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16620閱讀:1081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的感覺,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于發(fā)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癥、神經癥等,此外,還見于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藥物中毒、尿毒癥、哮喘等,抑郁癥早期也常有頭暈,頭暈可單獨出現,但常與頭痛并發(fā),頭暈伴有平衡覺障礙或空間覺定向障礙時,患者感到外周環(huán)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臨床表現是頭暈與目眩,輕者僅眼花,頭重腳輕,或搖晃浮沉感,閉目即止;重則如坐車船,視物旋轉,甚則欲仆,或兼目澀耳鳴,少寐健忘,腰膝酸軟;或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汗出肢冷等;發(fā)作間歇期長短不一,可為數月發(fā)作一次,亦有一月數次,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誘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漸加重;目前中醫(yī)藥治療頭暈研究報道日益增多,利用現代科技設備和方法,探討頭暈病因病機,篩選驗證有效藥物,研制針對性強、療效肯定、劑型簡便的中藥制劑,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0-180份、地龍120-180份、白術120-180份、槐花170-230份、大薊170-230份、決明子170-230份、杜仲170-230份、制首烏170-230份、夏枯草170-230份、鉤藤200-400份、丹參200-400份、澤瀉200-400份、桑寄生300-500份、葛根300-500份、石決明200-400份、炙甘草40-80份、桂枝70-130份、白芍70-130份、法半夏120-180份、云茯苓120-180份、甜菊糖0.001-0.002份、苯甲酸鈉0.001-0.003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天麻、地龍、白術、槐花、大薊、決明子、杜仲、制首烏、夏枯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鉤藤、丹參、澤瀉、桑寄生、葛根、石決明、炙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桂枝、白芍、法半夏、云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50-7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發(fā)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并煎煮液和揮發(fā)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后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后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后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jié)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凈的玻璃瓶分裝,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

優(yōu)選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50份、地龍150份、白術150份、槐花200份、大薊200份、決明子200份、杜仲200份、制首烏200份、夏枯草200份、鉤藤300份、丹參300份、澤瀉300份、桑寄生400份、葛根400份、石決明300份、炙甘草60份、桂枝100份、白芍100份、法半夏150份、云茯苓150份、甜菊糖0.0015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天麻、地龍、白術、槐花、大薊、決明子、杜仲、制首烏、夏枯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鉤藤、丹參、澤瀉、桑寄生、葛根、石決明、炙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桂枝、白芍、法半夏、云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5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12倍的水,浸泡0.5小時,加熱蒸餾4小時,收集揮發(fā)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倍的水煎煮2次,時間為0.6小時,合并煎煮液和揮發(fā)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測相對密度為1.00的清膏,冷卻后加入85%乙醇適量,攪勻,5℃冷藏2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60℃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分鐘,微沸騰保溫10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后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分鐘后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2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jié)pH為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凈的玻璃瓶分裝,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

本發(fā)明所用中藥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天麻: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地龍:性味歸經:咸,寒,歸肝、脾、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jié)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

白術: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槐花: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大薊:性味歸經:甘,苦,涼,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決明子:性味歸經:甘、苦、咸,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杜仲: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制首烏:性味: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用于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高血脂。

夏枯草:性味歸經:辛、苦,寒,歸肝、膽經;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鉤藤:性味歸經:甘,涼,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丹參: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徵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澤瀉: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濕熱;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桑寄生:性味歸經:苦、甘,平,歸肝,腎經;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葛根:性味歸經:甘、辛,涼,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

