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管置入物。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使用的血管入物主要是各種血管置入導管、導絲,血管替代物及各種血管支架,它們都由親水和(或)親油性的材料制成。血管置入導管,包括各種動靜脈導管、血液透析導管、ECMO置入動靜脈導管等;血管替代物包括各種人工血管;血管支架包括置入血管的各種支架,如心臟冠脈支架等。上述血管置入物有兩個缺點,一是置入后置入物引發凝血系統凝血,使置入物因凝血導致栓塞,由于置入物梗阻不同,因而臨床上需要長期使用抗凝血藥物,這不僅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風險,同時一直需要監測凝血功能,增加患者痛苦和費用;二是置入時間過長后,容易導致感染,病菌容易在置入物表面定植,生長,導致機體感染,發生置入物相關性感染,使患者病程明顯延長,住院費用明顯增加。雙超疏(疏水疏油)血管置入物,因置入物表面為超疏水疏油,隔離了血液和置入物表面的直接接觸,防止凝血反應及病菌定值,使置入物既不會引發凝血反應,也不會使細菌、真菌等定植在置入物表面導致感染。超雙疏血管置入物可減輕患者痛苦及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
血液透析是將過多的水分或溶質等清除出體內的一種技術。血液透析需要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從動脈端引出患者體內的血液,經過體外凈化處理后再通過靜脈端輸入到患者體內。透析導管進入人體的管體的尖端部為錐形的柔軟材料,管體內部分為獨立的兩腔,在接近尖端的位置分別在管壁上開有側口,兩側口分別導出和導入血液,導出血液的側口為靜脈口,導入血液的側口為動脈口。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血液透析導管抗壓強度小,直接插入血管時存在一定困難,且由于負壓的存在,血液透析導管的動脈端開口經常出現貼附在血管壁的現象,從而導致出現血液從患者體內流出不暢的情況,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會出現導管內血液停止流動形成血栓,損壞濾器,導致治療失敗,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威脅到患者生命的嚴重后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管置入物。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液透析導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管置入物,所述血管置入物包括血管置入導管、血管置入導絲、血管替代物及血管支架,所述血管置入導管包括動靜脈導管、血液透析導管及ECMO置入動靜脈導管,所述血管替代物包括人工血管,所述血管支架包括心臟冠脈支架,所述血管置入物的表面覆有超疏水疏油涂層的納米涂層,所述表面包括內表面及外表面,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和疏水層,疏油層的厚度大于疏水層的厚度,所述納米涂層為含氟納米聚合物,含氟納米聚合物為氟碳納米聚合物、氟硅烷納米聚合物或氟鉬納米聚合物,所述納米涂層的厚度為50-5000nm。
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液透析導管,包括管體(4)、連接座(5)、固定座(6)、外延管(7)、導管夾(8)和魯爾接頭(9),所述管體(4)內包括抽取血液的抽液管(10),以及將透析完畢血液重新返回到血管內的輸液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4)的表面覆有超疏水疏油涂層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和疏水層,疏油層的厚度大于疏水層的厚度,所述納米涂層為含氟納米聚合物;所述管體(4)的截面外部輪廓由三個圓弧(12)按照旋轉角120度旋轉對稱組成,相鄰的兩個圓弧(12)之間的連接部分采用圓邊(13)處理;所述抽液管(10)共有三個,分別位于三個圓弧(12)內,所述輸液管(11)位于三個抽液管(10)的中心;所述抽液管(10)的側壁上設有抽液口(14),抽液口(14)與管體(4)外壁面連通處靠近圓邊(13)設置,所述輸液管(11)的末端設有輸液口(15);當管體(4)插入血管時,相鄰的兩個圓弧(12)及其之間的圓邊(13)與血管管壁之間形成帶有空腔的凹槽(16)。
進一步,所述連接座(5)內部為分叉結構,連接座(5)將管體(4)內的抽液管(10)、輸液管(11)分別與兩條外延管(7)連通,固定座(6)固定在連接座(5)上。
進一步,所述抽液口(14)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抽液管(10)連通。
進一步,所述外延管(7)通過連接座(5)與管體(4)相連,導管夾(8)設置在外延管(7)上。
進一步,所述外延管(7)的末端設有標準的魯爾接頭。
