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吸收芯體。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生理衛(wèi)生巾、衛(wèi)生護墊等吸收性物品中,經血等體液排泄物透過表層等透液性層,被吸收體吸收,因經血為高粘度,會比較容易殘留于透液性層,當透液性層有殘留的經血時,與肌膚摩擦時,使用者會有發(fā)粘感,且又因為粘度高的經血在表層上大多以塊狀殘留,使透液性層堵住,完全不透氣,穿戴者同時也會感覺到悶熱、潮濕等,給使用者帶來非常的不適感覺外,又因每個女性來例假時抵抗力較弱,悶熱、潮濕也給女性帶來更多的婦科疾病。讓生理衛(wèi)生巾、衛(wèi)生護墊做的更透氣減少穿戴者發(fā)粘感,讓經血更快速到吸收芯體,發(fā)粘感減少了,但因為底層是不透液性材料還是不透氣,故透氣性還未真正的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透氣性良好、吸收性更好的吸收芯體。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收芯體,依次層疊的不透液底層、吸收芯、透液性表層,所述不透液底層與吸收芯之間連接設有彈性材料層,所述彈性材料層由復數個條狀彈性體沿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形成,所述吸收芯上設有復數個透氣通孔,所述吸收芯上表面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凸起。
優(yōu)選的,所述條狀彈性體為醋酸纖維或馬尼拉麻。
優(yōu)選的,所述條狀彈性體的厚度為0.1-20mm。
優(yōu)選的,復數個透氣通孔包圍形成連續(xù)的復數個凹部,各凹部的面積為1mm2-15mm2。
優(yōu)選的,所述吸收芯表面在受力后形成沿寬度方向的波浪形表面。
優(yōu)選的,各條狀彈性體的上表面設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設有復數個沿寬度方向溝槽,各溝槽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
優(yōu)選的,相鄰兩條狀彈性體之間的間距為5-20mm。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吸收芯體打孔形成多列凹部提高了經血快速向吸收芯里滲透的速度,能夠減少殘留于透液性表層的經血,減少了使用者肌膚的發(fā)粘感,而且在不透液底層與吸收芯之間設有條狀彈性體,在使用時受到外力因素擠壓,條狀彈性體受力而被壓扁,形成波浪形狀從而提高空隙,又因透液性表層是透氣性材料,使氣體從表層排出,使吸收體物真正的做到透氣,穿戴者不會出現悶熱、潮濕,同時也減少了女性的一些婦科疾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剖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實施例不限于此。
參考圖1、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吸收芯體,依次層疊的不透液底層1、吸收芯2、透液性表層3,所述不透液底層1與吸收芯2之間連接設有彈性材料層,所述彈性材料層由復數個條狀彈性體4沿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形成,所述吸收芯2上設有復數個透氣通孔21,所述吸收芯2上表面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凸起22。所述條狀彈性體4為醋酸纖維或馬尼拉麻。所述條狀彈性體4的厚度為3mm。復數個透氣通孔21包圍形成連續(xù)的復數個凹部23,各凹部23的面積為8mm2。所述吸收芯2表面在受力后形成沿寬度方向的波浪形表面。各條狀彈性體4的上表面設有凸起部41,所述凸起部41上設有復數個沿寬度方向溝槽42,各溝槽42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相鄰兩條狀彈性體4之間的間距為10mm。
上述條狀彈性體的厚度也可以為0.1-20mm之間的任一數值;上述各凹部的面積也可以為1mm2-15mm2之間的任一數值;相鄰兩條狀彈性體之間的間距也可以為5-20mm之間的任一數值。
本吸收芯體打孔形成多列凹部提高了經血快速向吸收芯里滲透的速度,能夠減少殘留于透液性表層的經血,減少了使用者肌膚的發(fā)粘感,而且在不透液底層與吸收芯之間設有條狀彈性體,在使用時受到外力因素擠壓,條狀彈性體受力而被壓扁,形成波浪形狀從而提高空隙,又因透液性表層是透氣性材料,使氣體從表層排出,使吸收體物真正的做到透氣,穿戴者不會出現悶熱、潮濕,同時也減少了女性的一些婦科疾病。
以上僅是本發(fā)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按權利要求作等同、類似的改變都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