石決明:性味歸經:咸,寒,歸肝經;功能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炙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功效:補益;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桂枝: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白芍: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法半夏: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功效:燥濕化痰;功能主治:用于咽喉干燥,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云茯苓: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具有平肝、定眩、降壓的功效,藥效顯著,可以長期服用,患者易于接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80份、地龍180份、白術180份、槐花230份、大薊230份、決明子230份、杜仲230份、制首烏230份、夏枯草230份、鉤藤400份、丹參400份、澤瀉400份、桑寄生500份、葛根500份、石決明400份、炙甘草80份、桂枝130份、白芍130份、法半夏180份、云茯苓180份、甜菊糖0.002份、苯甲酸鈉0.003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天麻、地龍、白術、槐花、大薊、決明子、杜仲、制首烏、夏枯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鉤藤、丹參、澤瀉、桑寄生、葛根、石決明、炙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桂枝、白芍、法半夏、云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50-7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發(fā)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并煎煮液和揮發(fā)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后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后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后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jié)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凈的玻璃瓶分裝,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50份、地龍150份、白術150份、槐花200份、大薊200份、決明子200份、杜仲200份、制首烏200份、夏枯草200份、鉤藤300份、丹參300份、澤瀉300份、桑寄生400份、葛根400份、石決明300份、炙甘草60份、桂枝100份、白芍100份、法半夏150份、云茯苓150份、甜菊糖0.0015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天麻、地龍、白術、槐花、大薊、決明子、杜仲、制首烏、夏枯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鉤藤、丹參、澤瀉、桑寄生、葛根、石決明、炙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桂枝、白芍、法半夏、云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50-7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發(fā)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并煎煮液和揮發(fā)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后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后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后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jié)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凈的玻璃瓶分裝,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0份、地龍120份、白術120份、槐花170份、大薊170份、決明子170份、杜仲170份、制首烏170份、夏枯草170份、鉤藤200份、丹參200份、澤瀉200份、桑寄生300份、葛根300份、石決明200份、炙甘草40份、桂枝70份、白芍70份、法半夏120份、云茯苓120份、甜菊糖0.001份、苯甲酸鈉0.001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天麻、地龍、白術、槐花、大薊、決明子、杜仲、制首烏、夏枯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鉤藤、丹參、澤瀉、桑寄生、葛根、石決明、炙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桂枝、白芍、法半夏、云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50-7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發(fā)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并煎煮液和揮發(fā)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后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后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后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jié)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凈的玻璃瓶分裝,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頭暈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觀察頭暈患者45例,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臨床觀察頭暈患者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最短病程半年,最長6年,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7.5歲。

2、診斷標準

①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甚則仆倒;

②可伴有惡心嘔吐,眼球震顫,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

③多慢性起病,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也可見急性起病者;

④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測血壓、作心電圖、頸椎X線攝片、頭部CT、MRI等項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

⑤應注意排除顱內腫瘤、血液病等。

3、治療方法

使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每日2次,每次15ml,7天為一個療程。

4、療效評定

治愈:頭暈癥狀消失;

好轉:臨床頭暈癥狀減輕;

無效:臨床頭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5、治療結果

臨床治療頭暈患者45例中,治愈30例占66.7%,好轉15例占33.3%,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60歲,患者頭暈間作5年,經常出現發(fā)作性頭暈,頭重如蒙,胸悶,惡心嘔吐,無耳鳴,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四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2:男,65歲,頭暈時作,四肢倦怠,兩年來長感頭暈,神疲乏力,心慌氣短,四肢倦怠,多夢夜寐不安,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3:女,43歲,半年前開始頭暈,無力,四肢倦怠,來診,既往有高血壓史,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臨床治愈。

應當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fā)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本發(fā)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大埔区| 诏安县| 青神县| 攀枝花市| 沛县| 闽侯县| 泾源县| 濮阳县| 阜平县| 双峰县| 岢岚县| 阳朔县| 忻州市| 铜川市| 大田县| 抚宁县| 蕲春县| 五华县| 金昌市| 准格尔旗| 晴隆县| 班戈县| 沈阳市| 武夷山市| 泾源县| 灌阳县| 淮北市| 林州市| 成安县| 如东县| 宁国市| 仁化县| 建阳市| 四会市| 江西省| 阳朔县| 泾源县| 南城县| 博客|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