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失眠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雖不屬于危重疾病,但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較為嚴重的話可能會誘發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等病。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和深度的不足,導致睡眠不能消除疲勞,不能恢復體力與精力,反應遲緩,頭痛,記憶力不集中等,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伴有舌質淡或紅,苔白或薄,脈沉、數等表現。它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癥、焦慮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個系統疾病,如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等。
目前,市場中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為鎮靜催眠藥物,主要有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羥嗪、唑吡坦、扎來普隆、佐匹克隆等,但是此類藥物毒副作用大,易成癮,對代謝及器官損害較大,大量使用可能導致死亡,且大多是解決臨時失眠問題,治標不治本;長期服藥不僅傷身體,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又可能會引起醫源性疾病,使失眠的治療控制不能盡人所愿。中醫學對該病證早有認識,《黃帝內經》中稱其為“目不瞑”、“不得臥”、“不得眠”,并認為產生不寐的原因有三,一是臟腑損傷,致使陰陽不和所致;二是外來邪氣直接客于臟腑氣機失調所致;三是由蟲獸、外傷、災害等其他因素所致。中醫治療失眠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良好的療效。而且中醫往往是從整體上對人體進行調理而達到治愈的目的,其副作用小,不易成癮,已經被廣大失眠患者所接受。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治療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治療失眠的藥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所述藥物含有酸棗仁、刺五加、遠志、茯神、益智仁、合歡皮、五味子、甘草、阿膠和鹿角膠。
進一步的,所述藥物含有:酸棗仁10-40重量份、刺五加10-20重量份、遠志5-10重量份、茯神10-40重量份、益智仁5-10重量份、合歡皮10-20重量份、五味子10-20重量份、甘草3-10重量份、阿膠10-30重量份和鹿角膠10-30重量份。
再進一步的,所述藥物還含有半夏1-3重量份和夏枯草1-10重量份。
再進一步的,所述藥物還含有磁石10-30重量份和牡蠣10-20重量份。
再進一步的,所述藥物還含有人參1-10重量份和白術5-20重量份。
再進一步的,所述藥物還含有地黃10-30重量份和黃連3-15重量份。
本發明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藥物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酸棗仁、刺五加、遠志、茯神、益智仁、合歡皮、五味子和甘草混合,得混合藥材,向混合藥材中加入混合藥材用量的6-8倍的水煎煮,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3-6小時,過濾,得濾液;
向50-90℃的濾液中加入阿膠和鹿角膠,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加熱20-30分鐘,再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所述的藥物;
其中,所述混合藥材中,酸棗仁的用量為10-40重量份,刺五加的用量為10-20重量份,遠志的用量為5-10重量份,茯神的用量為10-40重量份,益智仁的用量為5-10重量份,合歡皮的用量為10-20重量份,五味子的用量為10-20重量份,甘草的用量為3-10重量份,阿膠的用量為10-30重量份,鹿角膠的用量為10-30重量份。
進一步的,所述水的用量為混合藥材用量的7倍;
所述阿膠和鹿角膠溶解后的加熱采用文火加熱。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藥物的使用方法,該使用方法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上述藥物為口服藥,每日2次,每次12-18g,30天為1個療程。
進一步的,所述藥物需空腹服用,且每次15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分為常見中藥,所以毒副作用小。
2、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
3、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藥材為常見中藥、易得,并且使用方法簡單。
4、本發明所述的藥物一次制備,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服用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達到預期發明目的,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在詳細闡述本發明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之前,有必要對本發明中提及的相關治療方法、藥材以及煎煮藥材的火候做進一步說明,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失眠的藥物含有酸棗仁、刺五加、遠志、茯神、益智仁、合歡皮、五味子、甘草、阿膠和鹿角膠;所述藥物可以隨證加減藥物:以入睡困難為主者,加半夏和夏枯草;以睡不深沉為主者,加磁石和牡蠣;以易醒多夢為主者,加人參和白術;以早醒心悸為主者,加地黃和黃連。
本發明中各藥材的藥理功效分別為:
酸棗仁,別名山棗仁、山酸棗,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種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收集種子,曬干。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經入心、脾、肝、膽經;有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的功效,可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志遠,別名遠志肉、遠志筒,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和西伯利亞遠志(寬葉遠志)的干燥根皮或根。志遠味辛、苦,性溫,歸入心、腎、肺經,有益智安神,化痰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于驚悸健忘,癰疽瘡腫,咳嗽多痰,失眠多夢。
刺五加,在《中華草本》中,別名有刺拐棒、老虎鐐子、刺木棒、坎拐棒子,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莖或莖。春、秋二季采收,洗凈,干燥。刺五加味微苦、辛,性溫,歸脾;腎;心經;有補腎強腰,益氣安神,活血通絡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腎虛體弱,腰膝酸軟,小兒行遲,脾虛乏力,氣虛浮腫,食欲不振,失眠多夢,健忘,胸痹疼痛,風寒濕痹,跌打腫痛等。
