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獸用制劑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發酵制劑、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隨著生豬養殖以及動物營養和飼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各種飼料添加劑和獸藥在養殖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再加上外來豬種的雜交改良,使得養豬業出現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提高母豬免疫力和生產性能,增加養豬效益是當前育肥豬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用于動物生產,不僅可以防病治病和促進動物生長,而且還具有抗菌、增強免疫能力、改善畜產品品質等優點。與目前養殖生產中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相比,只要選材得當,配伍合理,其優點是抗生素所不能比擬的,中草藥與益生菌在動物生產方面的應用已成為取代抗生素的必然之路。中藥發酵一方面可以增強中藥的療效、改變藥物原有性能、擴大用藥品種,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所產生的酶、酸、多糖等保健成分幫助藥物、食物消化吸收,進一步促進動物恢復健康,提高生產力。目前,在中草藥添加劑動物生產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究其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使用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天然安全的中藥發酵制劑以及制備該發酵制劑的方法,同時,提供一種含有該中藥發酵制劑的具有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飼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照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芪10~20份、黨參10~20份、白術5~15份、當歸5~15份、柴胡10~15份、陳皮5~10份、升麻5~10份、甘草10~20份。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照重量份數制備而成:黃芪15份、黨參15份、白術10份、當歸10份、柴胡12份、陳皮6份、升麻6份、甘草15份。一種中藥發酵制劑,它由中藥成分與植物乳桿菌菌液混合后經發酵制成,所述中藥成分按照重量份數組成為:黃芪10~20份、黨參10~20份、白術5~15份、當歸5~15份、柴胡10~15份、陳皮5~10份、升麻5~10份、甘草10~20份。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中藥成分按照重量份數組成為:黃芪15份、黨參15份、白術10份、當歸10份、柴胡12份、陳皮6份、升麻6份、甘草15份。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菌液中植物乳桿菌含量≥108CFU/mL。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量取中藥組分,粉碎,過60目篩網,備用;(2)將粉碎后的各組分混合均勻,加入中藥成分總重量80%的水,攪拌均勻后于100℃蒸汽滅菌30min,冷卻至20-30℃;(3)向冷卻后的藥物中加入菌液,菌液用量占加入后總量的10~15%;置于單向排氣塑料袋中,在20℃~30℃條件下發酵30天。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菌液由以下方法制得:將植物乳桿菌菌種接種于活化培養基進行活化培養,培養溫度為37℃,時間24h;將活化好的菌種接種于發酵罐中,控制溫度37℃~43℃,時間24h~36h。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活化培養基和所述發酵所用培養基為:MRS培養基,成分為(g/L):蛋白胨10.0、肉膏10.0、酵母浸粉5.0、葡萄糖20.0、磷酸氫二鉀2.0、檸檬酸氫二銨2.0、乙酸鈉5.0、硫酸鎂0.58、硫酸錳0.28、半胱氨酸0.5、吐溫801.0,調pH6.2-6.4。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的中藥發酵制劑用于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一種具有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畜用飼料,其特征在于:在畜用飼料中添加上述方法制備的中藥制劑,添加量為每噸飼料中添加2kg。本發明的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發酵制劑,各中藥的藥性藥效如下: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為膜莢黃芪,亦有內蒙黃芪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含生物堿、葉酸、結晶性中性物質、膽堿、氨基酸等主要成分,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排膿等功效。黨參:主要成分為生物堿、皂甙、蛋白質、淀粉、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具有補中益氣、補血、降壓、祛痰鎮咳等功效。