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發明在血管置入物表面設置超雙疏(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因置入物表面為超疏水疏油,隔離了血液和置入物表面的直接接觸,防止凝血反應及病菌定植;使置入物既不會引發凝血反應,也不會使細菌、真菌等定植在置入物表面導致感染。這既減輕了患者痛苦、住院時間,還節省了住院費用。
2、本發明的血液透析導管,管體特殊截面的設計可防止因抽液口吮吸導致血管壁貼到抽液口上堵塞抽液口,保證正常的血液透析。
3、本發明的血液透析導管,相較于現有技術圓直管的結構,其圓弧及圓邊的設計可顯著增加管體的抗壓及抗彎強度,從而更加方便的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同時凹槽可減少管體與與血管的接觸面積,減少插管時管體與血管的摩擦,減輕插管的痛苦,防止插管時由于管體不抗壓導致的插管失敗,有利于插管的成功進行。
4、本發明的血液透析導管,抽液口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抽液管連通,直徑大的一端與凹槽連通,該設計使血管內的血液容易從較大直徑的一端通過抽液口進入抽液管,而抽液管中的血液無法從較小直徑的抽液口端進入血管中,同時凹槽內可積蓄一定體積的血液,保證血液順暢的從患者體內流出,防止導管內血液停止流動,防止血栓的發生,保持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置入物表面納米涂層的局部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置入物表面納米涂層在血管中的示意圖。
附圖3為涂層表面的水接觸角和十六烷接觸角示意圖,涂層表面的水接觸角和十六烷接觸角都大于160°,滾動角都小于3°,涂層具有超疏水性疏油性。
附圖4為本發明中血液透析導管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圖4中A-A剖面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中血液透析導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記載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疏油層 2.疏水層 3.血管置入物
4.管體 5.連接座 6.固定座
7.外延管 8.導管夾 9.魯爾接頭
10.抽液管 11.輸液管 12.圓弧
13.圓邊 14.抽液口 15.輸液口
16.凹槽
實施例1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深靜脈導管
請參見圖1-圖3,附圖1為本發明的置入物表面納米涂層的局部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的置入物表面納米涂層在血管中的示意圖,附圖3為涂層表面的水接觸角和十六烷接觸角示意圖,涂層表面的水接觸角和十六烷接觸角都大于160°,滾動角都小于3°,涂層具有超疏水性疏油性。
本發明包括血管置入物3表面,如深靜脈導管內外表面;將未涂層的深靜脈導管放置在氟碳聚合物等離子沉積鍍膜設備的反應室中,以氟碳化合物為工作氣體,在深靜脈導管內外表面進行聚合反應,在內外表面形成由氟碳聚合物組成的納米涂層(圖1-圖3),所述納米涂層厚度為100nm。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1和疏水層2,所述疏油層2的厚度大于疏水層1的厚度。
實施例2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人工血管
本發明包括血管置入物3表面,如人工血管內外表面;將未涂層的人工血管放置在氟碳聚合物等離子沉積鍍膜設備的反應室中,以氟碳化合物為工作氣體,在人工血管內外表面進行聚合反應,在內外表面形成由氟碳聚合物組成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厚度為400nm。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1和疏水層2,所述疏油層2的厚度大于疏水層1的厚度。
實施例3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冠狀動脈血管支架
本發明包括血管置入物3表面,如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內外表面;將未涂層的血管支架放置在氟鉬聚合物等離子沉積鍍膜設備的反應室中,以氟碳化合物為工作氣體,在血管支架內外表面進行聚合反應,在內外表面形成由氟碳聚合物組成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厚度為800nm。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1和疏水層2,所述疏油層2的厚度大于疏水層1的厚度。