茯神,別名茯神木,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茯神味甘,性平,主要功效為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癥。
益智仁,別名有益智子,摘艼子,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5~6月間果實呈褐色、果皮茸毛減少時采摘,除去果柄,曬干。益智仁味辛,性溫,歸入脾,腎經,有溫脾,暖腎,固氣,澀精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冷氣腹痛,中寒吐瀉,多唾,遺精,小便余瀝,夜多小便。
合歡皮,別名有合昏皮、夜臺皮、合歡木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合歡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經;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心神不安,憂郁,不眠,內外癰瘍,跌打損傷,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瘡腫,跌撲傷痛。
五味子,別名為北五味子、遼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除去果梗及雜質。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主要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甘草,別名有暫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國老、靈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鹿角膠,為鹿角經水煎熬、濃縮制成的固體膠,為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質脆,易碎,斷面光亮。鹿角膠氣微,味微甜,味甘、咸,性溫,歸腎、肝經;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陽痿滑精,腰膝酸冷,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
阿膠,別名為驢皮膠,為馬科動物驢equusasinusl.的皮經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阿膠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牡蠣,別名左牡蠣、海蠣子殼、左殼,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gigas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蠣ostrearivularisgould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凈,曬干。牡蠣味咸,性微寒,歸肝、膽、腎經,有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癥瘕痞塊。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磁石,別名為吸鐵石、活磁石、靈磁石、磁鐵石,為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主含四氧化三鐵(fe3o4);采挖后,除去雜石。磁石味咸,性寒,歸肝、心、腎經,有平肝潛陽,聰耳明目,鎮驚安神,納氣平喘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驚悸失眠,腎虛氣喘。
白術,別名有山薊、楊抱薊、術、山芥、天薊、山姜、乞力伽、山精、山連、冬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莖葉和泥土,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即可。白術味苦甘,性溫,歸入脾、胃經,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黃連,別名為云連、雅連、川連、味連、雞爪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它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夏枯草,別名為棒槌草、鐵色草、大頭花、夏枯頭,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本發明中所述過濾的方法為本領域常規的各種過濾方法,如用紗布過濾,優選地,所述紗布為經過消毒的紗布。
本發明中所述文火是指煎藥時,小而緩的火候。
本發明中所述武火是指煎煮藥時火力大而急。武火又稱“旺火”、“大火”、“猛火”。
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為口服藥,服用方法有沖服、吞服和含服等。沖服是指用適量的水將藥沖化后喝下藥液;吞服是指用溫開水將藥送入胃中;含服是指將藥物含在舌下或口腔中任其自然溶化的服用方法,本發明優選的是含服的服用方法。
本發明中的空腹一般是指飯前1小時,和飯后2小時。
在了解了上述治療方法、藥材及火候之后,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做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實施例1.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100g刺五加,50g遠志,100g茯神,50g益智仁,100g合歡皮,100g五味子,30g甘草,100g阿膠,100g鹿角膠,10g半夏和10g夏枯草。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100g刺五加、50g遠志、100g茯神、50g益智仁、100g合歡皮、100g五味子、30g甘草、10g半夏和10g夏枯草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39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3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100g阿膠和10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5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30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上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1.
患者:邱某某,60歲,女,漢族。
癥狀:2016年11月3日,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一個多月,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晚上睡覺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入睡,導致睡眠時間短,精神狀況差。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上述藥物2次,每次12g,連續服用2個療程后,上述入睡困難等情況已明顯減輕,精神狀況逐漸變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2.