白術: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多為栽培,亦有野生。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其中主要為蒼術醇,另含白術酮、維生素A類等物質。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當歸:別名秦歸、西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干燥根。栽培品。主要含揮發油和一種能興奮子宮的成分,又含蔗糖、維生素B12等物質;具有補血、行血、潤腸、調經等功效。柴胡:主要含柴胡皂甙、植物甾醇等成分,另含少量揮發油,莖葉含蘆丁。具有疏氣、解郁、散火等功效。陳皮:主要含橙皮甙、中肌醇、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右旋檸檬烯)和維生素B1等成分。具有健胃、驅風、止嘔、止呃、祛痰等功效。升麻:含多種甾萜類成分及其降體溫作用的升麻糖甙等成分。具有發表、升陽、透疹解毒、解熱等功效。甘草:別名甜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和光果甘草等的干燥根和根狀莖(蘆頭),多為野生,含甘草甜素、甘草黃素、葡萄糖、甘露醇、蘋果酸、天門冬酰胺等主要成分,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功效。其中所述乳酸桿菌為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Lactobacillusplantarumsubsp.Plantarum),編號AS1.557,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本發明的技術原理: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愈;一則升提中氣,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證自復其位。本發明中藥發酵制藥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本發明利用植物乳桿菌生長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酶對特定底物進行結構修飾的化學反應,與化學反應相比,它具有區域和立體選擇性強、反應條件溫和、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公害少等優點,并能完成一些化學方法難以實現的反應;(2)本發明植物乳桿菌在代謝過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果膠酶、淀粉酶等幾十種胞外酶進入培養基,這些酶有的可以將藥物成分分解轉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以分解植物細胞壁中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木質素等致密結構,促使藥物活性成分最大限度的釋放;(3)本發明選用的植物乳桿菌及其代謝產物有效的補充或增強原有藥物的功能;(4)中藥經植物乳桿菌轉化后產生了新的活性物質,并帶來新的保健、預防或治療功能。本發明方法選取的中藥組分結構合理、比例適當,選用的植物乳桿菌具有活性高、抗逆性強等優勢,在本發明所選取的植物乳桿菌的作用下,顯著的提高了原有藥物的藥效,使用本發明的發酵藥物可以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詳述如下:實施例1菌液的制備:將本發明的植物乳桿菌菌種接種于活化培養基進行培養,培養溫度為37℃,時間24h;將活化好的菌種接種于發酵罐中,控制溫度37℃~43℃,時間24h~36h,制備發酵液。所述活化培養基為:MRS培養基,成分為(g/L):蛋白胨10.0、肉膏10.0、酵母浸粉5.0、葡萄糖20.0、磷酸氫二鉀2.0、檸檬酸氫二銨2.0、乙酸鈉5.0、硫酸鎂0.58、硫酸錳0.28、半胱氨酸0.5、吐溫801.0,調pH6.2-6.4。發酵所用培養基為:MRS培養基,成分同上。發酵完成后,菌液中菌含量≥108CFU/ml。實施例2一種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發酵制劑,其中藥組分的重量份數為:黃芪15份、黨參15份、白術10份、當歸10份、柴胡12份、陳皮6份、升麻6份、甘草15份。具體制備方法如下:(1)按量取中藥組分,粉碎,過60目篩網,備用;(2)將粉碎后的各組分混合均勻,加入中藥成分總重量80%的水,攪拌均勻后于100℃蒸汽滅菌30min,冷卻至20-30℃;(3)向冷卻后的藥物中加入菌液,菌液用量占加入后總量的10~15%;置于單向排氣塑料袋中,在20℃~30℃條件下發酵30天。實施例3一種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發酵制劑,其中所述中藥組分的重量分數為:黃芪10份、黨參10份、白術5份、當歸5份、柴胡10份、陳皮5份、升麻5份、甘草10份。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實施例4一種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中藥發酵制劑,其中所述中藥組分的重量分數為:黃芪20份、黨參20份、白術15份、當歸15份、柴胡15份、陳皮10份、升麻10份、甘草20份。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一、藥效試驗:1.1試驗組方1.1.1傳統工藝制備的非發酵中藥制劑組(將本發明實施例2所選取的藥物進行超微粉碎,粉碎至700目,混合均勻。)1.1.2實施例2組1.1.3實施例3組1.1.4實施例4組1.1.5空白對照組1.2動物試驗設計選擇50頭健康的胎次、膘情、產仔期相近且懷孕后期母豬,隨機平分為5組,每組10頭。