實施例4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液透析導管
本發明包括血管置入物3表面,如血液透析導管內外表面;將未涂層的血液透析導管放置在氟鉬聚合物等離子沉積鍍膜設備的反應室中,以氟碳化合物為工作氣體,在導管內外表面進行聚合反應,在內外表面形成由氟碳聚合物組成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厚度為800nm。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1和疏水層2,所述疏油層2的厚度大于疏水層1的厚度。
具體地,所述血液透析導管的結構如圖4-6所示,圖4為本發明中血液透析導管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A-A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中血液透析導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圖。一種具有超疏水疏油復合納米涂層的血液透析導管,包括管體4、連接座5、固定座6、外延管7、導管夾8和魯爾接頭9,所述管體4內包括用于抽取血液的抽液管10,以及將透析完畢血液重新返回到血管內的輸液管11,所述管體4的內外表面覆有超疏水疏油涂層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和疏水層,疏油層的厚度大于疏水層的厚度,所述納米涂層為含氟納米聚合物。所述管體4的截面外部輪廓由三個圓弧12按照旋轉角120度旋轉對稱組成,相鄰的兩個圓弧12之間的連接部分采用圓邊13處理;所述抽液管10共有三個,分別位于三個圓弧12內,抽液管10分別靠近圓弧12設置。所述輸液管11位于三個抽液管10的中心;抽液管10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抽液口14,所述抽液口14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抽液管10連通,所述抽液口14與管體4外壁面連通處靠近圓邊13設置,當管體4插入血管時,相鄰的兩個圓弧12及其之間的圓邊13與血管管壁之間形成帶有空腔的凹槽16,抽液口14將凹槽16與抽液管10連通;所述輸液管11的末端設有輸液口15。所述連接座5內部為分叉結構,所述分叉結構包括三個與抽液管10連接的抽液腔,以及與輸液管11連接的輸液腔,所述輸液腔的另一端與外延管7連接,三個抽液腔在末端結合為一個腔道并與另一個外延管7連接。連接座5將管體4內的抽液管10、輸液管11分別與兩條外延管7連通,固定座6固定在連接座5上,所述導管夾8設置在外延管7上,在外延管7的末端設有標準的魯爾接頭。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體的內外表面覆有超疏水疏油涂層的納米涂層,所述納米涂層包括疏油層和疏水層,疏油層的厚度大于疏水層的厚度,所述納米涂層為含氟納米聚合物。含氟納米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疏油性,該納米涂層完全覆蓋管體與血液接觸的表面,形成保護膜,該膜將血液和置入物的表面相隔,防止了血液直接和置入物接觸,防止置入物促發血液中的凝血反應,防止凝血,同時也防止細菌、真菌在置入物表面定值,防止細菌、真菌感染。納米涂層的設置延長置入物的使用壽命,減輕患者痛苦,減少住院時間,節省治療費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體4的截面外部輪廓由三個圓弧12按照旋轉角120度旋轉對稱組成,相鄰的兩個圓弧12之間的連接部分采用圓邊13處理,抽液管10分別靠近圓弧12設置,輸液管11位于三個抽液管10的中心,所述抽液口14與管體4外壁面連通處靠近圓邊13設置,當管體4插入血管時,相鄰的兩個圓弧12及其之間的圓邊13與血管管壁之間形成帶有空腔的凹槽16,抽液口14將凹槽16與抽液管10連通。首先,在血液透析時,由于抽液口14的入口端設置在凹槽16的內部,該設計可防止抽液口14與血管壁發生接觸,防止因抽液口14吮吸導致血管壁貼到抽液口14上堵塞抽液口14的發生,保證正常的血液透析。其次,相較于現有技術圓直管的結構,本實施例中圓弧12及圓邊13的設計可顯著增加管體4的抗壓及抗彎強度,從而更加方便的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同時凹槽16可減少管體與4與血管的接觸面積,減少插管時管體與血管的摩擦,減輕插管的痛苦,防止插管時由于管體不抗壓導致的插管失敗,有利于插管的成功進行。
本實施例中,所述抽液口14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抽液管10連通,直徑大的一端與凹槽16連通,該設計使血管內的血液容易從較大直徑的一端通過抽液口14進入抽液管10,而抽液管10中的血液無法從較小直徑的抽液口14端進入血管中,同時凹槽14內可積蓄一定體積的血液,保證血液順暢的從患者體內流出,防止導管內血液停止流動,防止血栓的發生,保持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