藥材準備: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90g阿膠,90g鹿角膠,9g半夏和30g夏枯草。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9g半夏和30g夏枯草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41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90g阿膠和9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55℃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2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上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2.
患者:文某某,53歲,女,漢族。
癥狀:2016年11月3日,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兩個多月,主要表現為咳嗽,入睡困難,睡后不能熟睡,睡眠時間短,精神狀況差,煩躁、心慌、食欲下降,伴見舌質紅,苔薄。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沖服2次,每次18g,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上述入睡困難等情況已明顯減輕,精神狀況明顯改善,情緒平穩,食欲恢復。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3.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0g阿膠,80g鹿角膠,8g半夏和22g夏枯草。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g半夏和22g夏枯草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34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4.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80g阿膠和8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5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上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3.
患者:黨某某,23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來看病時已一段時間,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經常最少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入睡,睡后不能熟睡,睡眠時間短,精神狀況差,心情煩躁。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上述入睡困難等情況已明顯減輕,精神狀況明顯改善,情緒平穩。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4.
藥材準備:25g酸棗仁,15g刺五加,7g遠志,25g茯神,8g益智仁,14g合歡皮,15g五味子,6g甘草,20g阿膠,20g鹿角膠,30g磁石和20g牡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25g酸棗仁、15g刺五加、7g遠志、25g茯神、8g益智仁、14g合歡皮、15g五味子、6g甘草、30g磁石和20g牡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132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6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20g阿膠和2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9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0分鐘并攪拌,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4.
患者:張某,55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一個多月,主要表現為睡不深沉,特易驚醒,導致精神狀況差,醒時疲勞,反應遲緩。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吞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上述睡不深沉等情況已明顯減輕,精神狀況得到改善。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睡不深沉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5.
藥材準備: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90g阿膠,90g鹿角膠,30g磁石和30g牡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30g磁石和30g牡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40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90g阿膠和9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55℃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30分鐘并攪拌,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5.
患者:方某,41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睡眠很淺,睡不深沉,特易驚醒,導致精神狀況差,醒時疲勞,反應遲緩,記憶力減退。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2個療程后,上述睡眠淺,易驚醒等情況已明顯好轉,并且醒時狀態較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睡不深沉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6.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57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58g五味子,25g甘草,80g阿膠,80g鹿角膠,80g磁石和60g牡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57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58g五味子,25g甘草、80g磁石和60g牡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42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80g阿膠和8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3分鐘并攪拌,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6.
患者:王某,32歲,男,漢族。
癥狀:患者睡眠很淺,睡不深沉,容易驚醒,總感覺時睡時醒,導致精神狀況差,醒時疲勞,反應遲緩。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2個療程后,上述睡眠淺,易驚醒等情況已明顯好轉,并且醒時狀態較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睡不深沉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7.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0g阿膠,80g鹿角膠,22g人參和50g白術。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22g人參和50g白術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37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3.5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80g阿膠和8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5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7.
患者:張某某,35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在晚上睡覺時會醒多次,且睡著后又會接連不斷的做夢,睡眠質量差,導致精神狀況差,醒時困倦,心慌。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8g,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患者晚上睡覺會醒多次,且睡著后又會接連不斷的做夢等情況明顯減少,白天精神變好,充滿精神。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易醒多夢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8.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0g阿膠,80g鹿角膠,4g人參和20g白術。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4g人參和20g白術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35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5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80g阿膠和8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3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8.
患者:白某,26歲,男,漢族。
癥狀: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一段時間,主要表現為睡覺多夢且易醒,中午想睡覺可根本睡不著,導致醒時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2個療程后,患者睡覺夢少且不易驚醒,睡眠質量提高,醒時精神較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易醒多夢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9.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100g刺五加,50g遠志,100g茯神,50g益智仁,100g合歡皮,100g五味子,30g甘草,100g阿膠,100g鹿角膠,100g地黃和30g黃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100g刺五加、50g遠志、100g茯神、50g益智仁、100g合歡皮、100g五味子、30g甘草、100g地黃和30g黃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54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4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100g阿膠和10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85℃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8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9.