試驗組從懷孕95天開始喂食飼料中分別添加超微粉、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實施例4組,添加比例為每噸飼料添加2kg;另設一組空白對照組。其它試驗條件完全一致。母豬懷孕107天入產房待產,仔豬21日齡斷奶。記錄母豬分娩時產程和產仔情況、分娩后流惡露時間和仔豬增重等情況。1.3數據分析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前期處理,再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LSD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1.4試驗結果1.4.1本發明中藥發酵制劑對母豬產程的影響如表1所示:表1母豬產程注:同行肩標字母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母豬的產程是生產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它不僅與母豬的健康和使用周期有關,而且與仔豬出生的存活率等也有密切關系。由表1可知,試驗組的母豬平均第二產程(從第一頭仔豬出生至最后一頭仔豬出生的時間)比對照組均減少0.7h以上(P<0.05);試驗組的母豬平均第三產程(從最后一頭仔豬出生至胎衣排出時間)比對照組減少0.3h以上;平均產仔間隔時間超微粉組比對照組減少2.1min,而試驗組比對照組減少3.0min以上。試驗組母豬大部分能以低于10min/頭的間隔時間產仔;而對照組母豬大部分不能以低于10min/頭的間隔時間產仔。以上結果均表明試驗組對于縮短母豬產程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實施例2、3和4組好于超微粉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4.2本發明中藥發酵制劑對母豬產仔情況的影響如表2所示:表2母豬產仔情況表注:同行肩標字母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由表2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窩產仔數均超過12頭,且無顯著差異。對照組產死仔的母豬有3頭,所占比例為33.33%;超微粉組產死仔的母豬有2頭,所占比例為20.00%,比對照組降低了13.33%;實施例2、3和4組產死仔的母豬頭數分別為1、1和2,所占比例分別為10.00%、10.00%和20.00%,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23.33%、23.33%和13.33%。對照組所產死仔數為4頭,所占比例為3.30%;超微粉組所產死仔數為3頭,所占比例為2.40%,比對照組降低0.90%;實施例2、3和4組所產死仔頭數分別為1、2和2,所占比例分別為0.76%、1.60%和1.56%,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2.54%、1.70%和1.74%。對照組所產木乃伊數為3頭,所占比例為2.48%;超微粉組所產死仔數為2頭,所占比例為1.60%,比對照組降低0.88%;實施例2、3和4組所產木乃伊頭數分別為1、2和1,所占比例分別為0.89%、1.60%和0.78%,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1.72%、0.88%和1.70%。對照組所產弱仔數為9頭,所占比例為7.44%;超微粉組所產弱仔數為8頭,所占比例為6.40%,比對照組降低1.04%;實施例2、3和4組所產弱仔頭數分別為5、6和5,所占比例分別為3.82%、4.80%和3.91%,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3.62%、2.64%和3.53%。對照組所產健仔數為105頭,所占比例為86.78%;超微粉組所產健仔數為112頭,所占比例為89.60%,比對照組提高2.82%;實施例2、3和4組所產健仔頭數分別為124、115和120,所占比例均達到90%以上,分別為94.66%、92.00%和93.75%,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7.88%、5.22%和6.97%,比超微粉組分別提高了5.06%、2.40%和4.15%。1.4.3本發明中藥發酵制劑對母豬產后流惡露情況的影響如表3所示:表3母豬產后流惡露情況表母豬流惡露持續時間的長短預示母豬產后恢復的速度,其與母豬斷奶后發情密切相關。由表3可知,產后1天對照組流惡露的母豬占母豬總數的比例高于4個試驗組,且實施例2、3和4組低于超微粉組;產后2天試驗組流惡露母豬的占比有一定上升,仍低于對照組;產后3天對照組流惡露的母豬仍未見恢復,試驗組均恢復較快,實施例2、3和4組好于超微粉組;產后4天對照組流惡露母豬的占比30.00%,超微粉組為10.00%,好于對照組,實施例2、3和4組母豬均無流惡露現象,恢復快。產后第5天,對照組仍有母豬流惡露,試驗組均無。由此可見,添加該中藥發酵劑母豬產后恢復速度加快。1.4.4本發明中藥發酵制劑對仔豬增重情況的影響如表4所示:表4對仔豬影響情況表組別仔豬頭數出生均重(kg)21日齡仔豬均重(kg)仔豬腹瀉率(%)超微粉1201.44±0.18a5.95±0.85A3.53實施例2組1291.49±0.31a6.29±0.65A1.35實施例3組1211.50±0.28a6.31±0.54A1.51實施例4組1251.47±0.22a6.25±0.52A1.55對照組1141.39±0.24a5.11±0.88b8.05注:同行肩標字母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由表4可知,仔豬出生均重各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無差異明顯。