的醫療器械的表面。使用時,將需要使用抗菌涂層進行滅菌的醫療器械置入本發明的抗菌涂層產品中,待抗菌涂層產品的混合液浸漬1min后取出并室溫自然干燥30min或45℃鼓風干燥5min即可。
本發明的抗菌涂層通過在有機溶劑中添加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和緩釋材料,使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均勻地分布其中,并添加有效的緩釋材料,使得該抗菌涂層涂覆在醫療器械上時,源于天然產物的抗菌物質不斷地緩慢釋出,起到抗菌消炎的功能,對患者體腔中與之接觸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并且能夠較長時間的持續抗菌。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