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熱交換芯體對接的防振風機結構。
背景技術:
熱交換器的最主要部件是熱交換芯體,能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后的新風送進室內或將室內的空氣熱交換后排出室外的一種換氣設備。它與其他新風換氣機相比,具有雙向換氣、高效節能等特點。
現有立式風機安裝型的全熱交換器,當將豎直設置的風機和豎直設置的轉輪芯體裝配連接后,因為整個設備的重心一般向風機方向偏置,所以整機會向風機方向發生傾斜,然而,目前風機支架有的是采用固定無緩沖方式安裝,整機不平穩,無緩沖減振裝置,在運行時會產生振動和噪聲的問題;有的在芯體風口和與其對接連通的風機支架上的芯體接口處,采用帶有緩沖墊的安裝方式,因安裝后整機向風機方向傾斜,而風機支架和芯體接口固定,所以芯體接口處將會產生間隙,發生漏風漏氣現象,從而降低整體的能量回收效率,增加功耗。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與熱交換芯體對接的防振風機結構,其至少具有結構簡單、降低噪音、不漏風漏氣、提高通風效率和熱回收效率等優點。
具體實用新型內容如下:
一種與熱交換芯體對接的防振風機結構,它包括風機、風機支架、支架基座,所述風機支架下端的四個角各通過一緩沖固定結構固定在支架基座上,所述風機支架的一側設有芯體接口,所述芯體接口及風機支架整體向熱交換芯體方向傾斜設置。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風機支架和芯體接口與豎直方向成1.4度傾斜角。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緩沖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基座上的具有中空結構的壓緊片,所述中空結構內部填充有緩沖介質,所述風機支架通過風機支架腳與所述緩沖固定結構連接,所述風機支架腳的一端設在緩沖介質內部,另一端與風機支架固接。
進一步地,所述緩沖介質為緩沖棉。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芯體接口的一側與所述風機的風口密閉連通,另一側與熱交換芯體的風口彈性密閉連通。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與熱交換芯體對接的防振風機結構,傾斜設置的風機及風機支架上的芯體接口與芯體的風口直接彈性密封對接,根據整機設備重心偏向風機的原理,安裝后使用時即可不漏氣漏風,形成良好的風道,增加了熱轉換效率;另外,將風機支架通過設有中空結構的緩沖固定結構與支架基座連接,在中空結構中填充有緩沖介質,可以使設備在工作過程中減振、消除噪音。綜上,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結構簡單、降低噪音、不漏風漏氣、提高通風效率和熱回收效率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處放大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裝配時的原理結構參考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風機;2、風機支架;3、支架基座;4、緩沖固定結構;5、芯體接口;6、熱交換芯體;7、緩沖介質;8、風機支架腳;9、壓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與熱交換芯體對接的防振風機結構,它包括風機1、風機支架2、支架基座3,所述風機支架2下端的四個角各通過一緩沖固定結構4固定在支架基座3上,所述風機支架2的一側設有芯體接口5,所述芯體接口5及風機支架2整體向熱交換芯體6方向傾斜設置。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風機支架2和芯體接口5與豎直方向成1.4度傾斜角。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緩沖固定結構4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基座3上的具有中空結構的壓緊片9,所述中空結構內部填充有緩沖介質7,所述風機支架2通過風機支架腳8與所述緩沖固定結構4連接,所述風機支架腳8的一端設在緩沖介質7內部,另一端與風機支架2固接。
進一步地,所述緩沖介質7為緩沖棉。
作為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芯體接口5的一側與所述風機1的風口密閉連通,另一側與熱交換芯體6的風口彈性密閉連通。
工作原理:
裝配熱交換芯體和與之直接連通的風機及支架機構時,將本實用新型的風機及風機支架等全部組件,向熱交換芯體方向沿傾斜1.4度,將支架基座水平固定在設備內部,風機、風機支架、風機支架上的芯體接口傾斜設置;將熱交換芯體豎直設置并與芯體接口彈性密閉連接:熱交換芯體與芯體接口連接處的芯體風口,其與芯體接口之間有彈性密封棉條,兩者之間為彈性密閉連接。當裝配完成后,因整個熱交換其設備的重心偏向風機方向,故芯體接口與熱交換芯體之間有順勢向風機方向的傾斜趨勢,此時風機本身的傾斜度與裝配后的傾斜趨勢相抵,熱交換芯體和芯體接口正好彈性密閉無縫對接,形成通風效果較好的風道,不漏風漏氣,大大提高熱交換效率;同時緩沖固定裝置可防止設備發生振動和噪音,提高設備的質量和裝配精度。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