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
背景技術:
計劃經濟體制下,醫療衛生體系定位明確,中國的醫療衛生創造了一系列輝煌,在醫療服務、預防保健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農村和城鎮的醫療服務也在這時全面展開,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大大增強。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影響以及“政事一體化”的管理,中國在醫療技術,服務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問題。這就要求人們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途徑。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是城鄉分離的,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發展過程。在城鎮,先后經歷了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和試點階段,全國范圍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確立,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探索等階段;在農村,伴隨著合作醫療制度的興衰,努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工作,進而對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多樣化進行探索與完善。
在醫療手術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托盤,這樣不僅費力,而且比較雜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包括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外側四角設有立柱,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上均設有盤蓋,所述第二托盤本體側面設有U型槽,所述立柱底部安裝有萬向輪,所述立柱左側焊接有推桿,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內設有內室,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側面位于盤蓋底部對應設有凸沿,所述立柱上位于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連接處設有卡槽。
優選的,所述盤蓋頂部設有提手,所述提手上設有拉環。
優選的,所述推桿底部焊接有斜支撐,所述斜支撐與立柱之間形成的夾角在45°-60°之間。
優選的,所述U型槽在第二托盤本體上均勻等間隔分布。
優選的,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上下間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大小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結構新穎,操作方便,通過設置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將第一托盤本體和第二托盤本體通過立柱上的卡槽組合在一起,第一托盤本體用來放置鋼制醫療器械,通過第二托盤本體上的U型槽用來放置固定試管器械,分類擺放,避免相互碰撞而產生損壞,組合后的結構通過萬向輪和推桿的設置,方便移動,而且將托盤組合起來,使得攜帶方便,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大大提升了該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的使用功能性,保證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托盤本體和立柱部分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托盤本體、2第二托盤本體、3立柱、4盤蓋、5提手、6U型槽、7立柱、8推桿、9斜支撐、10凸沿、11卡槽、12內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包括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外側四角設有立柱3,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上均設有盤蓋4,所述第二托盤本體2側面設有U型槽6,所述立柱3底部安裝有萬向輪7,所述立柱3左側焊接有推桿8,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內設有內室12,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側面位于盤蓋4底部對應設有凸沿10,所述立柱3上位于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連接處設有卡槽11,所述盤蓋4頂部設有提手5,所述提手5上設有拉環,所述推桿8底部焊接有斜支撐9,所述斜支撐9與立柱3之間形成的夾角在45°-60°之間,所述U型槽6在第二托盤本體2上均勻等間隔分布,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上下間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大小相同。
工作原理:本發明一種組合式醫用托盤,使用時,通過設置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將第一托盤本體1和第二托盤本體2通過立柱3上的卡槽11組合在一起,第一托盤本體1用來放置鋼制醫療器械,通過第二托盤本體2上的U型槽6用來放置固定試管器械,分類擺放,避免相互碰撞而產生損壞,組合后的結構通過萬向輪7和推桿8的設置,方便移動,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