21日齡仔豬均重各試驗組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超微粉組、實施例2、3和4組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0.84kg、1.18kg、1.20kg和1.14kg;實施例2、3和4組高于超微粉組,但差異不明顯,分別提高了0.34kg、0.36kg和0.30kg。各試驗組仔豬腹瀉率均好于對照組,超微粉組、實施例2、3和4組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4.52%、6.71%、6.54%和6.50%;實施例2、3和4組則好于超微粉組,分別降低了2.18%、2.02%和1.98%。仔豬腹瀉狀況的評定:觀察并記錄試驗期間每頭試驗豬每天的腹瀉情況,其計算公式為:仔豬腹瀉率=試驗期腹瀉仔豬頭次/(試驗豬頭次×試驗天數)×100%二、藥理學毒性試驗2.1急性毒性試驗檢測試劑血清AST、ALT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檢測設備Micro-200半自動生化檢測儀,分析天平,解剖器械,注射器,試管等。試驗方法選取體重為18-22g的ICR鼠100只,經3天的適應性飼養后,隨機均分為5組(雌雄各半),超微粉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實施例4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各20只;空白對照組灌胃生理鹽水,超微粉組所用超微粉選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中藥組合物進行超微粉碎得到的超微粉;超微粉組將超微粉溶于水中灌服,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實施例4組分別將各實施例制備的發酵制劑溶于水中灌服,超微粉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實施例4組的藥物添加量為0.1g/ml,0.4ml/次,一天3次,連續7天。測定指標及方法(1)臨床癥狀觀察:每日觀察試驗鼠的精神狀態、飲食情況,每日記錄發病死亡情況。(2)病理學觀察:對于死亡鼠進行剖檢觀察內臟變化。(3)生長指標觀察:對試驗鼠進行定期稱重;試驗結束,撲殺鼠稱量體重、臟器重臟器指數測定:剖檢大鼠,取心臟、脾臟、肝臟、腎臟、睪丸、卵巢,稱重,按照下式計算臟器指數:臟器指數=臟器重/體重×100。(4)肝臟功能變化觀察:試驗結束后,撲殺鼠,采取血液分離血清,測定AST、ALT。數據處理與分析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前期處理,再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LSD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臨床癥狀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鼠,精神狀態和飲食欲、對外界反應能力未見明顯的異常。各組鼠發病和死亡情況如下表5。表5鼠發病和死亡情況分組總數死亡(只)死亡率(%)超微粉20002組20003組20004組2000對照組2000病理學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鼠撲殺后進行剖檢眼觀未見觀察內臟器官明顯的病理變化。生長指標觀察:試驗結束,撲殺鼠稱量體重、臟器重分析見表6。表6鼠臟器重分析分組肝臟指數心臟指數腎臟指數肺臟指數脾臟指數超微粉54.35±1.49a4.55±0.21a13.47±0.28a6.70±0.54a4.45±0.51a2組54.33±1.41a4.48±0.25a13.41±0.21a6.75±0.50a4.49±0.42a3組54.12±1.75a4.52±0.26a13.50±0.23a6.61±0.44a4.36±0.43a4組54.07±1.80a4.60±0.22a13.38±0.27a6.72±0.41a4.42±0.32a對照組54.11±1.63a4.59±0.25a13.42±0.25a6.74±0.46a4.33±0.39a注:同行肩標字母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由表6可知,各臟器指數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肝臟功能變化觀察試驗結束后撲殺鼠,采取血液分離血清測定AST(谷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見表7。表7AST、ALT的測定結果分組總數ALTAST超微粉2039.06±2.17a105.12±3.94a2組2039.24±2.33a105.51±4.26a3組2039.02±2.25a105.33±5.01a4組2039.18±2.11a105.40±5.37a對照組2039.15±2.04a105.19±4.92a注:同行肩標字母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字母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由表7可知,各組數據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都處于正常范圍內。2.2長期毒性試驗根據實施例2制備的本發明發酵制劑,20g/kg、100g/kg給1月齡ICR鼠連續灌胃給藥1個月,動物的皮毛、膚色、攝食、活動、尿、便等均無異常動物的血常規、肝、腎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標和動物的主要臟器指數均在正常范圍,且正常動力無差異病理組織學檢查表明,心、肝、脾、肺、腎、腎上腺、氣管、睪丸、卵巢等重要臟器無病理改變。停藥兩周后檢查以上各項指標均無明顯毒性反應,表明無蓄積毒性。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