患者:李某某,52歲,男,漢族。
癥狀:2016年10月27日,患者睡覺易早醒,且醒后心慌、心悸、緊張,午間難以入睡,全天坐立不安和恐慌,精神狀況差,伴見舌質淡,苔白。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8g,連續服用3個多療程后,上述睡覺易早醒,且醒后心慌、心悸、緊張,午間難以入睡,全天坐立不安和恐慌等情況已明顯減輕,精神況狀明顯好轉。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早醒心悸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10.
藥材準備:藥材準備: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90g阿膠,90g鹿角膠,90g地黃和45g黃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2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2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30g甘草、90g地黃和45g黃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46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90g阿膠和9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5℃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8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10.
患者:喬某,50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一段時間,主要表現為睡覺易早醒,且醒后心悸,心情抑郁,精神狀況差,手心發熱,脈數。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3g,連續服用4個療程后,上述睡覺易早醒,且醒后心悸等情況已逐漸好轉,并且心情舒暢,精神情況較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早醒心悸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11.
藥材準備: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0g阿膠,80g鹿角膠,80g地黃和36g黃連。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100g酸棗仁、60g刺五加、30g遠志、100g茯神、30g益智仁、60g合歡皮、60g五味子、26g甘草、80g地黃和36g黃連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35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3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80g阿膠和80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75℃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8分鐘,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11.
患者:陳某,46歲,男,漢族。
癥狀:患者來看病時已失眠一段時間,主要表現為睡覺易早醒,不管幾點睡,早上都會醒的比較早,且醒后心悸,心情抑郁。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4個療程后,上述睡覺易早醒,且醒后心悸等情況已逐漸好轉,并且心情舒暢,精神情況較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早醒心悸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12.
藥材準備:45g酸棗仁,30g刺五加,12g遠志,48g茯神,13g益智仁,26g合歡皮,27g五味子,12g甘草,36g阿膠,38g鹿角膠,8g人參和22g白術。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45g酸棗仁、30g刺五加、12g遠志、48g茯神、13g益智仁、26g合歡皮、27g五味子、12g甘草、8g人參和22g白術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15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4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36g阿膠和38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80℃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8分鐘并攪拌,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12.
患者:宋某某,40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在晚上睡覺時總是接連不斷的做夢,且易醒,醒后需要較長的時間入睡,睡眠質量差,醒時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悶。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8g,連續服用3個療程后,上述病癥已明顯好轉,睡眠質量提高,精神狀況以及心情也好轉許多。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易醒多夢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實施例13.
藥材準備:53g酸棗仁,34g刺五加,18g遠志,56g茯神,17g益智仁,34g合歡皮,32g五味子,16g甘草,45g阿膠,42g鹿角膠,20g人參和40g白術。
具體操作步驟為:
(1)用電子秤稱取53g酸棗仁、34g刺五加、18g遠志、56g茯神、17g益智仁、34g合歡皮、32g五味子、16g甘草、20g人參和40g白術并混合,得混合藥材;將混合藥材放入鍋中,加入2200g的清水,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再用文火加熱5小時,然后用醫用紗布過濾取汁,得到濾液。
(2)用電子秤稱取45g阿膠和42g鹿角膠,將阿膠和鹿角膠加入到溫度為52℃的濾液中,保持溫度,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再用文火加熱28分鐘并攪拌,然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膏狀的藥物,即所述藥物。
使用方法:
每日空腹服用所述藥物2次,每次口服12-18g,30天為1個療程。
典型病例13.
患者:高某某,53歲,女,漢族。
癥狀:患者在晚上睡覺時夢多且易醒,醒后入睡困難,有時徹夜不寐,導致精神狀況差,醒時困倦頭痛,心情煩悶,苔薄,脈沉細。
治療:患者每日空腹含服2次,每次15g,連續服用4個療程后,上述晚上睡覺時夢多且易醒,醒后入睡困難等情況已明顯減輕,徹夜不寐的情況基本消失,睡眠質量提高,精神狀況以及心情也得到改善。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常見中藥為原料,藥物組分簡單,組合在一起,具有通調五臟、安神益智、滋陰潛陽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法也簡單,制得的藥物保存時間長,攜帶方便,有療效顯著、藥效平和且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可以有效治療以易醒多夢為主的失眠。經患者使用,療效顯著。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實施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